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目的分析长链非编码RNA(lncRNA)EXOC7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纳入2015年1月~2018年5月收治的7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方法检测lncRNA EXOC7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比较癌及癌旁组织中lncRNA EXOC7的表达差异性,并分析癌组织中lncRNA EXOC7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lncRNA EXOC7的相对表达水平(7.88±1.04)明显高于癌旁组织(1.33±0.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性别、年龄、病理类型、组织分化程度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组织中lncRNA EXOC7的表达无明显差异性(P>0.05),但不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状况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组织中lncRNA EXOC7的表达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lncRNA EXOC7高表达组无进展生存期[(10.09±1.93)个月]明显短于低表达组[(19.77±2.1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ncRNA EXOC7高表达组总生存期[(14.82±2.05)个月]明显短于低表达组[(26.18±2.8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ncRNA EXOC7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其可能作为一种促癌因子参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及发展过程,并与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蛋白激酶CK2β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并探讨其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2年1月-2013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确诊的127例肝细胞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CK2β的表达,分析癌组织中CK2β表达强度与肝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另收集本院2018年3-6月期间手术切除的20例肝细胞癌癌组织、癌旁组织、肝硬化组织、正常肝组织标本并提取蛋白和mRNA,运用Westen Blot和real-time PCR检测其CK2β表达情况。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CK2β在肝细胞癌的表达差异与临床特征参数的关系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或Kruskal-Wallis H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Westen Blot和real-time PCR结果证实CK2β在癌组织中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肝硬化组织和正常肝组织(P值均0. 05);癌旁及肝硬化组织中CK2β表达无差异(P值均 0. 05),且均高于正常组织表达(P值均0. 05)。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发现127例肝细胞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CK2β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 8%和63. 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肝癌组织中CK2β的表达分布在不同年龄(Z=-2. 277,P=0. 023)、肝硬化有无(Z=-2. 144,P=0. 032)、不同肿瘤大小(Z=-2. 289,P=0. 004)、不同Edmondson-Steiner病理分级(χ2=8. 210,P=0. 016)的肝细胞癌患者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发现,CK2β表达强阳性组术后生存期均明显低于中阳性组、弱阳性组及阴性组(P值均0. 001)。结论CK2β蛋白可能参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其阳性表达与肝细胞癌患者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Linc00152在人肝细胞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80例患者均采用实时PCR法检测目的基因Linc00152在人肝细胞肝癌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利用TCGA数据库分析Linc00152表达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Linc00152在人肝细胞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升高(P 0. 001); Linc00152在肝癌中的高表达与肿瘤TNM分期呈高显著相关性(P 0. 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Linc00152在肝癌中高表达的患者无生病生存时间(DFS)、总生存期(OS)均显著低于低表达者(P 0. 001)。结论:Linc00152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上调; Linc00152的高表达可能预示肝癌患者预后较差。Linc00152可能是肝癌患者预后评估的分子标志物及治疗的潜在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环状RNA FLI1(circ FLI1)在肝细胞癌(HCC)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8年1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经手术切除的45例HCC患者的癌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和血清样本(HCC组)。同时收集45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标本(对照组)。人肝癌细胞株HepG2、SMMC7721、HB611均来自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real-time PCR法检测circ FLI1在肝癌细胞及45例肝癌组织、血清标本中的表达。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circ FLI1表达与患者生存时间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血清circ FLI1 E2-4及circ FLI1 E2-5作为诊断HCC生物标志物的潜能,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HCC预后的因素。结果 circ FLI1 E2-5及circ FLI1 E2-4在3种肝癌细胞中高表达。circ FLI1 E2-4(7. 09±0. 26 vs 1. 14±0. 20,t=19. 970,P 0. 001)及circ FLI1 E2-5(7. 50±0. 25 vs 1. 29±0. 30,t=16. 640,P 0. 001)在HC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在HCC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7. 62±1. 33 vs 1. 55±0. 32,t=15. 