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磁图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诊断价值,并与心电图(ECC)及超声心动图(UCG)作一比较。方法应用非屏蔽室内的美国CMI公司的9通道心磁图仪(2409型),分别检测9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至少有一支血管狭窄≥70%)和106例健康人的心磁图,并分析心磁图参数。结果磁偶标准记分、源磁偶标准记分、磁偶角度变化、磁偶距离变化、磁偶极值变化比值等指标,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96例患者中,MCG出现异常改变的有81例(84.36%),ECG出现缺血改变的有51例(53.13%),UCC检出有节段性室壁活动异常的有32例(33.33%),心磁图对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P〈0.01)。结论心磁图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优于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  相似文献   

2.
中国四个大规模抗高血压临床试验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估中国四个大规模抗高血压临床试验的疗效。方法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分析显示平均治疗时间为3.7a,血压平均降低9/4mmHg。脑卒中危险降低36%(95%CI为25%~46%,P〈0.001),心血管死亡和总死亡减少22%和20%(P〈0.05),总的心血管事件减少33%(P〈0.001)。冠心病事件减少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抗高血压治疗的效果很大程度上源于脑卒中事件的减少。  相似文献   

3.
心肌梗死新定义和更新冠心病二级预防指南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ESC/ACC/AHA/EHS/WHO心肌梗死新定义 随着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心肌坏死生化标志物——心脏肌钙蛋白(cTn)的推广和应用,以及新的影像学技术的进展,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已不再仅仅靠临床症状、心电图改变和以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为主的血清心肌酶学改变。人们对心肌梗死有了新的认识。研究显示,应用心脏肌钙蛋白T(cTnT)升高作为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与CK相比,诊断率增加74%,与CK—MB相比,诊断率增加41%。基于上述现状.全球心肌梗死工作组[欧洲心脏病学会fESC)、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学会(AHA)、欧洲高血压学会(EHS)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心肌梗死进行了新的定义。新定义在2006年第16届世界心脏病大会暨ESC年会(WCC/ESC)上进行了公布。  相似文献   

4.
徐名伟 《现代医院》2013,13(8):10-12
目的探讨老年症状性心力衰竭(Symptomatic Heart Failure,SHF)时血浆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的变化,以及BNP与心功能及超声心动图指标的相关性,评估其对临床诊断和预后预测的价值。方法比较50例老年SHF患者及30例健康老年人BNP、心脏超声参数,随访SHF组患者12W,观察终点为心源性死亡及因心功能恶化再住院,同时比较他们的入院时BNP值。结果SHF组BNP:U级(230.29±104.48)pg/ml、Ⅲ级(606.00±218.92)ps/ml、Ⅳ级(1816.80±1202.22)ps/ml(p〈0.05),BNP随着NHYA分级增加而显著升高;SHF组BNP与LVEF呈负相关(r=-0.804,P=0.000),与LVED呈正相关(r=0.745,P=0.000),与LVEDD呈正相关(r=0.741,P=0.000);BNP诊断老年SHF的ROC曲线下面积:0.990,95%CI:0.974—1.005,P=0.000,BNP浓度截点72ps/ml时,灵敏度81.4%、特异度100%、阳性预测69.8%、阴性预测100%;BNP对12W内不良的心血管事件预测时,ROC曲线下面积为0.69,95%CI:0.528—0.852,P=0.065。结论老年SHF时BNP升高,与NHYA分级恶化程度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LVESD呈正相关、LVEDD呈正相关关系;测定BNP有助于诊断老年SHF,特别是可用于心力衰竭的排除性诊断;BNP在老年SHF时的测定对心力衰竭12W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没有预测意义(P〉0.05)。  相似文献   

5.
