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固定聚焦式滤线栅摄片出现铅条影原因探讨刘新疆,董秀红(附属医院放射科256603)关键词滤线栅;X线片;聚焦式;铅条影;胶片滤线栅是直接吸收散射线的有效设备。用固定聚焦式滤线栅摄取头颅平片,在急症病人头颅摄片时胶片时常出现铅条影,影响胶片质量和影像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附加滤过板厚度对图像质量和患者吸收剂量的影响. 方法:在X线准直器上分别添加0,1,2,3和4 mm厚的铝质附加滤过板,影像增强器表面的输入剂量约为1 μGy/帧. 采用不同的管电压(kVp)分别对8,10,13,15,20和25 cm厚的体模成像,分析上述附加滤过板对体模表面剂量、图像质量以及X线管负荷的影响. 结果:随着附加滤过板厚度的增加,体膜表面剂量呈平方关系下降;若获得同样的图像信噪比,则管电流(mAs)呈线性增加;图像ROC分析显示,X线管焦点胀增对图像清晰度影响不大,射束硬化效应对图像对比度的影响不明显. 结论:一定范围内的附加滤过板厚度增加可以减少患者表面剂量,同时不会造成X线图像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3.
开放源代码的经济型无线广域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的建设与临床应用;内容寻址存储在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中的应用;影响计算机X线摄影图像质量因素的临床分析;计算机X线摄影图像的静止滤线栅伪影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优化并合理应用数字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临床应用及质量管理在医院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做好设备的基础校定与图像的后处理工作以及提高影像技师的业务素质.结果分析讨论了DR图像质量的诸多影响因素和图像质量控制的应对措施.结论数字X线摄影系统(DR)成像质量好,临床使用广,动态范围广且患者接受辐射剂量少,实施全面的质量控制和管理,直接数字摄影的图像质量才有保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高千伏技术在计算机X线摄影(CR)中对被检者X线吸收剂量及图像质的影响.方法 将32例被检者以随机化原则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16例.对照组采用一般千伏技术(60~80 kV)摄影,研究组采用高千伏技术(120 kV)摄影.使用Toshiba DCW-20A X线机和Kodak DirectView CR 975系统对被检者进行胸部摄影,用热释光剂量计测被检者X线吸收剂量.由甲乙两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采用盲法对获得的CR 图像质量以5分制作为等级评分标准进行评分,≥3分的图像被认为临床可接受,能够满足诊断要求.结果 研究组X线吸收剂量为(0.22±0.03)mGy,对照组吸收剂量为(0.63±0.18)mGy(P<0.05);医师甲对研究组和对照组图像质量等级评分为3.88±0.50和4.19±0.54(P>0.05),医师乙对研究组和对照组图像质量等级评分为3.81±0.54和4.12±0.62(P>0.05).结论 与一般千伏技术比较,高千伏技术具有低辐射剂量及高分辨率的优点,因此在CR检查中使被检者X线吸收剂量明显降低,且图像质量能够满足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算法的区间删失Cox模型在临床随访研究中的应用.方法:用三种不同算法的区间删失Cox模型对鼻咽癌患者随访研究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三种不同算法的区间删失Cox模型分析的结果相当接近.结论:区间删失Cox模型可作为临床随访研究的有效工具,三种软件中,stpm程序使用较为方便,且用途较为广泛.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高强度超声聚焦基本概念,以及高强度超声聚集对肿瘤杀伤效应机理的理论实验分析,指出了高强度超声聚焦杀伤效应机理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根据高强度超声聚焦治疗的技术优势与临床应用,有待通过理、工、医相结合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探讨,从而进一步提高治疗速率以适应更大肿瘤治疗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PACS系统的构建及临床应用,高能射线下计算机摄影和屏-片系统的射野验证片图像质量探讨,影响计算机X线摄影质量的常见问题,64层螺旋CT机架旋转时间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探讨,线圈填充因数与信噪比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使用带有活动滤线栅 X光机进行 CR摄影时, CR成像的空间分辨率及其影响因素,探讨更好的摄影及显示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使用滤线器在股骨颈水平侧位投照中的价值,在普通X线-胶片摄影系统、CR(间接成像)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及DR(直接成像)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的意义。方法:应用普通X线-胶片摄影系统、CR和DR各对10例股骨颈骨折置换术后的患者行股骨颈水平侧位投照,首先使用滤线器投照,然后不使用滤线器投照,比较图像质量的差异。结果:在股骨颈水平侧位投照时,滤线器在普通X线-胶片摄影系统,CR及DR上都能适用,而且使用了滤线器投照的图像比不用滤线器的图像更清晰,对比度更好。结论:在作股骨颈水平侧位的投照时,无论是普通的X线-胶片摄影系统,CR还是DR数字化摄影系统,都需要使用滤线器。  相似文献   

