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电针足三里对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IBS-D)大鼠模型肠道炎性物质的影响。方法三月龄SPF级雌性SD大鼠8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针刺组、假针刺组,每组20只。以高乳糖饲料喂养与束缚应激相结合的方法制备IBS-D大鼠模型,针刺组采用电针足三里治疗,假针刺组选取足三里穴外侧5 mm区域的非穴位区作为针刺点。观察大鼠日常饮食及排便情况,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结构,ELISA定量检测肠道炎性因子IL-1β、IL-6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蛋白NF-κB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2周时体重增长率降低(P0.05),近端结肠肠道炎性因子IL-1β、IL-6含量、结肠组织蛋白NF-κB表达均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体重增长率明显上升(P0.05),近端结肠肠道炎性因子IL-1β、IL-6含量、结肠组织蛋白NF-κB表达均降低(P0.05);假针刺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可以有效改善IBS-D体重增长率,降低结肠黏膜组织炎性因子含量;同时调节结肠组织NF-κB蛋白的表达,减轻炎性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桃仁承气汤对脓毒症大鼠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以及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盲肠结扎穿孔法复制脓毒症大鼠),桃仁承气汤低、中、高剂量组(2. 85,5. 70,8. 55 g·kg-1),地塞米松组(0. 01 g·kg-1),每组12只。末次给药结束后,处死大鼠,电镜下观察肠黏膜形态变化;检测肠系膜淋巴结、肝、肾、脾组织细菌移位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以及小肠组织中二胺氧化酶(DAO),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免疫组化法(IHC)检测小肠组织中Toll样受体9(TLR9),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转录因子-κB亚基p65(NF-κB p65)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器官细菌移位率,TNF-α,IL-1β水平明显升高,DAO,i-FABP水平,黏膜厚度,绒毛高度明显降低,TLR9,MyD88,细胞核NF-κB p65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 0. 05,P 0. 01),细胞质NF-κB p65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 0. 05);与模型组比较,桃仁承气汤低、中、高剂量组,地塞米松组器官细菌移位率,TNF-α,IL-1β水平明显降低,DAO,i-FABP水平,黏膜厚度,绒毛高度明显升高,TLR9,MyD88,细胞核NF-κB p65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 0. 05),细胞质NF-κB p65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 0. 05)。结论:桃仁承气汤对脓毒症大鼠肠黏膜屏障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这可能与抑制TLR9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和调健脾方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对核因子-κB(NF-κB)/Notch1通路的影响。方法:建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匹维溴铵组(2 mg/kg)、和调健脾方低剂量组(2.82 g/kg)、和调健脾方高剂量组(5.64 g/kg),每组12只; 另取12只健康大鼠作为对照组; 匹维溴铵组、和调健脾方低剂量组、和调健脾方高剂量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1次/d,连续给药14 d。给药周期结束后,检测大鼠排便频率、粪便含水量,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二胺氧化酶(DAO)水平,观察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及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NF-κB、Notch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结肠黏膜组织结构正常; 模型组肠绒毛变短、增厚、脱落,肠黏膜上皮细胞脱落,可见明显炎症细胞浸润; 匹维溴铵组及和调健脾方高剂量组结肠黏膜上皮细胞脱落减轻,炎症细胞浸润减少; 和调健脾方低剂量组仍可见明显充血及炎症细胞浸润。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排便频率、粪便含水量、血清IL-2、TNF-α、DAO水平、结肠组织NF-κB、Notch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 与模型组比较,匹维溴铵组、和调健脾方低剂量组、和调健脾方高剂量组大鼠排便频率、粪便含水量、血清IL-2、TNF-α、DAO水平、结肠组织NF-κB、Notch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均P<0.05); 且和调健脾方高剂量组大鼠排便频率、粪便含水量、血清IL-2、TNF-α、DAO水平、结肠组织NF-κB、Notch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和调健脾方低剂量组(均P<0.05); 和调健脾方高剂量组各指标与匹维溴铵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和调健脾方可改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腹泻症状,减轻大鼠血清和结肠组织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和调健脾方抑制NF-κB、Notch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进而抑制NF-κB/Notch1通路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化浊抑溃安肠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吡啶组、化浊抑溃安肠汤组,每组15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5%2,4,6三硝基苯磺酸灌肠复制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造模后,模型组、柳氮磺吡啶组、化浊抑溃安肠汤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柳氮磺吡啶混悬液、化浊抑溃安肠汤灌胃,1次/d,连续4周。4周后处死大鼠,镜下观察大鼠结肠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凋亡情况,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TUNEL染色观察大鼠结肠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Bcl-2及Bax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Bcl-2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组,Bax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组;柳氮磺吡啶组、化浊抑溃安肠汤组Bcl-2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模型组,Bax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模型组,且化浊抑溃安肠汤组Bcl-2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柳氮磺吡啶组,Bax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柳氮磺吡啶组。结论化浊抑溃安肠汤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黏膜细胞凋亡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可上调大鼠Bcl-2水平,下调Bax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安肠愈疡汤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结肠组织中IL-6、IL-13含量及NF-κB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9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安肠愈疡汤低、中、高剂量组和美沙拉嗪组)。除空白组外,其他各组均应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制备UC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按照组别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实验药物,连续给药3周后,进行结肠组织肉眼形态评分,同时采用ELISA法检测结肠组织中IL-6、IL-13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NF-κB蛋白表达。