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延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胆囊结石和胆囊息肉患者62例,按住院单双号分为2组,三孔组(n=32)采用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单孔组(n=30)采用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比分析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壁美容度评分,术前和术后1、3 d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镇痛药使用情况,术前和术后24 h肝功能指标ALT、AST、ALP水平,住院费用及随访1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计量资料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单孔组患者术后腹壁美容度评分高于三孔组[(4.89±0.10)分vs(3.15±0.34)分,t=4.910,P=0.039],术后住院时间短于三孔组[(2.58±0.53)d vs(4.35±0.24)d,t=-5.459,P=0.032],手术时间长于三孔组[(78.15±4.21)min vs(50.84±5.12)min,t=4.455,P=0.047],术后1、3 d的VAS评分低于三孔组[(4.72±0.58)分vs(6.37±0.45)分,t=-7.060,P0.001;(3.24±0.83)分vs(5.45±0.94)分,t=-4.644,P0.001],术后使用镇痛药的比例低于三孔组(20.0%vs 37.5%,χ~2=6.768,P=0.009)。2组患者术后24 h的ALT、AST、ALP水平均升高,且单孔组ALT、AST、ALP水平均低于三孔组(P值均0.001)。随访1个月,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创伤小,术后疤痕不明显,患者痛觉感受轻,对手术皮肤外观效果较满意,并且该手术方式不会增加并发症,对肝功能影响较小。但与三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相比,所需手术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的临床体会。方法选取2008年12月-2015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南京大学附属鼓楼医院、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肝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腹腔镜肝切除术组(LH组,n=391)和开腹肝切除术组(OR组,n=682)。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术后住院时间、手术费用、住院费用及并发症情况等。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LH组与OR组相比,术中出血量[(165.00±79.21)ml vs(457.00±125.00)ml]、切口长度[(4.07±0.31)cm vs(20.48±2.36)cm]、进食时间[(1.50±0.61)d vs(2.43±0.40)d]、术后下床时间[(1.36±0.31)d vs(4.12+0.82)d]、住院时间[(10.09±3.52)d vs(15.36±4.57)d]、手术费用[(9471.00±639.73)元vs(5329.12±461.40)元]及住院费用[(37 315.17±13 194.78)元vs(35 007.6±10 611.20)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1.64、136.80、30.10、63.98、19.70、122.44、3.13,P值均0.05)。LH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9.42%、64.32%、43.12%,OR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8.11%、61.45%、38.38%,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肝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恢复快的优点,可缩短住院时间,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对于周围型和微小肝癌及左外叶肝肿瘤,建议作为首选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探索肝囊型包虫病(cystic echinococcosis,CE)手术治疗的方式、适应证及其疗效。方法 分析我院2009-2013年手术治疗的肝囊型包虫患者216例。结果 内囊摘除术(A组) 术后平均住院d数、带管时间、术后残腔并发症等均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1);手术D组的手术耗时及出血量、住院费用等均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1)。结论 ①肝包虫外囊完整剥除术治疗可根除因内囊摘除术导致包虫复发和胆瘘等并发症;同肝切除相比具有创伤较小、并发症减少的特点,故可为CE手术治疗的首选;②对于邻近大血管、重要脏器组织或周围解剖层次不清的肝包虫,外囊次全切除术可在有效消灭残腔的同时,减少手术难度及外囊剥除术所引发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胰腺假性囊肿内引流术(LIDP)与开腹胰腺假性囊肿内引流术(OSIDP)的临床疗效,评价LIDP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6年8月就诊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和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行内引流术的46例胰腺假性囊肿(PP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2例行LIDP(LIDP组),24例行OSIDP(OSIDP组)。比较并分析2组患者的术前一般情况(性别、年龄、囊肿大小)、术中情况(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情况(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等。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方差不齐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 LIDP组和OSIDP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87.72±24.48)ml vs(103.75±26.83)ml,t=-2.109,P=0.041]、术后排气时间[(3.00±1.02)d vs(3.79±1.10)d,t=-2.517,P=0.016]、术后首次进食时间[(3.09±0.97)d vs(3.87±0.99)d,t=-2.705,P=0.010]、术后住院天数[(4.90±1.54)d vs(8.66±3.71)d,t=-4.548,P0.001]和住院费用[(43 402.06±6424.47)元vs(37 668.45±11 249.01)元,t=2.097,P=0.042]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IDP组发生术后并发症2例(9.09%),均为生化漏;OSIDP组术后并发症4例(16.67%),生化漏2例,B级胰瘘2例,其中2例合并出血。