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癫癎患者的事件相关电位(ERP)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癫癎临床的相互关系,并对ERP技术在其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方法:对癫癎患者在发作间期进行ERP检测。以潜伏期、波幅为观察指标。检测Fz、Cz、Pz点的N100、P200、、N200、P300波潜伏期,P300波波幅。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相比,Cz点N100、P200、N200、P300波潜伏期延长(P〈0.01),P300波波幅病例比较对照组降低显著(P=0.00);癫癎患者头颅CT/MRI异常组较头颅CT/MRI正常组N200及P300波潜伏期延长(P〈0.05)。用两种及以上抗癎药组较用1种抗癎药组P200波潜伏期延长(P=0.00);病程〉5年组较1~5年组P200波潜伏期延长(P=0.00)。结论:癫癎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并有相应的ERP改变。ERP能够客观、灵敏地评价癫癎患者的高级认知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听觉事件相关电位(ERP)在癫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癫癎患者和30名正常人进行ERP检测比较,并将癫癎患者ERP的结果与其发作类型、用药情况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40例癫癎患者的ERP P300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P<0.05),但其P300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的28例癫癎患者,P300潜伏期延长尤著。多药治疗组较单药治疗组P300潜伏期延长。结论:癫癎患者存在认识功能障碍,ERP可作为癫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诊断的参考指标,对指导临床,及早给予干预和治疗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事件相关电位(ERP)的P300成分检测对癫癎儿童认知功能的评价。方法:利用ERP、韦氏儿童智力量表中国修订版(WIS-CR)对32例癫癎儿童进行P300测定和心理评估,以28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儿童作对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癫癎组儿童总智商(FIQ)、语言智商(VIQ)和操作智商(PIQ)得分均明显降低(P<0.01),32例癫癎患儿中有28%有智能障碍;ERP的P300波潜伏期也明显延长,P<0.01。结论:癫癎儿童易发生智力障碍,P300波潜伏期检测能早期、客观、准确地评价癫癎儿童的认知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具有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癎(BECT)患儿的认知功能状态。方法:30例BECT患儿作为患儿组,与其年龄、性别、家庭经济状况及父母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相匹配的健康儿童30例为对照组。采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测定(C—WISC)及事件相关电位(ERP)P300对患儿认知功能进行测定。结果:①患儿组言语智商(VIQ)、知觉组织因子(POF)和记忆/注意不分心因子(MF)均较正常儿童降低,差异有显著意义(均P〈0.01);②患儿组P300潜伏期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延长(P〈0.01)。结论:BECT患儿存在认知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癫癎全面性发作患者记忆功能与海马硬化等因素的相关性损害。方法:采用韦氏记忆量表对癫癎全面性发作患者记忆功能进行评估,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并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全面性发作癫癎患者记忆功能普遍低于对照组,其中起病年龄(t=-0.480,P〈0.05)、发作频率(t=-0.921,P〈0.05)和海马硬化(t=-0.945,P〈0.05)均与记忆商(MQ)具有相关性。结论:癫癎全面性发作患者有明显记忆损害,尤其以短时和瞬时记忆明显;发病年龄、发作频率和海马硬化对记忆功能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癫痫患者的事件相关电位与认知功能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癫癎患者事件相关电位(ERP)与认知功能状况。方法对350例癫癎患者和15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认知功能30题(CCSE)、简易智力状态试验(MMSE)和ERPPP300的测定。结果癫癎部分性发作者的P300潜伏期比全身性发作者明显延长,波幅降低显著,认知功能测试得分也较低;未能分类发作患者的P300潜伏期延长不明显,认知功能测试得分近于正常。病程>5年者的P300潜伏期较病程1~5年的延长明显,波幅降低显著,认知功能测试得分也较低;病程<1年者P300潜伏期延长不明显,认知功能测试得分在正常范围。同时用三种药者的P300潜伏期较同时用两种药者的延长明显,波幅降低显著,认知功能测试得分也较低;同时用两种药者的P300潜伏期也比用一种药者明显延长,认知功能测试得分也较低;用一种药者的P300潜伏期延长不明显,认知功能测试得分在正常范围。结论部分性发作患者的P300潜伏期延长较全身性发作者明显;病程越长,P300潜伏期延长越显著;多种用药患者的P300潜伏期延长较用一种药者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癫癎患者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的变化规律及相互关系,并对SLSEP技术在其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方法:对癫癎患者在发作间期进行SLSEP检测,以潜伏期为观察指标,检测双侧N20、P40、P15、IN16、N16、N18、N19波潜伏期,并与正常人作对照。