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周燕萍  龚茜芬  王自强 《中国药房》2005,16(17):1321-1323
目的:观察胃肠道术后患者在经周围静脉全肠外营养(TPN)中应用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64例胃肠道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常规TPN组(对照组)和TPN+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组(治疗组),所有患者均于术后第1d~第7d给予相应药物治疗。结果:术后第8d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2组均有回升,但对照组回升较慢,2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8d治疗组氮平衡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术后感染发生率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治疗组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在胃肠道术后经周围静脉TPN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陈志宏  林万隆 《中国药师》2007,10(7):677-679
目的:观察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对胃癌化疗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进展期胃癌化疗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TPN)支持,试验组在TPN基础上加用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注射液。化疗后第1天开始对两组患者行营养支持,时间1周。于化疗前及化疗后第1天、第8天分别抽取外周血测定IgG、IgA、IgM和T淋巴细胞亚群CD_3~ 、CD_4~ 、CD_8~ ,及(CD_4~ )/(CD_8~ )比值。结果:化疗后第1天,两组患者的各项免疫指标均有所下降;化疗后第8天,试验组的各项免疫指标均有所恢复,其中CD_3~ 、CD_4~ 和(CD_4~ )/(CD_8~ )比值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观察期间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含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的营养能有效改善和增强胃癌患者化疗后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3.
《中南药学》2019,(2):286-290
目的观察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对患者营养代谢、免疫功能及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本文采用随机(1∶1∶1)、平行对照试验,将需要肠外补充营养的外科重症患者(≥18岁)按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剂量分为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对照组进行疗效研究。结果第7日(D7)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高、低剂量组前白蛋白及转铁蛋白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感染性并发症、ICU住院时间及呼吸机使用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低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比较,高剂量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低剂量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组间非感染性并发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肠外营养中添加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有助于降低外科重症患者感染性并发症和ICU住院时间,添加高剂量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制剂可能有助于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有助于增加外科重症患者支链氨基酸含量,改善蛋白质代谢,提高血浆蛋白水平,添加高剂量可能效果更佳;有助于降低外科重症患者炎症反应,提高机体细胞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加用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的肠外营养对胃肠癌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4例胃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2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后第1~7d给予等热量(98.0kJ·kg-1·d-1)、等氮(0.25 g·kg-1 ·d-1)的肠外营养治疗,试验组加用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0.5 g· kg-1 ·d-1.观察患者术前,术后2,7d的血清白蛋白、血清前蛋白、各细胞及体液免疫指标及氮平衡变化,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组患者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在术后第2d均有下降,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第7d时,均有回升,但对照组回升较慢,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的各项细胞免疫指标及体液免疫指标都出现下降,术后第7d,对照组的IgG仍显著低于术前(P<0.05),其他均基本恢复到术前,试验组的IgA、Ig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氮平衡,术后第7d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胃肠癌患者术后肠外营养治疗基础上联合加用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更能有效改善机体营养和免疫状况,从而促进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道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法,将220例受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静脉滴注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200mL/d。