结论 LIDP具有创伤小、视野清晰直观、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势;较OSIDP没有增加手术时间,但平均住院费用较传统开腹内引流术有所增加;该术式简单易行,对手术设备及器械要求不高,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加速康复外科(ERAS)策略在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6年7月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按照不同的围手术期管理模式分为ERAS组(n=50)和对照组(n=50),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管理,ERAS组应用ERAS策略。比较两组患者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进食情况、肠道功能、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二次手术干预情况以及再次入院率等。计量资料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2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结果 3例患者术后死亡,其中对照组2例,ERAS组1例。两组患者病死率、再手术率及再入院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 05)。ERAS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1. 0%vs 56. 3%,χ~2=5. 84,P=0. 016); ERAS组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下地活动时间及拔除引流管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值均0. 001);两组总住院时间[(14. 3±1. 2) d vs (18. 5±1. 8) d,t=13. 73,P 0. 001]、总住院费用[(10. 7±1. 4)万元vs (13. 2±4. 1)万元,t=4. 08,P 0.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ERAS策略能够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安全有效地实施,可明显降低患者住院费用、缩短住院时间,使患者围手术期管理统一化,减少临床变异,从而最终实现患者快速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胃大部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2010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46例行手术治疗的胃大部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患者(均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资料,其中25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腹腔镜组),21例行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开腹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相关情况及术后并发症。2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2组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腹腔镜组2例(8.0%)中转开腹。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相比,术后下床活动时间[(1.2±0.6)d vs(2.4±1.2)d)]、术后肛门排气时间[(1.8±0.5)d vs(2.8±0.8)d]及术后住院时间[(5.2±1.1)d vs(7.5±2.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395﹑5.168﹑4.439,P值均0.001)。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费用、T管留置和结石残留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腹腔镜组术后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8.0%,开腹组术后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胃大部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是安全可行的,且较开腹手术而言,有明显的微创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肺段与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行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36例)与肺叶切除术(48例)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临床指标、肺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肺段与肺叶切除组手术时间为[(167.36±15.96)min vs(151.31±19.07)min,P0.001]、术中出血量[(164.31±72.43)m L vs(187.71±110.97)m L,P=0.247]、淋巴结切除数[(11.64±2.66)枚vs(12.79±2.71)枚,P=0.055]、术后第24至第48小时胸腔引流量[(143.19±55.32)m L vs(165.00±32.42)m L,P=0.04]、引流管留置时间[(4.11±0.85))d vs(4.77±0.95)d,P=0.002]、住院时间[(6.83±1.36)d