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探讨Twin—block矫治器治疗生长发育期安氏Ⅱ^1下颌后缩错He的方法和原理。方法:选择25例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He患者,年龄10~12岁,后牙均为远中关系,全天戴用Twin—block矫治器9~12个月。结果:用Twin—block矫治器对安氏Ⅱ类1分类严重深覆盖错He进行第一期矫治后,颌骨和磨牙关系的Ⅱ类关系得到改善,前牙覆盖减小,改善了安氏Ⅱ^1牙弓间的不协调。结论:Twin—block矫治器用于早期以下颌功能性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He的功能性矫治,可取得明显的牙He骨骼的改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安氏Ⅱ类Ⅰ分类伴下颌后缩患者功能性矫治器治疗前后的软组织侧貌变化。方法23例替牙期或恒牙早期安氏Ⅱ类Ⅰ分类伴下颌后缩的患者(男性9例,女性14例),配戴Twin—block矫治器,平均戴用时间12个月。分别拍摄治疗前后头颅定位侧位片,对面部各测量定位点进行测量,并比较治疗前后各测量指标的变化。结果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治疗后软组织B点至TVL的距离,软组织颏前点至TVL的距离明显减小,治疗前后的改变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软组织侧貌分析可作为错骀病例临床疗效评定的可靠方法。对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的下颌后缩患者,Twin—block矫治器能使患者的面型趋于平衡和协调。  相似文献   

3.
施林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22):2481-2481
安氏Ⅱ类错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错类型.对于比较严重的由于下颌后缩引起的Ⅱ类错 ,单纯通过固定矫治器加颌间Ⅱ类牵引来矫治往往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功能矫治器在引导下颌向前发育,纠正颌间近远中关系不调上有着固定矫治器难以替代的作用.Twin block作为一种功能矫治器,在安氏Ⅱ类错的治疗上有着独到的矫治效果.作者采用Twin block与固定矫治器相结合的双期矫治,对替牙晚期和恒牙早期较严重的由于下颌后缩引起的Ⅱ类错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采用'rwin block或Forsus配合同定矫治器治疗恒牙早期下颌后缩患者的疗效的异同.方法:34例恒牙早期下颌后缩患者随机分为Twin block和Forsus两组,Twin block组患者先采用Twin block矫治,再用MBT矫治器进行Ⅱ期矫治;Forsus组患者粘接MBT.矫治器,排齐整平后采用Forsus矫治器矫治.拍摄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选取9个硬组织测量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组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蝶鞍-鼻根点-颏上点(sNB)角、牙合平面角(()PA)、下颌长(LL)、前面高(AH)均有显著增加,CP值显著性减小;对照两组之间的治疗前后变化量,Forsus组的OPA和后面高(PH)值增加量显著大于Twin block组,cP值减少量较小.结论:两种矫治器均可矫治恒牙早期下颌后缩患者.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Twin -block矫治器治疗生长发育期安氏Ⅱ1 下颌后缩错 的方法和原理。方法 :选择 2 5例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 1分类错 患者 ,年龄 10~ 12岁 ,后牙均为远中关系 ,全天戴用Twin -block矫治器 9~ 12个月。结果 :用Twin -block矫治器对安氏Ⅱ类 1分类严重深覆盖错 进行第一期矫治后 ,颌骨和磨牙关系的Ⅱ类关系得到改善 ,前牙覆盖减小 ,改善了安氏Ⅱ1 牙弓间的不协调。结论 :Twin -block矫治器用于早期以下颌功能性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 1分类错 的功能性矫治 ,可取得明显的牙 骨骼的改变。  相似文献   

6.
程红江  龚昕 《黑龙江医学》2005,29(12):895-897
目的 研究Twin-Block矫治器对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错[牙合]的矫治作用。方法 选择14例替牙期、恒牙早期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应用Twin—Block矫治器进行矫治。通过测量治疗前后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大多数患者后牙调整为中性关系;前牙覆牙争覆盖正常;软组织侧貌协调。结论 Twin—Block矫治器治疗早期安氏Ⅱ类Ⅰ类错聆畸形疗效显著,促进下颌生长,改善下颌后缩,同时达到相应的软组织侧貌美观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Twin Block功能矫治器治疗安氏II类I分类错颌畸形的疗效.方法 12例处于生长发育期安氏II类I分类伴下颌后缩的患者采用双期矫治,治疗前后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牙、颌骨、牙槽骨的变化.结果 矫治后患者SNB增加3.02°,ANB减小3.44°,覆牙合减小3.68mm,覆盖减小5.92mm,下颌骨明显向前生长,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win Block是治疗安氏II类I分类患者非常有效的功能矫治器,可以明显减小患者的前牙覆盖,纠正磨牙关系,改善面型,增强下颌骨的生长.  相似文献   

