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了解甘肃省铁路辖区德国小蠊对乙酰甲胺磷、残杀威、三氟氯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氟虫腈5种杀虫剂的敏感性和致死效果。方法采用WHO推荐的果酱瓶药膜接触法。结果兰州、嘉峪关铁路辖区野生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抗性系数分别为2.17、12.34倍,对三氟氯氰菊酯抗性系数分别为2.87、4.96倍。三氟氯氰菊酯对兰州铁路地区野生种群致死效果下降率达90.00%,其次是残杀威(53.33%);残杀威、三氟氯氰菊酯对嘉峪关铁路地区野生种群致死效果下降率均为40.00%。结论在对德国小蠊防治工作中应减少对高效氯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的使用量,慎用残杀威,优先考虑使用乙酰甲胺磷、氟虫腈,有计划地交替、轮换使用杀虫剂。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铁路客运站车德国小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为铁路站车德国小蠊的防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WHO推荐的药膜法,将德国小蠊分别放入用杀虫剂制作的广口药膜瓶中,观察击倒率,计算抗性系数.结果 铁路站车德国小蠊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氯氰菊酯、氯菊酯、功夫菊酯、敌敌畏、残杀威、毒死蜱、仲丁威的抗性系数分别为143.96~171.49、10.25~118.18、18.58~135.08、18.14~34.31、4.08~5.11、1.91~2.50、2.13~2.45、1.20~1.65、1.48~3.62.结论 德国小蠊已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氯氰菊酯、氯菊酯、功夫菊酯产生不同程度的抗性,铁路站车德国小蠊的防控应根据其抗性水平选择适合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深圳市德国小蠊和家蝇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状况,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广口瓶药膜接触法测定德国小蠊抗药性,家蝇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测定采用微量点滴法。结果深圳市德国小蠊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双硫磷、残杀威和仲丁威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抗性系数依次为25.27、10.65、12.73、4.55和14.59,其中高效氯氰菊酯抗性最为突出(抗性系数20)。家蝇对高效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均产生了较高的抗性,抗性系数分别为87.14和285,对仲丁威和残杀威产生的抗性较低,抗性系数分别为3.78和4.10。结论深圳市德国小蠊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双硫磷和仲丁威已产生高抗性,对残杀威为低抗性。家蝇对溴氰菊酯杀虫剂有着极高的抗药性,对高效氯氰菊酯也有着很高的抗药性,而对于仲丁威和残杀威的抗性较低。深圳市德国小蠊和家蝇的化学防治须选择适当的杀虫剂,并注意正确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深圳市龙岗区德国小蠊自然种群对5种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现状,为指导全区科学合理地使用杀虫剂和提高德国小蠊杀灭效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粘捕法捕捉蜚蠊,分类鉴定后通过广口瓶药膜接触法检测德国小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水平。结果共捕获蜚蠊1026只,其中德国小蠊占97.95%,为优势种;龙岗区德国小蠊自然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双硫磷、残杀威和仲丁威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抗性系数依次为25.27、10.65、12.73、4.55和14.59,其中高效氯氰菊酯抗性最为突出(抗性系数>20)。结论深圳市龙岗区德国小蠊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双硫磷和仲丁威已产生高抗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大连市区德国小蠊对4种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现状,从而为合理使用杀虫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点滴法。结果大连市区德国小蠊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残杀威和敌敌畏等4种杀虫剂的抗性系数分别为33.93、13.06、1.52、1.13。结论德国小蠊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产生高度抗性;对残杀威和敌敌畏尚敏感。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铜陵市德国小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现状,为指导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药膜接触法,计算抗性系数(R)。结果铜陵市德国小蠊对溴氰菊酯、顺式氯氰菊酯、氯菊酯、胺菊酯、敌敌畏5种杀虫剂的KT50分别为17.50、5.66、15.69、13.95、14.23 min,其抗性系数分别是敏感德国小蠊的4.48、1.19、3.14、4.02、1.31倍。结论铜陵市德国小蠊对溴氰菊酯、氯菊酯和胺菊酯产生了抗药性,其中以溴氰菊酯抗性系数为最高。对顺式氯氰菊酯和敌敌畏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7.