vs(8.02±1.21)d,P0.001]、术后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1%和1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1),术后6个月肺功能指标FEV_1%及FVC下降比率肺段组明显少于肺叶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下肺段与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无显著性差异,但肺段切除术具有术后胸腔引流量少、引流管留置时间短、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可以为早期肺癌的治疗提供一种更加微创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左肝外叶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手术方法、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30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常规组(n=15)和腹腔镜组(n=15),常规组采用开腹左肝外叶切除术治疗,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下微创左肝外叶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术后肝功能指标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较常规组明显缩短[(1.02±0.51)d vs(1.98±0.36)d,t=5.956,P0.001;(8.83±0.81)d vs(11.83±0.42)d,t=5.830,P0.001]。腹腔镜组患者术后第5天的ALT水平较常规组降低[(125.8±91.9)U/L vs(214.1±99.6)U/L],血清Alb水平较常规组升高[(33.2±3.7)g/L vs(28.9±4.3)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52、2.94,P值分别为0.02、0.01)。结论临床中应用腹腔镜下左肝外叶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相对常规开腹手术治疗,具有手术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肝功能损伤小等特点,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肺包虫病患者的流行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日喀则市肺包虫病患者148例为研究对象,搜集其临床资料,比较该病在不同性别、年龄、动物接触史患者中发病率,分析肺包虫病临床表现、发病部位及影像学特征,并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4例,观察组实施开胸下肺包虫病内囊摘除术,对照组行开胸下肺包虫病全切除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及手术前后血浆辅助性T细胞亚群9(Th9)、白介素-9(IL-9)水平,记录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日喀则市肺包虫病在20-50岁年龄中发病率71.62%最高,不同性别患者发病率相近,且均有牛、羊、马等动物密切接触史;肺包虫病主要表现为胸痛、咳嗽、咯血、消瘦、咳水样液或粉皮样物,发病率右肺52.70%高于左肺47.30%、下叶52.03%高于上叶47.97%,且有典型影像学征象;观察组手术时间(89.45±12.37)min、术后拔管时间(6.63±1.17)d、住院时间(9.30±1.56)d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135.46±22.17)m L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Th9(25.45±1.78)%、IL-9(12.15±1.74)pg/mL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20.27%vs 21.62%)及复发率(0 vs 1.35%)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日喀则市肺包虫病发病与患者年龄、动物密切接触史有关,主要表现为胸痛、消瘦、咳嗽症状,且发病率右肺高于左肺、下叶高于上叶,采用开胸下肺包虫病内囊摘除术治疗预后较开胸下肺包虫病全切除术好,不会明显增加术后并发症与复发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35例肝包虫内囊摘除加外囊次全切除术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肝包虫内囊摘除加外囊次全切除术治疗肝包虫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0~2003年在我院接受肝包内囊摘除加外囊次全切除术治疗的35例病人的单个囊肿手术耗时及出血量、平均住院日、术后残腔情况(积液、感染、胆瘘)、原位复发等指标,与同期接受其他手术方法(内囊摘除术加外囊残腔引流、传统外囊完整摘除术、外膜内外囊摘除术)治疗的87例病人作比较.结果内囊摘除加外囊次全切除术组手术耗时及术中出血量(单个囊肿)虽高于包虫内囊摘除术加外囊残腔引流组(P<0.01),但术后住院日、术后残腔并发症均低于后者(P<0.01);而与传统外囊完整摘除术相比,其手术耗时及出血量明显低于后者(P<0.01),术后住院天数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邻近大血管、重要脏器组织或周围解剖层次不清的肝包虫,此手术法在有效消灭残腔的同时,减少了手术难度及勉强行外囊切除术可能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切除术联合肝转移瘤射频消融术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colorectal cancer liver metastases,CRLM)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3月于普宁市人民医院诊治的105例CRLM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5例),对照组行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联合肝转移灶切除术,观察组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切除术联合肝转移瘤射频消融术,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相关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后肛门首次排气、住院时间等),采用χ~2检验比较术后并发症(吻合口狭窄、吻合口出血、切口感染等)、术后复发率及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254.57±33.41)min vs(290.52±36.42)min;t=5.276,P 0.001]、术中出血量[(187.16±89.52)ml vs(383.63±88.34)ml;t=11.302,P 0.001]、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2.48±0.36)d vs(3.50±0.25)d;t=16.702,P 0.001]、住院时间[(13.25±4.60)d vs(18.73±4.10)d;t=6.419,P 0.001]、治疗费用[(37072±505)元vs(41059±504)元;t=40.442,P 0.001]及术后VAS评分[(4.02±0.26)分vs(7.25±0.63)分;t=34.906,P 0.00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1.82%vs 12.00%)、吻合口狭窄(1.82%vs 4.00%)、吻合口出血(1.82%vs 4.00%)、输尿管损伤(1.82%vs 4.00%)、吻合口瘘(0%vs 2.00%)、粘连性肠梗阻(1.82%vs 12.00%)、排尿困难(0%vs 2.00%)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3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12.73%(7/55)、20.00%(10/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21,P=0.312)。