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评价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检测替代策略在各类人群中检测HIV抗体的可靠性,探讨HIV抗体替代策略在全人群中推广的可行性。方法对1 040份筛查阳性的样本,用6种不同的快速试剂、1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及蛋白印迹法(WB)同时进行检测,对WB不确定样本做病毒载量(VL)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 040份筛查阳性样本中,WB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有1 007份,当2种快速试剂检测结果为阳性,ELISA试剂检测结果 S/CO≥1时,一致性为100%;WB检测结果为不确定,且VL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有20份,当2种快速试剂检测结果为阳性,ELISA试剂检测结果 S/CO≥6时,一致性为100%;以上结果在各类人群中均一致。结论当2种快速试剂检测结果为阳性,且ELISA试剂检测结果 S/CO≥6时,与WB或VL检测结果一致性达到100%,可以替代WB确证检测。在保证检测试剂质量的情况下,将HIV抗体检测替代策略向全人群推广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一种条带免疫印迹试剂确证艾滋病病毒(HIV)抗体的效果。方法用蛋白印迹试验(WB)和条带免疫印迹试剂(LIA)平行检测1 035份标本,按照各自的说明书判断结果,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总体上,两种试剂检测的一致率为95.3%,对经过确证的640份HIV抗体阳性标本(含2份HIV-1O组和2份HIV-2标本)的检测的结果完全一致。在339份WB试剂判断为阴性的标本中,LIA试剂有5份(1.5%)为不确定结果,而在362份LIA试剂判断为阴性的标本中,WB试剂有28份(7.7%)为不确定结果(χ~2=15.29,P0.001)。在初次检测的341份标本中,确证了17份为HIV抗体阳性,考核试剂检测5份为不确定,12份为阳性。结论 LIA试剂显示出非特异反应暨不确定结果少的优势,可考虑用于HIV抗体的常规确证,并在实际应用中不断改进完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抗体蛋白印迹法(WB)在性病门诊就诊者中的应用情况。方法用第3代HIV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筛查11 558份性病门诊就诊者血浆样本,ELISA阳性样本和ELISA阴性但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阳性样本,用WB确证;RT-PCR法检测筛查结果阴性样本、WB结果可疑和阴性样本、以及部分WB阳性样本,进行RT-PCR检测。结果 18份WB阳性样本中,17份RNA阳性,1份RNA阴性;14份WB可疑样本中,13份RNA阴性,1份RNA阳性;32份WB阴性样本中,4份RNA阳性,28份RNA阴性。结论 (1)HIV WB存在生物学假阳性。(2)检测可疑者样本中HIV RNA,减少随访负担。(3)WB存在窗口期,不能检出HIV感染急性期样本。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病毒载量(VL)检测对87例艾滋病病毒(HIV)抗体不确定患者感染诊断的价值。方法对蛋白印迹试验(WB)确证为HIV抗体不确定患者进行VL检测及分析,并对这些患者进行随访及流行病学调查,以证实其感染情况。结果 87例HIV抗体不确定患者中,VL低于检测限18例(20.69%),VL高于检测限69例(79.31%),其中VL在20~5 000拷贝/mL 4例(4.60%),VL5 000拷贝/mL 65例(74.71%)。经随访,VL低于检测限者最终排除了HIV感染,而VL高于检测限者最终诊断为HIV感染。结论 VL检测可以快速准确地鉴别HIV抗体不确定患者是否感染,是WB的一种有效补充检测试验方法,有助于提高HIV感染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2010—2017年丹东地区艾滋病病毒(HIV)1/2抗体蛋白印迹试验(WB)阳性样本的带型分布规律,为制定该地区切实有效的艾滋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WB对2010—2017年500份HIV-1抗体筛查阳性样本进行确证检测,并对WB带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00份HIV-1抗体阳性样本中,WB带型组合为全带型和次全带的占90.0%(450份);抗env、抗pol基因编码的抗体条带和抗gag基因编码的p24检出率均超过93.0%,p55和p17检出率分别为68.8%和85.2%。感染者以男性居多,p24在不同性别中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06,P0.05);抗env基因编码的抗体在各个年龄组的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pol基因编码的抗体在各个年龄组的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gag基因编码的抗体除p55外,p24和p17在各个年龄组的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地区大部分感染者在艾滋病期前被及时发现,中青年人群为该地区HIV感染的高危人群,应重点防控。