结果:安肠愈疡汤中、高剂量组及美沙拉嗪组大鼠结肠黏膜均有不同程度的炎症修复、溃疡愈合(P0.01或P0.05),其中高剂量组及美沙拉嗪组明显优于中、低剂量组,但2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IL-6方面,安肠愈疡汤低、中、高剂量组及美沙拉嗪组的含量均不同程度降低(P0.05或P0.01),其中,高剂量组及美沙拉嗪组明显优于中、低剂量组(P0.01),但2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IL-13方面,安肠愈疡汤中、高剂量组及美沙拉嗪组的含量均不同程度升高(P0.01或P0.05),尤以高剂量组效果最好,与美沙拉嗪组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NF-κB表达方面,安肠愈疡汤中、高剂量组及美沙拉嗪组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或P0.01),其中高剂量组效果最好,但与美沙拉嗪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肠愈疡汤具有较好的抗炎和促进溃疡修复的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致炎因子IL-6,上调抗炎因子IL-13,同时降低NF-κB表达,从而起到治疗UC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黄芪总皂苷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肠道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肠组织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核因子κB (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00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及黄芪总皂苷低、高剂量组(以下简称低、高剂量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用牛磺胆酸钠诱导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后,低、高剂量组及地塞米松组给予相应药物腹腔注射,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24 h后获取大鼠胰腺、肠黏膜组织及血清,测定黏膜损伤指数、血清淀粉酶、胰腺比重,HE染色观察肠黏膜损伤病理情况,测定肠黏膜p38MAPK、NF-κB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肠黏膜损伤指数、血清淀粉酶、胰腺比重、肠组织p38MAPK、NF-кB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地塞米松组和低、高剂量组以上各指标降低(P0.05);与地塞米松组比较,低剂量组以上各指标升高(P0.05);与低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以上各指标降低(P0.05)。结论:黄芪总皂苷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肠道损伤有保护作用,可减轻急性胰腺炎大鼠肠道炎症反应;其机制与黄芪总皂苷抑制p38MAPK、NF-κB mRNA和蛋白表达,进而抑制p38MAPK/NF-κB炎症通路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7.
肠必安治疗免疫致敏法致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贾志新  冯五金 《山西中医》2009,25(12):51-53
目的:探讨肠必安治疗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机理。方法:采取免疫致敏法制备模型,运用完全随机设计,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5纽,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锡类散)对照组、肠必安低剂量组、肠必安高剂量组,并给予相应药物灌肠,以各组实验大鼠处理前后体重变化、结肠黏膜损伤度、溃疡面积、组织病理学改变、大便成形时间、胸腺及脾脏系数、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等为检测指标,对其疗效及机理进行研究。结果:治疗后肠必安组的体重变化、结肠黏膜损伤度、溃疡面积、组织病理学的改变、CRP值方面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肠必安组在结肠黏膜损伤度、溃疡面积、组织病理学改变方面与阳性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肠必安与锡类散对溃疡性结肠炎均有治疗作用,但在消除炎症反应,修复结肠黏膜及改善肠功能等方面,肠必安优于锡类散;肠必安高剂量组的结肠黏膜损伤度略优于低剂量组;IL-6作为炎症反应程度及抗炎药物疗效的检测指标较CRP更灵敏、更准确。  相似文献   

8.
健脾益肠散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CD40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健脾益肠散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CD40分子蛋白和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健脾益肠散高、中、低剂量组和西药组(柳氮磺吡啶组);采用TNBS/乙醇法制备UC大鼠模型;灌胃相应药物21 d后,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和RT-PCR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结肠组织中CD40的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CD40的蛋白和mRNA表达较空白组显著升高(P 0. 01)。各给药组均可不同程度地降低结肠CD40蛋白和mRNA的表达(P 0. 05或P 0. 01),且以健脾益肠散高剂量最为明显,而健脾益肠散中剂量与柳氮磺吡啶比较差异不显著(P 0. 05)。结论:健脾益肠散对UC肠黏膜的免疫保护可能与降低CD40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安肠汤对对正虚邪恋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miRNA-146a/IRAK-1/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安肠汤干预溃疡性结肠炎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随机选取SPF级SD大鼠15只作为空白组,另取45只大鼠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乙醇灌肠法建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丽珠肠乐组、安肠汤组各15只。空白组、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丽珠肠乐组灌胃丽珠肠乐混悬液,安肠汤组灌胃安肠汤。灌胃14 d后,HE染色观察大鼠结肠病理组织学改变,通过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测定大鼠血浆中miRNA-146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组织中IRAK-1、NF-κB蛋白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肠黏膜表面出现缺损,大量炎细胞聚集、浸润,腺体破坏甚至丢失;丽珠肠乐组和安肠汤组大鼠肠黏膜缺损、腺体破坏较模型组轻,炎细胞较模型组少,安肠汤组病变更轻。模型组大鼠血浆中miRNA-146a相对表达量,结肠上皮组织中IRAK-1、NF-κB蛋白表达量和血清中IL-17、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均0.05);丽珠肠乐组和安肠汤组上述各指标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安肠汤组血浆中miRNA-146a相对表达量和结肠上皮组织中IRAK-1、NF-κB蛋白表达量均明显低于丽珠肠乐组(P均0.05),血清中IL-17、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丽珠肠乐组(P均0.05);模型组、丽珠肠乐组和安肠汤组大鼠血清中IL-10水平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均0.05),丽珠肠乐组和安肠汤组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05),安肠汤组明显高于丽珠肠乐组(P0.05)。结论安肠汤可通过调控miRNA-146a/IRAK-1/NF-κB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来减轻肠黏膜炎症反应,从而起到治疗正虚邪恋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解毒化瘀方对溃疡性结肠大鼠结肠组织中TLR4、NF-κB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TNBS/乙醇复制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治疗两周后,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结肠组织中的TLR4、NF-κB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中的LR4、NF-κB表达升高(P 0. 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均能降低LR4、NF-κB的表达,其中西药治疗组与中药高剂量组作用最明显(P 0. 05)。结论解毒化瘀方可能通过降低TLR4、NF-κB的表达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