德国小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了解漯河和信阳2市德国小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情况,指导科学、合理使用杀虫剂。方法药膜接触法。结果现场采集2个市的德国小蠊与敏感品系比较,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和残杀威的抗性系数分别为2.34、2.73,7.48、13.45,1.72、1.84。其中,漯河市德国小蠊对溴氰菊酯已产生高抗性。结论漯河和信阳市的德国小蠊对残杀威敏感,对高效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均产生一定程度的抗性。  相似文献   

8.
德国小蠊抗性品系对化学杀虫剂交互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了解德国小蠊 (Blattellagermanica)抗氯氰菊酯品系对 5种常用化学杀虫剂的交互抗性 ,为合理使用杀虫剂提高防制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药膜接触法。结果 抗氯氰菊酯德国小蠊对溴氰菊酯、氯菊酯、胺菊酯、残杀威和DDVP的抗性系数与室内敏感品系相比分别为 3 .11、3 .67、3 .3 5、1.18和 1.19倍。结论 长期大量使用一种杀虫剂德国小蠊易产生抗药性 ,并对杀虫机理相同的其他杀虫剂产生交互抗性 ,故在害虫防制时应科学合理使用杀虫剂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重庆铁路辖区德国小蠊对乙酰甲胺磷、顺式氯氰菊酯、吡虫啉的抗性现状,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用广口瓶药膜接触法测定德国小蠊的抗药性。结果现场品系试虫和敏感品系试虫对乙酰甲胺磷、顺式氯氰菊酯、吡虫啉的KT_(50)分别是78.227、29.837 min;12.235、2.181 min;57.179、15.345 min;抗性倍数分别是2.622、5.610、3.726。结论本辖区德国小蠊对乙酰甲胺磷、顺式氯氰菊酯、吡虫啉均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抗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长春市的德国小蠊对高效氯氰菊酯和残杀威的抗药性,以便科学合理使用杀虫剂。方法玻璃瓶药膜接触法。结果野外品系德国小蠊与敏感品系比较,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系数为1.792~2.526,平均为2.259;对残杀威的抗性系数分别为1.214~1.658,平均为1.478。结论长春市德国小蠊野外品系对高效氯氰菊酯已产生抗药性,对残杀威尚处敏感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和掌握嘉峪关铁路地区德国小蠊的抗性水平,为克服和减缓蟑螂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科学有效地防治蟑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药膜接触法测定抗药性。结果旅客列车和铁路居民区2个现场品系对三氟氯氰菊酯已逐渐开始产生抗性(4.93、2.80),对高效氯氰菊酯产生高度抗性(12.33、8.0),旅客列车品系对氟虫腈产生极高抗性(R10),旅客列车品系抗性高于铁路居民区品系。结论在今后的蟑螂防治工作中,应减少氟虫腈、高效氯氰菊酯的使用,慎用残杀威,可优先考虑使用乙酰甲胺磷等药物,以克服和减缓蟑螂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苏州市室内蜚蠊种类及其分布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掌握苏州市城区室内蜚蠊种群及其分布,为城市蜚蠊防制提供依据。方法粘捕盒法。结果苏州市城区室内常见蜚蠊主要有德国小蠊、美洲大蠊和黑胸大蠊3种,其中德国小蠊为优势种,占总捕获数的86.69%。从环境分布来看,宾馆内蜚蠊种群主要有德国小蠊和美洲大蠊2种;而居民住宅、饮食行业和一般单位则有德国小蠊、美洲大蠊和黑胸大蠊3种。结论苏州市城区室内以德国小蠊为优势种,是防制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掌握抚顺城区德国小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情况,以便合理用药,提高防治效果,为城市卫生害虫防治提供技术保障。方法采用药膜接触法测定抗药性。