根据世界心脏联盟的调查,全球高血压患者已达6亿以上,仅中国就已超过1亿人,这些患者都面临着脑卒中和其它心血管事件的危险。美国心脏学会(AHA)在2004年底公布的《心脏病和卒中统计》显示: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已占美国总死亡人数的38%,在美国成年人中,大约有1/3患有高血压,2s%为高血压前期;更危险的是,有30%的高血压患者并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中国医学论坛报2005,31(5):19),因此,对全人群进行高血压防治的知识教育显得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3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老年糖尿病组)及312例非糖尿病患者(对照组)进行甲状腺超声检查,检测两组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等指标。同时测定血清总三碘甲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T4)、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及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水平,按不同HbA1c水平分为HbA1c〈7.5%组(132例)、HbA1c7.5%~9.0%组(211例),HbA1C〉9.0%组(93例);按不同病程分为病程≤1年组(65例)、1年〈病程≤5年组(133例)、5年〈病程≤10年组(195例)及病程〉10年组(43例),对比分析各组患者甲状腺功能及甲状腺超声的变化。结果老年糖尿病组甲状腺功能异常发生率为19.7%(86/436),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与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与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发生率[14.4%(63/436)比5.3%(23/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老年糖尿病组TT1、FT3水平明显降低[(1.274±0.20)nmol/L比(1.60±0.34)nmol/L、(3.71±0.49)pmol/L比(4.454±0.62)pmol/L],TGAb、TPOAb水平及甲状腺体积明显增高[(74.73±41.25)kU/L比(40.05±18.28)kU/L、(87.46±36.81)kU/L比(42.39±20.84)kU/L、(17.14±3.0)ml比(13.7±2.5)m1],甲状腺肿大及存在甲状腺结节比例升高[17.66%(77/436)比4.17%(13/312),59.86%(261/436)比29.49%(92/3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HbAlc的升高,TSH及rITr3水平逐渐下降(P〈0.05)。HbA1c〉9.0%组的FT3,水平明显低于HbA1c〈7.5%组及HbA.c7.5%-9.0%组[(3.46±0.39)prnol/L比(3.73±0.47)、(3.75±0.49)pmol/L](P〈0.05),甲状腺肿大、存在甲状腺结节及甲状腺回声异常的比例明显高于HbA。c〈7.5%组及HbA,c7.5%~9.O%组[36.6%(34/93)比11.4%(15/132)、13.3%(28/211);90_3%(84/93)比50.0%(66/132)、52.6%(111/211);45.2%(42/93)比12.9%(17/132)、15.2%(32/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程延长,TSH、TGAb水平逐渐增高,而TT3,、FT3水平逐渐下降。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常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应注意筛查和随访。甲状腺功能对老年糖尿病病情的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围术期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规律、量值,以指导临床。方法观察记录156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60h内5个时间段,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按术式、血清钾浓度、主动脉阻断时间、心胸比、心功能等,进行分析对比研究。结果血清钾〈3.5mmol/L与〉4.0mmol/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主动脉阻断时间〉90min与〈60min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胸比〉0.8与〈0.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Ⅳ级与Ⅱ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心脏瓣膜替换术后导致室性心律失常增多的因素依次为血清钾〈3.5mmol/1、主动脉阻断时间〉90min、心功能Ⅳ级、心胸比〉0.8。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测定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基线血清肌酐清除率(Ccr)水平,比较ST段抬高组与非ST段抬高组的正常Ccr与异常Ccr亚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现状,进一步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Ccr降低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01例ACS患者分为ST段抬高组及非ST段抬高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Ccr正常亚组(Ccr≥70ml/min)与Ccr异常亚组(Ccr〈70ml/min)的临床基本特征、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心肌再灌注治疗情况;并对非ST段抬高ACS按血管床灌注评分(TIMI评分)进行危险分层,比较不同危险分层的Ccr正、异常亚组患者的心肌再灌注治疗情况。结果ST段抬高与非ST段抬高ACS组的Ccr异常者分别占55.3%、63.4%,两组的Ccr异常者平均年龄分别为(70.9±8.5)岁及(69.1±11.8)岁,均较Ccr正常组年龄明显增高(P〈0.01);Ccr异常组的住院期间复合性心脏事件的发病率较Ccr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Ccr正常组的早期/择期血运重建率较Ccr异常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高危组的非ST段抬高型ACS中Ccr异常者较低危组明显升高(P〈0.05、P〈0.01);不同危险分层组患者的早期心肌再灌注治疗以药物保守治疗为主。结论Ccr是评估ACS患者早期肾功能不全及住院期间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有效指标,临床应结合Ccr进行ACS患者的危险分层,合理选择血运重建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9.
陈国伟 《家庭医生》2011,(17):49-49
【新闻回放】近日,美国心脏学会(AHA)更新了《女性心血管疾病预防指南》,推荐小剂量阿司匹林(75~325毫克/日)用于女性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建议65岁以上,患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女性都应服用。  相似文献   

10.
