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王迅 《苏州医学院学报》1999,19(9):1020-1021
为探讨腹内疝嵌顿的诊断和处理。分析11例腹内嵌顿疝的临床特点,并提出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及早手术是其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腹内嵌顿疝的诊治(附1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讨腹内嵌顿疝的诊断和处理。方法回顾分析13例经手术证实的病例。结果13例中。术前获得确诊的仅5例。其余分另q诊断为急性胰腺炎、回盲部肿瘤伴梗阻。肠梗阻原因待查。13例均经手术治愈。结论腹内嵌顿疝类似于绞窄性肠梗阻,手术是唯一的治愈方法。  相似文献   

3.
挤压疝囊旋髋法复位72例小儿嵌顿疝的体会贺房勇,王湘水,李全林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063000)小儿腹股沟斜疝是一种常见病,常因哭闹,腹内压突然升高而发生嵌顿。如处理不当,可发生各种并发症。我们对72例小儿嵌顿疝用挤压疵囊旋髋法进行复位,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生儿腹股沟嵌顿疝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通过手术治疗9例腹股沟嵌顿疝患者。结果9例腹股沟嵌顿疝通过手术治疗后手术效果较好,患儿恢复良好。结论腹股沟嵌顿疝是比较常见的急腹症,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手术是治疗患儿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嵌顿疝手法复位治疗时间及效果。方法回顾28例嵌顿疝患者的诊断治疗资料,结果手法复位前的诊断为100%。男患者22例。女患者占6例。其中小儿嵌顿疝占19例。成人占9例。斜疝嵌顿占22例。直疝嵌顿3例。腹疝嵌顿1例。脐疝嵌顿2例。结论临床局部包块拌疼痛出现的较早为主要诊断依据,一般嵌顿疝在大小不超过24小时。小儿不超过35小时。而临床生命体征正常时。手法复位是最佳的选择。对择期手术:防止择期手术后再度复发都有着必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腹外疝是由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连同腹膜壁层,经腹壁薄弱点或孔隙,向体表突出所形成.疝如不及时处理,疝环逐渐扩大,疝内容物可逐渐增多.在腹内压突然增高时,斜疝可发生嵌顿或绞窄.腹外疝诊断明确,应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正>小儿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是由于天性腹膜鞘状突未闭所致。当小儿啼哭、排便等引起腹内增高时,腹腔内的肠管、大网膜等可进入鞘状突形成疝。有疝由于疝环较小,疝内容物不能回纳腹腔而形成嵌顿疝,对嵌顿疝,如试行手法复位无法还纳需行急诊手术治疗。我  相似文献   

8.
嵌顿疝手法复位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疝分腹外疝和腹内疝。腹外疝以腹股沟斜疝发病率最高,嵌顿机会也较多,如不及时复位可致肠坏、腹膜炎、中毒性休克而致命。尤远离医院的农村及时复位更显的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股沟嵌顿疝肠坏死的发生时间。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4年间收治的腹股沟嵌顿疝157例,其中23例肠坏死行肠切除术,对其发病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进行总结。结果腹股沟嵌顿疝超过8h后肠管坏死。结论应早期诊断并治疗腹股沟嵌顿疝,以降低肠管坏死切除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腹股沟斜疝后,因各种因素造成疝颈部肌肉紧缩,使腹壁肌层通道近乎堵死,疝出的肠管被卡在疝颈部,不能还纳回到腹腔。这些肠管因肠腔堵塞和血液供给不良,而出现肠梗阻,即肠管中内容物不能下行,是急腹症一种;严重时会发生肠管坏死。与此同时,疝出的肠管所形成的肿物增大、发紧而有触痛,出现阵阵腹痛、呕吐、腹胀、便秘等症状,为腹股沟斜疝嵌闭,简称嵌顿疝。这种由斜疝突然发展成嵌顿疝的机会占全部病例的1/6。腹内脏器或网膜经腹腔内正常或异常的孔道、裂隙转离原有位置即构成腹内疝。[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嵌顿疝是疝气较严重的一种,可以引起肠坏死主要表现为疝块突然增大、变硬、不能回纳、有触痛,是疝气最为严重的一种病况.嵌顿内容物为肠管时,会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发烧、烦躁不安.上述症状逐渐加重,如不及时处理,可进一步发展为绞窄疝.探讨嵌顿疝手法复位治疗时间及效果.方法:回顾28例嵌顿疝患者的诊断治疗资料.结果 手法复位前的诊断为100%.男患者22例.女患者占6例.其中小儿嵌顿疝占19例.成人占9例.斜疝嵌顿占22例.直疝嵌顿3例.腹疝嵌顿1例.脐疝嵌顿2例.结论 临床局部包块拌疼痛出现的较早为主要诊断依据,一般嵌顿疝在大小不超过24小时.小儿不超过35小时.而临床生命体征正常时.手法复位是最佳的选择.对择期手术:防止择期手术后再度复发都有着必要意义.笔者就嵌顿疝手法复位谈谈自己的经验体会.  相似文献   

