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经巩膜睫状沟二期人工晶状体固定术的手术方法及技巧.方法 对81例(81眼)玻璃体切除术后无玻璃体、无晶状体眼施行在前房灌注下后房多类型人工晶状体巩膜睫状沟缝线固定术,术后随访3月~9年,观察临床效果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 81例术中一次固定成功,术后裸眼视力均较术前提高,最佳矫正视力均达到或接近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中6例少量出血,术后少数患者出现一过性低眼压、再次外伤后襻折断、黄斑水肿、人工晶状体襻扭曲,光学面倾斜、视网膜脱离、眼内炎等并发症.结论 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二期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中应注意维持眼压,选择适合缝线固定的人工晶状体,可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二期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临床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二期后房型人工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的手术方法及手术技巧,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本组均为外伤病例。分别于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3—12个月行后房型人工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并对其中6例同时行虹膜缝合瞳孔成形术。术后随访3—24月。结果:本组共33例,31例一次悬吊成功,2例发生人工晶体偏斜,其中一例经再次手术成功,一例毋需手术。3例术后发生眼内出血,经药物治疗后于20天内吸收。术后视力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相比提高22例,不变8例,下降3例。结论: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二期人工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手术效果可靠,术后并发症少,是治疗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屈光矫正的理想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眼外伤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二期IOL植入术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探讨复杂性眼外伤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临床疗效,评估手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手术31例(31眼),术后随访3~20月,观察视力、散光度、眼压及并发症:结果 30眼术后裸眼视力均达到或接近术前矫正视力: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植入7眼中视力≥0.5者占28.57%,后房型人工晶状体透巩膜睫状沟缝线固定术18眼中视力≥0.5者占22.22%,虹膜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6眼中视力≥0.5者占33.33%:1眼视力下降。结论 复杂性眼外伤行玻璃体切除术后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经过术前病例的选择,术中采用眼内灌注,适宜的人工晶状体植入,可获得较好的视力。  相似文献   

4.
李真  贾金辰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9):1698-1699
目的:探讨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二期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6例26眼因为眼外伤原因行玻璃体切除术患者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术后随访3~24mo。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5者7眼,0.3~0.5者11眼,0.1~0.3者8眼。有2眼晶状体面轻度倾斜,1眼经手术调整;发生眼内出血3例,经治疗20d内吸收。术后有5例眼压升高,3例给予相应对症处理后控制,1例长期应用药物后眼压稳定。术后4例眼压较低,均于1wk内恢复。结论: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二期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手术疗效确切,术后并发症少,是治疗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屈光矫正的理想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经巩膜睫状沟二期人工晶状体固定术的手术方法及技巧。方法对81例(81眼)玻璃体切除术后无玻璃体、无晶状体眼施行在前房灌注下后房多类型人工晶状体巩膜睫状沟缝线固定术,术后随访3月~9年,观察临床效果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81例术中一次固定成功,术后裸眼视力均较术前提高,最佳矫正视力均达到或接近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中6例少量出血,术后少数患者出现一过性低眼压、再次外伤后襻折断、黄斑水肿、人工晶状体襻扭曲,光学面倾斜、视网膜脱离、眼内炎等并发症。结论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二期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中应注意维持眼压,选择适合缝线固定的人工晶状体,可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对儿童施行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对32例(35眼)无法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的白内障患者行晶状体、玻璃体切除,同期或二期行人工晶状体睫状沟固定术。结果:所有病例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诊1~12mo术后视力>0.8者5眼(14%),0.3~0.7者19眼(54%),0.1~0.2者7眼(20%),<0.1者4眼(12%)。结论:人工晶状体睫状沟固定术为无后囊支持的儿童患眼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复杂眼外伤晶状体玻璃体术后二期悬吊人工晶状体植入睫状沟固定术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36只眼复杂眼外伤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3~6个月者行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 24个月.结果 36只眼均顺利植入人工晶状体.所有患眼均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并发症主要有玻璃体积血、高眼压、人工晶状体偏斜、残留硅油颗粒粘附人工晶状体、固定缝线暴露、侵蚀等.结论 晶状体和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囊膜眼二期悬吊人工晶状体植入睫状沟固定术安全可靠,是无晶状体眼屈光不正较好矫正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二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治疗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 对18例(均为单眼)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行二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手术疗效、技巧及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时间3~5个月.结果 18只眼中,17只眼一次悬吊成功,1只眼发生人工晶状体偏位.1只眼角巩膜切口漏,1例出现前房、玻璃体出血伴一过性眼压升高.术后视力提高16只眼(88.9%),视力不提高2眼(11.1%),无视力下降者.结论 二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为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患者的屈光矫正提供了有效可行的方法,熟练的手术技巧和术中稳定的眼内压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晶状体玻璃体切割术后经颞侧透明角膜隧道切口的二期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通过颞侧透明角膜隧道切口对晶状体玻璃体切割术后6~12个月的29例(29眼)二期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用聚丙烯缝线将人工晶状体襻固定于睫状沟中.术后随访6~18个月,观察术后视力、人工晶状体位置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 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0.5者16眼,0.3~0.5者12眼,0.2~0.3者1眼.术后视力与术前最佳校正视力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并发症主要为眼内出血(1眼)、人工晶状体倾斜(2眼).结论 经颞侧透明角膜隧道切口及睫状沟缝合固定襻的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效果可靠,并发症少,是晶状体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眼屈光矫正的理想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无后囊支持的二期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悬吊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无后囊支持的无晶状体眼的二期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悬吊术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31例(31眼)无后囊支持的患者行二期人工晶状体睫状沟固定术并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手术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31例(31眼)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术后末次随访最佳矫正远视力均等于或优于术前最佳矫正远视力,其中0.2~0.3者7眼(22.6%),0.4~0.6者20眼(64.5%),0.8~1.0者4眼(12.9%)。眼内反应及眼压均在治疗后恢复正常;所有术眼人工晶状体位置均保持不变。无一眼出现缝线外露、眼内炎、继发性青光眼或眼球萎缩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二期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悬吊术为无后囊支持的无晶状体眼患者的屈光矫正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方法,远期效果需要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无巩膜瓣经睫状沟缝线固定后房型人工晶状体(PC-IOL)的手术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对无晶状体囊膜支撑患者15例15眼进行无巩膜瓣经睫状沟固定的PC-IOL植入手术,巩膜外缝线采用巩膜层间"W"字形穿行、末端烧灼固定法。一期手术5例,二期手术10例。术后随访0.5~3(平均1.8)a,观察视力恢复、缝线位置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视力≥0.5者10眼(67%),术中少量出血4眼(27%),人工晶状体偏斜3眼(20%),黄斑囊样水肿2眼(13%);无1例发生缝线暴露或滑脱。结论:在无晶状体囊膜支撑时,无巩膜瓣经睫状沟缝攀缝线固定PC-IOL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外伤眼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人工晶状体Ⅱ期植入的术式选择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02年6月~2008年6月我院收治的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62例(62眼),根据病情不同分别行保留前后囊者的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植入术;部分残留晶状体囊可支撑后房型人工晶状体一侧襻者,行另一襻睫状沟单线缝合;无晶状体囊者行双线睫状沟缝合固定人工晶状体术。结果患眼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视力均达0.05或以上。0.05.0.1者6眼,0.2~0.3者37眼,0.4~0.6者11眼,〉0.6者8眼。术后随诊观察1—3月。结论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对无晶状体眼视力恢复起重要作用。根据晶状体囊情况采用不同术式行人工晶状体Ⅱ期植入。  相似文献   

