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湖南侗族左扣手人群的手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湖南侗族左扣手人群的手纹分布特点进行研究 ,积累侗族群体遗传学与民族学资料。方法 用油墨拓印法捺印手纹 ,放大镜下观察分析。结果 侗族左扣手人的指纹分型特点是 :尺箕 >简斗 >双箕斗 >桡箕 >简弓 >帐弓 ;Ws型在各手指的出现率、掌褶纹类型的百分率、以及总指纹嵴数和a -b纹嵴线数存在明显的性差 (P <0 0 5或P <0 0 1) ;女性Ws和Lu的出现率、男性Ws和Wd在各指的分布 ,以及通贯型掌褶纹百分率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湖南侗族左扣手人的斗型纹与掌褶纹的分布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2.
<正> 调查355人(男188,女167),结果:指端纹型,尺箕占60.87%,斗32.23%,弓4%,挠箕2.9%。与白人相近,与国内汉、土、撒拉及艾族的斗多于箕的趋势相反。各纹型在各指出现率,斗多见于环指,尺箕为小指,挠箕和弓为食指,与其他资料一致。掌褶正常型58.33%,通贯型10.59,桥贯型26.13,叉贯型3.11,中贯型1.84。通贯型  相似文献   

3.
智力低下儿童手部皮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智力低下儿童的皮纹特征,我们将临床确诊为智力低下的69例患儿的手部皮纹进行了采集、分析。进一步证实了智力低下儿童手部皮纹确有一定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总指嵴数(TFRC)、atd角、a-b嵴数、指端简单弓形纹、指端桡侧箕形纹、通贯掌褶纹的出现率增加,男性智力低下儿童大鱼际真实花纹出现率降低。结果表明,智力低下儿童手部皮纹的变化是客观存在的,它将为临床诊断智力低下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进一步研究皮纹与智商的关系。方法对湘南学院2003-2006级的部分大学生进行智商测定,选取IQ≥110的246人和IQ≤90的162人作为智商相对高和相对低的两组进行皮纹观察,对指纹、手(脚)掌纹等多个项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间有6项皮纹指标存在显著差异:高智组指间区I3和I4、脚掌小鱼际区的真实花纹出现率、拇趾球部远箕频率等均高于低智组;通贯型掌褶纹、拇趾球部腓箕出现率则低于低智组。结论指间区I3和I4、拇趾球部远箕与智力呈正相关,通贯型掌褶纹与智力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男性生殖系畸形患儿肤纹的形态特征,为该类疾病的遗传学研究提供资料.方法 用油墨捺印法采集91例3岁以下男性生殖系畸形患儿的手部肤纹,通过与健康儿相对照,分析患儿肤纹的形态特征.结果 患儿中桡箕出现率高于对照组,a~b嵴线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在掌褶类型、atd角、指纹总嵴线数(TFRC)方面与对照组无差异.结论 男性生殖系畸形患者有独特的肤纹特征.  相似文献   

6.
我站在开展病残儿医学鉴定中,应用了“医学皮纹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病残儿的指纹、掌纹直接放大和印墨取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58例病残儿手指纹、掌褶纹、掌轴三叉点t高度、t距%、atd角、指三叉均有明显变异.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20例司法精神病的掌、指纹进行医学皮纹学分析发现各种纹型出现率仍以简尺大箕、大螺斗,大囊斗、大绞斗为主,占总数的73%。有一半的掌三叉t点出现远移,而atd角度≥45°者和≤35°者占1/2掌数,提示t点变化较大。远端掌褶线多指向第Ⅰ,指间区和a点,指三叉C点主线走向散乱,普通型掌褶线下降,其它型总数增高,这些异常皮纹可能与所患疾病种类有关。提示凡犯案者其皮纹异常越大,表明属病态作案的可能性越大,应进行司法精神病医学鉴定。  相似文献   

