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髋关节骨关节炎误诊为股骨头坏死的原因及防范措施,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原发性髋关节骨关节炎21例中误诊为股骨头坏死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误诊率为28.57%。6例因髋关节疼痛伴或不伴晨僵就诊,均曾误诊为股骨头坏死,误诊时间1~4个月,给予保守治疗,病情均无明显好转。后通过CT、MRI及术后病理等检查确诊为髋臼发育不良性髋关节骨关节炎2例,原发性髋关节骨关节炎4例。6例均行手术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出院后随访3个月~1年,均预后良好。结论原发性髋关节骨关节炎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和体征,临床医生应提高对其警惕性,并加强对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的认识和了解,以减少或避免该病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高钙危象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误漏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高钙危象1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5例中6例曾误诊,8例曾漏诊,误漏诊率93. 3%。3例因恶心及呕吐等症状误诊为慢性胃炎、胆汁反流,1例因口干、多饮及多尿误诊为尿崩症,1例因肢体无力误诊为脑梗死,1例误诊为多发泌尿系结石,1例因恶心、呕吐及腹痛等症状诊断为单纯结石性胆囊炎;余7例初次就诊时均未关注高钙血症,导致漏诊。14例误漏诊时间20 d~2年(3. 8±6. 2)个月。误漏诊14例按最初诊断给予相应治疗病情均无好转或加重。后本组经血钙检测皆诊断为高钙危象,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后8例确诊为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3例确诊为肺癌骨转移,2例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骨质破坏,1例确诊为乳腺癌骨转移,1例确诊为急性肾衰竭。给予降血钙及针对原发病治疗,7例病情逐渐好转,8例因出现多脏器功能障碍放弃治疗。结论高钙危象临床表现复杂且缺乏特异性,易误漏诊。临床医生需加强对该病认识,遇及类似本文患者时应及时行血钙、血磷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检测,以减少该病误漏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肠结核的临床特点及其误诊为淋巴瘤的原因、防范措施。方法对曾误诊为淋巴瘤的肠结核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误诊率为22.22%。因脐周隐痛及腹泻就诊1例,腹痛、发热及盗汗就诊1例,反复腹痛,伴腹泻及发热就诊2例。4例均曾误诊为淋巴瘤,误诊时间2~6 d。4例经纤维结直肠镜及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回肠和结肠结核(溃疡型)2例,盲肠结核(增生型)和回肠结核(增生型)各1例。1例予相应治疗无效死亡。2例予手术及抗结核等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1例予抗结核等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出院后随访3个月~1年,预后较好。结论肠结核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和体征,易误诊。临床医生应加强对该病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对其警惕性,并认真病史询问和查体,及时进行相关检查,以减少或避免肠结核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典型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防范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曾误诊的痛风性关节炎4例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本组4例中1例因关节对称肿痛及类风湿因子阳性误诊为类风湿关节炎;1例双膝关节肿痛,因关节X线检查提示退行性改变误诊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例因炎性下腰部疼痛及强直性脊柱炎常见查体阳性误诊为强直性脊柱炎;1例因右足跟疼痛符合足底部筋膜炎特点误诊为足底部筋膜炎。误诊时间3个月~5年。后经追问病史,4例长期存在高尿酸血症且原治疗方案无效,遂进行双能CT检查,均确诊为痛风性关节炎。给予相应治疗,症状皆明显缓解。随访6个月,病情平稳。结论 临床表现不典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容易误诊。临床上对合并高尿酸血症关节炎患者要考虑到痛风性关节炎可能,对高度怀疑该病患者可采用无创双能CT检查进行诊断,以减少或避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临床表现形式多样的混合性结缔组织病临床特点,以减少误诊误治.方法:报告1例以发热、呼吸困难、疲乏、胸闷、关节疼痛等为首发症状的病例资料,分析其误诊原因.结果:本例经治疗症略缓解,停药后关节疼痛再次加重,全身肌肉疼痛难忍,经胸部X线检查发现双肺间质改变、胸腔积液.因症状及检查结果与结核中毒症状相似,且未及时行抗U1-RNP及抗核抗体等相关抗体检查,故误诊为肺结核.后经相关医技检查确诊,予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缓解.结论:提示接诊此类病变累及全身脏器,有雷诺现象及全身关节疼痛等症状者,如不能用常见病解释,应高度警惕本病的可能,以免贻误病情.