对照组静滴200mL生理盐水,共7d。观察血浆谷氨酰胺浓度、肠黏膜损伤程度、血浆蛋白水平及免疫功能指标。结果治疗组患者血浆谷氨酰胺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肠黏膜损伤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血浆蛋白水平及免疫功能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经静脉输入后能显著提高血浆谷氨酰胺浓度,明显减轻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黏膜损伤程度,维护肠黏膜屏障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减少机体氮的丢失,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谷氨酰胺联合肠外营养对大肠癌术后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谷氨酰胺在大肠癌患者术后联合胃肠道外营养(TPN)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60例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肠外营养加谷氨酰胺)和对照组(常规肠外营养),观察术后恢复的一般情况、蛋白质代谢和氮平衡以及细胞免疫功能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血浆清蛋白和氮摄入量与术前第4天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第7天,实验组血浆清蛋白和氮摄入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TLC、CD+3、CD+4、CD+8比术前第4天有明显下降,手术前后相比均明显的差异(P<0.01),实验组手术后第7天的TLC、CD+3、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大肠癌患者术后予以肠外营养联合谷氨酰胺治疗,比常规肠外营养更有利于术后负氮平衡的改善及血桨白蛋白的恢复,并对患者免疫力有较大的提高,加速患者术后各方面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丙氨酰谷氨酰胺强化全胃肠外营养在胰腺癌部分切除术后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某院收治的胰腺癌部分切除术后患者136例。术后营养支持只使用全胃肠外营养的为对照组(n=64),使用丙氨酰谷氨酰胺强化全胃肠外营养的为强化组(n=72)。比较2组患者空腹血糖、胰岛素用量;血清淀粉酶(AMY)、血清脂肪酶(LIPA)、AMY异常率(AMYAR)、LIPA异常率(LIPAAR);脂肪泻、腹胀、腹痛、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的发生率,肠外营养相关肝病等安全性指标及总住院时长等临床结局指标。结果: (1)血糖控制水平比较:术后3 d空腹血糖、胰岛素使用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12 d强化组低于对照组(P<0.05)。(2)胰腺外分泌酶比较:术后3 d的AMY、LIPA、AMYAR、LIPAAR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12 d强化组AMY、LIPA高于对照组(P<0.05),强化组AMYAR、LIPAAR低于对照组(P<0.05)。(3)安全性比较:脂肪泻发生率强化组低于对照组(P<0.05),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腹痛、腹胀、导管性脓毒症、肠外营养相关肝病和再喂养综合征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临床结局指标比较:总住院时长、总住院费用、在院病死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氨酰谷氨酰胺强化全胃肠外营养有利于改善因胰腺癌部分切除而导致的血糖紊乱,降低血糖,减少胰岛素用量,升高胰腺外分泌酶AMY、LIPA,减少AMY、LIPA低于正常值的发生率,减少脂肪泻发生,使用安全有效。但不能明显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谷氨酰胺双肽(Gln)增强的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对普外科危重病患者病情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4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普外科危重和大手术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均给予常规外科治疗,并于术后第1~3天后开始肠外营养,连续7 d,其中治疗组的氮量由20%L-丙氨酰-L-谷氨酰胺溶液供给[0.5 g/(kg·d)],其余部分由7%~11.4%的氨基酸溶液供给.两组患者分别于肠外营养前和营养后7 d抽取外周血测量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免疫球蛋白G(IgG),IgA,IgM,并进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结果 治疗组经肠外营养治疗后IgG和TRF分别由治疗前(9.2±3.1)g/L和(1.17±0.3)g/L增高至(14±2.8)和(1.36±0.7)g/L,差异显著(P<0.05),且治疗组APACHEⅡ评分又较对照组下降(P<0.05).结论 Gln增强的肠外营养能改善普外科危重病患者蛋白质代谢,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减轻病情的危重程度.  相似文献   

9.
冯敏  张鹏  朱欢  顾平 《中国药业》2015,(7):36-37