8.
胃癌患者手纹的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了探讨当地胃癌患者的手纹特征。方法 按活体测量要求和全国统一分型标准 ,用普鲁士蓝反应法捺取手印。结果 胃癌患者指纹分型特点 :Ws>Lu>Wd>Lr>As>At。掌褶纹 :通贯型出现率最高 ,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尺箕 (Lu)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斗形 (W )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胃癌患者指纹出现率与对照组指纹出现率存在明显差异。指纹的检查结果对胃癌诊断初筛提供线索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200名汉族青年皮纹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名正常青年学生进行了13项皮纹参数测定。指纹是尺侧箕多(48.85%),趾纹是腓侧箕多(62.45%)。手指纹型左右对应组合格局以箕形纹/箕形纹多(40.70%)。指趾纹型左右对称频率为79.00%,指趾纹同型频率男性分别以斗形纹与箕形纹多,女性则以箕形纹多。指纹嵴线总数为151.70±43.36,指纹嵴线绝对总数为215.50±93.03,t距比16.74。指纹系数男女分别为51.56与44.16;趾纹系数男女分别为19.14与16.95。手指球部轴三射线走向中A与B主线多走向小鱼际区,C与D主线多走向I_4区。双侧通贯手7例,单侧通贯手5例,掌跖真实花纹以箕形纹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湖南侗族左扣手人群的掌纹分布特点进行研究 ,积累侗族群体遗传学与民族学资料。方法用油墨拓印法捺印手纹 ,放大镜下观察分析。结果侗族左交臂人的普通型及过渡Ⅱ型掌褶纹的百分率存在明显的性差 (p <0 0 1) ;TH/I1区及I3 区的真实花纹出现率在左右手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p <0 0 5或p <0 0 1)。过渡Ⅰ型掌褶纹的百分率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的差异 (p <0 0 5 )。结论湖南侗族左交臂人群的掌纹有其自身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28例Klinefelter综合征的染色体与手皮纹变化进行分析,发现染色体改变与皮纹变化有显著性差异。手指端弓型纹、桡箕纹、掌中变异花纹明显增多。而指端双箕斗明显减少,掌三叉点t>15%频率显著提高。以上数据比值与正常人比较P<0.01。atd角普遍增大,通贯手增多,(P<0.05)。这变化为该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正> 调查1000例藏族手纹正常值,得各指端纹型出现频率为:尺箕44.71,斗形41.33, 双箕斗7.92,挠箕3,平弓1.99,帐弓1.05。掌摺正常型占74.45,通贯手占8.15。总指嵴数168.10,a-b嵴数34.95。atd角39.18,掌长(?)9.89公分、腕—t线(?)2.27公分。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352名正常汉族学生的指纹与血型进行相关性研究.方法: 用玻片凝血法鉴定血型;无油墨法采集研究对象的指纹,放大镜下鉴定.结果: 尺箕纹型、箕型纹、简单斗型纹和斗型纹的分布频率,小指的桡箕纹分布频率,双手同现10指斗形纹的频率和5指同为箕型纹的组合在不同血型中的分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指纹与血型间可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正> 调查结果:纹型频率(%),男女分别为:斗54.3及50;尺箕41.1及47;弓2.9及0.9;挠箕1.7及2.1。其中尺箕及弓型有性差显著意义。双手全尺箕者4.5%,全斗者8.5%,有一例左手全弓型。指纹左右对称者占32%。掌摺%:正常型77,桥贯型17.75,叉贯型3.25;通贯型0.5,中贯型1.5。掌摺对称者占80.5%,掌摺与指纹完全对称者  相似文献   

15.
36例掌褶纹通贯型儿童的智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6例掌褶纹通贯型儿童的智力分析尹万森李薇庞志斌人的皮纹纹型差异是由遗传决定的,其异常变化与染色体疾病有关,并常伴有程度不同的智力低下[1],但智力低下的程度、特点如何未见报道,故对36名6~15岁掌褶纹为通贯型的儿童智力与父母文化程度关系的结果报告...  相似文献   

16.
600例朝鲜族青少年皮纹正常值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我们于1981年在沈阳、盘锦地区的朝鲜族中学取得了600例青少年的手掌和指纹样本,其中男300人,女300人,其父母均为朝鲜族,本人为无遗传缺陷和疾病的正常人。取男女每人的左右手掌纹及指纹,根据中国遗传学会人类学和医学遗传学委员会、皮纹研究协作组的统一标准暂行草案,分析了指纹类型、指纹脊线总数、a-b脊线数,atd角、T距比、指间及大、水鱼际区皮纹花样出现率、掌褶纹(通贯手、过渡型手、悉尼手)、主线C走向等项目。结果如下: 1.指纹型:分为弓型纹(A)、包括简弓(A~s)和帐弓(A~t),弓型纹无指三叉。箕型纹(L)又分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数量皮纹学参数在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随机整体抽样的方法分析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和正常对照人群指纹及掌纹多项指标.结果: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在第3、4、5指纹嵴线数、总指纹嵴线数、a-b间距值及变异型掌褶纹的出现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皮纹变异明显,主要表现为atd角增大,a-b嵴线数降低,以及较高的变异型掌褶纹出现率.  相似文献   

18.
400例汉族医学生手纹类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皮纹学的研究,自1957年Walker首次将皮纹变化用于先愚型的诊断以来,利用它诊断先天性疾病,日益增多。国内资料一般以正常人纹型男女间出现率的报导为多。指纹与掌褶类型是否呈左、右对称?尚未见报导。本文就各纹型的出现率及其对称性分布的分型等探讨了国人手纹类型的正常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解太行山猕猴(Macaca mulatta)掌面指间Ⅰ区花纹类型的特征及在性别间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对55例(♂20例,旱35例)太行山猕猴掌面指间Ⅰ区的花纹类型进行调查,并与日本高崎山猕猴和屋久岛猕猴掌面指间Ⅰ区花纹类型进行比较。数据分析采用SPSS 20.0。结果:太行山猕猴指间Ⅰ区斗形纹(W)是最为常见的类型,占78.9%,其次是箕形纹(L),开放形花纹(O)几乎不存在;雌雄性太行山猕猴掌面指间Ⅰ区花纹类型存在显著性差异,屋久岛猕猴和高崎山猕猴掌面指间Ⅰ区花纹类型性别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3组猕猴的掌面指间Ⅰ区斗形纹和双箕形纹均是雄性高于雌性,而Ⅰ区开放形花纹和箕形纹是雌性高于雄性。结论:雄性猕猴掌面指间Ⅰ区花纹类型较雌性更复杂,可能与雌雄个体在群体中角色的不同有关;3组猕猴指间Ⅰ区肤纹特征相互之间均有差异,这主要是由于长期地理分布隔离和遗传漂变所致,推测太行山猕猴、高崎山猕猴和屋久岛猕猴分化的时间较早,分化后交流很少。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60例壮族地中海贫血患者进行皮纹学研究,并与97例壮族正常人皮纹进行比较,经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地贫患者指纹中斗纹增多,特别是出现10个斗纹,而箕纹减少;指三辐线C缺失;同一手的I_3和I_4区同时出现花样;atd角增大。这些特征对探讨皮纹学在人类医学临床中的应用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