13.
外伤性白内障后囊破裂人工晶体植入的手术方式选择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目的探讨外伤性白内障晶体后囊不存在时,采用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抑或后房型人工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方法外伤性白内障患者86例(86只眼),其中前房型人工晶体(新型弹性开放襻)植入56例,Ⅰ期植入29例,Ⅱ期植入27例;后房型人工晶体巩膜缝线固定(大C型襻,两根缝线睫状沟固定)30例,Ⅰ期植入14例,Ⅱ期植入16例。结果术后随访1~42个月。矫正视力≥0.5者,前房型人工晶体组40例,占71.4%;缝线固定组27例,占90.0%。矫正视力≥1.0者,前房型人工晶体组22例,占39.3%;缝线固定组14例,占46.7%。结论新型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和后房型人工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均不失为常规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失败的补救措施,但前房型人工晶体适用于年龄较大、眼前段(角膜、虹膜和前房角)条件较好,而眼后段(玻璃体、视网膜)条件较差者;后房型人工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则适用于年龄较小、眼前段条件较差而眼后段条件较好者。  相似文献   

14.
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睫状沟组织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观察后房型人工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是否造成兔眼睫状沟组织细胞异常增殖。方法用96只新西兰白兔建立动物模型,行后房型人工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和单纯固定术。分别于术后1/2、1、2、3个月摘除眼球,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两种术式及正常眼(对照组)睫状沟部位组织细胞的增殖细胞核抗原反应。结果两种术式均未导致睫状沟组织细胞的异常增殖反应。结论睫状沟缝线固定术不失为处理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中后囊破裂及二期植入的可行术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后囊破损Ⅱ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2例(22只眼)后囊破损的白内障术后患者,根据后囊破损的大小和位置,分别采用睫状沟或囊袋内固定和缝线睫状沟单襻或双襻固定的Ⅱ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后囊破损的Ⅱ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矫正视力≥0.5者占59.1%(13例),术后前房及人工晶体表面渗出者占22.7%(5例),而同期所做的后囊破损的Ⅰ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者术后矫正视力≥0.5者占40%,术后前房及晶体表面渗出者占40%。结论后囊破损的白内障患者,在破损的范围不能确定或范围过大时,主张选择Ⅱ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  相似文献   

