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摘 要 目的:观察比较非离子型与离子型对比剂的不良反应及对肾功能指标变化的影响。方法:180例在我院行介入影像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非离子型组90例患者使用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普罗胺注射液,离子型组90例使用离子型对比剂76%泛影葡胺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造影前后肾功能指标变化,评价造影剂肾病(CIN)以及造影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非离子型组发生3例轻度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4.44%;显著低于离子型组的12.22%(P<0.05)。 造影后2 d,两组患者BUN、SCr均较造影前均明显升高(P<0.05),而Ccr则较前明显降低(P<0.05),且非离子型组上述指标均优于离子型组(P<0.05);两组CIN分别发生3例和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影后7 d,非离子型组SCr、BUN、Ccr与造影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离子型组SCr、BUN仍较造影前明显增高,Ccr则较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各项指标仍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非离子型与离子型对比剂均会对患者肾功能产生一定影响,但非离子型对比剂影响较小,恢复更快;且不良反应发生较少,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2.
张忠银  王欣怡 《中国药师》2017,(11):1954-1957
摘 要 目的:探讨五酯胶囊对万古霉素诱导所致肾损伤大鼠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与五酯胶囊给药组,每组各8只。模型对照组与五酯胶囊给药组均连续每天1次尾静脉注射万古霉素200 mg·kg-1,空白对照组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同时五酯胶囊给药组每天灌胃五酯胶囊混悬液0.25 g·kg-1,模型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则均灌胃等剂量蒸馏水。连续给药10 d后,检测大鼠血清中的胱抑素C(CysC)、肌酐(Scr)及尿素氮(BUN)水平、尿液中的24 h尿微量白蛋白(mAlb)、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及人肾损伤因子 1(KIM 1)水平及肾组织匀浆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 Px)水平,比较组间差异。结果: 模型对照组与五酯胶囊给药组的肾指数、CysC、Scr、BUN、mAlb、NGAL、KIM 1及MDA水平均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且模型对照组升高幅度高于五酯胶囊给药组(P<0.05);模型对照组与五酯胶囊给药组的SOD、GSH Px水平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或P<0.01),且模型对照组下降幅度大于五酯胶囊给药组(P<0.05)。结论: 五酯胶囊对万古霉素诱导所致肾损伤大鼠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氧化应激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探讨5 取代 1 氮杂蒽酮类衍生物对过表达APPsw的SH SY5Y细胞(简称APPsw 细胞)分泌Aβ1 42蛋白的影响。方法: 将APPsw细胞分为四组,分别为对照组(只加入溶剂)、高剂量组(10 μmol·L-1衍生物)、中剂量组(1 μmol·L-1衍生物)、低剂量组(0.1 μmol·L-1衍生物)。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ELISA测定细胞外Aβ1 42 水平;Western Blot检测Aβ1 42前体蛋白APP的表达变化。结果:5 取代 1 氮杂蒽酮类衍生物中化合物A7可剂量依赖性增加细胞活力;ELISA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7可剂量依赖性减少APPsw细胞外Aβ1 42蛋白水平和前体蛋白APP表达,高剂量A7可使显著性下调Aβ1 42蛋白分泌(P<0.05),降低前体蛋白APP表达(P<0.05)。结论:5 取代 1 氮杂蒽酮类衍生物A7可以抑制APPsw细胞中 Aβ1 42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摘 要 目的:考察一种中草药组方对D 半乳糖联合紫外线(UV)光照诱导衰老模型裸鼠皮肤的影响。方法: 每日皮下注射D 半乳糖1 000 mg·kg-1·d-1联合350 ~ 400 nm UV持续照射40 min,连续40 d,诱导亚急性衰老模型。雄性裸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中草药组方制剂低剂量组(4.16 ml·kg-1)、中剂量组(8.33 ml·kg-1)、高剂量组(16.66 ml·kg-1),阳性对照组(纽崔莱润妍饮品8.33 ml·kg-1),每组10只。于造模第11天分别灌胃给药30 d。检测血清中透明质酸,皮肤中透明质酸、羟脯氨酸、总胶原蛋白、Ⅲ型胶原蛋白、弹性蛋白的含量以及皮肤含水量;HE染色观察皮肤形态学改变。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中草药组方制剂中剂量组皮肤透明质酸含量显著增加(P <0.05),高剂量组各项生化指标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 <0.05或P<0.01);中、高剂量组各项指标与阳性对照组基本相当(P>0.05,且低、中、高剂量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中草药组方制剂中、高剂量组皮肤含水量显著增加(P <0.01),与阳性对照组相当(P>0.05);低剂量组含水量明显低于高剂量组与阳性对照组(P>0.05)。中草药组方制剂中、高剂量组与阳性对照组裸鼠。衰老皮肤的形态明显改善。结论: 该中草药组方具有一定的体内抗皮肤衰老作用。  相似文献   

5.