560,P 0. 001; 7. 92±0. 35 vs 1. 42±0. 39,t=21. 170,P 0. 001)。高表达circ FLI1 E2-5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11. 17±0. 49)个月vs (23. 35±1. 27)个月,χ2=28. 480,P 0. 001]及总生存时间[(19. 75±0. 76)个月vs(37. 44±1. 57)个月,χ2=21. 750,P 0. 001]均较低表达者明显缩短;高表达circ FLI1 E2-4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10. 29±0. 42)个月vs(24. 65±1. 58)个月,χ2=19. 620,P 0. 001]及总生存时间[(21. 32±0. 55)个月vs(35. 69±1. 74)个月,χ2=19. 730,P 0. 001]亦较低表达者明显缩短。血清circ FLI1 E2-4作为诊断HCC血清标志物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 910[95%可信区间(95%CI):0. 621~0. 970,P 0. 00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 3%和90. 5%。血清circ FLI1 E2-5作为诊断HCC血清标志物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 760(95%CI:0. 650~0. 860,P 0. 00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 5%和87. 3%。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提示,血清circ FLI1 E2-4(风险比=3. 060,95%CI:1. 630~5. 870,P=0. 001)及circ FLI1 E2-5(风险比=2. 560,95%CI:1. 250~6. 460,P=0. 008)表达是HCC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circ FLI1在HCC患者组织及血清中高表达,与患者的预后相关,可能是潜在的HCC患者预后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钙离子结合蛋白S100A4在胰头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0-01-01~2007-12-01该院手术切除的胰头癌组织38例,另取11例癌旁正常胰腺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检测组织样本中S100A4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胰头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对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结果 胰头癌组织S100A4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1. 05%(27/38),癌旁正常胰腺组织未见S100A4蛋白阳性表达,两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 654,P=0. 000)。胰头癌组织S100A4蛋白阳性组与阴性组在肿瘤直径、是否远处转移、TNM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胰头癌患者S100A4阴性组的生存预后显著优于阳性组(P 0. 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TNMⅣ期为参照,TNMⅠ期和TNMⅡ期是患者生存预后的保护因素(P 0. 05),而S100A4阳性表达是胰头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 0. 05)。结论 胰头癌组织S100A4蛋白表达升高与胰头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SH2域肌醇磷酸酶(SHIP2)蛋白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探讨SHIP2蛋白表达与肝癌病人5年生存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及其相应癌旁肝组织中SHIP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SHIP2阳性表达率在肝细胞癌组织中显著高于癌旁肝组织(χ2=6.7200,P0.01),在5年中死亡肝细胞癌患者SHIP2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5年存活患者(χ2=6.857,P0.01)。结论:SHIP2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有着更高的表达,是反映肝细胞癌预后不良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s)在肝癌患者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55例肝癌患者术后癌及癌旁组织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肝癌及相应癌旁组织Tregs数量及癌组织CD34的表达情况.Speaman相关分析法分析Tregs与患者各种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据中位数将Tregs绝对值分为高低组,Kaplan-Meier分析Tregs高低组的总生存期和无瘤生存期,Log rank检验差异性;Cox回归法分析临床病理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肝癌组织中每高倍视野的Tregs数量为10.8 (4.4~ 19.4)个,与相应癌旁组织1.4 (0.6~3.2)个相比,明显升高(P<0.01).癌组织Tregs与相应癌组织血管内皮细胞标志物CD34的表达呈正相关(r=0.279,P<0.05);癌及癌旁组织Tregs与其他临床病理因素均无相关性(P> 0.05).癌组织高Tregs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18.0个月)明显短于低Tregs组(25.0个月),术后5年累积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较低(P值均<0.05).Cox回归分析显示癌组织中Tregs数量是影响肝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累积生存率:风险比=3.310,95%可信区间为1.368 ~ 8.007,P<0.0l ;无瘤生存率:风险比=2.666,95%可信区间为1.321 ~ 6.394,P<0.01).结论癌组织中Tregs数量可作为评估手术治疗肝癌患者预后的免疫学指标,Tregs瘤内浸润与肿瘤组织血管生成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 LEF1-AS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qRT-PCR技术检测73例胃癌病人(年龄≥65岁)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LncRNA LEF1-AS1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组织样本中PI3K/Akt蛋白表达情况。分析LncRNA LEF1-AS1表达情况与胃癌病人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胃癌组织中LncRNA LEF1-AS1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 01),其表达水平和病人的性别、淋巴结转移情况无关,与组织分化、肿瘤浸润深度(T分期)、TNM分期均有显著相关性(P0. 01)。LncRNA LEF1-AS1表达与胃癌组织中PI3K/Akt的表达呈正相关(P0. 01)。LncRNA LEF1-AS1高表达的胃癌病人无病生存期明显低于低表达组(P0. 05)。结论 LncRNA LEF1-AS1与胃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关系密切。