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4 毫秒
1.
猴头菌醇提浸膏和水提浸膏甾醇类化合物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猴头菌甾醇类化合物 ,探讨醇提和水提浸膏疗效差异的药化基础。方法 :利用GC-MS方法对猴头菌甾醇类物质组成进行分析 ,并采用气相色谱、反相HPLC及其他生化分析手段比较了猴头菌及其 2种方法提取物的成分。结果 :醇提浸膏较水提浸膏在粗多糖、水溶性蛋白、脂肪酸方面没有明显优势 ,但醇提与水提浸膏在甾醇类物质含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在猴头菌丝体中存在含量较高的不同双键形式的麦角甾醇类化合物、β谷甾醇和 4个双键的C28甾醇化合物。结论 :猴头菌甾醇类化合物主要存在于醇提浸膏中 ,其中麦角甾醇含量最高。同时首次发现猴头菌含有麦角甾 8(14) 烯 3β-醇、β-谷甾醇和 4个双键的C28甾醇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替勃龙的合成工艺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替勃龙的合成工艺。方法以3-甲氧基-7α-甲基雌甾-1,3,5(10)-三烯-17β-羟基为起始原料经锂胺还原、草酸水解、缩酮化得3,3-二甲氧基-7α-甲基雌甾-5(10)-烯-17β-羟基(化合物4),然后用温和的氧化剂重铬酸吡啶盐氧化、炔化、再水解得目的产物。结果与结论该合成路线得到替勃龙,总收率较高,为48.3%。替勃龙产品经红外、核磁及质谱证实。  相似文献   

3.
巴戟天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的根部分离得7种结晶。除棕榈酸、十九烷、β-谷甾醇外,尚有4种蒽醌类化合物,分别为大黄素-甲醚、甲基异茜草素-1-甲醚、甲基异茜草素及2-OH-3-CH2OH蒽醌。  相似文献   

4.
夫西地酸化学名称为:反-16α-羧基-3β,11β-二羟基-4β,8β,14α-三甲基-18-去甲基-5β,10α-胆甾-(17Z)-17(20),24-二烯-21-酸半水合物。夫西地酸对与皮肤感染有关的各种革兰氏阳性球菌尤其对葡萄球菌高度敏感,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灰毛浆果楝Cipadessa cinerascens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与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各种波谱方法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灰毛浆果楝茎中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羊毛甾-7-烯-3-酮-22,25-环氧-23,24-丙酮乙缩醛(1)、chisopanin M(2)、3β-羟基-5-烯-豆甾(3)、7α-羟基-4-烯-3-酮-豆甾(4)、3β-羟基-5-烯-7-酮-豆甾(5)、7α-羟基-谷甾醇(6)、22E-7α-甲氧基-5α,6α-环氧-8(14),22-二烯-3β-羟基麦角甾(7)、7β-羟基-4-烯-3-酮-胆甾(8)、3β-乙酰氧基-2β,4β-二羟基-16-酮-孕甾(9)、17α,20R-二羟基-3,16-二酮-孕甾(10)、2β,3β-二羟基-16-酮-孕甾(11)、3β,7α-二羟基-20-酮-孕甾(12)、2α,3β-二羟基-5-烯-20-酮-孕甾(13)、1,4-二烯-3,16-二酮-2-羟基雄甾(14)、5-烯-17-酮-3β,16β-二羟基雄甾(15)、芹菜素(16)和annuionone D(17)。结论除化合物14和17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灰毛浆果楝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李兆  陈龙  赵宏伟  李兵  王晓  闫慧娇 《中草药》2020,51(19):4896-4901
目的对红果樫木Dysoxylumbinectariferum的叶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综合应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MS及核磁共振数据进行化合物结构鉴定。结果从红果樫木叶的乙醇提取物中得到5个甾体类化合物,分别为豆甾-4(5)-烯-β,6β,22-三醇(1)、豆甾-5(6)-烯-3β,21,2-三醇(2)、2α,3β,4β-三羟基孕甾-16-酮(3)、2α,3β-二羟基-4β-乙酰氧基孕甾-16-酮(4)、2α,3β-二羟基孕甾-17(20)-烯-16-酮(5)。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红果豆甾A。