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误诊为类风湿关节炎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3月—2018年10月我院就诊的54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中8例误诊为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误诊率14.81%。8例中4例以双下肢肿痛并活动受限3~15年,加重1~7 d入院;4例以滑膜炎、下肢疼痛伴皮疹反复发作1~10年,加重1~5 d入院。8例均误诊为类风湿关节炎,误诊时间5个月~8年。给予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糖皮质激素、非甾体类消炎药等常规治疗,口干、眼干症状无明显改善,后经抗SSB抗体和(或)抗SSA抗体检查、角膜染色和(或)Schirmer试验、唾液腺动态显像、腮腺检查等确诊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8例确诊后给予相应治疗,患者症状明显缓解后出院。结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时和类风湿关节炎表现相似,若接诊医生诊断思维片面,易引起误诊。临床医生应加强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认识,综合分析病情,及时行自身抗体等相关检查,可减少或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膝关节Charcot关节病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膝关节Charcot关节病18例中首诊误诊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误诊率为33.33%。6例分别因双膝关节反复无力、走路跌倒,膝关节活动后酸胀,右膝关节活动后卡顿、自觉关节内有硬块,反复发作右膝关节肿胀伴无力,以及双膝关节轻度不适就诊。3例中年女性分别误诊为双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右膝结核性关节炎和右膝关节滑膜炎,3例老年患者均误诊为双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6例初步诊断后均按误诊疾病采用相应保守治疗,但效果不佳。误诊时间3~12(7.1±3.2)个月。后6例均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影像学检查结果确诊膝关节Charcot关节病。除1例确诊后未选择在本院治疗;5例均行手术治疗,皆病情好转后出院,出院后随访3~12(8.8±2.9)个月,膝关节功能均恢复。结论膝关节Charcot关节病患者早期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易误诊;晚期破坏性极强,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很大。临床医生应提高对其警惕性,加强对其早期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的认识和了解,以减少或避免该病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垂体脓肿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误诊为Rathke's囊肿的垂体脓肿1例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以发热、关节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就诊,初诊考虑类风湿性关节炎,对症治疗效果差,后因泌乳素增高行垂体MR检查考虑Rathke's囊肿,行经额开颅手术,切除病变后行冰冻切片病理检查证实为垂体脓肿。术后发热、关节疼痛症状明显缓解。术后1个月查甲状腺功能减低,予替代治疗好转。结论垂体脓肿发病率低,影像学对垂体脓肿与Rathke's囊肿鉴别诊断困难,应结合临床表现尽早确诊,及时行手术治疗,避免或减少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成人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的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3年9月诊治的成人原发性甲减误诊2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误诊率68.3%,误诊为肾脏及脑血管疾病各7例,心血管疾病6例,抑郁症4例,高脂血症及更年期综合征各2例。按误诊疾病治疗无效或效果不佳,根据临床表现及甲状腺功能检查等确诊成人原发性甲减,给予左甲状腺素口服及对症处理后病情好转。结论甲减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易误诊。增强对甲减认识、认真病史询问及查体、发散诊断思维、综合病情分析和及时行甲状腺功能检查,可提高其诊治水平,减少误漏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风湿性多肌痛(PMR)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和防范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被误诊为类风湿关节炎(RA)PMR 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4例无诱因出现多处外周关节轻微疼痛持续1个月~1.5年,疼痛加剧3 d; 2例肩颈部肌肉僵痛,全身关节痛,并伴发热症状。6例均误诊为RA,误诊时间9 d~6个月。给予相应治疗后效果不佳,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磁共振发现患者疼痛处无侵袭或破坏性病变,查抗环瓜氨酸肽抗体阴性,使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详细询问家族史,并结合疼痛部位的特点及检查、试验治疗结果,最终确诊为PMR。给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非甾体抗炎药或不同的免疫抑制剂治疗,症状消失后减量维持治疗,效果较好。结论 PMR临床表现多样化,缺少特异性实验检查指标,极其容易误诊为RA。临床医师需加强对该病的鉴别诊断能力,及时完善相关检查,减少PMR误诊或漏诊。  相似文献   

11.