目的探讨肠外营养(TPN)联用丙氨酰谷氨酰胺(Gln)对重症肠瘘患者的疗效。方法将48例重症肠瘘患者随机分为Gln组和常规组,各24例。两组全肠外营养热卡和氮量基本一致,均采用高热量、高氮量的营养配方进行营养支持,Gln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丙氨酰谷氨酰胺0.4g/(kg·d)。治疗前、治疗后第5天和第10天采血检测营养指标、免疫指标、肠黏膜通透性等指标,并进行对照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营养、免疫功能方面均得到改善,负氮平衡得到纠正;与常规组比较,Gln组治疗后改善患者营养、提高免疫功能、纠正负氮平衡效果更好(P<0.05),白细胞计数更加降低(P<0.05),血浆Gln升高、血浆内毒素(LPS)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丙氨酰谷氨酰胺联合肠外营养液,能改善重症肠瘘患者的肠道屏障功能,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谷氨酰胺强化的TPN在大肠癌患者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谷氨酰胺 ( Gln)强化的肠外营养 ( TPN )对大肠癌术后患者的作用。方法 :4 0例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 ( TPN+ Gln)和对照组 (常规 TPN) ,观察氮平衡、血浆白蛋白水平、术后疲劳评分等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 ( 13.12± 3.2 1) d,而实验组为 ( 10 .90± 2 .81) d,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5) ;两组患者术前血浆白蛋白水平相似 ,在术后第 8天实验组白蛋白水平普遍高于对照组 ,但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术后8d实验组氮平衡明显改善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 P<0 .0 1) ;术后第 8天实验组患者主观感觉好于对照组 ( P<0 .0 5)。结论 :大肠癌患者术后予以 Gln强化的 TPN支持 ,比常规 TPN更有利于术后负氮平衡的改善及血浆白蛋白的恢复 ,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 ,并能显著改善术后疲劳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胃肠道术后应用丙氨酰谷氨酰胺(Ala-gln)双肽的临床效果和护理对策,作者对73例胃肠道术后患者进行对照观察和护理,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杨静 《江西医药》2013,(12):1172-1174
目的:观察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应用丙氨酰谷氨酰胺(Ala-Gln)双肽全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并行胃癌根治术的58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常规TPN组(对照组)和TPN+Ala-Gln组(研究组)。所有患者于术后第1-7d接受等氮、等热量的TPN支持治疗,具体为碳水化合物63kJ/(kg·d),脂肪酸42kJ/(kg·d),氮量0.25g/(kg·d),电解质根据生化报告及时补充,同时在肠外营养液中加入水溶性和脂溶性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加用Ala-Gln0.5g/(kg·d)。观察比较两组血清白蛋白、血清前蛋白、氮平衡各个时点的水平;观察比较手术前后外周血IgG、IgM、IgA、D3、D4的变化水平。结果术后第1d,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均有下降,与术前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术后第8d,两组均有回升,但研究组回升较快,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4d,两组患者IgA、IgG、IgM值均低于术前,与术前相比两组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术后第8d,研究组IgA、IgG、IgM明显回升并高于术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8d,研究组D3、D4值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8d研究组氮平衡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全肠外营养在胃癌根治手术后患者中使用安全,有助于改善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胃肠外营养对急性放射性肠炎大鼠肠屏障功能的作用。方法SD大鼠行全腹部60Coγ射线8Gy放射后,实验动物随机分为三组,常规全成分胃肠外营养组(Standard totalparenteral nutrition,STD组,n=10):大鼠输入常规静脉营养液;谷氨酰胺组(Glutamine-enriched totalparenteral nutrition,GLN组,n=10):大鼠输入附加谷氨酰胺的静脉营养液;正常组(n=10)为未经腹部照射的正常大鼠,连续7d全成分胃肠外营养。采用光镜、电镜观察、结合图像分析系统和无菌采取肠系膜淋巴结做细菌培养。结果GLN组小肠蛋白质和DNA的含量明显高于STD组,GLN组空、回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黏膜厚度、全层壁厚度均显著大于STD组。扫描电镜的观察结果:GLN组和STD组小肠绒毛顶部都有程度不同的糜烂形成,但GLN组绒毛表面糜烂较少,而STD组则较多。GLN组肠系膜淋巴结细菌移位率明显低于STD组。结论附加丙氨酰-GLN二肽的全成分胃肠外营养能有效的保护肠黏膜辐射性损伤后肠屏障功能和防止肠细菌移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茚三酮柱后衍生化氨基酸分析仪测定丙氨酰-谷氨酰胺含量的方法,以评价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与配伍输液的稳定性。方法根据丙氨酰-谷氨酰胺与茚三酮反应后溶液在570nm处有最大吸收的原理,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丙氨酰-谷氨酰胺的含量。将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以1:5体积比分别与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10%果糖注射液、乳酸林格液、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以及含多种微量元素的复方氨基酸注射液配伍,室温下,6h内检查性状以及含量的变化。结果丙氨酰-谷氨酰胺在1~20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7 9),低、中、高3种浓度的回收率分别为94.5%、97.6%和98.7%;RSD分别为0.52%、0.10%和0.06%。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分别与上述各组输液配伍后,6h内外观未见明显变化;0~6h复方氨基酸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分别与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配伍,丙氨酰-谷氨酰胺的含量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其余各组输液与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配伍后,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该法操作简单,分离度良好,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丙氨酰-谷氨酰胺的含量测定。