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2年和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0.91%(50/55)、85.45%(47/55)、81.82%(45/55),对照组分别为90.00%(45/50)、86.00%(43/50)、84.00%(42/5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025、0.006、0.088,P值分别为0.874、0.936、0.767)。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2年和3年的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6.36%(42/55)、72.73%(40/55)、45.45%(25/55),对照组分别为76.00%(38/50)、60.00%(30/50)、40.00%(20/5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002、0.062、0.318,P值分别为0.965、0.804、0.573)。结论腹腔镜下结直肠癌切除术联合肝转移瘤射频消融术可显著减少CRLM患者术中出血量,加快术后康复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近期疗效和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癌切除联合选择性减断流术在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6年2月在镇江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32例)和B组(28例),其中A组采用肝癌切除联合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B组采用肝癌切除联合选择性减断流术。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一般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免疫功能指标、肝功能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B组患者手术时间较A组长[(135.27±15.13)min vs(118.35±12.56)min],住院时间较A组短[(14.28±2.95)d vs(16.37±3.4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733、2.516,P值分别为0.001、0.007)。术后1个月,B组患者的Ig G、Ig M和Ig A水平明显高于A组[(14.98±3.12)vs(12.51±2.75)、(2.79±1.13)vs(2.25±1.02),(2.42±0.79)vs(1.87±0.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260、-1.945、-2.636,P值分别为0.001、0.028、0.005)。术后1个月,A组PLT水平增加较B组明显[(302.46±15.08)×109/L vs(80.25±5.68)×109/L,t=73.481,P0.001]。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75%vs 17.86%,χ2=0.008,P=0.929)。结论肝癌切除联合选择性减断流术在改善患者肝功能的同时,可使患者维持较好的免疫功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策略(EARS)在腹腔镜治疗胆总管结石行Ⅰ期缝合术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2月于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住院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64例,按其围手术期处理方式不同分为EARS组(n=32例)和对照组(n=32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观察项目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ERAS组患者较对照组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停止输液的时间明显缩短[(1.6±0.9)d vs(2.7±1.0)d,(5.1±1.0)d vs(6.8±1.1)d,(3.8±1.0)d vs(4.9±1.2)d,t值分别为-5.675、-5.910、-3.923,P值均0.01],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提前[(1.0±0.3)d vs(1.6±0.7)d,(1.1±0.4)d vs(1.8±0.6)d,t值分别为-4.313、-4.842,P值均0.01],住院总费用降低[(17 433.5±1411.3)万元vs(26 651.6±2945.8)万元,t=-15.942,P0.001],且术后疼痛例数少于对照组[4(12.5%)vs 13(40.6%),χ2=6.490,P=0.011],术后ERAS组患者ALT和TBil明显低于对照组[(105.25±35.34)U/L vs(179.00±48.64)U/L,(50.78±12.60)μmol/L vs(79.70±18.56)μmol/L,t值分别为-5.973、-7.090,P值均0.05]。结论 EARS在腹腔镜手术中的围手术期治疗实用性高,能够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在肝胆胰外科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应用于胆道结石手术伴有肝硬化患者围手术期的优越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9月成都军区总医院收治的52例胆道结石伴肝硬化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FTS组30例和对照组22例。FTS组采用FTS理念指导下的围手术期处理措施。