8.
滕英  白雪芹 《吉林医学》2011,(22):4536-4538
目的:探讨Twin-block功能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Ⅰ分类错所引起的牙、牙槽、颌骨的改变。方法:对12例处于生长发育期且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进行双期矫治,一期用Twin—block功能矫治器治疗,接下来直丝弓固定矫治器治疗。治疗前后侧位片X线头影测量值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覆、覆盖分别减少3.92 mm及8.20 mm,SNB增加1.47°,ANB减小2.52°,L1-MP增加9.77°,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下颌生长朝着有利的方向进行。结论:Twin-Block矫治器是一种简便、高效的功能矫治器,可以诱导下颌功能性前移,同时使得上下颌牙及牙槽骨发生改变,从而协调上下颌关系,改善面型。  相似文献   

9.
下颌后缩型安氏Ⅱ1类错(牙合)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错(牙合)类型,对此类患者目前多数学者主张采用双期矫治,但是,在恒牙列早期,颌骨的生长仍在继续,对正畸治疗的修复和改建反应迅速,此时采用固定矫治器结合功能矫治器进行综合性治疗仍然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1].近年来,我们采用方丝弓治疗器结合Twin block矫治器对恒牙列早期的下颌后缩型安氏Ⅱ1类错(牙合)进行矫治18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析比较改良上颌斜面导板与 Twin -block 矫治器在前导下颌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40例下颌后缩患者,将 II 类 I 分类错颌伴下颌后缩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采取 Twin -block 矫治器,同时 II 类 II 分类错颌伴下颌后缩患者20例,作为研究组,采取改良上颌斜面导板,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头颅侧位定位片前导下颌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下颌均向前生长,且研究组前牙唇向倾斜与对照组比较明显(P >0.05);对照组下颌第一磨牙近中向及颌向的移动幅度明显大于研究组(P <0.05)。结论:改良上颌斜面导板对于Ⅱ类Ⅱ分类错颌伴下颌后缩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好,操作简单有效,经济,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改良Twin block矫治器与方丝弓矫治器联合同期矫正既有骨性又有牙性错的复杂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疗效.方法去除Twin block矫治器的上颌唇弓,改箭头卡为邻间钩,较好地与方丝弓矫治器协同应用于临床,矫正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的安氏Ⅱ类错病例.结果治疗后正侧面轮廓明显改善,颏唇沟变浅,前牙覆、覆盖基本正常,磨牙关系为Ⅰ类.结论两矫治器联合同期应用,能迅速、有效地矫治复杂的安氏Ⅱ类错.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改良Twin block矫治器与方丝弓矫治器联合同期矫正既有骨性又有牙性错的复杂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疗效.方法:去除Twin block矫治器的上颌唇弓,改箭头卡为邻间钩,较好地与方丝弓矫治器协同应用于临床,矫正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的安氏Ⅱ类错病例.结果:治疗后正侧面轮廓明显改善,颏唇沟变浅,前牙覆、覆盖基本正常,磨牙关系为Ⅰ类.结论:两矫治器联合同期应用,能迅速、有效地矫治复杂的安氏Ⅱ类错.  相似文献   