结果:癫癎组N20、P15、IN16、N16各波潜伏期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癫癎患者头颅CT/MRI异常组同侧记录的IN16潜伏期较头颅CT/MRI正常组的IN16波潜伏期延长(P=0.01);癫癎患者脑电图异常组P15波潜伏期较脑电图正常组的延长(p=0.05);病程5年以上组P40、P15波潜伏期较1-5年组延长(P=0.00、P=0.01),病程5年以上组P40波潜伏期较1年以下组延长(P=0.03);用2种及以上抗癫癎药组IN16波潜伏期较未用抗癫癎药组的明显延长(P=0.01),用两种及以上抗癫癎药组IN16、N16、N18波潜伏期较用1种抗癫癎药组明显延长(p=0.01、P=0.02、P=0.02);每月发作两次以上组P40波潜伏期较每月发作两次及以下组明显延长(P=0.04)。结论:癫癎患者存在脑功能障碍,并有相应的SLSEP改变。SLSEP检测技术可以评估癫癎患者的脑功能,并且能够动态观察比较,可对患者的疗效和预后评估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脑电图技术在精神科临床应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精神心理障碍性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的辅助依据:(1)功能性与器质性精神障碍的鉴别,如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的脑炎,癫癎所致精神障碍,脑卒中后抑郁障碍、慢性酒精依赖性脑病、煤气中毒迟发性脑病、毒鼠强中毒性脑病、阿尔茨海默病、精神发育迟滞、睡眠障碍性疾病、酒精海洛因依赖、肝/肺/肾性脑病。(2)发作性精神行为障碍与癫癎精神运动性发作、癫癎性精神障碍以及非惊厥性癫癎持续状态的鉴别诊断;精神障碍的司法鉴定。(3)睡眠障碍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2.辅助评估脑认知功能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精神疾病患者伴认知功能障碍、抗精神病药物对认知功能的损害。3.精神科用药的辅助监测:监测EEG变化有助于指导剂量调整和药物种类选择,避免第Ⅰ代抗精神病药与三环类抗抑郁药的使用过量和疗程过长引起EEG慢波化异常甚至出现癫癎样波发放。避免催眠镇静药物(如苯二氮卓类、巴比妥类)过量可引起脑电背景活动弥漫性快波分布与嗜睡、记忆力下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视频录像脑电(VEEG)的睡眠时相与癫癎的关系及其对癫癎病的诊断价值。方法:225例常规脑电(EEG)无癎样放电患者分为癫癎组和可疑癫癎组进行VEEG监测并分析结果。结果:临床癫癎组癎样放电总发生率为59%,可疑癫癎组总发生率为3%,癫癎样放电主要出现于NREM睡眠Ⅰ-Ⅱ期。结论:睡眠期癎样放电检出率明显高于觉醒期,VEEG可提高癎样放电的检出率,对癫癎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左乙拉西坦(LEV)治疗老年癫癎患者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对42例不同类型老年癫癎患者(男24例,女18例;年龄60~82岁),使用LEV单药治疗.LEV起始剂量:500 mg,每日2次,根据疗效调整剂量,比较不同发作类型老年癫癎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42例老年癫癎患者用LEV后无发作13例(31%),显效9例(22%),有效14例(33%),无效6例(14%),采用癫癎患者生活质量量表-31(QOLIE-31)评定,LEV治疗后在对发作的担忧、精力/疲乏、认知功能、药物影响及社会功能方面得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7例(17%)出现与LEV可能有关的不良反应,其中嗜睡2例,急躁3例,注意力不集中、攻击行为各1例,上述不良反应均未经特殊处理,在1~2个月内自行消失,无1例因不良反应退出治疗.结论:LEV单药治疗各型老年癫癎均有疗效,显著减少发作频率,安全耐受性好,无明显认知毒性,能够提高老年癫癎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叶斌 《解剖与临床》2014,19(2):170-173
目的 探讨认知事件相关诱发电位(ERP)P300的研究进展。方法 在万方数据、Pubmed等数据库查阅与认知ERP P300研究相关的文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ERP P300反映了大脑认知的加工过程,可对痴呆、脑血管疾病、脑外伤、癫痫、精神疾病等多种疾病进行早期认知减退的检测、认知功能和损害程度的评估以及认知功能的定量分析,具有较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但P300的临床应用存在没有业内公认的评定标准值、实际检测中影响因素较多等问题,其具体机制及相关问题的解决还有待于进一步更深入地探讨。结论 P300可以检测大脑神经细胞的动态认知过程,具有可靠、有效、客观、无创伤等特点,是其他脑影像技术所不能取代的一种检测方法。未来还需在P300及其亚波的产生定位及临床诊断的统一化标准化等方面做进一步的深入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研讨会暨第四届全国脑功能疾病诊断治疗新进展学习班将于2006年9月2日~8日在北京举行。本期重点内容为癫癎 诊疗的新技术和新进展,由王玉平教授和李勇杰教授主讲,主要内容有:①美国癫癎中心组织结构与分级标准》;②癫癎病和癫癎发作的最新国际分类;③脑电图在癫癎诊断中的实际应用价值;④癫癎的合理用药;⑤癫癎患者的认知和神经心理学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合并微出血(CMBs)对脑小动脉闭塞性卒中(SAO)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与事件相关电位(ERP)P300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12月~2019年4月脑病科SAO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应用1.5T超导磁共振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序列及磁敏感(SWI)序列检查,分析SAO患者认知功能损伤与CMBs的关系。采用Keypoint诱发电位仪检测P300电位,分析SAO患者CMBs与P300电位关系。结果 本研究最终纳入70例SAO患者,其中MoCA总分异常者48例,MoCA总分正常者22 例。年龄、教育年限、高血压病史、白质疏松程度和CMBs的有无与SAO患者MoCA评分异常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CMBs的有无(OR=5.648,95%CI=1.105~28.869,P=0.038)仍然是MoCA评分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微出血(CMBs)组 MoCA总分降低,P300潜伏期显著延长、波幅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MBs程度与P300潜伏期相关Pz(r=0.252,P<0.05);Cz(r=0.296,P<0.05)。