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HIV1+2抗体筛查试验阳性与免疫印迹蛋白试验(WB)结果,探讨筛查与确认实验结果之间的关系,为HIV抗体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20修订版对河南省漯河市艾滋病筛查实验室送检疑似样本复核,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快速胶体金试验(RT)两种方法检测,经复检后任何1种筛查试验结果呈现HIV阳性反应需进行WB试验,2种试剂复核结果与WB结果比较研究。结果 复检1 564份疑似样本经WB确认,1 420份呈现HIV型抗体阳性(90.79%),74份阴性(4.73%)、70份不确定(4.48%)。2种筛查试验与WB结果的阳性符合率为90.93%和91.94%。结论 复核实验中酶联免疫试验吸光度值/临界值(S/CO)值越高,RT检测带越深,WB试验结果的阳性率也越高,HIV抗体阳性确认结果以WB为准。ELISA、RT存在一定的假阳性,而WB试验结果为HIV抗体阴性或不确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本地区HIV待确证样本核酸检测和WB结果,探讨核酸检测在HIV检测策略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常州市2019-2021年共1 382份HIV待确证样本,在获得WB确证(包括随访后)结果后进行核酸检测,通过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分析不同检测策略的灵敏度、特异性和符合率。结果 1 382份HIV待确证样本出具了1 073份HIV-1抗体阳性报告,165份HIV-1抗体不确定报告,144份HIV-1抗体阴性报告。1 073份抗体阳性样本核酸检出率为96.37%(1 034/1 073),165份抗体不确定样本核酸检出率为32.12%(53/165),144份抗体阴性样本检出2例高病毒载量样本。抗体不确定样本随访率33.94%(56/165),核酸检出率和随访抗体阳性率单条带样本分别为20.54%(23/112)和27.59%(8/29),双条带样本为52.08%(25/48)和72.73%(16/22),三条带样本均为100.00%(5/5)。含p24条带样本分别为64.15%(34/53)和65.52%(19/29)。补充实验检测策略分别采用先抗体确证再随访、先抗体确证再核酸检测和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型艾滋病病毒(HIV-1)核糖核酸(RNA)定量检测,在HIV-1抗体不确定样本诊断中的应用,为类似样本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对31例HIV-1抗体不确定的样本进行HIV-1RNA定量检测,通过随访并结合流行病学资料确定其感染状况。结果 31例HIV-1蛋白印迹试验(WB)不确定样本中,HIV-1RNA定量检测结果高于检测限的18例,低于检测限的13例。HIV-1RNA定量检测结果高于检测限的18例中,随访15例,占83.3%;其中11例抗体阳转,4例WB带型无进展,但复查HIV-1RNA定量检测结果仍高于检测限,判定为HIV感染。HIV-1RNA定量检测结果低于检出限的13例中,随访4例,占30.8%;其中2例WB带型消失(p24),2例带型无进展(p24 1例,p24、gp160 1例),其中1例(p24和gp160)复查,HIV-1RNA定量检测结果仍低于检测限,结合流行病学资料排除HIV感染。结论 HIV-1RNA定量检测是WB试验的有效补充,在HIV-1抗体不确定时,尽快采用HIV-1RNA定量检测并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分析,有助于更快对个体HIV感染状态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检测血清阳转期样本及特殊样本,评价目前中国上市的四种免疫印迹试剂,包括蛋白印迹法(WB)和重组条带/线性免疫印迹法(RIBA/LIA)分析的灵敏度及判读结果的差异,分析原因并总结合理的使用策略。方法选取有跟踪结果的艾滋病病毒(HIV)抗体血清学转型期的9份样本及1份特殊样本,用4种不同的HIV免疫印迹试剂对样本进行检测并结果判定。结果经四种试剂平行试验检测9份阳转期血清,分析灵敏度分别为9/9、8/9、8/9、8/9,无显著差异;1份特殊样本预期结果为阴性。两种WB试剂出现了反应性,两种RIBA/LIA试剂无反应性。结论 WB类试剂与RIBA/LIA类试剂的分析敏感性无显著差异,但不同试剂不同的判定标准造成了最终判读结果的不一致。对于RIBA/LIA试剂中出现的反应性弱的条带需要引起注意,要结合流行病学信息综合判断,尽可能跟踪检测或核酸辅助判断,防止极早期感染样本的漏失。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使用四代艾滋病病毒(HIV)抗原抗体试剂筛查,联合蛋白印迹试验(WB)或核酸补充实验的检测策略进行临床效果评价。方法第四代HIV抗原抗体检测试剂筛查阳性样本282例,采用第三代HIV抗体检测试剂复检,复检阳性样本进行WB确证,复检阴性样本同时进行WB检测及HIV核酸检测。结果 282例样本,经WB检测HIV抗体阳性195例,占69.1%,阴性71例,占25.2%,抗体不确定16例,占5.7%。71例WB阴性样本,HIV核酸检测阳性5例。16例WB不确定样本,经核酸检测阳性11例。