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爱蓉  吴晓  吴良远 《中国药师》2015,(12):2095-2097
摘 要 目的: 探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压、血脂的影响。方法: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门诊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氨氯地平片10 mg,po,qn;观察组患者给予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片20 mg,po,qn。两组疗程均为6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血脂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药品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及血脂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能明显改善患者血压、血脂水平,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摘 要 目的: 比较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与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60例初发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0例。两组均采用二甲双胍片0.5 g,po,bid基础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格列美脲片2 mg,po,qd,观察组同时给予西格列汀片100 mg,po,q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6周后检测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肝功能、血脂等指标,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与药品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脂肪肝改善总有效率为8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25%(P<0.05);治疗16周后,两组患者肝功能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两组血糖及血脂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相比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效果更显著,且安全。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口服舍曲林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74例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7例,两组均予二甲双胍片500 mg,po,ti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舍曲林片50~100 mg,po,qd。两组疗程均为8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糖代谢指标、抑郁自评量表(SDS)、糖尿病生命质量量表(DMQLS)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血糖、SDS评分和DMQL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FBG、2hPG、HbAlc水平及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DMQLS疾病、生理、心理、社会、满意度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服舍曲林片可改善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抑郁症状,提高血糖控制效果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摘 要 目的:观察α硫辛酸联合贝那普利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 方法: 64例早期糖尿病肾病住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2例。 A组予贝那普利片10 mg,po,qd;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α硫辛酸600 mg,ivd,qd。疗程均为2 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血脂、UAER、hs-CRP等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UAER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B组UAER明显低于A组(P<0.05)。治疗后B组hs-CRP水平明显下降(P<0.05),而A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α硫辛酸联合贝那普利可有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降低hs-CRP水平,效果优于单独应用贝那普利。  相似文献   

5.
摘 要 目的: 观察百令胶囊联合羟苯磺酸钙分散片治疗糖尿病肾病Ⅳ期,对患者血糖、血脂,肾功能等指标的影响。方法: 216例糖尿病肾病Ⅳ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08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羟苯磺酸钙分散片0.5 g,po,ti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加服百令胶囊2.5 g,po,tid。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以及血肌酐(Cr)、尿素氮(BUN)、内皮素(ET-1)、β2微球蛋白(β2-MG)、胱抑素(CYC)、24h尿蛋白定量(UAER)等指标变化情况,观察治疗期间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BUN、Cr、ET-1、UAER、β2-MG、CYC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百令胶囊联合羟苯磺酸钙分散片治疗糖尿病肾病Ⅳ期,能明显改善患者肾功能指标,优于单用羟苯磺酸钙分散片,对血糖、血脂无明显影响,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6.
摘 要 目的:探讨风湿病患者营养状况对使用硫唑嘌呤所致血液学毒性的影响。方法:对70例硫唑嘌呤服用患者应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进行筛查,比较两组患者各项营养指标,根据结果将患者分为无营养风险组(NRS2002<3 分,n=48)和有营养风险组(NRS2002≥3 分,n=22),两组患者均给予硫唑嘌呤片50 mg,po,qd联用羟氯喹片0.2 g,po,bid,治疗3个月以上。观察两组患者血液学毒性发生情况。结果:无营养风险组患者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计数水平明显高于营养风险组(P <0.01);无营养风险组骨髓抑制总发生率较有营养风险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营养不良状况可能导致硫唑嘌呤服用患者血液学毒性发生,因此硫唑嘌呤治疗期间应加强患者营养干预。  相似文献   

7.
摘 要 目的:观察西格列汀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初次诊断为糖尿病肾病的患者4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4例。在糖尿病饮食、健康教育及规范降糖药物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厄贝沙坦片150 mg,po,q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加用西格列汀片100 mg,po,qd。均维持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尿微量白蛋白(mAlb)、体质指数(BMI)等指标变化,以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BG、PBG 、HbA1c、 SBP、DBP、mAlb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FBG、PBG 、HbA1c无明显变化(P>0.05),SBP、DBP、mAlb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FBG、PBG 、HbA1c、mAlb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间SBP、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BMI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发生低血糖1例,与对照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格列汀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能有效降低患者血糖,减少mAlb排泄,延缓肾病进展。  相似文献   

8.
摘 要 目的:评价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予胰岛素强化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西格列汀片100 mg,po qd。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血脂各项指标及药品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G)、低密度脂蛋白(LDL)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B组FPG、2hFPG、HbA1c、TG比A组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R)均较前明显改善(P<0.05),且B组胰岛β细胞功能的改善优于A组(P<0.05)。治疗过程中B组低血糖频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有效控制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显著减少低血糖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并具有一定的降血脂作用。  相似文献   

