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急性咽喉炎以及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咽喉肿痛是临床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我们根据南方民间用土牛膝鲜根熬汤饮用治疗“嗓子痛”的验方,以牛膝为主药,自制了复方牛膝合剂,应用于临床一年多来,表明对急性咽炎、急性喉炎以及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咽喉肿痛疗效确切。一、处方组成牛膝300克,黄芩150克,大青叶150克,玄参120克,牛蒡子120克,甘草100克,甜菊甙0.1克,苯甲酸钠3克。二.制备方法取上述六味中药加水煎煮三次,每次1小时,将三次煎煮液合并,浓缩至约1000ml,  相似文献   

2.
刘蔚  宋卫中  张百让 《中成药》2006,28(12):1871-1872
小儿肺安口服液是由葶苈子、川贝、炒杏仁、橘红、大枣等精制而成口服液,具有化痰定喘、利水消肿的功效,临床常用于小儿肺炎的治疗。2000年1月~2002年3月用河南大学药物研究所研制的小儿肺安口服液,对临床诊断明确的8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进行了治疗和临床观察,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1处方与制备1.1处方葶苈子、川贝各120 g,炒杏仁、橘红各160 g,大枣120 g制成1 200 mL。1.2制备方法取上述中药材葶苈子120 g,炒杏仁、橘红各160 g,大枣120 g,用洁净水冼净,加水煎煮两次,时间分别为1、1.5 h,弃去药渣,将药液合并,过滤后浓缩至适量,放冷,加95…  相似文献   

3.
医海之窗     
方药组成:没食子、车前子各30克,炒苍术、藿香各15克,炒米壳10克,葎草30克。将诸药混合浸泡半小时后,3次煎煮,1煎1.5小时,2煎小时,3煎0.5小时,将3次煎液混合浓缩50%,加防腐剂(0.3%苯甲酸,0.3%泊尼金乙脂)装瓶备用,每瓶500ml。使用方法:将药液煮沸后,立即倒入盆中,先用毛巾罩住患儿双足熏蒸,令双足出汗,待药水变温时再将双足放入浸泡并擦洗,重点擦洗涌泉穴,约3分钟。  相似文献   

4.
一、“烧伤液”方药组成虎杖、地榆、夏枯草、白芨各1,000克,黄连500克,冰片50克。制备将洗净的虎杖、地榆、夏枯草、黄连加蒸馏水(浸过药面量)浸泡12小时,另将白芨同样浸泡12小时,浸后加水煎煮3次,每次30分钟,合并三次滤液,浓缩至共2,000毫升,趁热加入苯甲酸钠18克,冷后加入冰片50克,混匀,分装,蒸汽流通消毒1小时。  相似文献   

5.
<正> 中成药胃灵据《浙江省药品标准》83年版载由甘草150克、白术80克、海螵蛸150克、元胡80克、白芍120克、党参80克六味中药组成,外加苯甲酸钠3克,制成1000毫升棕色液体。制法:以上六味中药加水煎煮2次,每次2小时,煎液静置,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适量。加苯甲酸钠搅匀,放冷静置,取上清液加水至1000毫升,灌装,以100%流通蒸气灭菌2小时,即得。服法:每日三次,每次20~25毫升。该药具有镇痛,健胃、制酸等功效。笔者在临床应用中均获得一定疗效。但观察中曾遇几例发生副作用,经将胃灵方改为汤剂使用,并把其中几味药加以炮制后,则都获得较好效果。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6.
我们用复方黄岑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化脓性、炎症性眼病,获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导如下: 注射剂制法:取黄岑、金银花各25克,用布袋包好,置锅内,加常水适量(以浸没药材为度),浸泡1小时,加热煎煮30分钟,过滤,残渣再加水煎煮2次,合并3次滤液浓缩至约100毫升,加酒精处理3次,第1次所用酒精  相似文献   