11.
根据IEC627/1978出版物中关于《X线设备中使用的防散射滤线栅的特性》规定的用光电方法测定滤线栅的物理性能的方法,笔者研制了防散射滤线栅性能测试设备,并对其进行了应用研究,即对6种滤线栅性能进行了测试与比较,还进行了MTF测试、体模研究及其临床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2.
王林  唐旭峰 《现代医学》2011,39(1):74-76
目的:探讨使用自带固定滤线栅的成像板进行计算机X线成像的临床效果。方法:使用自带固定滤线栅的成像板与普通不使用滤线栅的成像板进行床旁X线摄影,对比分析其影像效果。结果:使用自带固定滤线栅的成像板摄影,其影像质量明显好于普通不使用滤线栅的成像板。结论:自带固定滤线栅的成像板应用于床旁X线摄影可提高影像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李成荣 《四川医学》2013,34(1):160-162
目的 探讨颈椎低剂量数字化X线摄影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对60例颈椎外伤患者初诊与复查时,分别以常规剂量和低剂量进行颈椎正、侧位数字化X线摄影,获得常规组和低剂量组各120幅图像,并对其曝光量和剂量面积值(dose area product,DAP)进行对比.结果 ①低剂量组颈椎正、侧位摄影的曝光量值和DAP明显均低于常规组(P<0.01).②两组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anne-Whitney U=1180.00,P=0.35).结论颈椎低剂量数字化X线摄影可明显降低曝光量和吸收剂量,而不影响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数字X线成像(DR)的图像质量,以基于平板探测器校正的DR质量控制管理为研究内容,介绍了DR平板探测器的原理、分类以及由探测器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提出了减小和消除这些因素的校准方法.论证结果表明平板探测器校正在DR质量控制管理中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数字化X线乳腺摄影的摆位操作技巧,以提高其图像质量,并加以控制充分发挥其优势.方法 对实施质量控制前后的数字化X线乳腺摄影的图像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统计出两组图像各自的甲级片和非甲级片率,并对非甲级片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甲级片牢由实施控制前的76.8%提高至控制后的90.4%,数字化X线乳腺摄影的图像质量得到显著提高.结论 选择适当的摄影方法,严格按照乳腺摄影的技术要求进行摄影工作,才能提高照片的图像质量,更好的显示病灶,为临床提供更好的诊断依据,同时获得较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讨论了大容量床旁 X线摄影机与小容量床旁 X线摄影机在临床应用中成像质量问题,指出了为保证图像质量而选择高容量 X线机的必要性,探讨了提高小容量床旁机摄片质量的简单方法.  相似文献   

17.
DR未来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字X线摄影(DR)技术正逐渐取代传统的X线摄影,成为X线检查的主流.数字化探测器是决定数字X线摄影信息捕获方式以及影响图像质量的关键环节.本文从x线探测材料的开发和优化,及平板阵列本身的改进,两个领域探讨了DR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影响计算机 X线摄影 (CR)图像质量的各类因素.方法对工作中曾出现过的 109例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影响 CR图像质量的因素有: (1)摄影技术; (2)后处理技术; (3)各种原因造成的伪影.结论要想获得一幅满意的 CR图像,就要提高摄影技术和后处理技术,并要尽量避免各类伪影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X线图像正弦灰度变换技术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选取1000例高频X线片,针对X线图像选取不同的K值,以达到压缩灰度或扩展灰度,改善图像质量.结果 经过该方法处理后的图像,其对比度显著增强,清晰度大大提高.结论 证明该方法非常有效、实用而且灵活.  相似文献   

20.
数字X线摄影在临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端的医疗检查设备尤其是数字化的X线检查设备(如DSA、CR、DR、螺旋CT等)在临床的应用,为临床提高数字化X线检查设备的检查质量及诊断准确率提供依据。方法以我院于2003年引进美国GE公司的一套XR/D型(800mA)DR系统为模版,结合我们在临床应用中的体会,就其系统操作及图像质量与以往普通X线检查进行比较。结果DR系统的应用体现出了以往普通X线检查无法比拟的优越性。结论数字化的X线检查设备其功能强大的图像后处理技术,便捷的操作过程,完美的图像质量,以及快速图像采集和高速的出片率对影像检查和诊断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