摘 要 目的:观察金黄散外敷联合吲哚美辛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G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8例初发AG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吲哚美辛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外敷金黄散。两组疗程均为7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关节症状改善和实验室指标恢复情况及药品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1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41%(P<0.05)。总体疗效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关节疼痛、肿胀和活动受限评分及红细胞沉降率(ESR)、白细胞计数(WBC)和血尿酸(BUA)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且观察组患者症状评分及实验室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 和P<0.01)。两组药品不良反应症状均较轻微,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黄散外敷联合吲哚美辛治疗AGA能有效改善关节症状,降低血尿酸及炎症指标水平,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摘 要 目的:探讨人脂氧素A4(LXA4)对β淀粉样蛋白25 35(Aβ25 35)损伤小鼠脑神经瘤(N2a)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用Aβ25 35处理N2a细胞建立阿尔茨海默病(AD)细胞损伤模型,同时实验组加入不同质量浓度(50,100,200 nmol·L-1)的LXA4,采用MTT法检测N2a细胞的活性,Hoechst 33258 PI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RT PCR法检测P62和TRAF6基因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P62和TRAF6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 LXA4高、中、低3个浓度组的细胞活性明显提高(P<0.01);LXA4 100和200 nmol·L-1浓度组减少Aβ25 35引起的核固缩,凝集和破裂;与模型组相比,LXA4 100和200 nmol·L-1浓度组上调P62 mRNA表达以及P62蛋白表达(P<0.05或P<0.01),同时下调TRAF6 mRNA表达以及TRAF6蛋白表达(P<0.05或P<0.01)。结论: LXA4对Aβ25 35所致N2a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P62基因和下调TRAF6基因有关。  相似文献   

7.
摘 要 目的: 观察百令胶囊对腹膜透析患者腹透液中间皮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的影响。方法: 40例行腹膜透析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0例,两组均应用1.5%腹膜透析液,6 000 ml·dd-1,试验组再加用百令胶囊2.5g,po,tid,共观察6个月。1个月时评估两组透析充分性[指标:尿素清除指数(Kt/V)及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比较两组患者1,3,6个月时肾功能及腹透液中TGF-β1水平变化。结果: 透析1个月时,两组Kt/V及Ccr比较无差异,血肌酐均明显降低(P<0.05),3,6个月两组血肌酐水平无明显波动。对照组1,3,6个月TGF β1水平逐渐升高(P<0.05),试验组TGF β1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服百令胶囊可降低患者腹透液中TGF β1水平,从而抑制腹膜纤维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摘 要 目的:探讨厄洛替尼在营养不良状态大鼠体内药动学特征。方法: 建立营养不良状态大鼠模型。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尾静脉注射厄洛替尼溶液(6.25 mg·kg-1),或口服给予厄洛替尼溶液和厄洛替尼混悬液(13.5 mg·kg-1),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采用HPLC法测定血浆中厄洛替尼的含量,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统计相比,营养不良大鼠口服溶液剂的Tmax较正常状态大鼠明显延迟(P<0.05),但AUC0~t和AUC0~∞变化不大(P>0.05)。而口服混悬液组,营养不良大鼠的Tmax相对正常状态大鼠明显降低,AUC0~t、AUC0~∞均明显增加(P<0.05)。同时营养不良大鼠口服溶液剂和混悬剂组的清除率(CL)相对正常状态大鼠均降低约10%(P<0.05)。结论:营养不良状态对厄洛替尼体内的药动学行为有显著影响,提示临床上营养不良患者使用厄洛替尼时需要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9.