检测LncRNA LEF1-AS1表达对判断老年胃癌病人预后具有潜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锌指蛋白580(ZNF580) mRNA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以及临床价值,预测ZNF580 mRNA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集(TCGA)数据库下载肝细胞癌数据集,获得ZNF580 mRNA基因表达谱和临床信息。利用相关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ZNF580 mRNA在肝细胞癌中表达的情况与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以及对预后的影响。用基因富集化分析预测ZNF580 mRNA在肝细胞癌中调控的可能通路。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并运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计算风险比(HR)及95%可信区间(95%CI)。结果在TCGA数据库中,ZNF580 mRNA的表达水平在肝癌组织中明显高于癌旁组织(8. 440±0. 705 vs 7. 736±0. 387,P 0. 05),其表达水平在不同肿瘤分级的患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 068,P 0. 05)。ZNF580 mRNA高表达患者的总体生存期明显低于ZNF580 mRNA低表达患者(χ2=5. 456,P 0. 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ZNF580 mRNA的表达水平[HR(95%CI):1. 600(1. 079~2. 372)]和TNM分期[HR(95%CI):2. 006(1. 394~2. 888)]是影响肝细胞癌患者总体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 05)。ZNF580 mRNA高表达的样本存在核糖体、亨廷顿病两个通路基因集的富集(P值均0. 05,错误发现率分别为0. 198、0. 243)。结论 ZNF580 mRNA可能作为促癌基因在肝细胞癌中发挥作用,有望成为判断肝细胞癌预后的指标和潜在的新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血小板及其内源性5-羟色胺(5-HT)与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4年1月-2012年12月治疗的210例肝细胞癌患者资料,并根据血小板计数高低分为低血小板组(n=129)与高血小板组(n=81),对比组间差异因素并进行预后分析。收集20例住院复发/转移肝癌患者及32例非复发/转移肝癌患者外周血标本,用ELISA法检测患者外周血清5-HT水平,血小板聚集仪检测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计数与肝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分析采用χ2检验;不同肝癌分组患者的外周血小板计数、聚集率及外周血5-HT水平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血小板计数与生存期相关性以及5-HT水平与血小板计数、聚集率相关性分析采用一元线性回归。生存率及复发率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影响肝癌患者预后因素分析使用Cox回归分析。结果不同血小板水平患者的年龄(χ2=32. 304,P=0. 044)、肿瘤大小(χ2=35. 201,P=0. 001)、肿瘤数目(χ2=31. 304,P=0. 032)、Child分级(χ2=31. 250,P=0. 036)及TNM分期(χ2=35. 201,P=0. 001)等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Cox分析显示,与患者整体生存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年龄、入院AFP水平、入院血小板计数、治疗方式(P值均0. 05),而与无复发生存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入院AFP水平、肿瘤大小、入院血小板计数、治疗方式(P值均0. 05)。生存分析发现,高血小板组相对低血小板组具有更低的整体生存率和更高的复发率(χ2值分别为34. 060和31. 030,P值均0. 001)。随着血小板计数的增加,患者整体和无复发生存期均呈现下降趋势(R2OS=0. 034,POS=0. 007; R2DFS=0. 045,PDFS=0. 002)。肝癌复发/转移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率、血清游离5-HT水平显著高于非复发/转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2. 950、2. 363、3. 082,P值分别为0. 041、0. 043、0. 048)。进一步相关性分析发现,血清5-HT水平与外周血小板计数及最大聚集率均呈正相关(P值均0. 05)。结论血小板计数是肝细胞癌患者整体生存及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外周血5-HT水平与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率正相关,可能是预测患者预后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人蛋白酶体β亚基4型(PSMB4)在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临床预后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2017年1月-10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8例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PSMB4蛋白的表达情况。另收集2009年1月-2012年10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留存的105例肝癌组织和25例正常肝组织的石蜡包埋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法进一步检测PSMB4的表达情况。根据PSMB4免疫组化结果差异将105例肝癌患者分为PSMB4高表达组(n=57)和PSMB4低表达组(n=48)。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2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不同PSMB4水平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 2组间HBV感染、肿瘤最大直径、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2.482、8.219、14.964、6.587,P值均<0.05)。105例肝癌患者中57例(54.29%)为PSMB4 高表达,48例(45.71%)为PSMB4低表达;而25例正常肝组织中8例(32%)为PSMB4高表达,17例(68%)为PSMB4低表达或不表达,2组表达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1, P<0.05)。PSMB4染色主要分布于细胞浆和细胞核内,染色呈棕色及棕黄色颗粒样。8例新鲜肝癌及癌旁组织样本中有7例肝癌组织的PSMB4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值均<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5年生存状态与肿瘤大小(P=0.01)、转移情况(P<0.001)、分化程度(P=0.01)、TNM分期(P=0.003)以及PSMB4表达水平(P<0.001)有关;多因素结果显示肿瘤转移[风险比(HR)=11.375,95%可信区间(95%CI):4.911~26.348)]和PSMB4高表达(HR=6.834,95%CI: 2.939~15.889)是肝癌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01)。PSMB4高表达组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PSMB4低表达组(27.6% vs 79.2%, χ^2=22.96,P<0.05)。