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郑言言  张超学  王玲  张英  杜雪  章婷婷 《安徽医药》2020,41(10):1164-1167
目的 评估比较超声和磁共振成像(MRI)在胎盘植入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便提高胎盘植入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7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产检可疑胎盘植入的86例患者,所有患者全部以临床和/或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所有患者在产前均经超声和MRI检查,分析2种检查方法及其各自具体特征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等,运用配对资料McNemar检验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差异。结果 86例可疑胎盘植入患者中,经临床和病理确诊为胎盘植入者63例,胎盘正常者23例。回顾性分析产前超声及MRI发现,其中超声正确诊断63例胎盘植入者,漏诊0例,误诊9例胎盘正常者为胎盘植入;MRI正确诊断56例胎盘植入者,漏诊7例胎盘植入者,误诊11例胎盘正常者为胎盘植入。超声诊断胎盘植入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60.9%、87.5%、100%,MRI为88.9%、52.2%、83.6%、63.2%;超声和MR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敏感性最高的特征是胎盘陷窝(92.1%),其次是正常胎盘后间隙部分或全部消失(79.4%);MRI敏感性最高的特征是子宫体积不规则增大变形(87.3%),其次是T2加权像胎盘内暗带(79.4%)和宫肌层的变薄或消失(79.4%)。结论 超声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是胎盘植入的首选检查方法,MRI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与超声相比无显著差异,但不受体位及孕妇原因的影响,是超声重要的辅助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肌骨超声对类风湿关节炎与痛风性关节炎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128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与114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肌骨超声检查。比较类风湿关节炎与痛风性关节炎的超声表现以及各超声表现对类风湿关节炎与痛风性关节炎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类风湿关节炎与痛风性关节炎在平行线、腱鞘炎、骨侵蚀、痛风石、高回声点、韧带内高回声等超声表现具有明显差异(P <0.05)。平行线的敏感度为49.50%,特异度为88.40%,阳性预测值为83.90%,阴性预测值为68.10%;腱鞘炎的敏感度为30.40%,特异度为55.70%,阳性预测值为40.70%,阴性预测值为48.30%;骨侵蚀的敏感度为12.90%,特异度为70.50%,阳性预测值为35.20%,阴性预测值为44.10%;痛风石的敏感度为7.90%,特异度为100.00%,阳性预测值为100.00%,阴性预测值为50.60%;高回声点的敏感度为7.70%,特异度为97.30%,阳性预测值为85.00%,阴性预测值为57.30%;韧带内高回声的敏感度为5.60%,特异度为98.00%,阳性预测值为81.50%,阴性预测值为56.90%。结论肌骨超声在鉴别诊断类风湿关节炎与痛风性关节炎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张元铭  杨盛泉  艾莉莉 《安徽医药》2019,40(3):241-243,247
目的 探讨全身运动质量评估(GMs)量表评估早产脑损伤高危儿神经发育结局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泸州市人民医院治疗的112例早产脑损伤高危儿,应用GMs量表分别对其扭动运动阶段和不安运动阶段全身运动质量进行评估,随访至12个月龄,以神经生物学结局(采用Gesell发育量表评估判定)为标准,评估对比GMs量表、52项神经运动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扭动运动阶段,GMs量表评估敏感性为72.73%、特异性81.11%、阳性预测值48.48%和阴性预测值92.40%;不安运动阶段,GMs量表评估敏感性为59.09%、特异性94.44%、阳性预测值72.22%和阴性预测值90.43%;52项神经运动检查敏感性为54.55%、特异性68.69%、阳性预测值30.00%和阴性预测值86.11%;不安运动阶段,GMs量表检测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均大于52项神经运动检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Ms量表可准确预测早产脑损伤高危儿的神经发育结局,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Meta分析研究双源CT识别痛风技术诊断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Dual-Source CT、gout、gouty、双源CT、双能量CT、痛风、痛风性关节炎为检索词,检索2005年1月—2014年4月期间Pubmed、FMJS、Cochrane图书馆(2014-3)、CKNI、万方医学网数据库等相关中英文文献。遵循循征医学方法,对纳入的原始文献进行异质性检验及质量评估,汇总加权特异度和敏感度,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通过曲线下面积进一步评价双源CT识别痛风技术诊断痛风性关节炎的价值,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 共纳入9篇文献,其中7篇为中文,2篇为英文。