9.
摘 要 目的:观察西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以及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西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和预混胰岛素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水平变化,以及血压血脂等指标变化。评价两组临床疗效和药品不良反应。结果:除低血糖AUC外,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72 h内平均血糖水平、血糖水平标准差、日内血糖平均波动幅度、日内血糖平均绝对差、日内血糖波动次数、高血糖AUC等血糖指标均较前明显改善(P<0.05),且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血脂无显著变化(P>0.05),观察组治疗后BMI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西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能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建议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摘 要 目的:探讨阿卡波糖对合并糖耐量减低(IGT)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干预效果。方法: 120例合并IGT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62例),两组给予相同基础治疗,观察组同时加用阿卡波糖50 mg,po,tid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脂、血糖水平,以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等指标变化,以及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IGT新发病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hsCRP等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或P<0.05),对照组仅有hsCRP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2 hPG、HbAlc、hsCRP、IMT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两组血脂水平未见明显变化。治疗期间未见药品不良反应发生。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IGT新发病率1.8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27%(P<0.05)。结论:在缺血性脑卒中合并IGT患者在常规治疗同时加用阿卡波糖,能显著改善血糖指标,有效延缓患者IMT 增厚,降低再发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
蔡德  林志绣  黄志华  林颢  罗群 《中国药师》2015,(8):1352-1354
摘 要 目的: 观察阿仑磷酸钠联合金天格胶囊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PMOP)的临床疗效。方法: 98例PMOP患者随机分为阿仑磷酸钠片组(阿仑磷酸钠片70 mg,po,每周1次)32例、金天格胶囊组(1.2 g,po,tid)32例和联用组(阿仑磷酸钠片70 mg,po,每周1次+金天格胶囊1.2 g,po,tid)34例,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评分、骨密度(BMD)、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AKP)及肝肾功能等各项指标的变化数据。结果: 治疗6个月后,联用组症状评分下降幅度明显优于阿仑磷酸钠片组和金天格胶囊组(P<0.05);3组的BMD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且联用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 阿仑磷酸钠联合金天格治疗PMOP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明显增加骨密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糖维胶囊联合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在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32例,根据住院号分为对照组(66例)和治疗组(66例)。对照组口服苯甲酸阿格列汀片,25 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糖维胶囊,2.5 g/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糖相关指标、血糖波动情况和炎性指标。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81.82%,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6.9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FINS)、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富含半胱氨酸酸性分泌蛋白(SPARC)、血糖标准差(SD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24 h血糖波动次数(NGE)和24 h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水平明显降低(P<0.05),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维胶囊联合苯甲酸阿格列汀片治疗2型糖尿病可有效降低机体血糖水平和炎症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摘 要 目的:探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和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102例T2DM患者按入院单双号分为观察组(n=53)和对照组(n=49)。对照组予二甲双胍片0.5 g,po,ti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0.42 g,po,tid。8周为一疗程。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果糖胺、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 血清TNF α、脂联素的水平变化,并记录不良反应。 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果糖胺、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TNF α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脂联素则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两组均未见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补充益生菌有助于T2DM患者血糖的控制,推测与降低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参芪降糖颗粒联合盐酸二甲双胍片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西安市中医医院的95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7例)。对照组于餐后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片,0.25 g/次,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冲服参芪降糖颗粒,3 g/次,3次/d。比较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治疗前后的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胰岛β细胞功能以及血脂水平。结果 观察组的剖宫产率以及胎盘早剥、产后出血、HPLLP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巨大儿、胎儿早产和围产儿死亡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餐后2 h血糖以及空腹血糖值均明显降低,HOMA-β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餐后2 h血糖以及空腹血糖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HOMA-β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均显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血脂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芪降糖颗粒联合盐酸二甲双胍片可以有效改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妊娠结局以及胰岛β细胞功能,降低血糖和血脂水平,具有较高的临床参考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陈华 《中国药师》2015,(11):1944-1946
摘 要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调脂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74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强化组(37例)和普通组(37例)。两组患者均予调整饮食、适当运动锻炼及药物控制血糖等常规治疗。强化组患者加用阿托伐他汀片40 mg,po,qd;普通组患者加用阿托伐他汀片20 mg,po,qd。两组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血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栓调节蛋白(PTM)和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水平变化,观察两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TC、TG、LDL-C水平较前明显下降,HDL-C水平均较前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强化组下降或上升值较普通组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血清VWF、PTM和VEC水平均较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强化组下降值较普通组更明显(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更佳的调脂作用,并能更有效降低血清VWF、PTM和VEC水平,从而改善与修复血管内皮功能,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摘 要 目的:探讨强化降糖治疗对2型糖尿病合并反复发作牙周病发病情况的影响。方法: 2型糖尿病合并反复发作牙周病的患者40例分为A、B两组。A组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常规降糖治疗;B组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强化降糖治疗。均治疗6个月后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牙周袋探诊深度、龈沟出血指数、发病频率、恢复疗程、体质指数、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后,A组除体质指数和空腹血糖外其余指标均较前好转(P<0.05),B组患者除体质指数外其余指标均较前明显好转(P<0.05);且治疗后B组患者牙袋探诊深度、龈沟出血指数、发病间隔、恢复疗程、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等指标均显著优于A组(P<0.05)。结论:牙周基础治疗+强化降糖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牙周健康,缩短牙周病的恢复疗程、降低其发病频率,同时,可改善糖尿病患者血糖指标。  相似文献   

