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虞春洁  凡芸 《上海医药》2012,(24):19-22
家庭病床作为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在为居民提供方便、经济的医疗卫生服务的同时,也存在护理安全隐患。本文从管理、护理人员、患者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家庭病床护理安全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以期完善家庭病床护理安全管理、提高家庭病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塞患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家庭病床的可行性及方法。方法回顾性讨论346例老年脑梗塞患者家庭病床的护理管理并进行分析。结果346例老年脑梗塞患者,一般撤床时间为2月左右,无1例出现褥疮,通过我院家庭病床的康复护理和指导,206例患者生活基本自理,125例患者生活半自理,5例患者死亡,10例患者转院治疗。结论对于老年脑梗塞患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家庭病床是一种较好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3.
随着近年来家庭病床服务的开展,大批经验丰富的护士进入家庭护理领域,在实践中越来越多的护士意识到,在家庭病床服务中医护关系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护理的主导作用越来越明显,我院的家庭病床科经过近两年的实践,摸索出一套以护理为主导的医护合作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4.
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杨浦区特点开展介护式居家护理试点,提出家庭病床和项目化2种居家护理模式,采取需求评估、介护服务、效果评估3个步骤,对调整居家护理收费价格、发挥社区护士作用和完善介护式居家管理制度等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朱海虹 《上海医药》2017,(16):39-42
目的:观察和分析全科团队家庭病床服务对本社区晚期肿瘤患者舒缓疗护的需求和知识的影响,为社区更好地开展居家舒缓疗护提供依据.方法:筛查本社区KPS评分≤70分;具有家庭照护力量的晚期肿瘤患者40例,建立家庭病床服务.对建立家庭病床的居家舒缓疗护患者如病情稳定的建床周期为6个月,如病情恶化住院治疗或死亡的建床周期按实际计算.结果: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及需求,通过家庭病床的方式提供服务,居民对全科团队的满意度为97%.服务过程中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舒缓疗护知识的宣传,舒缓疗护知识知晓度有所提高.结论:社区中居民对舒缓疗护知识的知晓度低,需通过各种途径加以宣传;晚期肿瘤患者需要居家舒缓疗护服务;形成"政府主导-全科团队家庭病床服务-家庭参与"这一居家舒缓疗护服务模式,但还存在团队人员对舒缓疗护服务技能及技巧有限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家庭医生制服务的发展,家庭输液成为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文章分析了目前家庭静脉输液中存在的护理风险,结合家庭病床的特点,提出护理风险防范对策,指导社区护士有效地规避护理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本社区家庭病床服务现状,为家庭病床的健康发展提供依据.方法:打浦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6-2010年家庭病床统计报表和财务报表,对家庭病床新建床位、开放床日数、撤床费用等进行分析.结果:2006-2008年建床数呈上升趋势,疾病以心、脑血管病为主,年龄≥70岁居多,家庭病床月均费用为400~450元.2009年至今已开展18项上门适宜技术服务.家床医师共10人,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7人、主治医师8人、全科规范化培训医师2人、年龄≤35岁7人.结论:本社区家庭病床发展良好,但家床舒缓疗护存在不足,费用药占比例偏高,中医全科医师不足.  相似文献   

8.
冯光群 《现代医药卫生》2013,(24):3784-3785
探讨消毒供应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加强护理人员责任心,强化护理质量和安全管理,加强与临床科室沟通,对存在问题进行持续改进。结果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护理人员服务理念和态度明显转变.使供应室护理工作质量、服务得到提升,服务质量提高,临床科室对供应室的满意度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9.
目的:家庭病床是以家庭作为医疗护理场所,社区医疗为主要力量,为老年病人上门提供医疗护理的一种新的医疗照护模式,对老年人有质量、有医疗保障的养老生活起至关重要作用。方法:采集桂林市秀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叠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居家养老生活的老年人200例,按照家庭病床照护及普通居家照护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结果:为期一年,将两组老年人各方面对照,研究组各项得分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建立家庭病床明显改善老年人居家养老的生活质量,在社区居家养老中作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医疗卫生事业关系亿万人民的健康,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人们对老有所医提出更高的要求,家庭病床是解决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重要方法之一.杨浦区自1988年开展家庭病床工作,已经走过20年时间.  相似文献   

11.
社区家庭病床护理内容及其所面临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护理职能的扩展,社会医疗服务需求不断提高,我国老年病人也日趋增加。我国自1999年10月已进入老年型国家的行列,目前人口老龄化更呈猛增态势。据预测,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达到29.79%。因此,开展家庭病床服务是医疗服务面临的突出问题,这就需要有一批全科医师、护士为他(她)们解决疾病和痛苦。  相似文献   