四代阳性+三代阳性样本206例中,WB确认为HIV抗体阳性195例,占94.7%;9例不确定样本的WB带型主要为p24gp160。四代阳性+三代阴性样本76例,WB检测HIV抗体阴性69例,其中5例经核酸检测为阳性,核酸值均1×106拷贝/mL。结论四代阳性+三代阳性样本,WB确证阳性符合率高;四代阳性+三代阴性样本,WB检测存在漏检的问题,需要补充核酸试验确证。WB不确定样本,核酸检测可以实现早期诊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艾滋病病毒(HIV)抗体蛋白印迹试验(WB)结果为不确定的标本,其HIV-1病毒载量检测的情况,为WB结果不确定标本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WB结果为不确定的血浆标本,且4周后随访到受检者,采集第二份血浆标本进行WB检测。对首份标本进行HIV-1病毒载量检测。综合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共59例WB结果为不确定的标本。21例后期随访WB结果为阳性的标本中,病毒载量检测结果大于检测限的标本19例,低于检测限(TND)的标本2例。4例随访WB难以确证的标本,通过病毒载量检测做出诊断。34例后期随访WB结果为阴性的标本,其病毒载量结果全部为TND。病毒载量检测对此类标本的敏感性为96.61%(57/59),特异性为100%。结论病毒载量检测对HIV早期感染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对孕产妇和WB随访难以判断的标本。对于WB结果出现两条或两条以上核心条带的标本,随访WB阳转和病毒载量浓度较高。但病毒载量TND并不能完全排除艾滋病感染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正艾滋病(AIDS)疾病严重影响人群的身心健康[1]。目前的检测先经艾滋病病毒(HIV)筛查试验,如筛查结果为阳性,则进行确证试验。常用的确证方法为蛋白印迹试验(WB)。对于WB试验,有时会出现多次检测结果均为"HIV抗体不确定"。现对本市监测发现的多次WB试验结果均为"HIV抗体不确定"的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按照《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15版)~([1])规定,在进行艾滋病的个体临床诊断时,当艾滋病病毒(HIV)抗体筛查复检结果为"HIV感染待确定"时需进行补充试验。补充试验分为抗体确证试验和HIV-1核酸试验两种,后者一般在抗体确证试验为不确定结果时使用。黑龙江省的确证试验主要采用蛋白印迹试验(WB)。近年伴随黑龙江省发现HIV感染者数量的不断增加,WB检测工作中遇到的试验  相似文献   

14.
<正>现阶段,我国诊断HIV感染的方法主要通过血清学抗体检测,WB是最常用一种方法,它通常出现三种结果:HIV抗体阳性、HIV抗体阴性和HIV抗体不确定。但在HIV抗体阴性中,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假阴性,因容易被忽视而漏检,导致HIV进一步传播的风险。相比之下,VL检测具有敏感性和特异性高、窗口期短等优点[1],可以弥补WB的不足。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46例HIV抗体筛查试验阳性而WB为阴性者的VL及随访结果,探讨VL检测对此类人群感染HIV诊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减少艾滋病病毒(HIV)检测中不确定结果的产生,缩短窗口期,寻找一种更准确、灵敏度更高的试剂。方法对已检测的9份HIV早期感染者的血清,及其阳转后的血清,分别用两种HIV抗体确证试剂盒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 MP-WB试剂对9份HIV早期感染标本的检测结果均为HIV-1抗体不确定,RIBA试剂的检测结果为7份HIV-1抗体阳性,2份HIV-1抗体不确定。两种确证试剂对早期感染标本检测时,条带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检测出gp41带。两种确证试剂对9份阳转后血清的检测结果均为HIV-1抗体阳性。对RIBA与MPWB试剂的一致率和对gp41带检测能力进行McMemanr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P=0.008)。结论与目前常用的MP-WB相比,RIBA试剂可以缩短HIV抗体确证实验的窗口期,减少不确定结果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安阳市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检测中,筛查试验阳性结果的准确性,以便更加合理地开展HIV抗体日常检测。方法按《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操作,然后对比分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筛查HIV抗体阳性者与蛋白免疫印迹试验(WB)结果的一致性。结果经两种ELISA试剂筛查HIV抗体呈阳性或一阴一阳的352份血清标本,经WB确认阳性331例,阳性率为94.03%;21例为不确定,占5.97%。WB带型≥7条带的共计328例,占99.09%;6条带的3例,占0.91%。结论艾滋病筛查实验和确认实验结果一致性高。筛查实验存在一定的假阳性,阳性样本必须进行确证实验,对确证实验不确定的样本需进行随访。  相似文献   

17.