17.
摘 要 目的:探讨艾塞那肽对肥胖及超重的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体质量、血糖、血脂、血同型半胱氨酸及蛋白尿的影响,为临床上更好地控制该类患者的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口服降糖药治疗不达标的肥胖及超重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艾塞那肽组 (n=30) 和诺和灵N组 (n=30),在维持原口服降糖药基础上,分别加用艾塞那肽和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诺和灵N),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体质量、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 (FPG)、餐后2h血糖 (2hPG)、糖化血红蛋白 (HbA1c)、空腹C肽 (FCP)、餐后2h C肽 (2hCP)、血脂、同型半胱氨酸 (HCY)及尿微量白蛋白 (UMA)等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3个月后,两组FPG、2hPG、HbA1c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0.05),且两组间相比无显著差异 (P>0.05)。艾塞那肽组患者的FCP、2hCP较治疗前升高 (P<0.05),体质量、BMI、TG、UMA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P<0.05),且均明显优于诺和灵N组 (P<0.05);而诺和灵N组上述指标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艾塞那肽能有效控制血糖,并且可明显减重、改善胰岛功能、降低血脂、降低尿蛋白。  相似文献   

18.
摘 要 目的:建立2型糖尿病患者药学监护路径(PCP),为开展规范化糖尿病药学服务提供思路。 方法: 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监护组(n=50)。应用临床路径的方法和原理,按糖尿病治疗特点,建立2型糖尿病患者PCP并用于监护组患者,对照组患者则给予常规管理。随访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不合理用药发生率、糖尿病主要控制指标情况、自我管理水平、疾病认知情况和相关药物知识了解情况。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监护组患者的不合理用药发生率,糖尿病主要监测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情况,自我管理水平(用药依从性、每天监测血糖、饮食、睡眠)、对疾病的认知情况(相关指标控制水平、并发症、饮食、运动、吸烟、饮酒)和对糖尿病药物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降糖药的种类、降糖药的作用机制、降糖药的使用时间、降糖药的不良反应、胰岛素名称)等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采用本研究制定的2型糖尿病PCP对患者进行药学监护,有利于保障患者的合理用药,改善患者的糖尿病相关控制指标,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对疾病的认知及相关药物知识的了解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尿酸(SUA)与蛋白尿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9月安徽省立医院住院的T2DM患者791例,根据血尿酸(SUA)水平将患者分为正常尿酸(NUA)组656例和高尿酸(HUA)组135例,通过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尿白蛋白/肌酐(UACR)的差异;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比较UACR与其他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并将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中,了解SUA对蛋白尿发生的相对危险度。结果 ①HUA组患者UACR高于NU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UA组患者蛋白尿的发生率(54.8%)高于NUA组(3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UACR与SUA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尿酸水平每增加1 mg/dL,发生蛋白尿的相对危险度为1.096(P=0.005)。结论 T2DM患者中,血尿酸水平升高可引起UACR升高,是蛋白尿发生的危险因素,在糖尿病的治疗中需监测血尿酸水平。  相似文献   

20.
摘 要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联合基础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老年UAP患者82例随机分为低剂量组(n=40)和高剂量组(n=42)。在基础治疗外,低剂量组给予瑞舒伐他汀钙片10 mg,po,qn;高剂量组给予瑞舒伐他汀钙片20 mg,po,qn。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血清炎症因子及血脂水平变化,观察两组疗效,心绞痛发作频率、发作时间,以及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则较前升高(P<0.05),且高剂量组各项血脂指标均优于低剂量组(P<0.05),两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高剂量组明显低于低剂量组(P<0.05)。高剂量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43%,明显优于低剂量组的77.50%(P<0.05);且高剂量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及发作时间均少于低剂量组患者(P<0.05)。两组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瑞舒伐他汀钙联合基础治疗可有效改善老年UAP患者的血脂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