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围手术期处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术后肠道恢复通气时间、术后住院日、总住院金额、术后并发症情况。两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FTS组术后肠道通气恢复时间[(22.84±10.78)h vs(27.90±14.22)h](t=2.239,P=0.045)和术后住院日[(10.64±5.23)d vs(11.87±5.08)d](t=4.246,P=0.038)明显缩短,总住院金额[(3.84±2.61)万元vs(3.95±2.63)万元](t=3.045,P=0.033)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TS理念应用于胆道结石伴肝硬化患者的围手术期是安全有效的,在不增加手术风险前提下,可加速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经皮微创与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老年胸腰段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入选2013年6月至2017年2月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骨科收治的老年胸腰段脊柱压缩骨折患者245例。依据手术方式分为2组:微创手术组(n=126)和传统手术组(n=119)。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切口长度等围术期参数。术后随访至少6个月并测量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和矢状位指数。采用SPSS 18. 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依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与传统手术组患者相比,微创手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95. 2±16. 3) vs(126. 5±39. 0) min]和住院时间[(10. 8±4. 0) vs (22. 5±13. 6) d]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82. 7±39. 9) vs (327. 2±143. 1) ml]、术后引流量[(33. 5±15. 8) vs (301. 5±110. 8) ml]、住院费用[(5. 1±0. 3)×104vs (5. 7±0. 2)×104RMB yuan]和切口长度[(9. 3±0. 6) vs (12. 8±1. 9) cm]也显著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与手术前相比,2组患者手术后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微创手术组:(11. 2±7. 3) vs (20. 1±3. 3) mm;传统手术组:(12. 2±7. 6) vs (21. 7±2. 4) mm]、Cobb角[微创手术组:(14. 0±6. 8)°vs (4. 3±1. 8)°;传统手术组:(14. 8±7. 0)°vs (4. 6±2. 8)°]和矢状位指数[微创手术组:(64. 5±12. 6)%vs (93. 8±13. 9)%;传统手术组:(63. 8±13. 8)%vs (95. 0±9. 6)%]均得到显著改善(均P 0. 05)。结论与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相比,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胸腰段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的疗效确切,且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和住院费用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术中应用罂粟碱处理静脉桥血管对围术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单一手术组行OPCAB手术的患者251例作为罂粟碱组,其中男性150例,女性101例,平均年龄(67. 44±7. 49)岁,术中静脉桥血管排气液应用1. 5 mg/m L罂粟碱溶液。选择同期OPCAB手术的患者172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96例,女性76例,平均年龄(68. 91±7. 05)岁,术中静脉桥血管排气液为室温0. 9%氯化钠溶液。比较两组临床结果。结果:全部患者无围术期死亡。罂粟碱组术中平均流量(MGF)[(43. 91±8. 82) vs.(41. 21±6. 30) m L/min,t=2. 557,P=0. 011]高于对照组,搏动指数(PI)[(3. 03±0. 48) vs.(3. 57±0. 45),t=-7. 860,P=0. 000]、入ICU 30 min中心静脉压[(7. 42±2. 47) vs.(9. 04±3. 15) mm Hg,t=-2. 514,P=0. 032]、术后肾上腺素用量[(0. 07±0. 02) vs.(0. 08±0. 03)μg·kg~(-1)·min~(-1),t=-4. 934,P=0. 000]、去甲肾上腺素用量[(0. 07±0. 02) vs.(0. 06±0. 02)μg·kg~(-1)·min~(-1),t=2. 030,P=0. 044]、及Tn I值[(0. 48±0. 37) vs.(0. 68±0. 54) ng/min,t=-2. 820,P=0. 006]均少于对照组。结论:OPCAB术中应用罂粟碱对静脉桥血管予以处理,可以增加静脉桥血管即时平均血流量,减低搏动指数,减少围术期心肌损伤,此方法适于在OPCAB术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熊去氧胆酸(UDCA)联合甘草酸二铵与单用UDCA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的生化学应答和肝脏硬度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3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科的PBC患者66例,均行FibroTouch检测,以肝脏硬度值表示肝纤维化程度,对比分析UDCA联合甘草酸二铵与单用UDCA治疗PBC患者4、12、24和48周的肝生化学应答和治疗24、48周后肝脏硬度值变化情况。两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前后生化学指标及肝脏硬度值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UDCA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组与单用UDCA对照组比较,联合治疗组AST水平在治疗后4周[(38. 4±15. 4) U/L vs (61. 6±28. 8) U/L,t=2. 684,P=0. 012]、12周[(36. 4±12. 6) U/L vs (58. 1±24. 8) U/L,t=2. 953,P=0. 006)]、24周[(37. 0±8. 5) U/L vs (52. 9±17. 2) U/L,t=3. 