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刘艳 《中国医药指南》2011,9(16):169-169
减轻基层医院急诊科护士的心理压力,促进护士身心健康,提高工作质量,满足社会需求。目前基层医院急诊科护士产生心理压力的原因:①人员配置不足;②环境设施不完善;③急诊科性质特殊;④护理人员自身素质不高。对策:①实施人性化管理,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②加强护士心理素质培养,增强其心理调适能力;③强化"三基"训练,提高护士的应急能力;④加强健康教育,定期发放调查表,广泛征求患者意见。  相似文献   

2.
王曦雨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9):118-119
目的:评估急诊科护士焦虑及抑郁心理状况,探讨相应的干预方法,增进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方法: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抑郁量表(HRDS)对急诊科护士进行评估,并与住院部临床护士进行对照,并将急诊科护理人员按工龄分为≤3年及〉3年组,分析各组人员HAMA、HRDS评分差异及焦虑及抑郁心理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护士HAMA及HRDS评分高于对照组,抑郁及焦虑心理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工龄≤3组急诊科护士HAMA评分及焦虑发生率高于工龄〉3年组,HRDS评分及抑郁发生率低于工龄〉3年组。结论:急诊科护士心理压力较大,焦虑心理及抑郁心理发生率高,在不同时期表现形式不同,应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手段促进急诊急救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3.
急诊科护士心理压力调查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急诊科护士的心理压力现状,以便护理管理者能够有针对性的、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减轻急诊科护士的心理压力,以提高急诊护理质量。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厦门市两所三级医院90名急诊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47.78%急诊科护士工作时较紧张;心理压力主要来自于工作强度大占71.11%,患者及家属的不理解占65.56%等。结论急诊科护士心理压力较大,需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缓解其压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急诊科护士临床心理压力状况,制定应对措施。方法:于2017年8月~2019年7月对阳江地区急诊科100名护士进行调查,并对急诊科护士实施相应的应对措施,对比实施前后的压力评分。结果:急诊科护士的心理压力来源包括工作环境、工作强度、社会地位、患者、职业危险因素方面,且急诊科护士的压力评分在实施应对措施后明显降低(P0.05)。结论:通过指导为急诊科护士排除心理压力提供科学依据,建立最好的心理素质,轻松面对所从事职业,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陈红艳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0):129+131-129,131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的现状,并进一步分析急诊科护士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机制、影响,最后提出应对策略。方法:选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18名基层医院急诊科护士与90名其他科室护士的职业倦怠情况进行调查,对比分析两组的具体情况。结果:急诊科护士在个人成就感降低、去人性化、情感枯竭三个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其他科室护士调查结果(P〈0.05)。结论:基层医院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倦怠现状令人堪忧,医院应该主动为其改善工作环境、加强职业培训、制定更有效的激励政策等,最大限度降低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倦怠感。  相似文献   

6.
急诊科是医疗服务的前哨,也是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的集中反映,急诊工作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危。急诊患者发病急、病情复杂多变,护士对患者的躯体疾病护理往往重于心理护理。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改变,在急诊工作中,不仅要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还要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情绪变化、性格特点等,运用情商理论,控制自己情感,解除患者心理压力,积极主动配合救治。  相似文献   

7.
急诊科是医疗服务的前哨,也是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的集中反映,急诊工作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危.急诊患者发病急、病情复杂多变,护士对患者的躯体疾病护理往往重于心理护理.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改变,在急诊工作中,不仅要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还要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情绪变化、性格特点等,运用情商理论,控制自己情感,解除患者心理压力,积极主动配合救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急诊护士心理压力与人才流失的原因分析,并研究相应的对策。方法:选取我市4所三甲医院急诊科8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以及访谈,对80名急诊护士的生理状况与心理状况进行观察与分析,对急诊护士心理压力以及人才流失的原因进行探究。结果:在本次研究之中,约有97%的急诊护士存在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或生理问题,大部分急诊护士是因为身体原因而选择转岗或离职,还有少部分急诊护士是因为难以承受工作压力而选择转岗或离职。总得来说,上述两个方面是急诊护士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结论:加强岗前培训、进行心理辅导、在工作上予以关怀与支持、提高在编比例、增强工作认可度是改善急诊科护士人才流失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9.
感染科护士心理压力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淑娟  袁爱杰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7):2649-2650
感染科护士长期处于特殊环境氛围,在各种传染病人的救治,尤其是传染性极强病人的抢救中,承担着较大的工作负担和精神、心理压力,而这些心理压力如果处理不当会导致一系列心理失衡现象,会使护士自身的生活质量下降,同时也会影响护理工作质量。因此,研究影响感染科护士的心理压力因素,针对性的采取解除心理压力的相关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急诊科可谓医院的"第一战线",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也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1~4].因急诊科抢救工作紧张繁重,急诊科护士在工作中承受着巨大心理压力.为了解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笔者对影响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相关因素及如何提高护士心理素质,增强其认知调节能力进行分析与讨论.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胡燕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0):1568-1569
目的 了解基层医院护士的心理压力,帮助护士正确认识心理压力,针对原因提出应对措施,从而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本院36名护士进行心理压力自我评价.结果 36名护士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护士的心理压力源自于工作压力,护士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事故是其产生心理压力的主要因素.结论 通过分析原因,卫生部门及医院管理者采取相应措施,缓解基层护士的心理压力,从而提高护士的身心健康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减轻急诊科护士心理压力的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诊科收治的多为急、危、重症的病人,患者病情复杂,变化快,到院后需紧急处置。随时的院外急救,独立操作者的角色,人员的缺编,常超负荷运转,随时可能突发的护患纠纷,使急诊护士心理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护士所承受的压力已经成为一种职业性危险,将给护理事业带来重大影响[1]。为避免或降低急诊科护士心理压力应激对护士身心的伤害,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管理策略,保障了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提高了工作效宰,确保了护理工作质量。1 急诊科护士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1.1 来自职业的压力应激 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不仅是疾…  相似文献   