化合物2~5均首次从红果樫木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研究马兜铃酸IVa(aristolochic acid IVa,AA IVa)与2''-脱氧核苷在溶液中的反应,检测可能的加合物,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马兜铃酸IVa与2''-脱氧腺嘌呤核苷或2′-脱氧鸟嘌呤核苷在锌尘存在下37℃孵育,通过LC-MS/MS中性丢失模式筛选反应产物,再通过质谱碎裂方式和高分辨质谱进行验证。结果 马兜铃酸IVa与2''-脱氧腺嘌呤核苷或2''-脱氧鸟嘌呤核苷的反应较为复杂,产生多种产物。根据预期的加合物分子量(分别为558和574)以及是否具有明显的[MH-116]+子离子,分别筛选到3种和4种可能的2''-脱氧腺嘌呤核苷和2''-脱氧鸟嘌呤核苷加合物。同时,还发现了非“常规”的加合物。在马兜铃酸IVa与2''-脱氧腺嘌呤核苷反应混合物中,发现了1种分子量572的可能加合物,而在马兜铃酸IVa与2''-脱氧鸟嘌呤核苷反应混合物中则发现了3种分子量590的可能加合物。结论 马兜铃酸IVa与2''-脱氧腺嘌呤核苷或2''-脱氧鸟嘌呤核苷体外条件下能够发生反应形成可能的加合物,但加合物结构尚需通过核磁共振光谱确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苦楝Melia azedarach皮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糖尿病活性。方法 运用正相、反相及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结构,并测试所得化合物体外对葡萄糖激酶(GK)、组蛋白去乙酰化酶SIRT1激动活性和二肽基肽酶IV(DPPIV)、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1β-HSD)的抑制活性。结果 从苦楝皮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三萜和3个甾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meliastatin 3(1)、苦楝酸(2)、苦楝萜酮内酯(3)、sendanolactone(4)、南岭楝酮B(5)、20, 24-环甘遂烷-7(8)-烯-16β, 21α, 25-三羟基-3-酮(6)、3β-羟基-5, 8-环氧麦角甾-6, 22-二烯(7)、2β, 3β, 4β-三羟基-孕甾-16-酮(8)、3β-羟基-孕甾-5, 17 (20)-二烯-16-酮(9)。化合物2对人11β-HSD1的IC50值为54.15 nmol/L。结论 化合物6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受试化合物14均未表现出GK、SIRT1体外激动活性和DPPIV抑制活性,但化合物2对人11β-HSD具有良好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9.
紫珠叶的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紫珠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柱层析色谱法进行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和IR,NMR及MS光谱分析法确定结构。结果 分得4个三萜类化合物,分别为:2α,3α,24-三羟基-12-烯-28-齐墩果酸(Ⅰ),2α,3α,19-三羟基-12-烯-28-乌索酸(Ⅱ),2α,3α-二羟基-12-烯-28-乌索酸(Ⅲ)、2α,3β-二羟基-12-烯-28乌索酸(Ⅳ)。结论 4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其中化合物Ⅰ,Ⅱ,Ⅲ为首次从紫珠属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备基于叶酸受体的靶向大分子磁共振造影剂——叶酸-壳聚糖-(Gd-DTPA)n,并研究其体外弛豫性能。方法在EDC的催化下,将壳聚糖与DTPA反应,制得壳聚糖-DTPA偶联物,然后将该偶联物与叶酸活性酯反应所得产物与GdCl3螯合得到叶酸-壳聚糖-(Gd-DTPA)n。在磁共振仪上测定配合物的体外弛豫时间T1,并分析其弛豫性能R1。结果制得的叶酸-壳聚糖-(Gd-DTPA)n配合物中叶酸的偶联率约为4,Gd-DTPA与壳聚糖的偶联率随着EDC的加入量增大而增大,体外弛豫性能R1约为6.2×10-3 L·mmol-1·ms-1,比小分子Gd-DTPA的弛豫性能提高了2.3倍左右。结论成功地制备了叶酸介导的高弛豫效能的靶向性磁共振造影剂。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药物螺内酯中所含的杂质。方法应用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NMR和MS等波谱解析化学结构。结果从螺内酯母液中分离得到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α-乙酰硫基-17β-甲氧基-孕甾-4-烯-3-酮(2)和17β-羟基-3-氧代孕烷-4-烯-21-羧酸-γ-内酯(3)。结论化合物2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2.