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9月-2007年10月130例年龄在60~94岁.超声心动图符合老年退行性瓣膜病诊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总检出率为22.4%(130/580),80~94岁组检出率(34.3%),〉70~79岁组(25.2%),〉60~69岁组(13.6%),P〈0.05;瓣膜退行性病变的发生部位以主动脉瓣最多见(77.7%),较常见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其次累及二尖瓣(10.0%),引起二尖瓣关闭不全,亦可同时侵及主动脉瓣和二尖瓣(12.3%);高血压的程度与退行性瓣膜病关系密切。结论增龄是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是退行性心脏瓣膜病重要危险因素及促进因素。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是引起老年人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和猝死的重要原因。目前,超声心动图仍是检出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敏感、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甲状腺囊肿手术切除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统计分析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35例甲状腺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5%(19/20)明显比对照组73.3%(11/15)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恢复活动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比对照组少(P〈0.05);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引流量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2/20)明显比对照组46.7%(7/15)低(P〈0.05)。结论 微创手术切口治疗甲状腺囊肿的临床疗效较传统大切口手术创伤小、美观、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吴学森 《现代保健》2014,(19):145-147
目的:探究老年高危不稳定型心绞痛行半剂量替罗非班治疗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则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在本院诊治老年高危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方法分成三组,每组32例,参照组予常规治疗,对照组予常规剂量的替罗非班,研究组予半剂量的替罗非班,分析三组疗效、心电图变化、心血管和不良事件。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有效率96.88%和93.75%,比参照组78.12%高,差异具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且研究组和参照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和对照组心血管的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心血管事件均比参照组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参照组不良事件均比研究组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高危不稳定型心绞痛予半剂量替罗非班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事件较少,具有一定临床应用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大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07年11)月收治的大肠癌患者术后死亡的病例资料4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年龄分为老年组32例和非老年组16例。比较两组死亡原因的差异。结果老年组32例患者中死于心血管合并症28例(87.5%),其中心力衰竭19例(58.38%),心肌梗死5例(15.63%)。恶性心律失常4例(12.50%):死于肺部合并症2例(6.25%);死于严重感染2例(6.25%);而非老年组16例死于心血管合并症2例(12.5%),均为心肌梗死;死于肺部合并症3例(18.75%),死于严重感染8例(50%),死于麻醉意外2例(12.5%);1例死亡因素不明。两组死亡因素具有显著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大肠癌患者固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心血管合并症,熟悉老年人的病理生理特点、充分的术前准备、适当的手术时机与手术方式、完善的麻醉及心肺功能监测是减少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联合LCT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和随访中的价值。方法收集符合入选条件500例患者进行LCT、高危型HPV检测、阴道镜检查和宫颈病理组织活检,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评估高危型HPV联合LCT方法;对CIN Ⅱ-Ⅲ病变患者进行LEEP术,宫颈癌行根治术,术后6个月行联合方法监测。结果在宫颈病变筛查中,联合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12%(48/51),81.96%(368/449),37.21%(48/129),99.19%(368/371)。其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高于单一检测方法。高危型HPV感染阳性率随着病理级别的增加而升高。宫颈CIN病变患者行LEEP术,术后6个月采用联合方法检测,高危型HPV病毒清除率为87.34%,其随访中阳性符合率为71.43%。结论联合检测方法具有高敏感度和高阴性预测值的特点,可降低漏诊率,是宫颈病变筛查和随访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房颤(AF)患者伴或不伴原发性高血压时的左室结构和功能特点。方法:依据ACC/AHA/ESC 2006房颤指南诊断标准和JNC7高血压诊断标准分为:AF血压正常组(NAF组),AF伴高血压组(EHAF组),原发性高血压组(EH组),对照组(N组)为同期健康体检者。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结构和功能。结果:N组、NAF组、EHAF组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左室质量、左房容积依次升高,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射血分数EHAF组明显低于其他3组(P〈0.05)。