结论 PSMB4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增高,并且其高表达是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SMB4有可能作为肝癌预后的潜在标志及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RKDC蛋白在人胃癌(gastric cancer,GC)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G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预后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80例患者的GC组织标本及其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GC组织中PRKDC蛋白的表达,分析该蛋白阳性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分析PRKDC与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GC预后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PRKDC在G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 226,P 0. 05); GC组织中PRKDC的阳性表达率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部位等因素无关(P0. 05),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PRKDC表达阴性组平均(48. 19±3. 60)个月生存期,而PRKDC表达阳性组平均(33. 10±2. 48)个月生存期,PRKDC表达阳性者的中位总生存期为29个月显著低于阴性表达者的53个月(x~2=4. 998,P 0. 05)。患者的肿瘤分化程度(HR=3. 938,95%CI:1. 657~9. 360,P=0. 002)、TNM分期(HR=2. 838,95%CI:1. 042~7. 726,P=0. 041)、PRKDC的表达水平(HR=3. 171,95%CI:1. 354~7. 425,P=0. 048)均是影响G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PRKDC蛋白在GC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是评估GC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LncRNA AFAP1-AS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前瞻性选择2014年3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NSCL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LncRNA AFAP1-AS1的表达量。分析LncRNA AFAP1-AS1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LncRNA AFAP1-AS1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LncRNA AFAP1-AS1表达量与NSCLC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大小有关(P0.05)。通过为期3年的随访,51例(60.71%)NSCLC患者死亡,33例(39.29%)患者存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LncRNA AFAP1-AS1、分化程度、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与NSCLC患者3a生存期有关(P0.05)。Cox多因素回归结果显示LncRNA AFAP1-AS12.52、NSCLC组织高分化、TNM分期Ⅲ~Ⅳ期和淋巴结转移均为影响NSCLC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LncRNA AFAP1-AS1在NSCLC患者组织中表达量升高,且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 P2 7在原发性肝癌中表达 ,揭示其与原发性肝癌临床病理指标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 ,检测 4 3例原发性肝癌标本、2 1例肝硬化标本和 16例正常肝脏组织中的 P2 7表达情况 ,并对2 9例肝癌患者进行了随访。结果  P2 7在正常肝脏组织中少有表达 ,肝硬化组阳性表达有所增加 ,但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P2 7在原发性肝癌组中阳性表达率为 86 .0 4 % ,与肝硬化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 .0 1)。肿瘤直径 >5 cm、多个瘤灶、低分化和有血管侵犯的原发性肝癌组织中 P2 7呈低表达 ;P2 7高表达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较低表达者生存期明显延长 (P<0 .0 1)。结论  P2 7基因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有组织特异性 ;P2 7与原发性肝癌的浸润和转移有密切关系 ,可以作为原发性肝癌的预后判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含奥沙利铂化疗方案治疗存在门静脉癌栓的晚期肝细胞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2017年6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肿瘤中心确诊为BCLC C期的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FOLFOX4方案系统化疗2疗程以上。按照是否合并门静脉癌栓分为2组:无门脉癌栓20例,有门静脉癌栓组17例,分析疗效与是否存在门静脉癌的关系。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 Whitney U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 Meier估算,组间生存曲线的比较则用log-rank检验,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变量分析,以风险比(HR)和95%可信区间(95%CI)表示。结果 37例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4个月(1~30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9个月(1~34个月)。无门静脉癌栓组客观缓解率为40. 0%,疾病控制率为85. 0%,而有门静脉癌栓组客观缓解率为5. 9%,疾病控制率为35. 3%,客观缓解率(χ2=4. 1,P=0. 042)及疾病控制率(χ2=7. 65,P=0. 006)在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的生存期(P 0. 001)和6个月(χ2=16. 76,P 0. 001)、12个月(χ2=8. 70,P=0. 003)及24个月(χ2=1. 12,P 0. 001)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常见的毒副作用为白细胞减少、神经毒性、消化道反应以及肝损伤,所有毒副反应经积极处理均缓解。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负荷(HR=0. 045,95%CI:0. 009~0. 216,P=0. 001)及门静脉癌栓(HR=0. 181,95%CI:0. 066~0. 497,P 0. 