进行异质性检验并汇总出加权特异度、灵敏度及相应的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0.903(95%CI 0.871-0.929)和0.917(95%CI 0.871-0.950),SROC曲线下面积为97.59%。纳入文献稳定性好。结论 Meta分析显示,双源CT识别痛风技术是一种无创性诊断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较好的检查方法,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分析交叉韧带损伤的双能量CT及MRI表现,探讨双能量CT诊断交叉韧带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0例膝关节损伤的患者行双能量CT和MRI检查,比较两者诊断交叉韧带损伤的一致性。结果 双能量CT诊断前、后交叉韧带损伤分别为16例、8例,与MRI诊断结果一致者分别为15例、8例,采用kappa检验得出两者诊断前、后交叉韧带损伤的一致性很高。结论 双能量CT能够弥补MRI的不足之处,为辅助临床诊断交叉韧带损伤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新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吴涛  崔坤炜  张娟  姜春利  万飞 《安徽医药》2016,37(11):1393-1396
目的 评价双时相 18F-FDG PET/CT显像对肺部占位性疾病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探讨延迟扫描对该类病变的诊断标准。方法 对诊断不明确的肺部占位性病变分别进行早期显像和延迟显像,测量两次显像中病变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计算每个病灶的SUVmax滞留指数(RI)及不同RI区间内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利用ROC曲线下面积来分析各组间的诊断效能。结果 71例患者共检出88个病灶,良性36个,恶性52个。良、恶性病灶的延迟相与早期相的SUV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当SUVmax > 2.5且RI > 0%时,延迟相显像对病灶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早期相。当20%结论 双时相PET/CT显像可以作为肺部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的必要辅助手段,以SUVmax>2.5且20%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3.0T MRI在臂丛神经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3年11月至2017年7月26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采用3.0T MRI行3D-T2W-STIR-SPACE序列增强扫描,将MRI结果与临床手术所见进行比较对照。结果 26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中,节前损伤10例、节后损伤9例、混合型损伤7例(节前节后均有损伤);MRI诊断节前损伤的敏感性为93.8%,特异性为27.8%,准确性为75.8%;MRI诊断节后损伤的敏感性为89.1%,特异性为85.7%,准确性为88.7%。结论 MRI对于臂丛神经损伤诊的断敏感性及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超声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US)对乳腺良、恶性病灶的评估价值。 方法 回顾分析103例满足BI-RADS-US报告要求乳腺肿块患者的109个病灶,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计算BI-RADS-US 诊断乳腺恶性病灶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及阴性预测值(NPV)。统计分析BI-RADS-US关于形态、方位、边界、边缘回声、后方回声、钙化等描述术语对良恶性病灶的鉴别价值。 结果 109个病灶的BI-RADS-US 分级:良性50个,恶性59个;2~5 级诊断恶性肿瘤的PPV分别为0、5.8%、27.7%和93%。BI-RADS-US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PPV和NPV分别为82.5%、96%、36%、93%和63%。在良恶性结节中,6个有统计学意义的超声描述词分别为:不规则形、非平行生长、边缘不光整,周围高回声声晕,后方回声衰减,内部微钙化;其PPV值分别为94%,87%,85%,95%,88%,84.6%。 结论 BI-RADS-US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对预测乳腺良、恶性病灶有较高的价值,为临床提供了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报告。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的MRI表现及关节镜对比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经临床及关节镜确诊的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患者20例,均行MRI扫描,回顾性分析MRI表现及关节镜下表现。结果 20例患者共22个膝关节,将关节镜下有无痛风石分为早期及中晚期两组。