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南药学》2017,(1):112-114
目的探讨在T细胞淋巴瘤患者化疗期间优化营养支持方案的重要性。方法临床药师配合医师制定1例T细胞淋巴瘤患者营养支持方案,提供肠外营养组方,并根据病情变化进行调整,实施药学监护。结果个体化的营养支持治疗方案很好的改善了该患者的营养状况,同时结合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肠外营养组方,最终使患者过渡至全肠内营养支持,保证下一步化疗实施。结论通过药学监护,不断优化营养支持治疗的方案,使营养支持治疗达到了很好的效果,从而发挥了临床药师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1例脑卒中并发非酮症高血糖高渗性昏迷案例,分析脑卒中患者营养支持的基本原则、血糖控制不佳时营养支持方案的调整和肠外营养方案中碳水化合物的选择,为此类患者制定个体化的营养治疗方案,促进患者病情转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临床药师全程参与1例白血病并发肠梗阻幼儿围术期的营养治疗,协同临床医师共同制定个体化营养治疗方案。根据患儿术后并发短肠综合征的病情特点和营养指标变化进行营养药物处方的调整与优化,同时监护肝功能及肠外营养药物不良反应。患儿通过合理的营养治疗,病情趋于稳定,肝损伤情况有所恢复。临床药师在患儿围术期营养治疗过程中有效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4.
临床药师成功制订1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Ⅳ期行右半结肠切除术后并发乳糜性腹水患者个体化肠外营养支持方案。在患者禁食并行肠外营养支持的20 d中,临床药师根据患者疾病状况多次调整组方。在应用含脂肠外营养支持过程中,患者腹水颜色未予减轻,引流量有增加趋势;应用无脂肠外营养支持联合CHOP方案化疗过程中,患者腹水颜色逐渐减轻,引流量不断减少直至消失。准予出院,择期入院进一步治疗。现予报道,以期给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5.
《中南药学》2020,(2):283-287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临床营养治疗中的作用与价值,为营养支持在SAP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消化ICU 2017年6月至12月收治的SAP患者行营养支持药学监护,对营养支持方案进行药学建议,并提取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临床药师共提出70条建议,58条(82.86%)建议被临床医师完全采纳,35条(50%)药学建议为临床药师主动的用药干预。最常见的3种建议为调整肠外营养(PN)处方组分、调整肠内营养(EN)制剂、调整肠外营养类型。结论临床药师参与营养支持治疗十分有必要,可协助医师制订更加安全有效的个体化营养治疗方案,保证营养支持药物安全、合理的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我院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的肠外营养支持方案,评估其合理性,促进VLBWI肠外营养使用的安全和有效.方法 以VLBWI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统计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静脉用药配置中心(PIVAS)调配的VLBWI的肠外营养处方,收集患儿相关临床资料、肠外营养支持方案,分别从营...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1例超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合并代谢性骨病的钙、磷补充及个体化肠外营养方案制定的切入点。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超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合并代谢性骨病患儿的治疗过程,并对治疗方案与监测指标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结合患儿病理生理特点和病情进展,临床药师对患儿肠外营养钙、磷补充及维生素D添加提出药学建议,参与肠外营养个体化用药方案制定,促进疾病转归。结论:临床药师从药学角度参与早产儿个体化药物治疗,尤其是是肠外营养方案的优化及加强代谢性骨病相关药学监护,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改善患儿预后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参与短肠综合征(SBS)伴胆汁淤积患儿的营养支持治疗以及药学监护,探讨临床药师合理参与临床SBS药学监护的方法,发挥临床药师在营养支持小组(NST)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通过参与1例SBS伴胆汁淤积患儿的营养治疗过程,参与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和药学监护计划。结果:合理的肠外肠内营养治疗有利于SBS伴胆汁淤积患儿维持生命,增强患儿的肠内耐受性,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结论:临床药师可协同临床医师、营养师优化治疗方案,实施药学监护,促进营养支持治疗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9.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致肠道外损害7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小儿轮状病毒(RV)肠炎并发肠外损害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结果。方法:对确诊为RV感染的126例患儿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并发肠外损害76例(60.31%)损害以呼吸道、心血管、脑、肝为多见。结论:RV肠炎的肠外损害发生率高,RV血症可能是RV多系统播散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中南药学》2017,(11):1618-1620
目的通过对脑出血后遗症患者营养支持治疗方案的优化干预与药学监护,探讨临床药师在合理用药中的作用。方法对1例脑血管意外长期卧床,并发重症肺炎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进行全程药学监护,结合临床诊疗指南和文献报道提出患者住院期间营养支持过程中的问题,并给出优化方案,实施药学监护。结果通过临床药师提供个体化药学服务,及时发现和解决了患者在营养支持过程中的问题。结论临床药师参与脑血管意外患者营养支持治疗方案的设计和干预,有利于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1.
