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慢性心力衰竭(CHF)治疗可恢复已受损的心肌细胞,从而从根本上治疗CHF,改善其预后,降低其死亡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可改善心室重构,有效延缓和阻止心脏的重塑、改善临床症状,是目前治疗CHF的主要药物,可联合利尿剂、强心剂等进行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2.
心力衰竭治疗的新视野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心力衰竭的治疗伴随着对心力衰竭病理生理 机制认识的深入而发展,从针对水钠潴留的利尿剂 →针对血流动力学异常(泵衰竭)的扩血管药(强心 剂)→针对神经 内分泌异常激活的神经激素拮抗 剂,推动了心力衰竭的治疗进展。经过大量临床试 验证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β 肾上腺 素能受体阻滞剂(β 受体阻滞剂)、醛固酮拮抗剂和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治疗心力衰竭可以 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随 着近年来对心力衰竭与炎症、心力衰竭时神经 内 分泌与细胞因子之间相互作用的认识,拓宽了心力 衰竭治疗的视…  相似文献   

3.
在心力衰竭多种改善预后药物可供选择的时代,临床决策更具挑战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已经从传统的“金三角”(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发展为“金四角”(“金三角”+脑啡肽酶抑制剂),或有更多的综合治疗。应遵循指南,平衡获益-风险比,做出规范化和个体化选择,使患者获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4.
心力衰竭(心衰)作为心脏疾病的最后阶段,在过去几十年间即使在标准抗心衰治疗情况下生存率和预后仍不乐观,最近几年随着新治疗策略的衍生又唤起人们对于心衰的希望.从既往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ARA)组成的"金三角",到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  相似文献   

5.
心力衰竭是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其病死率高,预后差,为社会经济带来巨大负担。传统的心力衰竭治疗主要以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为基础,近年来研究发现,联合脑啡肽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可明显改善心力衰竭患者预后,成为心力衰竭治疗发展史中的重要转折点。  相似文献   

6.
侯应龙  高梅 《山东医药》2008,48(2):111-112
随着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拮抗剂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慢性心力衰竭(CHF)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然而有相当数量的患者药物治疗仍不能阻止心力衰竭的进行性加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对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的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病人血管紧张素Ⅱ的影响.方法对比应用卡托普利治疗组(A组)与卡托普利合用倍他乐克治疗组(B组)的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结果A组血管紧张素Ⅱ升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提示β受体阻滞剂降低CHF病人的血管紧张素Ⅱ升高的发生率,是其降低CHF病人死亡率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住院期间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及洋地黄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收集我院心内科2009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的223例CHF患者,将其分为收缩性心力衰竭(SHF)、舒张性心力衰竭(DHF)及混合性心力衰竭三类,并对三类患者住院期间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以接受利尿剂治疗居多,静脉制剂以呋塞米及托拉塞米为主,约占70%,螺内酯为主要的口服制剂。SHF、DHF及混合性心力衰竭患者中药物使用情况分别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占70.6%、71.0%、71.2%;β受体阻滞剂占56.3%、58.1%、49.3%;洋地黄占68.9%、19.4%、61.6%;β受体阻滞剂以美托洛尔为主,占74%,平均剂量平片(10.9±5.4)mg,缓释片(18.1±6.8)mg。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ACEI、ARB、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四类药物使用广泛,总有效率达92.4%,需进一步加强β受体阻滞剂及ACEI/ARB的应用,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心力衰竭中生化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老年化和医学的发展,心力衰竭将成为21世纪心血管两大流行疾病之一。尽管随着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甚至是基因重组药物等的面世,心力衰竭治疗的目的及方法有了全新的改变,但心力衰竭的诊断、预后判断仍具有相当大的局限性,目前多以临床评估为主。现对心力衰竭中相关生化指标的意义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射血分数减低的心力衰竭(HFrEF)合并高血压患者经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后血压及心力衰竭(心衰)指标的变化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HFrEF患者116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58例,对照组58例,对照组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和β受体阻滞剂以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  相似文献   

11.
心脏再同步化起搏治疗心力衰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几十年来,随着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拮抗剂、醛固酮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的推广应用,心力衰竭(CHF)的治疗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12例扩张型心肌病病人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扩张型心肌病主要特征是一侧或双侧心腔扩大,心肌收缩期泵功能障碍,心功能进行性减退,病程长短不等,充血性心力衰竭出现的频率极高,预后不良,死亡原因多为心力衰竭和严重心律失常.心脏移植术乃是其最终的有效治疗手段.近年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及螺内酯(安体舒通)等神经内分泌拮抗剂在各种心肌疾病和/或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慢性心力衰竭治疗药物的循证医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0年来,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已经从短期血流动力学或药理学措施转为长期修复性策略。现根据大量临床试验结果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从疗效、不良反应等进行了比较,发现在利尿剂治疗基础上加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等能改善心力衰竭患者预后,而正性肌力药物等对预后无益。因此,在临床上积极使用有循证医学证据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将会给患者预后带来益处。  相似文献   

14.
慢性心力衰竭心肌重塑机制及干预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慢性心力衰竭心肌重塑由去甲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炎性细胞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内皮素、氧化应激等因素介导,其干预治疗主要有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醛固酮拮抗剂、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抗细胞因子治疗及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等。  相似文献   

15.
任怡春  孙永华 《山东医药》2004,44(22):50-50
目前,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基本药物为洋地黄类、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β受体阻滞剂。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心力衰竭的治疗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联合应用β阻滞剂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将是21世纪治疗心力衰竭的新模式。本文探讨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2022-04-02,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心脏病学会(ACC)与美国心力衰竭学会(HFSA)联合颁布了《2022年美国心力衰竭管理指南》,现总结其更新要点如下。1对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推荐的基础药物包括4类,除既往指南推荐的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β-受体阻滞剂(BB)和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MRA)3大类药物外,对近年来经随机化临床研究证实有效的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也做出了重要推荐。  相似文献   

18.
慢性心力衰竭的传统治疗为药物治疗,随着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的广泛应用,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有所改善,但其病死率仍居高不下。有文献报道,心力衰竭患者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似。近年来心力衰竭的非药物治疗,尤其是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应用于中至重度患者,  相似文献   

19.
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心力衰竭的治疗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联合应用β阻滞剂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将是21世纪治疗心力衰竭的新模式.本文探讨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华琦 《中国循环杂志》2006,21(3):236-236
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长期药物治疗的基本方案由利尿剂、洋地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和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四类药物组成。前两类药物能改善症状,后两类药物能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