关节镜下可见滑膜增厚、关节腔积液、骨质缺损或破坏、骨髓水肿、痛风石及软组织水肿,与MRI表现对比分析,不论是早期还是中晚期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RI能够显示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的病理改变,通过MRI表现和关节镜下表现对比研究,MRI在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方面有一定应用价值,能较准确的为患者病情评估,并能够为关节镜手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多种CT征象对胃癌浆膜外侵犯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马鞍山市人民医院进行胃癌根治性切除术的173例患者的术前CT检查资料。根据手术病理结果有无浆膜外侵犯分为浆膜外侵犯阳性组96例(阳性组)和浆膜外侵犯阴性组77例(阴性组),对比分析亮线征、浆膜面毛糙、索条、膨隆、结节、脂肪浑浊及血管异常等CT征象在两组患者中的差异。结果 阳性组中亮线征、浆膜面毛糙、索条、膨隆、结节、脂肪浑浊及血管异常等CT征象的出现率分别为35.42%、96.88%、86.46%、64.58%、40.63%、68.75%、26.04%,均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胃癌浆膜外侵犯的CT征象中,亮线征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最高,分别为97.40%、94.44%,浆膜面毛糙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最高,分别为96.88%、93.88%,浆膜面索条的符合率、比值比和ROC曲线下面积最高,分别为83.24%、12.767、0.828(P<0.001)。多种CT征象联合诊断胃癌浆膜外侵犯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7(P<0.01)。结论 亮线征、浆膜面毛糙、索条、膨隆、结节、脂肪浑浊及血管异常等CT征象对胃癌浆膜外侵犯有诊断价值。浆膜面索条的诊断性能较好,多种CT征象联合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用于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对28例临床诊断或疑似冠心病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心电门控平扫及增强扫描,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对照,初步评价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用于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结果 16层螺旋CT冠脉造影用于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为80.0%、特异度为91.4%、阳性预测值为77. 4%、阴性预测值为92.6%、准确度为88.4%。结论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无创、简便的冠脉成像方法,对冠心病的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作为冠心病的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比较四种磁共振(MR/)成像序列诊断膝关节软骨病变的准确性,探讨各序列的优缺点,评价诊断软骨病变的最佳序列。方法31例36侧膝关节镜检查患者,将每侧膝关节软骨面分为5个区域。MR/成像采用快速自旋回波T1加权序列(TIWI-TSE)、脂肪抑制T2加权快速回波序列(T2WI-TSE—SPIR)、脂肪抑制质子密度快速自旋回波序列(PDW—TSE—SPIR)、扰相三维脂肪抑制梯度回波系列(3D-WATSC)四个序列。按Recht标准分级诊断180个关节软骨面,分别与膝关节镜分级诊断结果对照。MRI各序列诊断价值的真实性指标为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一致性指标用Kappa值。结果以关节镜诊断为标准,各序列诊断软骨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Kappa值分别为:T1WI-TSE序列诊63.8%、95.3%、78.8%、0.403;RWI-TSE—SPIR序列56.3%、97.6%、76.1%、0.353;PDW-TSE.SPIR序列79.8%、93.0%、86.1%、0.642;3D—WATSC序列96.8%、88.3%、92.8%、0.812。结论3D.WATSC序列诊断膝关节软骨病变的准确度及Kappa值均优于其它序列,与关节镜诊断结果具有一致性,是诊断膝关节软骨病变的最佳扫描序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40例前列腺癌患者与40例参加癌症筛查的其他前列腺疾病患者,均接受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前列腺癌的诊断结果.结果 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与CT检查的诊断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核磁共振动态...  相似文献   

15.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用于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和诊断冠状动脉狭窄≥50%的准确性,方法 采用64排螺旋CT对临床拟诊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113例病例扫描,其中42例有冠状动脉造影与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作为对照。分析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和计算诊断冠状动脉狭窄≥50%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价值及阴性预测价值。结果成像质量Ⅰ级93例(82.30%),Ⅱ级17例(15.04%),Ⅲ级3例%(2.65%)。