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是最常用的Clauss 法,本文作者介绍一种用粘度计测定血浆和血清粘度,根据二者之差计算出纤维蛋白原含量的方法。研究包括健康人、冠心病、炎症与非炎症以及外科病人共110例,均用新鲜标本用Clauss 方法测出纤维蛋白原含量,然后每一标本在粘度计上测出血浆相血清粘度值,按下列公式计算结果:血浆纤维蛋白原=1725×[血浆粘度(Pr)-血清粘度(SV)]+70。结果表明,Clauss 方法和粘度计算法两者有密切相关性(γ=0.914,p<0.000001)。在低纤维蛋白原浓度时(<2.00g/L),粘度计算法的重复性比Clauss 方法差,CV 值分别为2.95%和10.98%;  相似文献   

2.
作者为1例22岁的遗传性无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先后输注了相当于40mg/kg 和4mg/kg 纤维蛋白原的新鲜冰冻血浆(FFP),以治疗其齿龈出血过多,同时观察不同剂量的纤维蛋白原对出血时间(BT)的影响、作用持续时间及其与血浆和血小板纤维蛋白原浓度的关系。初次输注纤维蛋白原40mg/kg,输注前及输注后第1~4、7、9天分别测定患者的BT、血小板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初次输注后2个月再输注纤维蛋白原4mg/kg.亦分别在输注前  相似文献   

3.
为了改善用于制备因子Ⅷ浓缩物原料血浆的质量,作者考察了不同抗凝剂,贮存的温度和时间对全血及血浆中各种因子Ⅷ相关活性、产量和稳定性的影响。类似的工作先前已有报告。本文的特点在于采用相同献血者的血液考察不同抗凝剂的影响和使用非常标准化的方法进行各项测定。此外,作者在测定因子Ⅷ促凝活性(FⅧ:C),瑞斯托霉素辅因子活性(FⅧR:RCoF)和相关抗原(FⅧR:A(?))的同时,还测定了Bβ15-42和纤维蛋白肽A(FPA)的水平,前者是血纤维蛋白溶酶水解纤维蛋白原Bβ链产生的肽段,可以敏感地反映血液和血浆中有血纤维蛋白溶  相似文献   

4.
作者用自动血细胞分离机,对7例巨球蛋白血症(A组),4例多发性骨髓瘤(B组)所致恶性副球蛋白血症,单用3%右旋糖酐40乳酸林格氏溶液(pH8),作了64次、3.2L血浆交换。开始即用1000单位肝素,以后按13:1给予。交换前、交换后立即、24小时、3天及7天取血和收集7天尿,测定蛋白、胶体渗透压(COP)、免疫球蛋白、C_3~(?)、晶体渗透压、凝血因子(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抗凝血酶Ⅲ、血浆素原、纤  相似文献   

5.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X,Y,D和E碎片中s和Y碎片对含有聚集因子的葡萄球菌能产生聚集作用,纤维蛋白原后期的裂解物D和E碎片,本身虽不会使葡萄球菌聚集,但亦能与纤维蛋白单体产生可溶性复合物,结果亦能使葡萄球菌聚集,但其聚集能力较X和Y为弱,根据聚集情况可推算出FDP含量.  相似文献   

6.
作者通过测定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和纤溶酶-α_2-抗纤溶酶复合物(PAP),对31例(急性病毒或中毒性肝炎5例、7例慢性肝炎、9例肝硬化、10倒肝细胞癌)肝病病人的凝血活化和纤溶加速进行了评价.每例病人均取血作纤维蛋白原定量,检测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TAT、PAP  相似文献   

7.
血浆纤维蛋白原总量及其组份考马斯亮蓝微量比色测定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浆纤维蛋白原的组分分析测定,早已受到临床上的重视.用SDS-PAGE 电泳,纤维蛋白原可分离出高分子量(HF)和低分子量(LF)两个组分,1979年,Sasaki 等报道应用不同离子强度的氨基乙酸溶液,分别沉淀血浆纤维蛋白原总量及其高分子量组  相似文献   

8.
纤维蛋白原是由巨核细胞和肝细胞二者合成的精蛋白,它在人体内的浓度可以作为。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征兆。作者分别用经典vonclauss法和光学法对879名病人进行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测定.用免疫光散射法对199名病人进行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测定。对3种方法的实验数据进行配对的统计学分析.即Pearson和intradass相关分析.平均值测定及可信限的测定。经典vondauss法是在血浆中加入外源性凝血酶.用Electra1000c测定凝固时间.由标准曲线得出纤维蛋白原的浓度.其检测结果为0.40~10.33g/L,光学法是用免脑促凝血酶原激酶测定PT时通过光密度的改变…  相似文献   