13.
李博 《中国医药指南》2013,(18):758-759
目的探讨我院急诊科护士面对的职业危害,找出影响急诊护士身心健康的主要因素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减少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危害。方法对我科19名护士采取问卷调查,研究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应对方式、社会维护以及健康状况,找出工作中影响身心健康的因素和解决的方法。结果急诊科护士100%存在很大的精神、心理压力,工作紧张繁重,生理健康90%受损害,工作压力、心理健康100%的变异,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和自尊受损分别是10.9%和77.3%。结论工作压力严重影响急诊科护士的身体、心理健康,及时缓解急诊护士压力应引起医院各级领导的重视,同时应呼吁社会多尊重理解急诊医护人员,使他们更好的身心愉快完成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急诊护士心理压力的主要原因,以解除或缓解心理压力。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一所三甲级医院工作的50名急诊护士进行了调查。结果夜班担心暴力事件发生、长期的精神高度紧张、担心接触潜在的传染病都给护士带来了严重的心理压力。结论根据调查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对策,使其减轻急诊护士的心理压力。使护理工作者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相似文献   

15.
肿瘤科护士心理压力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蓉 《福建医药杂志》2005,27(3):173-174
目的对不同文化程度、年龄、家庭状况的肿瘤科护士心理压力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调整心态的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及访谈法,对40名肿瘤科护士进行心理压力调查分析。结果年纪大的护士比年纪轻的护士心理压力大,文凭低的护士比文凭高的护士心理压力大,做为独生子女的护士比有兄弟姐妹的护土心理压力大。结论根据调查结果对所有的护士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心理压力,从而提高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6.
钟巧红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3):2051-2052
工作压力是工作环境的要求和人的反应能力之间的平衡所致。有研究表明,基层医院护士焦虑、抑郁评分及发生率高于上级医院。护士的情绪状态与年龄,护龄有关,与科室及学历无关。现将基层医院护士心理压力原因陈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儿科护士的工作现状及心理困惑,重视护士心理健康,缓解护士心理压力。方法从护理管理的角度,多渠道关心护士心理健康,提供护士心理支持。结果追求护士心理健康,减轻护士的职业倦怠感,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结论协助护士排除心理困惑,构建和谐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结合临床实际情况研究我院急诊科护理工作人员的压力来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National Guideline Clearinghouse(NGC)、PUBMED、CNKI和万方数据库,主题词为"急诊科护士(emergency nurses)"和"压力解决措施(Pressure solution)",收集解决急诊科护士压力的有效措施。结果:最终纳入外文文献2篇,中文文献5篇,结合相应临床经验,总结出了应对急诊科护士各方面压力的有效措施,并将其在临床科室进行实践。结论:急诊科护士除了需要有深厚的理论基础、熟练的操作技能,也需要具备有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和稳定的心态,可以有效缓解自身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基层医院儿科护士职业的危险因素,促进做好自我防护。方法统计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儿科护士出现损害的种类,以及自我防护措施的效果。结果 15名护士受到物理性、化学性、血液、心理压力、暴力伤害等不同程度损害,通过组织学习提高工作积极性,参加各式活动减少心理压力,自身防护职业感染率降低。结论领导、社会通过了解儿科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创造有利的环境,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加强护士自身风险意识,提高护士的职业防护能力,减少儿科护士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20.
急诊科作为医院全天候对外开放的窗口,是抢救急危重病人的第一战场,病人的期望值往往更高,而当前基层医院的护理人员急救水平还难以满足这一需求. 1基层医院急救技能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新进入急诊科的护士缺乏系统的专科培训,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目前急诊护士普遍存在未经急救理论知识和急救技能的专科培训就直接上岗的情况,有的医院甚至选派一些护理临床经验不足的人员参加了急诊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