16.
韩方菊  张京京  刘伟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11):2142-2144
目的:评价改良的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经巩膜缝线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拟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经巩膜缝线固定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改良后的无巩膜瓣线结埋藏式及经睫状体平坦部固定组;常规的有巩膜瓣经睫状沟缝线固定组。分别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视力、术后并发症。结果:本研究中改良组的手术时间平均为39.95±5.87min,常规巩膜瓣组的时间平均为45.77±5.21min,两组手术时间存在显著差异。术后视力两组无显著差异。两组均未发生线结外露缝线磨损、术后眼内炎、视网膜脱离并发症。常规巩膜瓣组易出现人工晶状体光学部夹持现象。结论:改良的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经巩膜缝线固定术是一种矫正无足够后囊膜支持眼的安全、有效、简洁的术式。  相似文献   

17.
玻璃体手术后无晶状体眼的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因复杂眼外伤或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手术和晶状体切除术后,二期手术植入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的视力效果、手术技术及其安全性 。方法对在1996年11月至1999年12月之间在我院进行该手术的32例(32只眼,每例均为单眼)行回顾性分析。二期手术中应用经睫状体平部的眼内灌注,并根据晶状体囊膜完整性选择不同类型的IOL。结果本组包括复杂眼外伤30例(眼后节异物伤15例,穿通伤伴外伤性眼内炎及玻璃体积血各6例,钝挫伤伴晶状体脱位3例);原发性视网膜脱离2例。均接受过玻璃体切割、晶状体切割,或眼内异物取出、角膜缝合等。2次手术的间隔为1~16个月,平均(6.8±3.7)个月。在25例晶状体囊环完整或存留2/3以上的眼植入后房型IOL于睫状沟内;5例作了IOL的透巩膜缝线固定术;植入前房型或带虹膜IOL各1例。5例同期放出硅油。手术后29例视力提高。主要并发症为角膜水肿及低眼压。结论在玻璃体手术后的二期手术中,应用眼内灌注和适当的IOL植入,可使经选择的无晶状体眼安全获得较好的视力恢复。(中华眼底病杂志,2001,17:96-98)  相似文献   

18.
张伟  贾金辰  张卫红 《眼科新进展》2016,(11):1069-1072
目的 评价玻璃体切割术后儿童无晶状体眼行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至2015年在河北省眼科医院眼外伤科行玻璃体切割术后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48眼(男28眼,女20眼)的术后并发症、眼压、人工晶状体位置,并比较手术前后视力、屈光状态。结果 术后出血8眼(16.7%),低眼压3眼(6.3%),一过性高眼压及角膜水肿4眼(8.3%),经保守治疗后均恢复,没有出现明显的人工晶状体倾斜和偏心以及人工晶状体襻缝线脱落。术后末次随访时视力较术前提高(P<0.05)。屈光度数预测值与术后3个月实际屈光度数无显著差异(P>0.05)。屈光度数预测值与实际屈光度数偏差:40眼(83.3%)<1.50D,6眼(12.5%)1.50~2.00D,2眼(4.2%)>2.00D。结论 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对玻璃体切割术后的儿童无晶状体眼的治疗安全有效,但仍不能忽视其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19.
李锐  袁慧敏 《眼科》2012,21(2):90-92
目的 观察无灌注前段玻璃体切割术处理超声乳化手术中出现晶状体不全脱位的效果及安全性。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例(20眼)超声乳化手术中出现晶状体不全脱位患者。方法 手术中应用黏弹剂注入晶状体下的玻璃体腔内及晶状体核裂缝内,用无灌注20 G玻璃体切割头从透明角膜主切口进入,在囊袋内切割、抽吸晶状体核、皮质及脱入前房的玻璃体;其间在晶状体下及囊袋内补充黏弹剂,直至完全清除晶状体核、皮质及脱出的玻璃体。17眼脱位范围超过2个象限,行折叠三片式后房型人工晶状体(PC-IOL)双襻睫状沟固定术;3眼脱位范围在2个象限以内,行囊袋张力环植入并后房型人工晶状体(CTR+PC-IOL)植入。主要指标 眼压,视力,并发症。结果 20例患者术中未出现核下坠、眼内明显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均植入PC-IOL。术后第1天7例患者眼压升高,应用降眼压药物治疗后恢复正常。术后1个月患者视力较术前提高2~8行,10例(50%)患者视力≥0.5。结论 无灌注前段玻璃体切割术可较好地处理超声乳化手术中出现的晶状体不全脱位,为术中处理此类并发症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眼科, 2012, 21: 90-9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