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了解龙岗区1996年—2002年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脊灰)病例(VAPP)的发生情况。方法:利用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有关资料对VAPP进行分析。结果:1996年~2002年发生VAPP4例,发生率为0.048/100万,间接接触VAPP发生2例,发生率为0.024/100万;病例分布在1-3岁儿童,呈高度散发,男女之比为1:1,所有病例都残留麻痹。结论:实现无脊灰后VAPP的影响不容忽视,应加强外环境中脊炎病毒的监测和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2例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相关病例(VAPP)的报告分析,了解VAPP的发生因素,探讨降低VAPP发生率的有效措施,并为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处置提供参考。方法采集患儿双份大便,由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检测,阳性标本送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脊灰实验室鉴定。结果 2例病例均为2月龄首次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而发病,且均为男性;病例1为口服OPV后34d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鉴定为Ⅲ型脊灰疫苗病毒;病例2为口服OPV后13d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鉴定为Ⅰ型、Ⅲ型脊灰疫苗病毒;2例病例均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结论对首次服用OPV的儿童认真做好接种前禁忌症的筛查、询问告知工作,并做好记录;首剂接种建议使用WHO推荐的替代方法:IPV或IPV/OPV序贯免疫程序,减少VAPP发生率;加强AFP监测,及时发现和治疗,减少VAPP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相关麻痹型病例(VAPP)发病的相关影响因素,为科学制定防控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个案调查表》、((AFP病例麻痹随访表》对病例进行调查。结果患者首次服用OPV后16d左右发病,有明确的发热前驱症状,出现明显的下运动神经元麻痹,有肛周脓肿,便标本结果为阴性(不合格便),病后60d肢体仍残留麻痹,经省级专家组鉴定为服苗者相关病例。结论应加强接种前儿童病史询问和体检,严格掌握接种禁忌症;服苗后30d内避免肌肉注射可作为一项非特异性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报告防城港市首例口服脊髓灰质(脊灰)减毒活疫苗引起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VAPP)病例,为探索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报告的疑似VAPP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采集病例、病例接触者粪便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对病例所在地附近医院开展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主动搜索,对病例所在地开展儿童接种率调查。结果:病例为足2月龄首次口服脊髓灰质活疫苗(OPV)35天出现麻痹症状,临床诊断为AFP,最终诊断为服苗者VAPP病例,在防城港是首次发现,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结论:该儿童有肛周脓肿,为减少和避免VAPP的发生,需加强接种疫苗前病史询问和查体,知情同意和告知工作,并做好记录,对接种首剂OPV的儿童建议使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PV)或IPV/OPV序贯免疫程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疫苗高变异株病例的发病原因,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1例疫苗高变异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采集病例、病例接触者和外环境的标本并进行病毒分离;开展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主动搜索和接种率调查。结果该病例为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相关麻痹病例(VAPP)接触者型病例,病例双份大便标本经国家脊灰实验室检测与Sabin株相比对均为Ⅲ型脊灰病毒,有7个核苷酸变异,属脊灰疫苗高变异株病毒,病例第3份标本病毒分离阴性;病例接触者中有1人检出疫苗株病毒,病例居住外环境污水中亦检出疫苗株病毒;病例所在县接种率调查(除甲肝外)均维持在90%以上,入户AFP病例主动搜索未发现漏报病例,市级医院存在AFP病例漏报,漏报率为26.83%。结论该病例为服苗接触者高变异株病例,提高疫苗接种率可有效阻断毒株的循环,防止疫苗衍生病例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脊髓灰质炎活疫苗相关麻痹型病例的发病特征。方法对1例相关麻痹型病例的临床和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病例首次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21天后出现双下肢麻痹,病例患肛周脓肿,便标本分离出脊灰疫苗株病毒,麻痹60天后随访有残留麻痹。结论建议将肛周脓肿作为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接种的禁忌证。  相似文献   

7.
刘雅姬 《热带医学杂志》2006,6(10):1120-1121,1137
目的分析梅州市1994~2005年AFP病例流行病学特点,掌握流行规律,评价AFP监测系统。方法对梅州市1994~2005年AFP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94~2005年全市共报告AFP病例193例,年均0~14岁儿童报告发病率为1.16/10万;有明显的夏秋发病高峰,以6月份发病较多,占全年病例的16.1%;病例以低年龄为主,5岁以下占67.88%;193例病例中服苗3次以上者140例,占72.54%;服苗1~2次者占10.88%;未服苗及服苗不详者分别占5.70%和10.88%。结论AFP监测系统有待进一步完善,监测质量需进一步提高,应加强对基层临床医生的培训,增强监测力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临沂市脊髓灰质炎 (脊灰 )的流行状况及控制效果。方法 按照《全国 1 996— 2 0 0 0年消灭脊髓灰质炎行动计划》等文件要求进行。结果  1 956— 1 991年全市脊灰共发病 4 81 7例 ,年均发病率为 1 .47/ 1 0万 ;1 991年以来脊灰疫苗常规免疫、强化免疫接种率达 95 %以上 ;1 5岁以下儿童急性迟缓性麻痹 (AFP)监测报告年均发病率在 1 / 1 0万以上 ,报告、调查、采便送检、随访及时率达80 %以上 ;免疫成功率 :调查 435名初免儿童 ,Ⅰ、Ⅱ、Ⅲ型脊灰中和抗体阳转率为 88.0 5 %~ 94.94%。免疫水平 :调查 50 3名健康人群 ,Ⅰ、Ⅱ、Ⅲ型脊灰抗体阳转率分别为 91 .65 %、90 .0 6 %、88.0 7% ;抗体几何平均滴度 (GMT)分别为 1 4 6 .70、96 .47、88.1 4 ;采集AFP患者、密切接触者、健康人群粪便标本 1 653份 ,经病原学检测未检出脊灰野病毒株。结论 由于各项措施的落实 ,脊灰发病率大幅度下降 ,全市已连续 1 3年无脊灰野毒株引起的病例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汇集福建省2009~2011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资料,评价AFP病例监测系统工作和维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状态.方法 按照卫生部的要求开展AFP病例监测工作,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福建省2009~ 2011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AFP病例413例,分布在9个区市86个县(市、区),<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72/10万.AFP发病者中以5岁以下为主占72.88%,这与国内资料报告相似.病例中服苗史≥3次的335例,占81.11%,男女性别比为1.97∶1,合格粪便采集率91.28%.结论 福建省2009~2011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各项指标,以省为单位均达到标准,但常规免疫仍有免疫空白点存在.为保持无脊灰状态,应在抓好常规免疫的同时,做好强化免疫,提高AFP监测系统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资料,以保持高质量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工作,维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状态.方法 按照卫生部的要求开展AFP病例监测工作,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福建省2009~2011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AFP病例413例,分布在9个区市86个县(市、区),<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72/10万.AFP发病者中以5岁以下为主占72.88%,这与国内资料报告相似.病例中服苗史≥3次有335例,占81.11%,男女性别比为1.97:1,合格粪便采集率91.28%.结论 福建省2009~2011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各项指标,以省为单位均达到标准,但常规免疫仍有免疫空白点存在.为保持无脊灰状态,应在抓好常规免疫的同时,做好强化免疫,提高AFP监测系统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