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贾蕾 《健康》2004,(12):20-21
湿度大与湿度小同样对身体不利 如今,人们居住条件有了很大改善,越来越多的人家中有了暖气,冬季室温提高了,湿度却越来越低。有的人或许会感觉到,温度太高、湿度太低的房间呆起来并不舒服。湿度是指空气的潮湿程度,它表示当时空气中水汽含量距离饱和的程度。在一定温度下,空气中的相对湿度越小,水分蒸发越快。在任何气温条件下,过于潮湿的空气对人体都是不利的;但是,过于干燥的空气对人体,尤其对于上呼吸道,也同样不利。 人适宜生活在相对湿度4 5 % ~6 5 % R H , 湿度指数为 50~60 的环境中最感舒适,而冬季供暖期的室内湿度通常仅为 15…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坑道内环境对医疗救治的影响,探讨有效防护措施,为坑道内医疗救治顺利展开提供依据。方法在人员进驻坑道前,按春(3月份)、夏(6月份)、秋(9月份)、冬(12月份)4季,分4个点检测坑道内的温度和湿度。秋季126名卫生人员及部分流动伤病员进入坑道内进行医疗救治演练。结果人员进驻前,坑道内年均温度9.5℃,湿度33.9%。进驻后坑道平均温度10.6℃,湿度76.5%。低温高湿环境对医疗救治不利,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后手术顺利进行。结论人员进驻前坑道温度较低,进驻后人体处于低温高湿环境,使人体与环境之间热能失衡,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采取有效措施对医疗救治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3.
空气湿度是人体舒适的重要指标,要保持合理的温湿搭配 相对湿度表示空气的干燥或潮湿程度。空气中没有水汽,相对湿度为零;空气中水汽已经饱和,水分停止蒸发,这时相对湿度为100%。空气越暖,所能贮藏的水分就越多,摄氏32℃时空气所能贮藏的水分,几乎为21℃时的两倍。通常情况下,相对湿度与空气温度相互作用,例如,夏季在气温为25—27℃,相对湿度在50%~60%;冬季在室温为16~21℃,相对湿  相似文献   

4.
相对湿度对空调环境至适温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空调室内相同温度(夏季:24℃,28℃:冬季:19℃;22℃)条件下相对湿度(分别为30~70%;85~95%)对至适温度的影响。以健康成年人为研究对象,以体温、皮温、皮温差、温热感和舒适感为观察指标。结果表明:空调室内气温相同时,皮温差、温热感、舒适感均随气湿不同而出现差异。夏季空调温度为28℃、气湿为85~95%时,皮温差(2.1℃)已超出生理至适范围,温热感(12.5%)和舒适感(0%)也随湿度增高而下降(P<0.01)。提出在制订空调至适温度卫生标准时,应考虑空气湿度对至适温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秋季,气温高,湿度大,病菌繁殖快,食物易腐败,是急性胃肠病的高发期。常见的急性胃肠病有如下几种。 细菌性食物中毒 这是由于食用了被细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物引起的。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据统计,该病85%以上发生在6月~9月。主要病因是食品在加工、运输、贮存、销售过程中忽视了食品卫生,引起交叉污  相似文献   

6.
《保健医苑》2009,(4):55-55
居室里比较舒适的条件是,室温25℃时,相对湿度应在40%~50%:室温18℃时,相对湿度应控制在30%~40%。一旦空气湿度低于20%,室内的可吸入颗粒物增多,容易让人患上感冒。在空气湿度为55%时,病菌较难传播:但若空气湿度太高,如超过90%,会使人体呼吸系统产生不适,免疫力下降,对老年人尤其不利,会诱发老年人患上流感、哮喘、支气管炎等病症。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主汛期是每年的5~9月,在这个时段,各地的降水普遍较多,空气湿度普遍较大,加之气温常常偏高,风速常常偏小,容易导致食品、药品发生霉变,直接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气象部门根据易霉变的气象环境条件(湿度、温度、风速等)研制出霉变指数,提醒人们及时改善居室环境,科学保管和贮存食品、药品,从而确保食品、药品的安全。  相似文献   

8.
房间内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使人感到舒适,精神状态好。专家们按人们的感觉分7个等级评价室内的温度和湿度是否适宜。这7个等级是:冷,凉、稍凉、舒适、稍暖、暖,热。通过实验提出最宜人的室内的温度和湿度是:冬天温度18~25℃,湿度30~80%;夏天温度23~28℃,湿度是30~60%。在这种范围内感到舒适的人占95%以上。房间内通风取暖,保持适宜的温度方法很多,然而对湿度的控制却较困难,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寒区坑道内微小气候对进驻部队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方法:检测23条无人进驻的军事坑道、l条有人进驻的卫生坑道的气温、气湿、风速。结果;23条无人进驻坑道平均气温8.9℃,相对湿度36.1%。卫生坑道在人员进驻后,气温由9.5℃上升到10.6℃,相对湿度由33.9%上升到76.5%;采取升温保暖及防潮措施后,相对湿度降至55.0%,手术室气温上升到20℃左右,顺利完成外科手术2例。结论:无人进驻的寒区坑道气温普遍较低。当有人进驻时,较强的负辐射易使人体与环境之间热能失衡,不利于人体健康。升温保暖及防潮措施对手术的顺利进行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问:怎样保管冻肉? 答:冻肉一般指在-33℃左右的低温冻结后,贮存在-18℃的冷库中的肉类。长期贮存的冻肉应贮存在-18℃的冷库中,库内相对湿度应保持在标准湿度的95%至98%左右,以防冻肉长期贮存时的干耗。冻肉的一般冷藏期在8至10个月。 问:冻猪肉和冻下货保质贮藏期有多久?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糕点在高温季节里的存放时间,为糕点生产部门安全保存期限提供科学依据,我们选择了不同品种、不同配方、易发生食物中毒的葵花油饼干、奶豆、萨其马和八裂酥等糕点存放在采光、通风条件一般,温度为26~28℃,湿度为96~100%的库房内,进行了感官、理化、微生物指标检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2.
室内小气侯与居室空气中甲醛浓度关系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了解居室内微小气侯变化与甲醛的污染程度的关系。[方法]对装修半年内的居室温度、湿度以及甲醛浓度的检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室内温度变化可导致甲醛浓度超标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998,P﹤0.05)。室温分别在4℃~14℃,15℃~25℃时,室内湿度的改变可导致甲醛浓度超标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59,P﹤0.05,χ2=46.51,P﹤0.05);而室温在26℃~31℃,室内相对湿度在50%~80%时,甲醛浓度的超标率无差异。[结论]装修后的室内空气中甲醛的浓度与室内温度、湿度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范志红  周威 《家庭健康》2006,(10):25-25
储存方法 果实皮厚耐储藏.在室温下可储藏2~3周。4℃~6℃且相对湿度85%~90%条件下可储藏7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人工饲养灰旱獭的条件,为系列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从野外捕捉灰旱獭,在模拟野生环境下人工饲养。结果人工饲养野生灰旱獭温度在15~18℃,湿度在45%~50%较合适。  相似文献   

