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殷晓洁 《医学临床研究》2008,25(12):2274-2275
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是控制血糖、治疗达标的有效手段。但低血糖是一个主要障碍。如何治疗达标,又没有低血糖担忧,即“安全达标”是困扰医生和患者的一大难题。作者等比较甘精胰岛素与NPH重组人胰岛素二者之间出现低血糖的机率,以选择一种更为安全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林俊平  张永忠 《临床医学》2013,33(10):103-104
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生率呈日渐增高趋势,胰岛素已成为部分糖尿病患者治疗中不可缺少的药物。胰岛素的不良反应较少,但胰岛素过敏为临床治疗糖尿病带来较大困扰。笔者在临床上使2例胰岛素过敏患者成功脱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首次接受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态,观察护理干预在促成患者接受胰岛素治疗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对56例以往未进行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对胰岛素治疗的认知情况和对胰岛素存在心理抵抗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对胰岛素治疗的接受情况。结果经护理干预后对胰岛素认识程度明显提高,对胰岛素心理抵抗程度显著降低,56例患者中54例顺利接受胰岛素治疗。结论针对性、多层次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首次接受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的心理抵抗,使患者配合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在胰岛素强化治疗期间对患者的教育和管理方法及意义。方法对住院104例糖尿病患者在胰岛素强化治疗期间实施规范化教育和管理,进行心理疏导、治疗期间避免各种不良因素对胰岛素治疗效果的影响、关注胰岛素的不良反应并给予正确的指导和教育、强化治疗期间增加血糖监测的时间和频率等,使患者自我管理的能力加强,各项代谢指标改善。结果104例糖尿病患者在胰岛素强化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患者的代谢指标有显著改善(P〈0.05),高血糖状态得到满意控制。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是近年来得到认可并迅速发展的糖尿病治疗新方法。通过对强化治疗期间患者的教育和规范性管理,减少了治疗期间各类不良反应的发生,显著改善了患者空腹及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等代谢指标,促进生存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家庭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护理策略。方法 对68例应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自出院起随访观察3个月,给予相关理论培训、操作训练、心理疏导、饮食护理和防治不良反应的综合护理措施,并观察空腹血糖、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因糖尿病再次住院率、低血糖发生率和注射胰岛素相关并发症等。结果 68例患者空腹血糖相对控制平稳,发生低血糖和注射胰岛素相关并发症轻微,无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和因糖尿病再次住院情况。结论 给家庭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包括相关理论培训、操作训练、心理疏导、饮食护理和防治不良反应)的策略,对糖尿病的治疗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胰岛素在糖尿病治疗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胰岛素注射方法是否正确,直接影响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的接受程度及其治疗效果。对居家使用胰岛素笔的糖尿病患者进行消毒知识、注射技术、胰岛素保存以及不良反应防治等系统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患者对胰岛素的认识和注射技能,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我们选择2004—01~2005—01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对其进行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3):2388-2389
目的研究人胰岛素与人胰岛素类似物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比较。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5月住院部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人胰岛素(诺和灵30R)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人胰岛素类似物(诺和锐30)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在不同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和总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8.00%、糖化血红蛋白为5.50~6.00%、总不良反应发生率6.00%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胰岛素类似物(诺和锐30)治疗效果优于人胰岛素(诺和灵30R),能更好地控制血糖,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背景:目前,国内糖尿病患者中各种慢性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新疆糖尿病患病率又远高于全国水平,整体疾病控制水平较低。目的:了解新疆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疾病控制现状,分析其与病程的关系。设计:整群抽样,分层分析。单位:武装警察部队新疆总队医院内分泌科。对象:调查于2001-01/09由新疆10个中心(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空军乌鲁木齐医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铁路局医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新疆伊犁州奎屯中心医院、新疆克拉玛依市人民医院、新疆库尔勒市人民医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医院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共同完成,每个中心按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在该中心进行糖尿病治疗超过12个月的2型糖尿病患者646例,男337例,女309例,按病程分为6组:〈3年202例,3-4年89例,5~6年89例3-9年77例,10-14年108例,≥15年81例。