那格列奈合成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建忠 《中国药学杂志》2007,42(12):946-948
 目的研究那格列奈的合成新方法。方法β-蒎烯经氧化得到诺蒎酸,诺蒎酸开四元环得到二氢枯茗酸,再经过催化加氢、异构得到反-4-异丙基环己烷甲酸,反-4-异丙基环己烷甲酸转变成酰氯后和D-苯丙氨酸反应得到N-(反-4-异丙基环己烷羰基)-D-苯丙氨酸,即2型糖尿病新药那格列奈的原料药。结果那格列奈及反-4-异丙基环己烷甲酸经红外、核磁、质谱证实。结论本法采用天然原料,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总收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离鉴定景洪哥纳香化学成分。方法用乙醇提取、硅胶柱层析分离,通过IR,NMR及MS光谱分析法确定结构。结果分得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8-羟基-7-苯基-2,6-二氧双环[3,3,1]壬烷-3-酮(Ⅰ)、10-氨基-4-羧基-3,8-二甲氧基菲-1-羧酸内酰胺(Ⅱ)、10-氨基4,8-二羟基-3-甲氧基菲-1-羧酸内酰胺(Ⅲ)、β-谷甾醇(Ⅳ)和β-胡萝卜苷(Ⅴ)。结论分得的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发现,化合物Ⅲ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4.
细胞膜色谱法筛选噻唑烷酸酯类化合物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应用细胞膜色谱法(cell membrane chromatography,CMC)对实验室合成的10种取代噻唑烷酸酯类化合物进行活性筛选。方法细胞膜色谱筛选条件:心肌细胞膜色谱柱(2 mm×50 mm);流动相为25 mmol·L-1磷酸盐缓冲液,pH7.4;柱温37℃;流速0.3 mL·min-1,不同波长下检测,以容量因子、保留时间等为指标,卡托普利(captopril)为阳性对照,根据化合物在细胞膜色谱柱上的保留特性判断其亲和活性的大小。并通过大鼠降压实验测定了化合物的降压作用。结果10种噻唑烷酸酯类化合物除2-(4-氯苯基)-噻唑烷-4-酸乙酯外,均在心肌细胞膜色谱柱上有特异性吸附,说明这些化合物均具有一定生理活性。进一步降压实验表明,除2-(4-二甲氨基苯基)-噻唑烷-4-羧酸乙酯、2-(3-硝基苯基)-噻唑烷-4-羧酸乙酯、2-(4-氯苯基)-噻唑烷-4-酸乙酯外均具有显著的降压作用(P<0.05)。结论细胞膜色谱法可作为一种定性的、初步筛选化合物的快速方法。部分取代噻唑烷酸酯类化合物能吸附于心肌细胞膜表面,并具有降压作用。  相似文献   

15.
Bioassay-guided fractionation of an 80% MeOH extract of leaves and twigs of Juglan sinensis has resulted in the isolation of four new triterpenes (1-4) and 17 known triterpenes (5-21). The new compounds were determined to be 1-oxo-3β,23-dihydroxyolean-12-en-28-oic acid 28-O-β-D-glucopyranoside (1), 1-oxo-3β-hydroxyolean-18-ene (2), 3β,23-dihydroxyurs-12-en-28-oic acid 28-O-β-D-glucopyranoside (3), and 3β,22α-dihydroxyurs-12-en-28-oic acid 28-O-β-D-glucopyranoside (4) by spectroscopic analysis. Compounds 2, 13, 15, and 21 showed antiproliferative activities (14.2, 14.8, 15.6, and 11.0% at 100 μM, respectively) in HSC-T6 cells. Flow cytometry assays revealed that these compounds inhibited HSC-T6 proliferation by inducing apoptosis.  相似文献   

16.