001)是影响疗效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无门静脉癌栓的患者化疗效果要明显优于存在门静脉癌栓的患者,门静脉癌栓是晚期肝细胞癌系统化疗不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癌组织及血清中lncRNA EXOC7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34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胃癌患者的癌组织、对应癌旁组织(距癌组织边缘≥1 cm)及血清样本,另将同期在我院体检的80名体检正常者作为对照组,采集血清样本,应用qRT-PCR技术检测组织及血清中lncRNA EXOC7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qRT-PCR结果显示,胃癌组织中lncRNA EXOC7的相对表达量(8.24±1.86)明显高于癌旁组织(2.37±0.8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494,P=0.000);胃癌患者血清中lncRNA EXOC7的相对表达量(4.29±0.47)明显高于对照组(0.92±0.23),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553,P=0.000);不同性别、年龄、肿瘤直径、肿瘤位置的患者胃癌组织及血清中lncRNA EXOC7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但胃癌患者血清及癌组织中lncRNA EXOC7在不同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有无脉管癌栓、淋巴结转移中的表达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即TNM分期越高、分化程度越低、浸润深度越深、有淋巴结转移、有脉管癌栓的患者,其胃癌组织及血清中lncRNA EXOC7表达水平越高。结论 lncRNA EXOC7在胃癌患者血清及癌组织中均呈高表达,其与胃癌恶性程度相关,可能成为胃癌早期诊断及病情判断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肿瘤血管内皮标志物(TEM)7在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行胃癌根治术的胃癌患者122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TEM7在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表达,分析TEM7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织中TEM7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χ2=21.252,P<0.001)。TEM7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浸润胃壁、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癌变部位、肿瘤直径及术后是否辅助治疗无关(P>0.05)。生存曲线显示,TEM7阳性表达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显著短于TEM7阴性表达患者(Log-rankχ2=8.820,P=0.003);TEM7阳性表达患者总生存时间显著短于TEM7阴性表达患者(Log-rankχ2=5.506,P=0.019)。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TEM7阳性表达是胃癌患者术后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风险因素(HR=4.178、5.613,95%CI为1.654~10.8...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印记基因10(paternally expressed gene 10,PEG10)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PEG10与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84例胃癌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及10例正常胃组织中PEG10表达情况,并结合其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84例胃癌组织中有63例(75.00%)PEG10阳性表达,相应癌旁组织中有50例(59.52%)PEG10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01,P=0.032),而10例正常胃组织PEG10均阴性表达。PEG10的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χ~2=6.115,P=0.013)及肿瘤的TNM分期相关(χ~2=7.710,P=0.007)。Cox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PEG10阳性表达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3)。结论 PEG10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在癌旁组织中相对低表达,而在正常胃组织中不表达。PEG10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相关。PEG10对胃癌患者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价值,可能成为一个新的胃癌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miR-378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共有120名接受肺叶切除术的NSCLC患者入选。收集临床资料和miR-378表达量,采用单变量和多变量COX回归分析,分析miR-378表达与NSCLC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120例NSCLC中,72例高表达miR-378,48例低表达。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病理类型和分化程度在低表达组与高表达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miR-378的表达与淋巴结和TNM分期相关(χ~2=6. 899 8,P=0. 001;χ~2=10. 551,P=0. 005)。多变量cox回归结果表明,miR-378高表达是NSCLC患者独立的预后因子(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HR=1. 69,95%CI:1. 17-2. 45,P=0. 005; HR=2. 38,95%CI1. 67-3. 91,P 0. 001)。结论miR-378与NSCLC的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是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卵巢癌组织中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LncRNA)小核仁核糖核酸宿主基因11(SNHG11)、微小核糖核酸184(miR-184)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手术切除的104例卵巢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距离癌组织边缘≥2 cm且经病理检查为正常组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LncRNA SNHG11、miR-184表达,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根据卵巢癌组织中LncRNA SNHG11、miR-184表达均值将患者分为高/低表达组,比较两组的生存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卵巢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卵巢癌组织中LncRNA SNHG11表达高于癌旁组织,miR-184表达低于癌旁组织(P均<0.05)。用StarBase软件预测发现,LncRNA SNHG11与miR-184存在结合位点。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卵巢癌组织中LncRNA SNHG11与miR-184表达呈负相关(r=-0.711,P<0.05)。不同分化程度、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的卵巢癌组织中LncRNA SNHG11、miR-184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