64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50%的准确性为92.86%,敏感性、特异性、阳性和阴性预测价值分别为95.29%、93.33%、96.15%、87.50%。结论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高,对冠状动脉狭窄≥50%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全身18F-FDGPET/CT和全身CT平扫对血清肿瘤标志物升高患者恶性肿瘤的检出效能。方法收集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2月~2011年3月行全身PET/CT检查并伴有检查前2周内血清肿瘤标志物异常升高的患者30例。全身PET/CT显像和全身CT平扫均按5分法进行评分,并将血清肿瘤标志物测量值除以正常上限值以实现归一化处理。以病理诊断或临床随访为"金标准",绘制全身PET/CT和全身CT显像评分的ROC曲线,计算二者曲线下面积,并比较其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将显像评分合并成两类:阴性(0、1、2分)和阳性(3、4分),分别计算全身PET/CT和全身CT相对于金标准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全身PET/CT及全身CT显像评分相对于金标准的ROC曲线下面积AUC(95%可信区间)分别为0.962(0.821~0.995)和0.917(0.757~0.985),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9)。二者的灵敏度均为80.00%(8/10),特异性均为100.00%(20/20),准确性均为93.33%(28/30),阳性预测值100.00%(8/8),阴性预测值均为90.90%(20/22)。结论全身PET/CT和全身CT平扫在预测肿瘤标志物升高患者是否存在恶性肿瘤病变方面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探讨术前血清人附睾蛋白 4 (HE4)、 CA125 对Ⅰ期高危子宫内膜癌 (EC) 患者的预测价值并确立最佳诊断临界值。方法 收集 231 例Ⅰ期 EC 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检测术前血清 HE4、 CA125 水平, 分析两者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根据相关依据将 231 例 EC 患者分为高危组 96 例, 低危组 135 例, 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计算曲线下面积 (AUC), 以约登指数最大时确立 HE4、 CA125 诊断Ⅰ期高危 EC 的最佳临界值。结果 肌层浸润深度、 脉管浸润情况、 子宫下段受累情况、 病灶直径及危险分组不同的Ⅰ期 EC 患者 HE4 和 CA125 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 绝经状态、 合并高血压情况、 病理类型、 组织学分级及宫颈内膜腺体受累情况不同的Ⅰ 期 EC 患者仅 HE4 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 术前血清 HE4 与 CA125 水平呈正相关(r=0.262, P < 0.05)。HE4 诊断Ⅰ期高危 EC 患者的 AUC 为 0.794(95%CI: 0.734~0.854), 临界值为 74 pmol/L, 敏感度、 特异度、 阳性预测值、 阴性预测值、 准确率为 75.0%、 83.0%、 75.8%、 82.4%、 79.7%; CA125 相应值为 0.696 (95%CI: 0.624~0.767)、 17 kU/L、 56.3%、 85.9%、 74.0%、 73.4%、 73.6%; 两者联合诊断的 AUC 为 0.847(95%CI: 0.796~0.899), 相应预测值为 95.8%、 77.0%、 74.8%、 96.3%、 84.8%。结论 HE4、 CA125 诊断Ⅰ期高危 EC 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 74 pmol/L、 17 kU/L,联合检测预测Ⅰ期高危 EC 的敏感度、 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优于单项检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 C-反应蛋白(CRP)、胱抑素 C(CysC)联合检测对于早期诊断痛风患者的肾功能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收治的151例痛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肾小球滤过率(GFR)将患者分为肾功能损伤组(60 ml/ min < GFR <90 ml/ min)59例和非损伤组(90 ml/ min≤GFR <90)92例,比较2组患者的 CRP、CysC、GFR、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酸(UA)水平的差异。结果肾功能损害组患者的 CRP、CysC、GFR、β2-MG、mAlb、UA、GFR 值与非损伤组患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CRP 诊断痛风患者肾损害的灵敏度=62.71%、特异度=84.78%、误诊率=15.22%、漏诊率=35.28%、阳性预测值=72.55%、阴性预测值=78%。CysC 诊断痛风患者肾损害的灵敏度=57.63%、特异度=77.17%、误诊率=22.83%、漏诊率=41.37%、阳性预测值=61.82%、阴性预测值=73.96%。CysC + CRP 诊断痛风患者肾损害的灵敏度=86.443%、特异度=86.96%、误诊率=13.04%、漏诊率=13.55%、阳性预测值=80.95%、阴性预测值=90.91%,ROC 曲线下面积 AUC =0.908。结论痛风肾功能损伤患者的 CRP、CysC 均较非损伤患者升高显著,将二者结合起来作为早期肾功能损害诊断指标能够显著提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