黄国日 《中国当代医药》2011,(33):27+29-27,29
目的:对比研究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治疗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疗效。方法:将72例早产低体重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6例,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观察组治予胃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对照组用胃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平均每日体重增加量、住院时间以及治愈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平均每日体重增加量为(15.48±5.29)g,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1.31±4.90)g(P〈0.05);住院时间观察组为(18.58±7.26)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4.38±6.75)d(P〈0.05);治愈率观察组(93.33%)高于对照组(73.33%)(P〈0.05),两组患儿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结论:PN可明显改善早产低体重儿营养状况,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治愈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探讨危重早产儿的营养管理,采用早期微量喂养(minimal enteral feeding,MEF)的方法,观察其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64例危重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30例采用完全静脉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试验组34例在常规静脉营养的基础上早期微量喂养。观察患者体重变化、达到足量喂养的时间、喂养不耐受、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等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均未出现NEC,试验组低血糖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达到足量喂养的时间、喂养不耐受、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方面,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微量喂养可以有效促进危重早产儿的病情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刘惠敏  谢宁  朱静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9):192-194
随着我国对新生儿急救和护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的存活率明显提高。VLBWI主要是指出生儿体重〈1500 g的新生儿,VLBWI各器官尚未发育成熟,尤其是胃功能发育不全,需要特殊的护理,营养支持是提高其存活率的关键环节之一,不仅影响近期体重增长和疾病转归,还关系到远期预后。VLBWI应激状况多,常不能直接经口喂养或易出现喂养不耐受状况,需要静脉营养提供足够的能量。喂养方法不当将直接影响VLBWI神经系统发育,而完全静脉营养又容易引起肝脏脂肪变性、胆汁淤积、转氨酶升高等,这种肝损伤甚至可以导致肝功能衰竭,所以需要制订科学合理的喂养策略。本文综述VLBWI营养代谢和需求特点以及早期微量喂养、间歇喂养与持续喂养、选择合适喂养体位、非营养性吸吮、母乳强化剂、抚触等喂养护理措施,使VLBWI得到更为科学、合理的喂养。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胃肠穿孔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张明 《中国基层医药》2004,11(12):1440-1441
目的探讨新生儿胃肠穿孔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39例胃肠穿孔新生儿经X线、B超及腹腔穿刺等明确诊断,胃肠穿孔一经确诊后均采取手术治疗。结果治愈17例,死亡22例,治愈率43.59%。死亡病例与早产低体重儿,延期诊断,误诊,合并感染、休克、多脏器损害等因素有关。结论早期诊断、重视术前处理、合理选择术式及术后常规应用全静脉营养支持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围术期营养支持中发挥的作用,为营养支持在围术期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临床药师应用营养风险筛查工具对1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术前营养风险筛查,并制订营养支持计划。根据病情变化,对围术期营养支持方案进行调整,将30%长链脂肪乳剂250 ml调整为20%中/长链脂肪乳剂250 ml,同时加用经口肠内营养补充剂,并对患者实施药学监护。结果 患者于围术期内由肠外营养支持过渡至肠内营养支持,手术创伤恢复较好,无并发症发生,黄疸情况较前改善。结论 临床药师应协助医师制订和调整营养支持方案,加强药学监护,改善患者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营养护理干预对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院出生的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86例,并根据患者入院顺序按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进行早期营养护理干预,比较实验前后两组血糖、白蛋白和恢复出生体质量的时间等。结果对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进行营养护理干预可缩短其恢复出生体质所需时间、留置鼻管时间以及肠道营养达到418.4kj/kg时间(P<0.05)。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试验后的血浆总蛋白、血浆白蛋白、血糖以及淋巴细胞总数水平均明显升高且干预组实验后的血尿素氮水平明显降低(P<0.05)。干预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的早期营养干预防止营养不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摘要] 1例胎龄34+2周天早产儿,生后因早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胸腔积液、乳糜胸给予肠外营养+醋酸奥曲肽注射液治疗。静脉营养和奥曲肽注射液等主要治疗药物停止输注后,即住院治疗41 d时,肝功能检查示显著异常,补充诊断为胆汁淤积性肝炎。在排除了遗传代谢等可能的原因后,判定为药物相关性胆汁淤积,高度怀疑为静脉营养的长时间应用引起。确诊后给予复方甘草酸苷片+熊去氧胆酸胶囊改善肝功能,出院后定期复查。继续内科保肝治疗45 d后,复查肝功能正常,遂停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低热量胃肠外营养治疗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可供参考的依据。方法按照入组的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低热量肠外营养)和对照组,两组均在第1天开始给予相应方案的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持续5~7d。于营养前1d及后第8天,检测体质量、血清白蛋白、以及进行与营养状态相关疲劳评分。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体质量、白蛋白均有降低,但对照组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疲劳评分显示,两组治疗后分质均有升高,出现疲劳程度加重,但对照组治疗前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评分比较也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低热量方式的治疗,对患者的营养状态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前白蛋白检测在新生儿静脉营养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儿科2006年5月至2008年5月中的48例新生儿静脉营养病例的临床资料和前白蛋白检测以及其他营养指标白蛋白、体质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前白蛋白检测在新生儿静脉营养中,相比较与其他营养指标,能早期、快速地反映营养摄入处于正平衡或负平衡。结论在新生儿静脉营养中前白蛋白能敏感地判断新生儿营养状况的改变,可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有效指标,为新生儿营养支持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对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生后24h内孕周<34周、出生体质量≤1500g,无消化系统畸形的30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患儿达足量喂养时间(10.25±2.56)d,静脉营养时间(8.60±1.24)d,平均住院时间22d,出院前能自己吸吮进奶,在一般室温中体温稳定,体质量以每天10~30g的速度稳定增长,并已达2000g以上。结论对喂养不耐受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应早期予以改善喂养环境、肠道内营养、药物干预等护理干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