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138例冠心病患者中,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5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0例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60例的血清hs-CRP和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进行测定比较。结果冠心病组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AMI组hs—CRP水平显著高于SAP和UAP组,UAP组高于SAP组。AMI组CK、CK—MB水平显著高于UAP、SAP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CRP水平高低可反映冠心病患者病变的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氟伐他汀治疗组(治疗组)30例和非氟伐他汀治疗组(对照组)30例。另选健康对照组(健康组)29例。测定治疗前、治疗30d后血清hs-CRP及血脂的变化。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P〈0.01);氟伐他汀治疗30d后血清hs-CRP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脂明显下降。结论氟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不但能调整血脂,还能降低血清hs-CRP水平,具有抗炎和稳定冠状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高杰  汤国高 《河北医药》2011,33(11):1641-1642
目的探讨心绞痛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心绞痛患者124例作为心绞痛组,根据美国心脏协会诊断标准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n=66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n=58),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5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hsCRP和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hsCRP和TNF-α的水平与心绞痛组、SAP组和UA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hsCRP和TNF-α水平与UA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和TNF-α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生发展,通过临床检测上述试验室指标,可及时了解患者病情,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与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a[Lp(a)]及D-二聚体(D-D)在冠心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将352例冠心病患者按照临床病理类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另选取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测定上述各组血浆hs-CRP、Lp(a)、D-D水平。结果 AMI组、UAP组、SAP组血清hs-CRP、Lp(a)、D-D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MI组、UAP组及SAP组各组间hs-CRP、Lp(a)、D-D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项联合检测冠心病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各单项检测指标的阳性率(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Lp(a)、D-D水平均有明显升高,联合检测hs-CRP、Lp(a)、D-D对冠心病的诊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变化水平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测定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患者心绞痛入院后及经正规治疗心绞痛缓解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的变化情况,以探讨其与心绞痛发作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81例于本院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入院后及经过治疗后病情相对稳定时的hs-CRP水平。并与同时期在门诊体检者中选取的健康对照组及稳定型心绞痛组进行比较。结果各组间hs-CRP水平:正常对照组(2.74±0.76)ms/L;稳定型心绞痛组(4.06±0.92)ms/L;治疗前组(7.64±2.03)ms/L;治疗后组(5.41±1.39)ms/L。治疗前组与正常对照组及稳定型心绞痛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上结果表明hs-CRP和UAP的发生有关系,所有心绞痛患者的hs-CRP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尤其在心绞痛发作时更是显著升高,hs-CRP可能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的作用,早期干预可能会减少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期间,本院诊治的12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1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通过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和比较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依次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能够准确反应冠心病患者的病变程度,有助于冠心病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血脂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冠心病患者设定为观察组,其中25例为稳定型心绞痛(SAP)、15例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10例为急性心肌梗死(AMI);再选择同期门诊体检的50例健康人员设定为对照组,两组均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钙蛋白(c Tn I)及血脂指标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等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SAP组患者血清hs-CRP明显高于对照组;UAP和AMI组患者血清hs-CRP、c Tn I、TG、TC、LDL-C等指标水平均比对照组高,观察组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SAP和UAP组患者血清hs-CRP、c Tn I、TG、TC、LDL-C等指标水平明显低于AMI组,HDL-C水平高于AMI组;SAP组患者血清hs-CRP、c Tn I明显低于UAP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s-CRP与TG、TC、LDL-C等指标呈正相关,与HDL-C指标呈负相关,血清hs-CRP与c Tn I呈正相关(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钙蛋白(c Tn I)及血脂水平,可以预测和治疗冠心病患者的疾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4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7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4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与这43例处于恢复期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检测其血清hs-CRP水平,与65例健康者对照比较。结果 SAP、UAP、AMI三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依次逐渐升高。AMI恢复期患者血清hs-CRP水平同AMI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4组患者hs-CRP水平同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显著性升高(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水平升高与其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提示hs-CRP不仅是冠心病的一种危险因子,而且与冠心病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96例(冠心病组)及健康体检者35例(对照组),其中冠心病又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亚组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亚组28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亚组32例。分别对冠心病组及对照组进行血清hs.CRP水平的测定。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冠心病患者各亚组间hs—CRP水平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AMI〉UAP〉SAP,P均〈0.01)。CHD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血清hs—CRP水平的测定,对冠心病的发生、发展、病情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8-异构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血清水平在监测冠心病病情方面的作用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冠心病患者153例,按临床诊断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5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5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51例;对照组50例.测定各组hs-CRP、8-iso-PGF2α的水平.结果 AMI组、UAP组及SAP组的8-iso-PGF2α(mg/L)分别为(524.12±0.67)、(327.24±0.78)、(127.38±1.29);hs-CRP(mg/L)分别为(18.16±0.77)、(13.76±1.13)、(7.64±0.98);均比对照组高(均P<0.05);AMI组、UAP组和SAP组8-iso-PGF2α和hs-CRp水平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8-iso-PGF2α和hs-CRp水平变化呈正相关.