均对调查项目知情同意。方法:①患者自我检测血糖及尿糖分别采用便携式血糖仪及尿糖试纸。经常控制饮食定义为1周至少4d能按照糖尿病饮食原则进食。经常运动定义为1周至少3d,每天至少30min强度适度运动。糖尿病并发症结合临床表现、病史及客观检查结果诊断。调查采取结合患者来院检诊及写信、电话询问进行。②计数资料差异比较采用x^2检验。主要观察指标:不同病程糖尿病患者血糖、尿糖自我检测情况、生活方式管理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糖尿病治疗情况比较。结果:在家中定期检测血糖和尿糖,参与生活方式管理情况观察,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现状观察,糖尿病治疗情况观察的资料完整的患者数分别为645,645,643,646例。①不同病程患者每1个月在家中自我检测尿糖、血糖的比例差异不明显(P〉0.05)。②不同病程糖尿病患者控制饮食、运动情况差异不明显(P〉0.05)。③病程〈15年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及手足并发症、视网膜病变、蛋白尿阳性比例呈逐渐增高,病程≥15年糖尿病患者该比例则降低(x^2=34.16,60.64,49.18,P=0.00)。④不同病程患者糖尿病治疗采用单纯饮食控制及运动、单纯口服降糖药、单纯胰岛素、胰岛素加口服降糖药几种方案的比例不同(x^2=97.88,P=0.00)。病程早期,采用单纯饮食控制或单纯口服降糖药治疗患者比例较高,随病程延长,采用胰岛素,或胰岛紊加口服降糖药治疗的患者比例逐渐增大。结论:①患者自我检测血糖及尿糖比例与病程无关。②控制饮食程度及运动程度与病程无关。③病程〈15年的糖尿病患者各种并发症发生比例随病程而增加,但〉15年的病程组中此比例则显著降低。④病程早期,采用单纯饮食控制或单纯口服降糖药治疗的患者较多,随着病程延长,采用胰岛素,或胰岛素加口服降糖药治疗的患者较多。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治疗的心理状态,加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方法:选择2007年3~6月来我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的200例糖尿病患者,以问卷形式调查患者对胰岛素治疗相关知识及胰岛素注射方面的心理状况。结果:患者对胰岛素药物知识及胰岛素注射方面均存在忧虑,90%以上的患者认为胰岛素治疗意味着病情加重。结论:充分认识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对患者的心理影响,消除患者对胰岛素的误解,及早接受胰岛素治疗,提高胰岛素使用依从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胰岛素笔治疗2型糖尿病的护理干预。方法:将拟用胰岛素笔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从护理的角度对其实施有效的宣教和示范,让患者掌握胰岛素笔使用方法、储存及常见不良反应的处理。结果:通过宣教、示范,所有患者基本掌握胰岛素笔正确的使用方法。结论:增加了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保证了胰岛素笔能顺利进行,使低血糖的发生率明显减少,血糖的控制达标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2.
近20年来,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综合预防与治疗日益成为一个重大社会卫生问题。2007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达2.85亿人,预计到2030年,全球将有5亿人受到糖尿病的困扰。明确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β细胞功能通常只剩下50%,之后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由于年龄和病程病程等不可控因素,2型糖尿病患者不可避免地需要胰岛素治疗来维持血糖的控制。使用胰岛素是糖尿病患者最生理、最有效、不良反应最小的治疗手段[5],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使用比例在30%~40%之间。现将目前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常见的护理问题以及对策进行综述。为临床的护士提供依据,并对这些常见的问题可以有的放矢的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胰岛素注射的技巧,提高血糖的达标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CSⅡ)治疗前后胰岛β细胞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的变化。方法:将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20例治疗前后均进行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VGTT),测定血糖及0、1、3、5、10min血浆胰岛素,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胰岛β细胞第一时相胰岛素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血糖水平明显下降,各点血浆胰岛素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可改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B细胞第1时相胰岛素分泌。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缬沙坦对30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及尿蛋白的影响。【方法】给血糖控制理想的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缬沙坦80~160mg,1次/天,治疗6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压、24h尿总蛋白(TP)的变化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周后血压及24h尿T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无不良反应。【结论】缬沙坦可降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血压且具有保护肾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1型糖尿病患者从发病开始就需要终身进行胰岛素治疗;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在他们一生中,也有超过50%的患者迟早需要接爱胰岛素治疗。由于目前胰岛素通常只能通过皮下注射途径给予,因此胰岛素注射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常常成为患者拒绝胰岛素、不配合临床治疗的主要原因。