目的针对《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15年修订版)中的临床诊断的抗体检测策略进行验证,证明"抗体确证试验"作为补充试验时存在局限性,对处于早期感染样本的检测有漏检风险方法对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期间,本实验室抗体确证试验结果为"HIV抗体阴性"的160份样本,用灵敏度略高的抗体试剂进行复检,按复检结果报告,并对两次检测结果不一致的样本进行核酸检测。结果 160份样本中40份复检为"HIV-1抗体不确定",无"HIV-1抗体阳性",进行核酸检测的样本17/40结果5 000拷贝/mL,2/40结果5 000拷贝/mL,21/40未检出。收集到17份随访复查结果,其中11份"HIV-1抗体阳性",4份"HIV抗体阴性",2份"HIV-1抗体不确定"。结论抗体确证试验检测为"HIV抗体阴性"的样本,不能直接排除HIV感染,建议对"HIV抗体阴性"样本进行区别分析,有必要时进行随访复查或核酸检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2017-2018年厦门市1型艾滋病病毒(HIV-1)抗体不确定病例的追踪随访情况,对病毒载量检测在鉴别HIV-1抗体不确定病例的效果进行分析评价。方法对随访到的61例HIV-1抗体不确定受检者的蛋白印迹试验(WB)的条带类型进行分析,并进行病毒载量检测。结果 2017-2018年,HIV-1抗体不确定病例73例,随访61例。在不确定的带型中,env类的带型占比最高(47.5%,29/61),其中gp160带型出现14例,占比23.0%(14/61);gp160+gp120带型出现15例,占比24.6%(15/61)。病毒载量检测值低于检出限(20拷贝/mL)的占13.1%(8/61),全部转归阴性。病毒载量检测值高于检出限的病例占86.9%(53/61),全部转归阳性。结论病毒载量检测能够有效确定WB方法判断的不确定结果,是有效的鉴别HIV-1抗体不确定结果的实验方法,病毒载量检测能够作为HIV抗体检测补充实验的辅助手段,作为HIV-1抗体不确定病例的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艾滋病病毒(HIV)抗体不确定者的检测结果,探讨HIV抗体不确定结果出现的规律和HIV不确定人群蛋白印迹试验(WB)带型的变化特征。方法对驻马店市HIV确证实验室2013-2015年报告的55例HIV抗体不确定人群进行跟踪随访,回顾性研究其WB带型及HIV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S/CO值特征,观察其最终临床转归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结果 2013-2015年驻马店地区共检测HIV抗体不确定者55例。经随访检测,有30例(54.5%)确证为阳性,21例(38.2%)确证阴性,4例(7.3%)失访。WB条带的组合模式共有18种。单次带型分析显示,p24带型出现26次,占总条带数的23.0%;其次是gp160,占总带数的19.5%。HIV筛查试验ELISA不同S/CO值样本的阳转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259,P=0.006)。结论驻马店市近几年发现HIV不确定结果中,env带的出现及HIV筛查试验ELISA的S/CO6.0预示HIV感染的可能性较大,对HIV感染的判断应结合流行病学史及实验室相关检测手段进行综合诊断。  相似文献   

20.
正1型艾滋病病毒(HIV-1)感染的诊断依赖于实验室检测,不同的检测方法由于标志物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窗口期。常规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蛋白印迹试验(WB)的检测策略存在早期感染漏检的风险。在可疑人群中应用更高效的检测策略,可以有效地诊断HIV-1的早期感染。对2018年本确证实验室复检的第四代HIV筛查试剂有反应而WB结果为阴性或不确定的样本进行HIV-1核酸定量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