7.
我院试制的以中药酸枣树根皮为主药的烧伤涂膜剂治疗烧伤效果较为理想,兹简介如下:“涂膜剂”由酸枣树根皮200克、虎杖100克、黄连50克、大黄50克等组成。其制法是:将酸枣树根皮与虎杖的粗粉加80%的乙醇浸泡48小时,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加蒸馏水至200ml,用氯仿萃取,分离水层,并浓缩至1/2量,静置过夜,用双层纱布过滤。再将黄连大黄等其它药物用水浸0.5~1小时后,用文火煎煮两次。每次1小时。过滤合并两次滤液,滤液加乙醇,使含醇量达70%。静置24小时后过滤,滤浓回收乙醇,并浓缩至200ml。将两次浓缩液混  相似文献   

8.
笔者用眼伤 号口服液治疗眼出血 2 76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处  方仙鹤草 750 g、白茅根 150 0 g、生地 750 g、当归4 50 g、白芍 4 50 g、墨旱莲 750 g、女贞子 4 50 g、生薄黄4 50 g、炒薄黄 4 50 g、苯甲酸钠适量 ,蒸馏水加至10 0 0 m L。2 制备方法除苯甲酸钠外 ,其余各味药加水煎煮二次 ,每次1.5h,滤过 ,滤液静置 2 4 h,取上清液浓缩至适量 ,加苯甲酸钠溶解 ,搅匀 ,加蒸馏水至 10 0 0 m L,搅匀 ,灌装 ,灭菌 ,即得。3 临床应用眼伤 号口服液是我院制剂室和眼科于 1995年开发的产品 ,具有散瘀止痛、通络明目之功能 ,主治…  相似文献   

9.
<正> 治疗方药:炒白术30克,炒白芍15克,炒陈皮10克,防风5克。日1剂,水煎3次,分2~3次服。症状控制后,用散剂15克,日3次,或服香砂六君子丸巩固2周。病期2个月以上者加炒升麻10克;水泻加云苓、炒车前子各15克或炒扁豆、炒苡米、芡实;腹胀痛、肠鸣、喜温喜按著者加干姜、木香、砂仁、  相似文献   

10.
<正> 我院自制的“肝炎糖浆”在临床上用于冶疗急性黄疸型肝炎。通过60例用肝炎糖浆为主治疗的患者及30例用西药治疗的患者的疗效对照观察,前者疗效明显优于后者。一、处方及制备工艺: 处方:绵茵陈、夏枯草、板蓝根各200克虎杖80克白糖125克糖精0.3克苯甲酸钠5克。制成1,000毫升量。制备工艺:取绵茵陈、夏枯草、虎杖加水煮取2次,每次1小时,合并药液备用。将板蓝根用100℃热水浸2次,每次1小时。板蓝根热浸液与上述药液合并浓缩至800毫升后加入白糖、糖精、苯甲酸钠煮沸至溶并添加沸水至全量。待冷后分装于瓶中。  相似文献   

11.
分娩是一个消耗性过程。分娩过程中由于精力和体力的消耗,加上产妇的失血,容易导致产后疲乏无力,腰酸腿软,头晕耳鸣,尤其是产后盗汗。几乎70%~80%的患者均诉产后虚汗淋漓,产程较长者更为明显。我院制剂室1999年研制的“产妇乐口服液”,临床应用于产后气血虚弱之面色无华、乏力;腰酸腿软,虚汗淋漓等,效果显著。1 处方党参210g,黄芪210g,白术120g,山药120g,炒灶仲100g,当归60g,川芎60g,白芍60g,熟地60g,大枣210g,蔗糖200g,苯甲酸钠适量。总量1000ml。2 制法以上10味中药,用煎煮法煎煮2次。第1次1.5h,第2次1h,合并煎出液,滤过,浓缩至适量,加…  相似文献   

12.
笔者自1988年6月至1989年10月,用自拟“二子红糖茶”治疗小儿水泻13例,收效满意,现介绍如下。药物组成及用法:盐车前子6克炒葶苈子3克红糖10克。取盐车前子与炒葶苈子装入双层纱布袋内,扎口,放入砂锅中加水煎煮2次,合并2次药汁(约150毫升),然后加红糖搅均即可。每日1剂,  相似文献   