134,P=0. 004]、48周[(34. 9±7. 9) U/L vs (48. 6±12. 7) U/L,t=3. 242,P=0. 00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联合治疗组ALP水平在治疗24周[(91. 6±15. 1) U/L vs (137. 3±55. 6) U/L,t=2. 970,P=0. 006]、48周[(71. 3±14. 7) U/L vs (128. 7±45. 5) U/L,t=4. 503,P 0. 00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照组、联合治疗组肝脏硬度值治疗后24周[(12. 9±6. 8) kPa vs (13. 9±7. 6) kPa,t=4. 814,P 0. 001;(13. 4±7. 0) k Pa vs (15. 8±9. 7) k Pa,t=3. 031,P=0. 010)]、48周[(12. 6±6. 4) kPa vs (13. 9±7. 6) kPa,t=3. 928,P=0. 010;(12. 0±5. 7) k Pa vs (15. 8±9. 7) k Pa,t=3. 044,P=0. 010)]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但两组之间肝脏硬度值在治疗24周、48周无显著差异(P值均 0. 05)。结论 UDCA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PBC可改善患者的血清生化学应答反应,优于单用UDCA治疗,两组治疗24周、48周肝脏硬度值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有利于病情稳定。FibroTouch在PBC患者定期随访监测时对判断肝纤维化有无进展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解剖性肝切除术在治疗肝内胆管结石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5年12月于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行肝切除术的117例肝内胆管结石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解剖性肝切除66例(试验组)、非规则性肝切除51例(对照组)。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当日引流量,术后第3天血清AST、ALT及TBil值,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出院后2个月~2年患者的一般情况,肝功能指标,腹部B超、CT或MRI检查结果,统计有无结石残留、复发情况。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试验组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303.1±51.6)min vs(246.5±36.2)min,t=6.963,P0.01),但是与对照组相比,其术中出血量少[(467.9±80.6)ml vs(565.9±92.0)ml,t=6.026,P0.01]、术后当日引流量少[(212.6±54.9)ml vs(358.3±69.4)ml,t=12.682,P0.01]、术后并发症少(10.6%vs 25.5%,χ~2=4.497,P=0.034)、术后残石率低(4.5%vs 15.7%,χ~2=4.192,P=0.041)、住院时间短[(13.4±2.6)d vs(21.9±3.2)d,t=15.427,P0.01],试验组术后第3天血清AST、ALT、TBil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AST:(62.7±25.4)U/L vs(114.8±37.0)U/L,t=9.024,P0.01;ALT:(91.3±35.7)U/L vs(149.5±53.3)U/L,t=7.067,P0.01;TBil:(31.8±10.4)μmol/L vs(51.3±14.3)μmol/L,t=8.531,P0.01]。结论解剖性肝切除在尽可能保留残肝功能的前提下,做到彻底清除病灶,具有术后残石率及复发率低、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其疗效优于非规则性肝切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分析肺包虫病内囊摘除术对新疆地区肺包虫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4月至2016年4月心胸外科收治的肺包虫病患者54例,所有患者均来自于新疆地区,采用随机数法将其分成两组,其中27例为治疗组,采取内囊摘除术,剩余27例为对照组使用囊肿完整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术后包虫囊肿复发率为3.70%,与对照组的7.41%比较差异不明显,而治疗组患者术后残腔感染率为7.4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囊摘除术对于发病部位较少的肺包虫病患者治疗效果较好,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并且术后残腔感染率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糖尿病并肾结石行经皮肾取石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5年7月—2017年12月期间在该院泌尿外科住院治疗的拟行经皮肾取石术的糖尿病合并肾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时随机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2),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术中出血、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空腹血糖[(6.6±0.5)mmol/L vs.(7.4±0.6)mmol/L,t=3.414,P=0.038]、餐后2 h血糖[(7.8±0.7)mmol/L vs.(8.6±0.7)mmol/L,t=3.521,P=0.035]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2.8±0.8)d vs.(4.4±1.1)d,t=3.863,P=0.029]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140.5±20.4)min和(143.8±18.9)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52,P=0.067);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减少[(153.6±10.5)mL vs.(185.4±11.8)mL,t=3.257,P=0.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综合护理应用于糖尿病并肾结石行经皮肾取石术患者有利于围术期血糖控制,减少术中出血,改善手术后恢复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