结果德国小蠊对拟除虫菊酯类和氨基甲酸酯类属低抗水平,抗性系数在3.34~5.46之间;对敌敌畏抗性系数>9.5,属于中抗水平。结论抚顺城区今后开展灭蟑工作用药时,应以拟除虫菊酯和氨基甲酸酯为主、辅以有机磷,利用杀虫剂各品种的特点相互轮换使用,最大程度上减少抗性产生,使杀虫剂在今后全市大面积灭蟑工作中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甘肃省蟑螂种群组成与区系,为蟑螂防治提供技术支持。方法目测法或药激法。结果通过对甘肃省5年多的调查,共发现蟑螂2科2属5种;地理分布除甘南、临夏、金昌外,其余11个市及部分县(区)均发现有蟑螂分布;种群构成兰州市西固区、天水市秦州区、陇南市两水镇以日本大蠊为主,其余地区均以德国小蠊为主。结论甘肃省蟑螂呈逐年上升与扩展蔓延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杀蟑胶饵大面积防治德国小蠊的效果。方法在某辖区四星级大酒店现场试验。结果施药后,连续观察1~6个月,密度下降率为93.1%~97.7%。结论杀蟑胶饵使用方便,杀灭率高,持效时间长,成为防治德国小蠊较理想的剂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控制旅客列车德国小蠊的侵害.方法 灭蟑毒饵、杀蟑胶饵、喷射剂相结合.结果 2006年6月前,单使用滞留喷洒方法 ,灭蟑效果较差,6月份后改为用1%乙酰甲胺磷灭蟑毒饵粉并联合其他药物,2007年-2009年6月侵害率控制在0.4%以下.结论 采用毒饵法并联合其他药物处理,同时加强环境治理,能很好的控制旅客列车德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大面积开展灭蟑后,及时掌握生物种群变化动态,为巩固灭蟑达标成果、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防治依据。方法依据常年蟑螂密度监测(粘捕法)、3‰氯菊酯酒精药液药激法与现场查阅PCO蟑螂防治工作记录询问法获取蟑螂种群。结果13年前蟑螂种群本底调查德国小蠊仅占3.07%,13年后占67.11%。讨论造成德国小蠊这一生物种群质和量的变化,一是卵鞘随体携带生物孵化传播;二是繁殖速度快、量大,易被货物和物品夹带被动扩散;三是成虫主动转移扩散。另外,与不合理的使用杀虫剂导致生物种群间抗药性基因世代相传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某部蟑螂侵害率和密度水平,为蟑螂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粘蟑纸粘捕法调查餐饮区、疗养区、体检中心、居住区、附属医院蟑螂侵害率和密度水平。结果在各类环境中共捕获蟑螂1173只,均为德国小蠊,平均侵害率为13.33%,密度为1.96只/张。侵害率及密度:餐饮区〉疗养区〉体检中心〉居住区〉附属医院。结论德国小蠊为优势种群,餐饮区、疗养区密度较高,应加强该区域蟑螂监测和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广州市城区蟑螂的种群分布及构成变化,为合理灭蟑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粘捕法进行监测,晚放晨收,每月监测1次;对捕获的蟑螂进行计数和分类鉴定;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2年的监测数据表明广州市城区有蟑螂2科2属5种,其中,主要是德国小蠊、美洲大蠊、澳洲大蠊,占98.48%~100%;德国小蠊在各种环境类型下,渐渐替代美洲大蠊,成为优势种群;在餐饮以及居民环境类型下,优势种群由美洲大蠊过渡到德国小蠊。结论自2006年起,广州市城区蟑螂优势种群已由美洲大蠊转为德国小蠊,且在各种环境类型下均占绝对优势,提示蟑螂防治重点及方法应随优势种的改变而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20.
兰州市蟑螂监测及侵害现状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蟑螂种群、密度、分布、季节消长变化及侵害状况,为甘肃省制定蟑螂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粘捕法进行监测。结果布放粘蟑板2160张,回收张数2120张,阳性张数457张,粘蟑数8651只,密度4.08只/张,侵害率21.56%。德国小蠊为优势种群。结论甘肃省蟑螂种群构成以德国小蠊为主,侵害率以宾馆和居民区较高,应进一步加强该优势种群的监测与抗药性监测的调查研究,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病媒生物防治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