9.
可疑DIC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3P试验测定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经纤溶酶水解后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凡伴有微血栓形成的许多疾病都可导致D-二聚体的增高,可作为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及DIC前状态的诊断依据之一[1].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简称3PTest)检测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与纤维蛋白单体的复合物,纤维蛋白原在凝血酶作用下形成纤维蛋白单体,提示存在DIC可能[2].本研究对疑似DIC患者分别进行血浆D-二聚体水平和3P试验的测定,以比较两种方法在诊断疑似DIC和出血性疾病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非凝固的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常规是在血清中定量检测。为防止体外纤维蛋白溶解,将蛋白水解抑制剂加入收集试管中。其余的止血筛选试验在普通枸橼酸血液标本中进行。如果用枸橼酸血浆能替代血清来检测FDP,即可简化常规程序。去纤维蛋白血浆的制作过程,采取凝血酶作凝固剂,于pH6.3及钙离子存在的条件下,加胰蛋白酶抑制剂(1mg/ml),室温下放置1小时,将固缩的凝块除去,用Tris-Hcl缓冲液将剩余液体调整到pH7.7。虽然作者可以从本法去纤维蛋白血浆中重新测得FDP,却不知道从血标本到血浆去纤维蛋白消耗的这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广西南宁地区人群是否存在β纤维蛋白原基因-455G/A多态性及其与纤维蛋白原表达的关系,并与其他地区比较。方法:调查于2003-11/2004-05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应用聚合酶联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南宁地区123份DNA的β纤维蛋白原基因-455G/A多态性,用PT衍生法测定全部123份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检索国内及欧洲部分文献中β纤维蛋白原基因-455G/A基因型频率后与之比较。结果:检出β纤维蛋白原基因-455G/A多态性,GG型为常见基因型,G/A等位基因频率为0.789/0.211。基因频率与欧洲部分国家相近(P>0.05),但在国内存在差异。A等位基因组纤维蛋白原量为(3.4585±0.7231)g/L,G等位基因组纤维蛋白原量为(3.5058±0.7171)g/L,两等位基因组纤维蛋白原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7251)。结论:南宁地区多人群存在β纤维蛋白原基因-455G/A多态性,该基因多态性可能存在一定的地域性差异。G/A等位基因对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关系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55例NSCLC患者及20例健康人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分别进行测定。结果NSCLC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肺癌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患者的病理类型、TNM分期之间无明显关系。NSCLC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其生存期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r=-0.37,P<0.01)。结论NSCLC患者存在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血液存在高凝状态;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患者的生存期呈负相关,血浆纤维蛋白原是反映NSCLC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临床测定纤维蛋白原(Fg)最常用的是凝结率测定法,如Clauss法。这种功能测定法受肝素、抗凝剂、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gDP)和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的干扰。免疫学方法虽然不受上述因素影响,然而尚无只测定Fg,不测定FgDP的免疫学方法。本文作者制备了两种单克隆抗体(McAb),分别命名为G8和Y 18。G8抗原位点位于Fg Aα-链的羧基端150氨基酸延伸段,用作包被抗体在微孔板中捕获Fg;Y 18直接与Aα-链氨基端延伸段反应,与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结合,作标记抗体。底物TMB/H_2O_2,450nm处测定。本EIA法特异性强,只与Fg反应,不受下列因素影响:浓度800μg/ml的x,y片段,经链球菌激酶处  相似文献   

14.
纤溶已被确定为血管疾病病理生理方面的介体之一,同时也被认为是有益的治疗手段.因此,了解血浆素原活化剂的基本性质的重要性和血浆素原活化的分子机制的重要性更趋明显.生理性纤溶的特点是其特异性.相反,治疗性溶栓,即使使用新的激活剂,亦伴有非特异性蛋白溶解,这可能带来不利的副作用.Wiman和Collen为生理纤溶设计了一个模式,在这一模式中,血浆素原和纤维蛋白特异性结合为一种基本成份,它选择性地活化血浆素原,而剩下的非活化的血浆素原在其周围的血液中,这就是纤维蛋白特异性溶解的基本机制.在体外和某些动物模型中,这可以由血中天然血浆素原,组织血浆素原活化素(tissue plasminoger activator, t-PA)以及尿激  相似文献   