结论 血清8-iso-PGF2α和hs-CRP可能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病过程,其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冠心病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76例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1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2组)、急性心肌梗死组(3组)和陈旧性心肌梗死组(4组),每组19例,同时设19例健康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具有正相关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水平各组之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除1组与4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各组之间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可以反映了冠心病患者的病情变化,二者联合检测对预测冠心病的病变程度、判断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分析血清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胱抑素 C(Cys-C)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冠心病心绞痛病情程度的相关性,为冠心病心绞痛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2月该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病情将研究组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60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40例,另选取10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清 hs-CRP、Cys-C 和 Hcy 水平,比较组间差异。结果研究组血清hs-CRP、Cys-C 和 Hcy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 hs-CRP、Cys-C 和 Hcy 水平均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P ﹤0.05);血清 hs-CRP、Cys-C 和 Hcy 水平与冠心病心绞痛病情程度呈正相关。结论血清 hs-CRP、Cys-C 和 Hcy 水平与冠心病心绞痛及病情程度有显著相关性,可作为冠心病心绞痛的诊断和治疗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探讨其与冠状动脉(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4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3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31例和正常体检者35例,分别为AMI组、UAP组、SAP组和对照组。四组均常规抽血分离血清检测hs-CRP、Hcy水平。结果 1血清Hcy水平:AMI组、UAP组均高于SAP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高于对照组(P<0.05);AMI组高于UAP组(P<0.05)。2血清hs-CRP水平:AMI组、UAP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UAP组高于SAP组(P<0.05)。Pearson分析显示血清Hcy与hs-CRP之间存在正相关(r=0.553,P<0.05)。结论血清Hcy、hs-CRP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介入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预后效果间的关系。方法 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UAP患者68例(研究组)与同期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50例(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hs-CRP水平,并分析研究组介入术后血清hs-CRP与预后效果的关系。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且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水平(P<0.05)。研究组术后血清hs-CRP≥3.0 mg/L患者术后1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4.6%明显高于<3.0 mg/L患者的7.4%(P<0.05)。结论 超敏C反应蛋白对不稳定型心绞痛介入术后的预后效果有预测价值,可以对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介入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预后效果间的关系。方法 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UAP患者68例(研究组)与同期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50例(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hs-CRP水平,并分析研究组介入术后血清hs-CRP与预后效果的关系。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且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水平(P<0.05)。研究组术后血清hs-CRP≥3.0 mg/L患者术后1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4.6%明显高于<3.0 mg/L患者的7.4%(P<0.05)。结论 超敏C反应蛋白对不稳定型心绞痛介入术后的预后效果有预测价值,可以对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6.
吕远  于文敏  周磊 《现代医药卫生》2014,(21):3281-3282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血脂检测与冠心病(CHD)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0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CHD患者为观察组,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6例)、稳定型心绞痛(SAP,4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6例)3个亚组;另选择门诊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入选的所有观察对象均进行hs-CR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测定。结果观察组患者hs-CRP、TC、TG、LDL-C测定结果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P、SAP、AMI各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组之间血脂检测结果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和血脂联合检测可作为诊断CHD的重要参考指标,对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D-D)含量与冠心病患者临床类型、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冠心病患者41例(急性心肌梗死1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3例,稳定型心绞痛18例),同时以20例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清hs-CRP、D-二聚体水平,对检测结果用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作对比分析。结果 冠心病患者各组间血清hs-CRP、D-二聚体检测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1例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D-二聚体检测值采用多元线性相关分析呈正相关,且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稳定型心绞痛(SAP)(P<0.01)。结论 血清D-二聚体的含量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程度有相关性,并且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因此两者同时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诊断冠心病以及疗效的观察。  相似文献   

18.
李玉亮  杨文东 《河北医药》2005,27(11):821-822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浓度对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影响及评价氟伐他汀干预治疗的价值.方法采用乳胶增强免疫(超敏)比浊法,定量检测健康对照组50例、稳定性心绞痛(SAP)4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45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38例患者治疗前血清hs-CRP水平.对血清hs-CRP增高的患者,随机分为氟伐他汀治疗组、常规治疗组,分别在用药后4、8周检测血清hs-CRP.结果(1)AMI组、UAP组治疗前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及健康对照组(P<0.01);AMI组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UAP组(P<0.01);而SAP组血清hs-CRP水平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治疗前AMI组、UAP组、SAP组,血清hs-CRP增高(均大于3mg/L)的阳性率分别为94.7%,73.3%,7.1%.(3)氟伐他汀治疗组经治疗4、8周较常规治疗组血hs-CRP明显降低(P<0.01).结论血清hsCRP水平与CHD冠状动脉病变及不稳定病变有关.氟伐他汀可对冠心病患者起到抗炎作用,降低血hs-CRP水平.检测血清hs-CRP水平,可更好地了解病情、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9.
桑士茹 《中国药业》2013,22(5):109-109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辅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白细胞介素6(IL-6)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96例U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48例加用阿托伐他汀钙20 mg/d口服,疗程均为6周。结果治疗组心绞痛发作及心电图改善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IL-6和hs-CRP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能明显降低血清IL-6和hs-CRP水平,辅助治疗UAP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与分析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且按照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对其进行分组,并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且对其不良事件进行统计.结果 不稳定型心绞痛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及死亡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单纯不稳定型心绞痛者,且随着该指标水平的升高其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概率也随之增高(P<0.05).结论 C-反应蛋白是判断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