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的最佳载体为5%葡萄糖注射液和复方氨基酸注射液。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辐射对大鼠全身代谢的影响及丙氨酰谷氨酰胺(AlaGln)对辐射损伤引起的蛋白质损耗的恢复作用.方法:以60Co-γ射线照射大鼠造成全身辐射损伤,饲喂添加丙氨酰谷氨酰胺和放射性氨基酸的营养液,48h后收集脏器和血液样本并进行测定.结果:大鼠接受辐射后全身亮氨酸氧化上升,全身蛋白质合成和分解增加,丙氨酰谷氨酰胺可提高骨骼肌谷氨酰胺浓度,降低亮氨酸氧化.结论:通过给受辐射鼠添加丙氨酰谷氨酰胺可有效降低亮氨酸的氧化,影响重要分支侧链氨基酸(BCAA)的代谢,从而对蛋白质代谢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含谷氨酰胺双肽的肠外营养对危重病的改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谷氨酰胺双肽(Gln)增强的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对普外科危重病患者病情的改善作用。方法:将4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普外科危重和大手术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均给予常规外科治疗,并于术后第1~3天后开始肠外营养,连续7d,其中治疗组的氮量由20%L-丙氨酰-L-谷氨酰胺溶液供给[0.5g/(kg·d)],其余部分由7%~11.4%的氨基酸溶液供给。两组患者分别于肠外营养前和营养后7d抽取外周血测量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免疫球蛋白G(IgG),IgA,IgM,并进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结果:治疗组经肠外营养治疗后IgG和TRF分别由治疗前(9.2±3.1)g/L和(1.17±0.3)g/L增高至(14±2.8)和(1.36±0.7)g/L,差异显著(P〈0.05),且治疗组APACHEⅡ评分又较对照组下降(P〈0.05)。结论:Gln增强的肠外营养能改善普外科危重病患者蛋白质代谢,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减轻病情的危重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采用谷氨酰胺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危重型胰腺炎对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在2014年6月至2016年4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危重型胰腺炎患者中选取82例,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仅接受肠外营养,观察组患者则采用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谷氨酰胺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炎症反应、氨基酸代谢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MCP-1[(25.3±3.4) ng/ml]、HMGB-1[(6.7±0.9) ng/ml]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41.2±6.3) ng/ml、(10.5±1.7)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其血清苏氨酸[(11.2±1.5) μmol/L]、苯丙氨酸[(4.3±0.6)μmol/L]、缬氨酸[(4.9±0.7) μmol/L]及赖氨酸[(6.6±0.8)μmol/L]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6±0.9)μmol/L、(2.3±0.4)μmol/L、(3.5±0.4)μmol/L、(2.7±0.3)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谷氨酰胺治疗危重型胰腺炎,可有效促进患者蛋白质合成的改善,有助于缓解机体负氮平衡,并有利于促进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的缓解,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GLN)二肽胃肠外营养对短肠大鼠小肠上皮细胞产生营养作用的机制。方法18只Wistar大鼠,手术切除其大部分空肠及近端回肠,然后经右颈内静脉插管,建成短肠大鼠胃肠外营养模型;大鼠随机分为3组:常规胃肠外营养组(STD组),3%丙氨酰-谷氨酰胺胃肠外营养组(GLN组)和正常对照组(n=4),连续7d胃肠外营养后,在实验结束前经颈静脉注入5-溴脱氧尿苷(BrdU),采用ABC方法及光镜观察方法。结果GLN组小肠PCNA阳性细胞数多于STD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GLN组小肠BrdU阳性细胞数多于STD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提示GLN二肽可促进短肠大鼠小肠上皮细胞的分裂增殖。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小剂量谷氨酰胺强化肠外营养支持在重度溃疡性结肠炎(UC)伴营养风险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于2019年6月~2020年7月收治的重度UC伴营养风险患者83例,随机分为谷氨酰胺组(n=42)和对照组(n=41).两组均给予等氮、等热卡的肠外营养治疗,谷氨酰胺组添加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营...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丙氨酰谷氨酰胺在有创机械通气患者营养支持中的作用。方法32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17例)和对照组(15例),在机械通气后的第2~11d,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10d的等氮等热量肠外营养支持,其中研究组加入丙氨酰谷氨酰胺,对照组予常规营养支持。统计分析两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28d病死率。结果营养支持10d后研究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均比对照组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28d死亡率较对照组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氨酰谷氨酰胺能有效减少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ICU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