15.
孙黎  俞琼琰  陈英  李大帅  俞菁  龚波 《检验医学》2014,(11):1112-1114
目的研究纤维蛋白原在先兆子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了85例正常孕妇、47例轻度先兆子痫、27例重度子痫患者和55名健康未孕女性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纤维蛋白原水平对先兆子痫的预测价值、以Pearson法分析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先兆子痫发生时间的关系。结果先兆子痫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较正常孕妇和未孕健康女性增高(P0.01)。血浆纤维蛋白原预测轻度先兆子痫和重度先兆子痫的曲线下面积(95%可信区间)分别为0.70(0.62~0.78)和0.70(0.58~0.82)。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发生先兆子痫的孕周呈负相关(R=-0.33,P0.01)。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对预测先兆子痫具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体外试验制备D-二聚体(简称D-D)阳性实验教学标本的可行性。方法:取13例D-D阴性、纤维蛋白原含量在参考值范围内的新鲜血浆混合,取A、B、C三组实验所需血浆,加入组织凝血活酶试剂生成交联型纤维蛋白。以尿激酶、血浆中纤溶酶原(PLG)激活物为激活剂,可激活PLG生成纤溶酶(PL),后者使交联型纤维蛋白降解生成D-D及其他产物。于30min、1h、2h、4h、8h分别用胶乳(包被D-D单抗)凝集法检测(定性试验、稀释试验)降解产物。结果:尿激酶激活试验,30min即可生成较多D-D,4h至8h,D-D生成增多;血浆中PLG激活物激活试验,30min至8小时,D-D定性结果均为阴性。结论:体外用尿激酶激活试验可获得D-D阳性标本用于实验教学。  相似文献   

17.
多篇流行病学调查报道血浆纤维蛋白原(Fg)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静脉血栓形成以及外周动脉性疾病强相关,而β-纤维蛋白原-455G/A基因多态性可导致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从而引起高凝状态,致使血栓发病率升高。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β-纤维蛋白原-455G/A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作者对34例Ⅱ期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PAOD)患者,在标准踏车试验前后检测凝血酶原的片断(F_(1+2)),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和D-二聚体浓度的变化.30例年龄、性别配对的健康人作对照。方法:患者组在踏车运动前、后分别静脉采血,枸橼酸盐抗凝、离心分离血浆供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和TAT测定,用ACL仪测定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用ELISA法测定;TAT和F_(1+2)应用改良ELISA法测定.在踏车运动前后测定踝-肱收缩压的比值(A/B).为了进一步研究血浆中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溶解参数的基础水平,对另外20例Ⅱ期PAOD患者进行了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1)抗原和活性的测定。尿激酶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u-PA)抗原,纤溶酶原,α_2-抗纤溶酶和D-二聚体浓度的测定。结果:与健康对照(F_(1+2)为0.68±0.06nmol/l,TAT为2.30±0.33μg/l)比较,PAOD患者F_(1+2)(1.25±0.19nmol/l)和TAT(3.34±0.35μg/l)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广西南宁地区人群是否存在β纤维蛋白原基因-455G/A多态性及其与纤维蛋白原表达的关系,并与其他地区比较。方法:调查于2003-11/2004-05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应用聚合酶联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南宁地区123份DNA的β纤维蛋白原基因-455G/A多态性,用PT衍生法测定全部123份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检索国内及欧洲部分文献中β纤维蛋白原基因-455G/A基因型频率后与之比较。结果:检出β纤维蛋白原基因-455G/A多态性,GG型为常见基因型,G/A等位基因频率为0.789/0.211。基因频率与欧洲部分国家相近(P&;gt;0.05),但在国内存在差异。A等位基因组纤维蛋白原量为(3.4585&;#177;0.7231)g/L,G等位基因组纤维蛋白原量为(3.5058&;#177;0.7171)g/L,两等位基因组纤维蛋白原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7251)。结论:南宁地区多人群存在β纤维蛋白原基因-455G/A多态性,该基因多态性可能存在一定的地域性差异。G/A等位基因对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0.
不同检测系统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结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日本希森美康(Sysmex)株式会社生产的CA6000全自动血凝仪(SYSMEX CA6000)与STA COM-PACT两台血凝仪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结果 .方法 选40例病人标本用两台血凝仪同时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两组结果 进行配对t检验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平均差值为0.731 g/L,t值为12.971,P值为0.000,直线回归方程为Y(旧式的)=0.130 1.156X(新式的),r2=0.988.结果 SYSMEX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结果 明显低于STA测定结果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