在房颤组中左房容积与左室质量指数存在正相关(r=0.34,P=0.019)。结论:不管是否合并高血压,房颤患者的左室结构都有受损。伴高血压时进一步加重损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生物体微弱磁场测定技术(简称微磁)对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简称三高)所致的潜在性心脏功能不良状况的早期预警作用。方法从解放军总医院健康体检中心进行了微磁检测(2009年5—6月)的受试者中选择心电图无明显异常者1534名,以三高作为心脏危险因素对人群进行精细分类,采用SPSSl6.0非参数检验考察微磁心脏功能指标能否对低危、潜危、高危三高所致的心脏潜在危害状况进行差别化显示。高危三高人群又包含单一性、复合性、附加性及集合性等各种组合类型。结果相对于低危组人群,1个潜危组人群和9个高危组人群的心一经络量化值出现了极端反应(P〈0.05);Wilcoxon秩和检验表明心一经络、钾、镁、锰、心血管、循环、心-内分泌、第二胸椎等微磁指标量化值在低危、潜危、高危三高所致的心脏潜在危害人群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别(P〈0.05)。结论生物体微弱磁场测定技术能够对不同阶段和类型组合的三高的所致潜在性心脏功能不良(心电图正常)进行差异化显示,为心脏疾患风险的早期预警预报提供简便、快捷、灵敏、有效的方法,适合个性化的应用与研究。从潜在性三高阶段人手对心脏功能进行监控和维护也许是更佳的时机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hs-cTnT)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诊断为ACS的患者118例,根据临床表现分为3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8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组38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42例。对人选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观察各组心血管事件及心源性死亡的发生情况。另选择2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UAP组、STEMI组和NSTEMI组入院时血清hs-CRP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其中NSTEMI组升高最为明显,显著高于STEMI组和U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s-cTnI含量在STEMI组和NSTEMI组均升高,且STEMI组升高程度高于NSTEM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AP组、NSTEMI组和STEMI组入院时血清hs-CRP含量≥3mg/L患者出院后3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及心源性死亡总发生率分别为6/11,40.0%(12/30),46.4%(13/28),明显高于血清hs-CRP含量〈3mg/L患者的11.1%(3/27),3/8,5/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TEMI组和STEMI组入院时血清hs-cTnT含量≥1.0μg/L的患者出院后3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及心源性死亡总发生率分别为16.7%(5/30),18.4%(7/38),明显高于血清hs-cTnT含量〈1.0μg/L患者的1/8,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s-CRP含量显著升高是ACS患者不良预后的重要预测指标,联合hs-cTnT的升高有助于早期鉴别高危患者。对这类患者及时给予强化治疗及出院后密切监测,可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广州市荔湾区看守所新入所羁押人员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情况,为控制HIV在监管场所的传播与蔓延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2012年广州市荔湾区看守所新人羁押人员定期进行的HIV抗体检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0-2012年共检测4267名羁押人员,检出HIV阳性26例,阳性检出率为0.61%。H1V抗体阳性检出率,2010年为0.59%、2011年为1.02%、2012年为0.40%(P〉0.05);男性为0.68%,女性为0.00%(P〉0.05);14~20岁为0.18%(1/543),20~29岁为0.14%(2/1464),30~39岁为0.80%(9/1125),40~49岁为1.14%(10/878),50~75岁为1.56%(4/257)(P〈0.05);有高危行为者为1.44%,无高危行为者为0.26%(P〈0.05)。结论看守所羁押人员HIV阳性检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为观察氯比格雷在非sT段持续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疗效,本研究将18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阿司匹林、肝素、硝酸甘油、B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治疗,A组给予氯比格雷负荷量300mg后,75mg,1次/d,随访1年;对照组B组给予安慰剂,观察心血管死亡、AMI、脑卒中发生率。结果表明氯比格雷组心脑血管事件共发生5例(7.04%),而安慰剂组心脑血管事件共发生21例(19.08%),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说明氯比格雷在非sT段持续抬高的ACS中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分析心房颤动住院患者抗栓治疗情况,初步探讨心房颤动住院患者的病因组成、抗栓治疗现状。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09年7月住院的心房颤动患者120例.应用Acc/AHA/Esc心房颤动指南血栓栓塞危险分层标准对患者进行危险评估,对其病因、血栓栓塞危险因素、抗血栓药物应用情况及未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房颤的病因以冠心病、高血压病、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风湿性心瓣膜病及肺心病为主。对120例患者进行血栓栓塞危险评估,绝大多数合并多种危险因素,符合抗凝指征的患者82例,其中应用华法林者只有18例(21.9%),应用阿司匹林者35例(42.7%),其他抗血小板药物21例(25.6%),未应用抗血栓药物8例(9.7%)。结论冠心病、高血压病、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等是房颤的主要病因。房颤患者华法林应用率低,依从性差,抗血小板药使用率高,患者抗栓治疗欠规范,需加强医生和患者抗栓治疗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