张朝凤  王琼  张勉 《中国药学杂志》2008,43(22):1697-1699
 目的对菊科橐吾属植物阿勒泰橐吾(Ligularia altaica DC.)的萜类成分进行研究并进行抗白血病细胞K562的活性筛选。方法采用硅胶、凝胶柱色谱和重结晶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并参考文献确定化合物结构,采用MTT法进行抗K562细胞增殖的活性筛选。结果分离鉴定了9个倍半萜化合物:furaneremophilan-14β,6α-olide(1),8β-hydroxyl-7(11)-eremophilen-12,8α-olide(2),7(11)-eremophilen-12,8α-olide(3),8β-hydroxyl-eremophil-7(11)-en-12,8α(14β,6α)-diolide(4),6β-hydroxyl-7(11)-eremophilen-12,8α-olide(5),6β,8β-dihydroxyl-7(11)-en-12β,8α-olide(6),7-acetyl-6(7)-en-noreremophil-13β-carboxylic acid(7),8β-hydroeremophil-7(11)-eremophilen-12,8α(14β,6α)-diolide(8)和2-hydroxyl-plary phillide(9)。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eremophilane型降倍半萜化合物7和9对K562细胞生长显示弱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To search for the microorganisms which have the high selectivity of hydrolyzing glycyrrhizic acid(GL) into 18β-glycyrrhetinic acid-3-O-β-D-glucuronide(GAMG) without glycyrrhetinic acid(GA) byproduct.Methods GL was biotransformed by Aspergillus sp.,the products were separated by chromatography on reverse phase C18 column and semi-preparative HPLC,and their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on the basis of HR-ESI-MS,1D NMR(1H-NMR,13C-NMR,and NOESY) and 2D NMR(1H-1H COSY,HSQC,and HMBC) spectral analyses.Results Aspergillus sp.could partially hydrolyze GL into GAMG(3),along with two minor byproducts,3-O-β-D-glucuronopyranosyl-18β-liquiritic acid(1) and 3-O-β-D-glucuronopyranosyl-24-hydroxy-18β-glycyrrhetinic acid(2).Conclusion Aspergillus sp.has the high selectivity of hydrolyzing GL into GAMG without GA byproduct and the yield of GAMG is about 60%.The complete assignments of 1H-NMR and 13C-NMR data for compounds 1 and 2 are reported for the first time.  相似文献   

18.
紫芝中的一个新甾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紫芝Ganoderma sinense子实体的化学成分。方法 通过反复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利用多种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麦角甾-7,22-二烯-2β,4α-二醇(ergosta-7, 22-dien-2β, 4α-diol,1)、麦角甾-7,22-二烯-2β,3α,9α-三醇(ergosta-7, 22-dien-2β, 3α, 9α-triol,2)、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9α-四醇(ergosta-7, 22-dien-3β, 5α, 6β, 9α-tetraol,3)、麦角甾-7, 22-二烯--棕榈酸酯(ergosta-7, 22-dien--yl palmitate,4)、5-羧基糠醛(5-formylfuran-2-carboxylic acid,5)。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紫芝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寻求一种高效、低廉的半合成紫杉醇的途径。方法在可回收非支载型手性配体的催化作用下,通过不对称双羟化反应合成紫杉醇C13侧链,对侧链的羟基和氨基进行保护后生成(4S,5R)-N-苯甲酰基-2-(4′-甲氧基)苯基-4-苯基-1,3-氧氮杂戊环-5-甲酸,进而和7-三乙基硅烷巴卡亭-Ⅲ缩合、去保护获得紫杉醇。结果获得了高光学纯度的紫杉醇C13侧链(化学产率52%,光学纯度99%),紫杉醇的总产率为30%,光学纯度为99%。结论此方法反应步骤少、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为紫杉醇的半合成开辟了一条新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