以肺外症状为首发表现的肺癌常见误诊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2001年7月~2005年3月共收治肺癌227例,其中以肺以外症状为首发临床表现者36例,占10·7%。现分析临床资料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6例,男25例,女11例;年龄34~72岁,平均54岁。有吸烟史28例,16例吸烟指数>400年/支。1·2临床表现及确诊经过7例以声音嘶哑为首发表现,误诊为急性咽喉炎,抗感染对症治疗无效,经X线胸片及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确诊。6例以吞咽困难就诊,误诊为食管肿瘤,上消化道钡剂造影检查显示肺门肿块,经纤支镜检查确诊。6例以肩关节疼痛就诊,误诊为肩周炎,经非甾体药物或理疗后症状无缓解,摄X线胸片发现肺门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症状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临床特点、早期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早期误诊的症状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3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结果本组均在我院首诊,误诊率27.78%,早期误诊为颈椎病压迫硬囊膜及低血压休克各6例,急性胃肠炎5例,肩周炎及急腹症各4例,腔隙性脑梗死及牙周炎各3例,支气管炎2例,心脏神经官能症及肺炎各1例。本组误诊时间3~19 h,均经心电图和心肌酶等检查确诊。确诊为前壁及前壁并高侧壁AMI各6例,下壁及高侧壁AMI各5例,广泛前壁及下壁并左室AMI各4例,下壁并右室AMI 3例,下壁并前壁AMI 2例。本组确诊后33例予抗凝、溶栓及扩张冠状动脉等对症治疗,32例病情明显好转,1例治疗无效死亡;2例拒绝治疗出院。结论 AMI病情复杂,临床表现多样,早期症状不典型者易误诊。接诊医师应加强对相关知识学习、发散诊断思维,临床遇及类似本文患者时需认真对病史进行采集、仔细查体、及时行相关检查、认真鉴别诊断,并综合全面对病情进行分析,以减少或避免AMI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3.
骨型和肾骨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12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分析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的误诊原因,提出防范误诊的对策。方法对12例PHPT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表现为骨溶骨性病变或囊变4例,骨关节肿痛3例,多饮、多尿、反复尿路感染伴骨关节疼痛2例,病理性骨折2例,关节、肌肉疼痛1例。颈部甲状腺有结节或肿块9例。9例骨型PHPT误诊为骨肿瘤和骨病,3例肾骨型PHPT误诊为骨质疏松并尿路感染2例,骨质疏松并泌尿系结石1例。行甲状旁腺摘除术8例,术后病理诊断为腺瘤6例,增生、腺癌各1例,全部治愈出院 予保守治疗的3例均痊愈 1例因关节疼痛,对症治疗2年余,入院后在相关检查结果尚未做出时,突然呼吸、心搏骤停,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对可疑PHPT者要反复检测血、尿钙磷,常规行全身骨骼及颈部影像学检查,必要时行放射性核素检查,以减少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 PHPT)所致棕色瘤的误诊原因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误诊为其他疾病的4例棕色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例分别因右上肢疼痛伴活动受限、右下肢跛行伴疼痛、右足疼痛、左上肢疼痛就诊,3例首诊于骨科,1例首诊于泌尿外科。根据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误诊为骨巨细胞瘤2例,纤维组织细胞瘤、骨囊肿各1例,误诊时间3~18个月,平均9.75个月。后进一步观察发现~(99m)Tc-MDP全身骨骼显像呈PHPT骨病改变,术前~(99m)Tc-MIBI甲状旁腺显像准确定位、定性并行手术切除,术后病理检查亦证实为PHPT,确诊为棕色瘤,术后电话随访患者疼痛逐渐缓解并消失,部分患者已能从事一定体力劳动。结论棕色瘤临床表现不典型,若遇及原因不明的骨质疏松、骨折、骨痛等骨关节病的患者时,应及早行~(99m)Tc-MDP全身骨骼显像,同时~(99m)Tc-MIBI甲状旁腺显像能够定位、定性甲状旁腺致病灶,其与~(99m)Tc-MDP全身骨骼显像联合检查有助于棕色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痛风的发病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误诊误治的60例原发性痛风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60例表现为关节肿痛、活动受限、皮色发红、皮温升高,下肢病变部位肿胀,先后在外院及本院误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及骨关节炎各18例(30.0%),风湿性关节炎14例(23.3%),急性化脓性关节炎6例(10.0%),丹毒2例(3.3%),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及肾结石各1例(1.7%)。按照误诊疾病予对症治疗症状反复。根据血尿酸升高并结合临床特征确诊原发性痛风,误诊时间2周~4个月。确诊后予降尿酸、抗炎及镇痛等治疗,预后不良。