12.
所谓家庭病房(HAH),即对病情允许又需要连续服务,且只能依靠医务人员上门服务的患者,在其家中设立病床,指定医(护)师上门定期检查治疗,协助或指导照料护理,并在医疗及护理病历上记录的服务形式称为“家庭病床”。我所自2009年起,根据《总参医疗机构家庭病房病床管理规定》,结合干休所的自身实际情况开展了家庭病房。家庭病房管理作为军队基层医疗卫生工作中一种新的服务模式,为医疗保健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预防交叉感染是保障医疗安全的基本内容,所以,加强家庭病房管理,预防交叉感染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分析家庭病房感染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措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黄梅 《现代临床医学》2002,28(4):229-229
家庭病床是医院延伸到家庭的病房 ,家庭病床的护理工作与住院部的护理工作有明显的不同 ,笔者从事家庭病床护理工作后 ,初步掌握了家庭病床的护理特点 ,摸索到一些规律 ,现将体会报告如下。1 家庭病床病人的心理护理家庭病床收治的病人大多是老人 ,我院家庭病床科从 2 0 0 1年 9月到 2 0 0 2年 4月共收治 85人 ,年龄 6 5~ 96岁 ,平均 74 5岁。老年病人大多具有否认心理、不安和焦虑、自尊心理、自卑心理、返童现象、固执多疑心理。针对老年病人的这些心理特点 ,我们有意识地安排了以下护理内容 :①消除不安情绪 ,轻言细语分析病情 ,倾听…  相似文献   

14.
<正>北京市于2007年出台家庭病床建床标准,收费一天10元2007年6月,北京市卫生局出台《社区卫生服务家庭病床管理办法(试行)》,对建床标准作出明确规定。癌症术后或者放、化疗需支持治疗的病人,偏瘫合并褥疮感染的病人,癌症晚期需要临终关怀的病人,都可以申请建立家庭病床,享受到上门护理的服务。根据《管理办法》,出院后转回社区仍需要治疗和慢性病需要长期治疗的两大类病人可以申请建立家庭病床。具体细分为六种情况:急性脑血管病病情平稳需要继续康复的病人;癌症术后或者放、化疗需支持治疗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晚期癌症患者家庭病床实施缓和医疗的护理模式。方法采取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五个步骤操作对209例患者的护理模式进行分析。结果209例患者观察治疗生存>6个月占74%;生存≤6个月占21%;自动出院(因经济拮据)占5%;使用2、3阶梯镇痛药的占41%。结论建立以医院-社区-家庭-患者为主体的家庭病床缓和医疗服务标准化作业模式,服务于终末期癌症患者,能提高其生存质量,将成为当前社区医疗机构及相关服务机构的服务方向。  相似文献   

16.
家庭病床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事业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改革措施,有利于减轻病人家属和社会的负担;有利于提高医疗保健工作的质量;有利于体现党和国家对人民群众疾苦的关怀。 1 充分认识家庭病床护理工作的特殊性 家庭病床的环境与医院完全不同,所以家庭病床的护理管理就要摸索,建设一套适合这种环境的方法。护士应根据不同病情向病人家属进行一般的技术指导,如何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如何处理和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急救办法及可能发生的后果等,这就成为家庭病床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家庭病床的应用效果,为社区卫生管理提供新方法,新思路。方法对2010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0日在广西北海市海角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家庭病床300名患者的运行数据为基础,统计患者基本情况、疾病种类、医疗费用支出、接受治疗情况、及其转归情况;分析其在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的重要作用。结果家床患者的主要疾病是脑卒中、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占85%,2011年度与2010年度相比新建家床数增加35%,2年中好转和稳定的患者平均是98%,充分说明家床收治的慢性疾病患者的效果是好的。结论家庭病床的需求日益增大,家庭病床服务不仅方便、经济、有效,而且对帮助解决看病难,住院难问题有着非常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社区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对30例患者应用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安全护理、康复训练和健康教育。结果参加家庭病床康复的30位患者各种活动及机能均较前有了明显改善。结论系统的家庭病床康复护理能促使患者尽快康复,提高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陈文锋 《上海医药》2012,33(10):14-15
随着社区卫生服务的蓬勃发展,社区居民享受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大大提高,全科医生和社区护士承担的家庭病床和上门服务也越来越多。然而在便捷的服务背后,也存在一定的医疗风险。医疗安全是卫生服务的底线,如何在提供社区卫生服务的同时把医疗风险降到最低,这是社区医生和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1上门服务是社区部分弱势群体的卫生需求国际上对人口老龄化的标准是:65岁以上人口  相似文献   

20.
罗娟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6):280-281
目的探讨骨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法我科于2011年1月至8月开展了以"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为主题的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结果无论从形式和规模,还是影响和效果来讲,还没有达到理想状态。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可以为患者提供全程化、全面化、专业化的服务,满足患者的基本需求,是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