15.
海防某部备用坑道空气卫生学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海防某部各坑道的卫生学状况,为制定坑道卫生综合保障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屯兵坑道环境卫生学的要求,对海防某部多条沿海坑道未屯兵时坑道内的通风量、温度、湿度、CO2浓度及空气污染物等各项环境卫生学指标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在所检测的3个单位共18条坑道的环境卫生学指标中,大部分坑道的风速均高于标准要求的最高限值;A单位坑道内的空气细菌总数平均值超过平时限值;B单位各条坑道内相对湿度普遍较大,均值超过90%;各坑道内照度均几乎为0,没有达到标准要求;其余卫生学指标多在正常范围内。结论部队进驻沿海坑道时应解决坑道内照明问题,并注意解决B单位各坑道中的防潮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温暖多湿的广州地区,鲜鸡蛋冷藏贮存质量控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影响冷藏鲜鸡蛋贮存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鲜蛋本身的质量外,还跟蛋品包装规格、运输工具、装卸操作、库内环境卫生、堆叠方式、制冷机械运转以及库内外温湿度变化等情况有密切关系,其中库内温湿度为主导因素。本试验初步表明:要获得冷藏鲜鸡蛋贮存半年完好率在90%左右,其冷藏温度宜控制在0~0.7℃(平均温度为0.34℃)相对湿度宜在72%~76%左右。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不同贮存条件对碳酸饮料中二氧化碳气容量影响的研究,寻求最佳贮存条件。方法:分别在室温和37℃温箱贮存条件下每隔一天测定二氧化碳气容量一次,记录气容量及实验条件(室温,相对湿度),为时60 d。结果:在室温贮存条件下,二氧化碳气容量变化不大,在37℃温箱贮存下二氧化碳气容量随着贮存时间延长变化较大,二氧化碳气容量与贮存时间曲线呈下降趋势。结论:碳酸饮料中二氧化碳气容量在低于22℃室温贮存条件下影响不大,而室温高于37℃贮存条件下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对于食品保质期,《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定义是:指预包装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保质期即从生产之日开始计算,按标签上规定的存放条件(如温度,湿度等),保证食品质量不变的日期,食品处于保质期内标示该食品安全可以出售和食用。但是,人们在购买食品的时候,往往只注意保质期,却忽视了存放条件(如温度、湿度等)是否符合标签上的规定。如果  相似文献   

19.
温度和湿度对硫酰氟熏蒸灭鼠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温度和相对湿度对硫酰氟熏蒸灭鼠效果的影响。方法试验在模拟熏蒸箱内进行,均匀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判断温度、湿度和剂量对硫酰氟熏蒸灭鼠效果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硫酰氟剂量和温度影响灭鼠效果,剂量从0.750g/m^3增至0.892g/m^3,鼠死亡率从30%升至70%;不同湿度(25%485%)鼠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匀设计多因素分析显示相对湿度、剂量与小鼠的死亡率有关,以小鼠的死亡率为应变量,温度、相对湿度和剂量为自变量,进行二次型回归分析,得回归方程:P=-0.00839H+1.03677D。结论硫酰氟熏蒸灭鼠效果好,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湿度和温度变化科学调整熏蒸时的投药剂量。  相似文献   

20.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注意收看(或收听)天气预报节目了。若播送第二天天气晴朗,您会顿感精神舒畅;若播送第二天天气异常(高温或寒潮等),便会有压抑、郁闷的感觉。天气变化不仅影响人的情绪,而且与人的身心健康息息相关。医疗气象研究表明,使人感觉舒适的空气温度、湿度的合理搭配是: 温度(0℃)20 25 30 35 相对湿度(%)85 60 45 33 虽是30℃或35℃以上的高温,只要相对湿度较小(40%以下),就比相对湿度大时感觉爽快。有人还作过统计,当气温低于8℃或高于33℃时,老年人的死亡率达30人/每百万人;而正常气温下,死亡率为15人/每百万人。人类对气象条件的适应能力随年龄不同而不同,婴幼儿及老年人适应能力最差,10岁后开始增强,最强期在20~40岁之间。引起疾病的气象因素主要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力、日光等。这些因素或单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