结论 CMBs与SAO患者认知功能损伤相关,伴CMBs的SAO患者P300电位有明显改变,P300可作为评估SAO合并CMBs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癎动态脑电图(AEEG)变化、神经功能的缺损情况及临床疗效与预后.方法:将4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后继发性癫癎患者设为研究组,回顾其AEEG资料,常规脑电图与动态脑电图检查比较;并与对照组4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无癫癎发作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常规脑电图与动态脑电图检查比较:常规脑电图(REEG)检查中度和重度异常16例,占40%;AEEG检查中度和重度异常的比率为35例,占87.5%,AEEG较REEG检查的中、重度异常比率明显增高,具有统计学差异.研究组患者AEEG异常率占95.0%;发生在脑叶皮质区的患者继发癫癎的概率高于发生在皮质下区的患者,两者间AEE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EEG可显著提高卒中后癫癎发作患者的脑电异常检出率,其检查结果对预测癫癎发作、病情变化、预后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癫癎目前在我国的患者总数已经高达900多万人.并且发病率有逐年增长的趋势.根据影像学的诊断癫癎分为原发性癫癎和继发性癫癎.原发性癫癎是在影像学上没有大脑结构的改变,但是患者有明显的癫癎发作的症状和脑电图的异常.继发性癫癎影像学上显示脑结构的异常,同时有脑电图的异常.大约60%的患者可以控制发作,但长期使用抗癫癎药物又会产生毒性作用并且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1].约有30%癫癎患者不能用抗癫癎药物有效控制癫癎发作,还有一部分癫癎进行了正规的抗癫癎用药效果不明显,每个月仍会有1次以上的发作,就归类为难治性癫癎,难治性癫癎的比例高达30~40%.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脑供血不足(chronic cerebral vascular insufficiency,CCCI)致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not-dementia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NVCI)患者神经心理学及事件相关电位(ERP)P300成分的特点。方法:对52例CCCI致NVCI患者(NVCI组)及3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进行ERP检查,使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定入选者认知功能状态,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NVCI组患者的MMSE、MoCA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MSE、MoCA评分与P300潜伏期呈负相关。结论:MMSE、MoCA和P300对于CCCI致NVCI的诊断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50例事件相关电位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东泽 《医学信息》2006,19(3):518-518
目的研究短暂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变化,探讨TIA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方法对50例TIA惠者及健康对照组50例,进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法(EdSE)、听觉oddball刺激序列P300检测,数据采用t检测。结果TIA组的IdMSE评分较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TIA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酒依赖患者及其一级亲属(父母、同胞或子女)组与正常对照组的听觉事件相关电位(ERP)进行对照研究,以了解酒依赖患者认知功能状况及酒依赖的遗传易感性。方法:收集40例男性酒依赖患者以及40例一级亲属和4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听觉ERP检测。结果:酒依赖组和亲属组ERP的P3波(P300成分)波幅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为P〈0.05);而P3波幅在患者组和亲属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酒依赖组N2、P3潜伏期延长(P〈0.01),而N2、P3潜伏期在亲属组和对照组之间的比较差异则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ERP反映酒依赖认知功能损害,可以作为酒依赖认知功能损害评估的重要检测手段之一;P3波幅可能是酒依赖的遗传易感性标志,可以作为预测酗酒的指标;对酒依赖一级亲属进行听觉ERP检测可早期发现高危人群,及时提供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癫癎是一种常见病,发病率高达4~7‰,约有1/4的癫癎难以用药物控制,需要在EEG(脑电图)和BEAM(脑电地形图)等确定癫癎病灶下实施病灶切除,而手术成败的关键在于癫癎源灶的精确定位。  相似文献   

20.
儿童良性外侧裂癫癎的临床与脑电图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性外侧裂性癫癎(Benign Rolandic Epilepsy,BRE)又称伴中央 中颞棘波灶的儿童良性癫癎(Benign epilepsy of childhood with centrotemporal spikes,BECT),是儿童良性癫癎中最主要的表现形式,约占儿童癫癎的13%~25%[1,2],也是近几年国际癫癎研究的重要进展之一。临床上,刻板短暂的夜间癫癎发作,青春期抽搐自行缓解,神经系统检查无肯定的与发作有关的脑损害证据,脑电图有特征性改变,是确定该病的根本手段。本文就其脑电图特征及有关临床方面给予简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