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疾病感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慢性前列腺炎(CP)患者的疾病感知特点.方法 选择疾病感知问卷中文修订版(CIPQ-R)进行CP患者疾病感知评价,国际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表(NIH-CPSI)及国际勃起功能指数表(IIEF-5)被用来评价CP患者的临床症状,对CP患者的疾病感知与慢性肝病进行对比并与临床症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CP患者CIPQ-R疾病周期性因子、情绪陈述因子分数偏高.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疾病的同一性因子和情绪陈述因子与疾病感知其他因子密切相关;疾病感知各因子与临床症状评分相关性显著.结论 CP患者具有过度的负性疾病感知,使患者处于持久的不良心理应激状态下,对患者的疾病症状、生活质量、疾病预后造成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心理干预对难治性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难治性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心理健康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难治性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按门诊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药物治疗、前列腺注射、热水坐浴等综合治疗及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3个月后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SCL-90各因子评分及总均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难治性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3.
心理干预疗法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疗法联合药物治疗慢性前列腺炎(CP)的临床效果,探讨慢性前列腺炎的心理治疗问题。方珐将192例C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6例,采用临床常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96例,在接受临床常规治疗的同时应用心理干预疗法。疗程2个月。治疗前后两组分别应用国际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测评症状严重程度,国际勃起功能指数-5(IIEF-5)测评患者性功能状况,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评患者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的患病状况。各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前列腺炎症状和性功能障碍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SAS、SD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治疗组治疗后SAS、SD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性功能状况。对于CP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应积极应用心理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4.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心理需求调查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已成为主流。倡导提高生活质量和改善健康已逐渐受到重视。本研究调查分析了491例慢性前列腺炎(chronieprostatitis,CP)患者心理需求,为CP的预防和控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家庭护理干预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目的 提高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方法 将60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出院前对两组患者发放健康教育资料并进行健康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戒烟、心理支持、运动训练、营养指导等家庭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及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临床症状及生命质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家庭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稳定期COPD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对延缓其肺功能下降和提高生活质量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首次住院恢复期精神病患者心理需求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雷  张云  高诚 《护理学杂志》2007,22(3):64-65
目的 探讨首次住院恢复期精神病患者心理需求特点及影响因素,指导临床护理人员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心理需求调查表,对96例首次住院恢复期精神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患者对疾病知识的需求率为54.17%,对治疗期望的需求率为66.67%,对心理支持的需求率为48.91%,对周围环境的需求率为54.17%.4个病种在治疗期望和心理支持2个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患者对疾病知识的需求与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对周围环境的需求与职业呈显著正相关(P<0.05,P<0.01).结论首次住院恢复期精神病患者心理需求程度高,需针对患者的需求特点及影响因素,提供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支持,以提高治愈率和其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难治性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心理健康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难治性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按门诊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药物治疗、前列腺注射、热水坐浴等综合治疗及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3个月后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CL-90各因子评分及总均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难治性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对疾病相关的信息需求,为进行健康教育、实施优质护理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对笔者所在医院26例新入院患者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其信息需求情况。结果患者均有对疾病相关的信息需求,主要包括心理支持、疾病病因、缓解眼部不适、治疗方案、疾病预后、治疗及护理配合、出院后自我护理等。结论提供疾病相关信息可以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慢性前列腺炎在急性附睾炎发病中的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慢性前列腺炎(CP)在急性附睾炎(acute epididymitis.AE)发病中的作用及两者发病的关联度.方法 将1998年1月至2009年1月年以来222例慢性前列腺炎与181例急性附睾炎患者随机分为急性附睾炎组及慢性前列腺炎组,比较AE伴有CP发病率与CP伴发AE的发病率,分析两者发病率差异性及关联度.结果 急性附睾炎组同时伴发慢性前列腺炎发病率为96.68%(175/181例),未伴发CP者6例.慢性前列腺炎组急性附睾炎发病率为13.96%(31/222例),未伴发CP者191例.附睾炎组CP发病率高于慢性前列腺炎组AE发病率,采用t检验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附睾炎组CP发病率明显高于慢性前列腺炎组AE发病率,CP的存在是急性附睾炎发病的重要基础性因素,但不能排除急性附睾炎引起前列腺炎的可能,两者有重要关联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症状自评量表(SCL-90)各因子及总分的影响.方法:将201例患者分为干预组101例,对照组100例,并观察其SCL-90各因子及总分.结果:干预组除恐怖因子和其他因子外,各因子发生明显变化(P<0.05或0.01).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较,躯体化、焦虑、抑郁、偏执、精神病性有显著性变化(P<0.05或0.01).结论: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心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其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