12.
周师南 《海南医学》2011,22(15):71-71
目的分析老年人嵌顿疝并肠梗阻临床误诊的原因。方法对2008-2010年间10例老年嵌顿疝合并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其中8例入院后初步诊断为肠梗阻原因待查,2例初步诊断为急性肠梗阻并弥漫性腹膜炎。所有病例均手术确诊8例腹股沟嵌顿疝并肠梗阻,2例为股疝嵌顿并小肠穿孔、腹膜炎。结论对于老年的腹痛及腹胀肠梗阻患者详细询问病史及注意腹股沟的检查,是避免腹股沟疝或股疝等嵌顿疝误诊或漏诊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嵌顿性疝常发生在强度劳动或排便、剧烈咳嗽等使腹内压力骤增的动作时发生.疝一旦嵌顿,自行还纳的机会较小,如未得到及时处理,症状逐步加重,终将成为绞窄性疝.绞窄性疝的临床症状可因疝内容物的坏死、感染、侵及周围组织,引起疝外被盖组织的急性炎症,患者出现脓毒血症的全身表现.  相似文献   

14.
邓云学 《右江医学》2009,37(6):713-714
嵌顿性腹外疝诊断一般较易,而嵌顿后强行挤捏疝块复位可致肠壁损伤、肠穿孔.因局部肿块消失.腹部体征明显,诊断原发病常会发生困难。现将我院2003~2008年收治的4例嵌顿性腹外疝致肠穿孔病例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腹外疝是腹内脏器或组织连同肠系膜壁层,经腹壁或盆腔的薄弱点或孔隙向体表突出而成.腹壁强度降低和腹内压力增高是其发病的两个主要原因.腹外疝分为易复性、难复性、嵌顿性、绞窄性等临床类型.临床常见的有腹股沟斜疝、腹股沟直疝、股疝、脐疝和切口疝.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儿嵌顿疝手法复位的方法、适应证及禁忌证。方法:分析30例嵌顿疝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复位手法。结果:30例小儿嵌顿疝用挤压疝囊旋髋法进行复位,一次成功效果满意。结论:严格掌握小儿嵌顿疝手法复位的方法、适应证及禁忌证。早期诊断、及时行手法复位是提高复位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女性婴幼儿腹股沟斜疝1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宁华 《海南医学》2005,16(7):95-96
目的 分析女性婴幼儿腹股沟斜疝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总结近几年来我院收治的18例女性婴幼儿腹股沟斜疝的诊断和治疗经验。其中最大年龄5岁,最小3个月。嵌顿性斜疝10例,可复性斜疝8例,10例嵌顿性斜疝嵌顿内容物为子宫附件7例,肠管3例。结果 18例患者全部采用手术治疗,全部治愈出院。结论 我们认为女性婴幼儿斜疝在临床上较男性婴幼儿少见,并且在临床上易误诊,女性婴幼儿斜疝的嵌顿发生率较男性婴幼儿高,嵌顿内容物多为子宫附件,多不易回复。  相似文献   

18.
女孩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女孩得股沟嵌顿性斜疝的诊断及防治。方法 对12例女孩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治疗前。术中和术后随诊观察结合分析。结果 经手术治疗12例全部治愈,随访无复发,无卵巢坏死表现。结论 女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的疝内容物以卵巢附件多见,一经诊断就应急诊手术,尽可能的挽救卵巢。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同侧隐睾合并腹股沟疝嵌顿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同侧隐睾合并嵌顿疝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切口均甲级愈合。随访未见疝复发。结论要注意到隐睾常合并鞘状突未闭,并发疝时易嵌顿,应紧急手术。  相似文献   

20.
陈业强 《右江医学》2001,29(3):245-245
腹内脏器或组织经腹股沟管突出即为腹股沟疝 ,是最常见的腹外疝。我院 1991年 1月~ 2 0 0 0年 5月共收治腹股沟斜疝 2 82例 ,占同期腹股沟疝的 91% ,现结合文献将治疗体会总结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2 73例 ,女 9例。行疝修补术 2 87次。年龄最小6个月 ,最大 85岁。疝发生右侧者 179例 (占 6 3% ) ,左侧者98例 (占 34 % ) ,双侧 5例 (占 1.7% ) ,3例直疝与斜疝并存。发生嵌顿 6 8例 (占 2 4% ) ,其中右侧嵌顿 5 0例 ,左侧嵌顿 18例 ,嵌顿时间最短者 1.5小时 ,最长 14天 (大网膜嵌顿 ,部分坏死 )。发生肠绞窄者 3例 ,均行肠切除吻合。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