结论原发性痛风早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误诊;结合临床表现,及时查血尿酸和行秋水仙碱试验性治疗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非典型症状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2015年5月—2016年5月云南省老年病医院收治的54例DM中曾误诊的非典型症状DM 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误诊率为12.96%。7例均以DM并发症症状为首发临床表现,就诊初期诊断为皮肤溃疡、右下肢骨髓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脑动脉硬化、急性胃肠炎、急性胆囊炎及湿疹各1例。误诊时间1~9 d。7例均经血糖等检查后确诊,其中1型糖尿病2例,2型糖尿病5例,予口服药物或胰岛素降糖处理及其他对症治疗,并发症痊愈或病情较前明显好转后出院。结论非典型症状DM缺乏DM典型临床特征,易缩小临床医生诊断范围,导致误诊。临床上应加强临床医生对非典型症状DM的认识,增强其对该病的警惕性,以减少或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布鲁菌病临床特点及误诊误治原因、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20年收治的布鲁菌病2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出现发热22例,多汗14例,乏力12例,腰痛及关节肿痛各8例,头痛6例,睾丸肿痛和皮疹各4例,肌痛3例,外周神经痛2例,葡萄膜炎1例。14例曾误诊为其他疾病,误诊为感染性疾病8例,其中误诊为普通细菌感染7例,病毒感染1例;误诊为风湿性疾病6例,其中误诊为类风湿关节炎和风湿性血管炎各2例,强直性脊柱炎和成人Still病各1例。6例因发热待查入院,病程1~10 d 4例,21和30 d各1例。3例在当地医院已明确诊断为布鲁菌病,但因治疗不及时或不规律,导致病情迁延。本组误诊误治时间(80.2±121.6)d。23例入我院后根据病史、临床表现、血培养布鲁菌阳性和(或)布鲁菌抗体检测阳性等明确诊断布鲁菌病。确诊后20例给予相应治疗6周~3个月,19例治愈,1例因双眼葡萄膜炎导致失明;3例转入当地医院治疗,后失访。结论临床上遇及出现发热、皮疹、关节肿痛、腰背痛及睾丸肿痛等临床表现患者时要考虑到布鲁菌病,一般根据病史、临床表现、血培养及布鲁菌抗体检测等可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 SSc)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分析误诊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误诊为消化系统疾病的10例SSc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症状,均首诊误诊,误诊时间2周~5年,误诊为反流性食管炎3例,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各2例,食管癌、慢性肠炎、药物性肝损伤各1例,均予相应处理,症状稍好转或病情反复发作或未见好转。后进一步完善相关医技检查,结合临床症状,确诊为SSc,予糖皮质激素及对症支持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随访2年,其中2例失访,1例因严重肺部感染去世,7例病情较稳定。结论 SSc早期起病隐匿,常以消化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临床医生对该病认识不足及忽略系统查体是误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女性盆腔结核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以提高确诊率。方法对我院2010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女性盆腔结核误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8例,首发症状主要为腹胀、腹痛,伴有食欲缺乏及发热,主要体征为盆腹腔积液。2例有明确结核感染史。首诊误诊为卵巢肿瘤及腹腔积液原因待查各7例,盆腔炎性肿物2例,不全肠梗阻及急性阑尾炎各1例。8例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5例通过临床表现结合CT、MRI和腹腔积液检查结果以及血红细胞沉降率、癌抗原125升高,并经多科室会诊后确诊;3例因同时合并肺结核或腰椎结核而确诊;2例经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确诊。18例均予抗结核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腹腔积液减少或消失。随访3个月~6年,4例失访,余未见结核复发。结论女性盆腔结核临床表现不典型,极易误诊。临床医师要提高对该病的警惕性,综合运用各种医技检查手段,减少误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SAPHO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对1例以骨髓炎为首发症状的SAPHO综合征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因右下肢肿胀、疼痛6个月,症状加重伴左胸壁新发肿块1周入院。曾于外院误诊为右股骨骨髓炎,经对症治疗无效,后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CT及全身骨显像诊断为SAPHO综合征。予非甾体抗炎药、调节免疫等对症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结论 SAPHO综合征临床少见,以骨髓炎起病者甚少,易误诊。临床应加强对SAPHO综合征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的认识并仔细分析病情,以避免或减少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