13.
安氏 类错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错类型。对于比较严重的由于下颌后缩引起的 类错 ,单纯通过固定矫治器加颌间 类牵引来矫治往往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功能矫治器在引导下颌向前发育 ,纠正颌间近远中关系不调上有着固定矫治器难以替代的作用。 Twin block作为一种功能矫治器 ,在安氏 类错的治疗上有着独到的矫治效果。作者采用Twin block与固定矫治器相结合的双期矫治 ,对替牙晚期和恒牙早期较严重的由于下颌后缩引起的 类错进行治疗 ,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1 材料与方法1.1 样本选择 本研究选取 12例替牙晚期和恒牙早期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Twin-Block矫治器对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错(牙合)的矫治作用.方法选择14例替牙期、恒牙早期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应用Twin-Block矫治器进行矫治.通过测量治疗前后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大多数患者后牙调整为中性关系;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软组织侧貌协调.结论 Twin-Block矫治器治疗早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疗效显著,促进下颌生长,改善下颌后缩,同时达到相应的软组织侧貌美观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安氏Ⅱ类Ⅰ分类伴下颌后缩患者功能性矫治器治疗前后的软组织侧貌变化.方法 23例替牙期或恒牙早期安氏Ⅱ类Ⅰ分类伴下颌后缩的患者(男性9例,女性14例),配戴Twin-block矫治器,平均戴用时间12个月.分别拍摄治疗前后头颅定位侧位片,对面部各测量定位点进行测量,并比较治疗前后各测量指标的变化.结果 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治疗后软组织B点至TVL的距离,软组织颏前点至TVL的距离明显减小,治疗前后的改变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软组织侧貌分析可作为错(牙合)病例临床疗效评定的可靠方法.对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的下颌后缩患者,Twin-block矫治器能使患者的面型趋于平衡和协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改良Twin block矫治器与方丝弓矫治器联合同期矫正既有骨性又有牙性错的复杂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疗效。方法:去除Twin block矫治器的上颌唇弓,改箭头卡为邻间钩,较好地与方丝弓矫治器协同应用于临床,矫正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的安氏Ⅱ类错病例。结果:治疗后正侧面轮廓明显改善,颏唇沟变浅,前牙覆、覆盖基本正常,磨牙关系为Ⅰ类。结论:两矫治器联合同期应用,能迅速、有效地矫治复杂的安氏Ⅱ类错。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Twin-Block矫治器对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错牙合的矫治作用。方法选择14例替牙期、恒牙早期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应用Twin-Block矫治器进行矫治。通过测量治疗前后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大多数患者后牙调整为中性关系;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软组织侧貌协调。结论Twin-Block矫治器治疗早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疗效显著,促进下颌生长,改善下颌后缩,同时达到相应的软组织侧貌美观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下颌后缩型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的患者进行双期矫治,观察矫治前后的牙、颌面结构变化.方法用肌激动器(Activator)和固定矫治器对16例下颌后缩型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进行双期矫治,分析比较矫治前后的头颅侧位片.结果用肌激动器对下颌后缩型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进行第一期矫治后,颌骨和磨牙的Ⅱ类关系得到改善,前牙覆盖减小.主要是下颌向前生长及位置变化所致.上切牙舌倾和下切牙唇倾对减小覆盖也有一定作用.结论对于下颌后缩型安氏Ⅱ类I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应在早期用功能性矫治器进行第一期治疗,主要纠正骨骼的矢状关系不调.第二期用固定矫正器对牙位及咬(牙合)关系作精细调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下颌后缩型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的患者用功能矫治进行矫治,观察矫治前后的牙、颌结构变化.方法 用双(牙合)垫功能矫治器(twin-block)对15例下颌后缩型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进行矫治,分析比较矫治后的头颅侧位片.结果 患者除SWA角无明显变化外,SNB角增大,ANB角减小,前牙的覆盖(is/r-ii/r)减小,磨牙关系(ms/Y-mi/Y)在矢状方向变化明显.结论 对于下颌后缩型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应在早期用功能矫治器进行第一期治疗,主要纠正骨骼的矢状关系不调.第二期用固定矫正器,对牙位及牙合关系作精细调整.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安氏Ⅱ类Ⅰ分类伴下颌后缩患者功能性矫治器治疗前后的软组织侧貌变化。方法23例替牙期或恒牙早期安氏Ⅱ类Ⅰ分类伴下颌后缩的患者(男性9例,女性14例),配戴Twin-block矫治器,平均戴用时间12个月。分别拍摄治疗前后头颅定位侧位片,对面部各测量定位点进行测量,并比较治疗前后各测量指标的变化。结果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治疗后软组织B点至TVL的距离,软组织颏前点至TVL的距离明显减小,治疗前后的改变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软组织侧貌分析可作为错病例临床疗效评定的可靠方法。对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的下颌后缩患者,Twin-block矫治器能使患者的面型趋于平衡和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