摘 要 目的: 观察百令胶囊联合丹参多酚酸盐对糖尿病肾病Ⅳ期患者炎症细胞因子、肾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及肾功能改善作用。方法: 60例糖尿病肾病Ⅳ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加用百令胶囊。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内皮素(ET-1)、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等指标的变化;比较两组疗效与药品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血清IL-6、TNF-α、CRP、ET-1、 SCr、BUN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Ccr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患者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百令胶囊联合丹参多酚酸盐能降低糖尿病肾病Ⅳ期患者的炎症反应,保护肾血管内皮功能, 改善肾功能,且安全性良好,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0.
摘 要 目的:观察小剂量泼尼松联合他克莫司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疗效及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水平的影响。 方法: 102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51例,在基础治疗同时,对照组予小剂量醋酸泼尼松片联合环磷酰胺治疗,观察组予小剂量醋酸泼尼松片联合他克莫司治疗。持续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与药品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肾功能和血清MMP2、MMP9、TIMP1水平变化。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12%和7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4 h尿蛋白定量(24hUpro)、尿β2 微球蛋白(β2 MG)、尿微量白蛋白(mALB)、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以及血清MMP2、MMP9、TIMP1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小剂量泼尼松联合他克莫司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疗效显著,同时能明显降低血清MMP2、MMP9、TIMP1水平。  相似文献   

11.
摘 要 目的:观察等效剂量的地佐辛、芬太尼、舒芬太尼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清醒气管插管中的镇痛镇静效果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术前预计困难气道拟行纤维支气管镜经鼻插管患者90例,随机分为地佐辛组(D组)、芬太尼组(F组)、舒芬太尼组(S组)。插管前10 min,各组分别静脉给予地佐辛0.15 mg·kg-1、芬太尼3μg·kg-1、舒芬太尼0.2 μg·kg-1等镇痛药。比较3组患者入室后安静5 min(T0)、纤支镜置入前(T1)、气管插管成功后即刻(T2)及插管后5 min(T3)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氧饱和度(SpO2),及插管前Ramsay镇静评分,同时观察记录插管过程中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T0时比较,F组和S组在T1时HR明显减慢,MAP明显降低(P<0.05);三组在T1时SpO2明显降低,T2时MAP明显升高(P<0.05);T1时F组和S组HR、MAP和SpO2明显低D组(P<0.05);T2时F组HR、MAP明显高于D组和F组,F组和S组SpO2明显降低(P<0.05);T3时S组HR明显降低且明显低于D组和F组,F组MAP明显高于D组和S组(P<0.05)。T1时3组Ramsay镇静评分明显升高,S组明显高于F组(P<0.05)。F组恶心、躁动和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高于D组(P<0.05);F组躁动发生率明显高于S组(P<0.05);S组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高于D组和F组(P<0.05)。结论: 地佐辛联合充分的表面麻醉在困难气道患者经纤支镜引导的清醒气管插管过程中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程度小,插管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低于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2.