怎样减轻胰岛素注射时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是每个糖尿病患者和护理人员都关心的问题。在技术方面,注意以下几点,可以有效减轻注射时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诺和锐30R三餐前皮下注射与诺和锐R三餐前皮下注射加睡前注射来得时在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风险。【方法】将本科2009年2月至2010年2月期间68例初诊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随机分成A、B组,A组使用诺和锐30R三餐前皮下注射;B组使用诺和锐R三餐前皮下注射加睡前注射来得时,出院后继续治疗,为期12周。观察两组患者5个时点(空腹及三餐后2h,睡前)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每天胰岛素平均用量及低血糖事件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经过胰岛素治疗后各时点血糖及HbAl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A和B两组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法均有效,但A组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住院天数、低血糖发生率均低于B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每天3次餐前注射诺和锐30R是一种快速、有效、安全的强化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胰岛素输注(CSII)的临床应用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治疗及胰岛素皮下注射的疗效对比。方法 72例口服降糖药物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采用皮下注射胰岛素和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控制血糖,对比2组患者的血糖控制及护理情况。结果 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组血糖下降更显著,低血糖发生更少。结论 应用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2型糖尿病,不仅能有效、平稳地控制高血糖,还可有效减少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成人晚发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ten tautoimmune diabetes mellitus in adults,LADA)患者非糖尿病子女中胰岛细胞抗体(islet cell antibodies,ICA)的检出率及临床意义,为糖尿病的预防、康复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2-06/2003-06邯郸市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住院及门诊就诊糖尿病患者总共1236例。纳入标准:均为邯郸市第一医院的门诊和住院患者,诊断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均未长期应用胰岛素治疗,无甲状腺功能亢进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排除标准:排除长期接受胰岛素治疗的及合并可疑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实际纳入2型糖尿病患者96例(其中ICA检测为阳性的患者计为LADA患者),男55例,女41例。选取上述患者的非糖尿病子女102例为患者子女组,男60例,女42例,纳入标准:经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血糖正常;无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他急慢性疾病。排除标准:有三多-少症状及明确糖尿病诊断或糖耐量异常的,合并可疑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选取2003-04/06邯郸市第一医院健康体检志愿者35例(男20例,女15例)的健康子女40例为对照子女组,男25例,女15例,纳入标准:OGTT正常。排除标准:可疑糖尿病患者及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可疑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中的ICA滴度。结果:①2型糖尿病患者中,ICA阳性率21%(20/96),ICA阳性的可以诊断为LADA。②ICA阳性患者的子女(n=24)、ICA阴性患者的子女(n=78)及对照子女组(n=40)的ICA阳性率分别为17%(4/24),3%(2/78),0。ICA阳性糖尿病患者子女ICA阳性率明显高于ICA阴性患者子女组(x^2=11.5,P&;lt;0.01)。结论:常规检测ICA可以提高LADA的检出率,LADA患者的非糖尿病子女ICA的阳性率明显高于2型糖尿病患者,ICA阳性的子女是LADA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胰岛素的正确注射方法及在注射胰岛素过程中的护理观察,以使更多的护理人员及糖尿病患者掌握胰岛素注射的有关知识,以提高糖尿病的治疗水平。方法:通过介绍胰岛素的注射方式、种类、含量、剂型、注射工具、部位、注射方法及低血糖的观察、其它不良反应的观察等内容。结果:胰岛素注射一定要保证皮下注射保证正确的注射方法,注射胰岛素过程中有多项护理观察。结论:注射胰岛素保证正确的注射方法及做好注射过程中护理观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微信随访在离院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依从性中应用的价值。 方法 选择2016年3-9月在我院内分泌科经胰岛素系统化治疗后出院的135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出院前自愿加入微信随访群的73例患者设为微信随访组,将62例未加入微信随访群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出院前2组患者均给予系统的胰岛素强化治疗及离院指导,离院后均定期予电话随访,微信随访组在患者离院后增加微信随访护理干预指导。随访3个月,比较2组患者胰岛素注射依从性及胰岛素治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微信随访组患者胰岛素注射的依从性优于对照组,胰岛素治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7.679,P=0.001)。结论 对2型糖尿病患者离院后给予微信随访指导进行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胰岛素注射依从性,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减少胰岛素治疗不良反应的发生,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