13.
郑琰  张舒锦 《中国中医药科技》2012,19(4):F0004-F0004
溃结宁灌肠液是我院研制的纯中药制剂,多年来用于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治疗,临床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1制剂工艺处方:黄连170g、板蓝根245g、白芨170g、地榆245g、延胡索170g。加水煎煮3次,第1次加6倍量水,煎煮1小时,第2、3次各加4倍量水,煎煮40分钟,煎液滤过,滤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  相似文献   

14.
【处方】苦参500克白芍250克木香125克【制法】1.取白芍、木香洗净,干燥后粉碎成细粉,过110目筛。2.苦参洗净加常水煎煮两次:首次8倍水,煎煮2小时;第二次6倍水,煎煮1小时30分钟。合并两次提取液,澄清,滤过,蒸发浓缩至稠羔状。3.取稠羔掺适量药粉,于80℃以下干燥成干羔,将  相似文献   

15.
笔者自1988年9月以来,用自拟的化疳消积汤配合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疳积125例,获得很好疗效,介绍如下: [化疳消积汤组成及服法]川朴、槟榔、陈皮各4克,鸡内金、薏米仁、淮山各9克,神曲、炒麦芽、茯苓、枳壳、山楂各6克。用清水煎服,二周以下每日二次每次5ml,2~5周每日二次,每次10ml,5周以上每日三次,每次10ml;一周为一疗程。加减:兼有蛔虫性腹痛加乌梅4克,脾胃气虚明显加生黄芪、党参各9克。  相似文献   

16.
一、一般资料:男性5例,女性1例,年龄在8~12岁,经消化道钡餐确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5例,胃溃疡1例。二、治疗方药:饴糖360克,黄芪250克,白芍240克,炙甘草50克,桂枝120克,生姜50克,党参、大枣、当归、白术各200克,陈皮、半夏、炒曲芽各100克,蜂蜜1000克。上药除蜂蜜、饴糖外,用冷水浸泡12小时后,文火煎煮三遍,取其药汁与饴糖,蜂蜜熬炼成膏剂。一日三次,每次20克,饭后服。一月内服完。三、治疗结果6例均一剂而愈,自觉症状消失,体检无异常发现,经消化道钡餐检查未见溃疡  相似文献   

17.
验方两则     
一、川贝煮橘子治疗咳嗽 方法:川贝15g,橘子2个,用水浸泡半小时后文火煮20分钟,加冰糖或蜂蜜适量,喝汤食橘瓣。每日三次,每次吃两个橘子,喝汤200ml。儿童酌减。 二、丝瓜叶治疗痱子  相似文献   

18.
<正> 婴幼儿腹泻是临床常见病。笔者自拟止泻散治疗此病32例。其药物组成炒车前子、枯矾各10克。共研细末备用。每次1~2克,1日2次,饭前冲服,5天为一个疗程。加减若寒甚者加炒吴萸3克;食滞者加焦山楂、炒  相似文献   

19.
<正> 治疗方药:大青叶12克,萹蓄、连翘、地榆各10克,诃子、藿香各8克,甘草4克。上药制成浓缩合剂60ml,3~6个月患儿,每次10ml;7个月~1岁半患儿,每次15ml;1岁半以上患儿,每次20~25ml,均每日3次,3天为1个疗程。如果出现烦躁口渴甚者,应补液,纠正脱水。高烧加粉葛、寒水石;腹泻甚者加罂粟壳,重用诃子;咽痛、咳嗽加山豆根、桔梗;腹胀甚者加炒莱菔子、广木香;呕吐  相似文献   

20.
一般资料:32例均为14岁内儿童,男15例,女17例.病程最长者为4周。其中6例合并肺炎,10例合并肺气肿。方药治疗:芦根12克,苡仁、炒杏仁、冬瓜仁、黄芩、紫苑、炙桑皮、前胡、橘红、黛蛤散各10克,川贝、生甘草各6克。咳血鼻衄者去苡仁、橘红、紫苑,加白茅根12克,侧柏叶10克,炒栀子6克呕吐甚加旋复花、赭石、竹茹、陈皮各10克;大便干燥者去苡仁、橘红,加瓜蒌10克,熟军5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