摘 要 目的:观察扁桃酸的镇痛、抗炎作用。方法: 50只昆明种SPF级小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0.1 ml/10 g)、扁桃酸高(300 mg·kg-1)、中(200 mg·kg-1)、低(140 mg·kg-1)剂量组、阿司匹林阳性对照组,ig,qd。采用小鼠扭体法和热板法观察扁桃酸的镇痛作用。采用二甲苯涂耳致小鼠急性耳肿胀观察其抗炎作用。结果: 扁桃酸各剂量组均能使小鼠扭体次数明显减少,痛阈延长,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扁桃酸高剂量组的小鼠扭体次数少于阳性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扁桃酸中、低剂量组的小鼠扭体次数多于阳性对照组,其中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扁桃酸各剂量组用药前后小鼠的痛阈提高率均比阳性对照组高,其中高剂量组用药前后痛阈增加明显,与阳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扁桃酸各剂量组对小鼠耳肿胀的影响无显著作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扁桃酸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抗炎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摘 要 目的:观察芪防鼻敏颗粒对变应性鼻炎(AR)大鼠血清白介素 4(IL 4),白介素 17(IL 17),肿瘤坏死因子(TNF α)及鼻黏膜γ干扰素(IFN γ)、白介素 6(IL 6)、TNF α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氯雷他定组(1.17 mg·kg-1),鼻炎康组(0.6 g·kg-1),芪防鼻敏颗粒高(26.48 g·kg-1)、中(13.24 g·kg-1)、低(6.62 g·kg-1)剂量组。采用卵蛋白(OVA)建立AR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灌胃给药,连续14 d。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AR大鼠血清IL 4、IL 17、TNF α水平,免疫组化染色法(IHC)检测鼻黏膜IFN γ、IL 6、TNF α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IL 4、IL 17水平明显上升(P<0.01);鼻黏膜IFN γ阳性表达明显降低(P<0.05),IL 6、TNF α阳性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氯雷他定组、芪防鼻敏颗粒中剂量组大鼠血清IL 4水平显著下降(P<0.05),芪防鼻敏颗粒低剂量组大鼠血清IL 17水平明显下降(P<0.05),氯雷他定组、鼻炎康组、芪防鼻敏颗粒高、中剂量组大鼠血清TNF α水平显著下降(P<0.05或P<0.01);高、低剂量组大鼠鼻黏膜IFN γ阳性表达显著升高(P<0.05或P<0.01),高、中剂量组IL 6阳性表达显著降低(P<0.01),高剂量组TNF α阳性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氯雷他定组相比,鼻炎康组、芪防鼻敏颗粒高剂量组大鼠血清IL 17水平明显上升(P<0.05),鼻炎康组、芪防鼻敏颗粒低剂量组大鼠血清IL 4水平明显上升(P<0.05),芪防鼻敏颗粒高、中、低剂量组TNF α阳性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鼻炎康组比较,芪防鼻敏颗粒中剂量组大鼠血清IL 4水平明显下降(P<0.05);与芪防鼻敏颗粒低剂量组相比,芪防鼻敏颗粒高剂量组大鼠血清IL 17水平明显上升(P<0.05),芪防鼻敏颗粒中剂量组大鼠血清IL 4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芪防鼻敏颗粒可增加AR鼻黏膜IFN γ表达,降低血清IL 4、TNF α、IL 17水平及鼻黏膜TNF α、IL 6表达。  相似文献   

14.
摘 要 目的: 探讨神经节苷脂钠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其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 急性脑梗死患者2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8例。对照组患者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注射液10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ivd,qd。两组疗程均为14 d。评价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日常生活活动量评分,以及血清hs-CRP和TNF-α水平变化。观察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3%(P<0.05)。治疗后,观察组NDS评分较前明显降低,而ADL评分较前明显提高(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NDS及ADL评分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和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血清hs-CRP和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见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神经节苷脂钠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良好,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清hs-CRP和TNF-α水平,改善患者NDS及ADL评分,且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摘 要 目的: 探讨保妇康栓治疗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的疗效及对子宫颈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ICMI 1)、转化生长因子SymbolbA@1(TGF SymbolbA@1)mRNA表达以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患者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观察组给予保妇康栓治疗,对照组给予冷冻治疗。均连续治疗7 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颈组织ICMI 1 mRNA和TGF SymbolbA@1 mRNA表达及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2%,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ICMI 1 mRNA和TGF SymbolbA@1 mRNA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白介素 6(IL 6)和白介素 1(IL 1)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治疗后IL 6和IL 1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月经期和月经周期无明显变化,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保妇康能有效治疗宫颈柱状上皮异位,降低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患者子宫组织ICMI-1mRNA、TGF-β1m RNA表达以及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6.
摘 要 目的:研究云南鼠尾草提取物对大鼠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并采用云南鼠尾草提取物进行干预。将体外培养的H9c2大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C)组、缺氧/复氧模型(H/R)组、缺氧/复氧模型+维拉帕米阳性对照(H/R+V)组、缺氧/复氧模型+云南鼠尾草低(H/R+L, 0.01 mg·L-1)、中(H/R+M, 0.1 mg·L-1)、高(H/R+H, 1.0 mg·L-1)剂量组。采用噻唑蓝(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利用检测试剂盒测定丙二醛(MDA)的含量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通过荧光酶标仪测定荧光吸光度(A)值反映细胞内活性氧 (ROS)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云南鼠尾草低、中、高剂量组均能显著提高心肌细胞存活率(P<0.05或P<0.01),云南鼠尾草高剂量组显著减少细胞内LDH漏出量(P<0.05或P<0.01)、胞浆内MDA的含量(P<0.01)和细胞内ROS水平(P<0.05)。结论: 云南鼠尾草提取物对大鼠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相关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减少脂质过氧化物和清除细胞氧自由基有关。  相似文献   

17.
摘 要 目的:研究川芎嗪(TMP)对慢性低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大鼠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低压低氧组与川芎嗪组(100 mg·kg-1·d-1)。建立低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观察TMP干预后大鼠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左颈总动脉插管测平均颈动脉压(mCAP)、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和肺血管形态学的改变,计算肺细小动脉管壁厚度占血管外径的百分比(WT%)和管壁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WA%),以及大鼠血清中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 检测TMP干预21 d,大鼠mPAP、RVHI、WT%和WA%各指标比较,低压低氧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川芎嗪组显著低于低压低氧组(P<0.05或P<0.01)。低压低氧条件对颈动脉压力mCAP影响不大,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NO含量比较,低压低氧组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川芎嗪组显著高于低压低氧组(P<0.05)。血清中ET-1、HIF-1α与VEGF含量比较,低压低氧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川芎嗪组显著低于低压低氧组(P<0.05)。结论:TMP可有效预防大鼠低压低氧导致的肺动脉高压和肺小动脉的结构重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大鼠血清NO含量和下调ET-1、HIF-1α与VEGF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8.
张静  章晶晶段微 《中国药师》2017,(10):1825-1827
摘 要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治疗联合红光治疗仪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 DPN 患者90例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3组(对照组、熏洗组、联合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严格控制血糖并保持血糖稳定,同时给予改善循环、神经营养等药物治疗。熏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熏洗治疗;联合治疗组在熏洗组基础上再联合红光治疗仪治疗。3组均于治疗两周后比较患者临床症候评分及运动神经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情况,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熏洗组及联合治疗组临床症候评分较前明显改善(P<0.05),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也优于对照组(P<0.05);且联合治疗组临床症候评分优于熏洗组(P<0.05);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神经传导速度均较前明显改善(P<0.05),且熏洗组及联合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 ,联合治疗组与熏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中药熏洗联合红光治疗仪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证候和神经传导速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摘 要 目的:观察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辅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18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9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的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8.1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89%(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58%(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等指标和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试验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辅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和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摘 要 目的:探讨丁苯酞辅助治疗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内皮祖细胞(EPCs)、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侧支循环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7月我院住院治疗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89例的临床资料。根据用药方法分为对照组(n=40)和丁苯酞组(n=49),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丁苯酞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25 mg,ivd,qd。两组患者均治疗14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Barthel指数、梗死灶容积、临床疗效以及外周血 EPCs 数量、bFGF含量和侧支循环开放率。结果:丁苯酞组总有效率为83.7%,侧支循环开放率为79.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IHSS 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Barthel指数则较前明显增高(P<0.05),梗死灶面积较前明显缩小(P<0.05);且丁苯酞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EPCs 数量、bFGF含量均较前明显升高(P<0.05),且丁苯酞组EPCs数量及bFGF含量治疗前后变化值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辅助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显著,可明显增加患者外周血EPCs 数量和bFGF含量,有利于侧支循环的建立和神经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