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6 毫秒
1.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肠梗阻的临床诊治与再手术时机。方法 总结36例术后早期肠梗阻的临床诊治过程及对典型病例的具体分析。结果 保守治疗26例,22例痊愈,再手术10例,8例痊愈。结论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和麻痹性肠梗阻应保守治疗,对机械性绞窄性肠梗阻应及时行再次剖腹探查手术,明确原因,解除梗阻,挽救生命。  相似文献   

2.
术后早期肠梗阻的临床特点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潘凯  夏利刚  陈小春 《腹部外科》2003,16(3):141-142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肠梗阻的临床治疗对策与再手术时机。方法 总结 2 0例术后早期肠梗阻病人的临床治疗过程及对典型病例的具体分析。结果 用保守方法治疗 14例 ,12例痊愈。再次手术 6例 ,4例痊愈。结论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和麻痹性肠梗阻应保守治疗 ,对机械性绞窄性肠梗阻应及时再次手术探查 ,才能解除梗阻 ,挽救生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肠梗阻的治疗对策及再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我院近10年来22例术后早期肠梗阻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结果非手术治疗16例全部治愈,再手术6例,4例治愈,1例死亡,1例肠瘘转外院失访。结论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和麻痹性肠梗阻应采取非手术治疗,对绞窄性肠梗阻应及时早期再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4.
术后早期肠梗阻临床分析(附10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肠梗阻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10例术后早期肠梗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均为机械性肠梗阻。保守治疗6例,其中治愈5例,死亡1例;手术治疗4例,其中3例术中有绞窄性肠梗阻征象,均治愈。1例术中发现为广泛癌性粘连,行部分粘连松解术,术后第8天再发肠梗阻,保守治疗1天无效,患者自动出院。结论 术后早期肠梗阻诊断并不困难;保守治疗多数有效,故宜先行保守治疗;可疑肠绞窄时应及时中转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阑尾术后早期肠梗阻的发病原因及探讨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30例阑尾术后早期肠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 25例经非手术治疗治愈,5例手术,1例术后并发症死亡.结论 阑尾术后早期肠梗阻多为炎性梗阻,宜非手术治疗.少数合并肿瘤或其他实质性病变,应密切观察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6.
老年结、直肠癌性梗阻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老年结、直肠癌性梗阻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46例老年完全性结、直肠癌性梗阻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结果 本组46例行手术治疗,入院至手术时间3h~5d。术中诊断12例为绞窄性肠梗阻,其中4例术前做出诊断,符合率33%。术后发生并发症18例,死亡3例,病死率6.5%,其中绞窄性肠梗阻死亡2例。结论 对于老年结、直肠癌性梗阻,能够早期并准确地认识到绞窄性肠梗阻的发生,对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病人腹部手术后早期肠梗阻25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晖 《腹部外科》2010,23(5):311-312
目的探讨糖尿病病人腹部手术后早期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1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25例糖尿病病人术后早期肠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 25例中24例采用非手术治疗治愈,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8~35d,平均18.5d。1例手术病人术中发现扩张的小肠壁内有弥漫性小出血点,未见机械性梗阻因素,术后因休克不能纠正而死亡。结论术后早期肠梗阻有典型的临床特点,糖尿病病人更易出现,且病程较非糖尿病病人长,非手术治疗是唯一可行的办法,围手术期控制及监测血糖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腹部手术后早期肠梗阻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仿  陈宁波 《临床外科杂志》2011,19(10):679-680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早期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腹部手术后早期肠梗阻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42例患者全部治愈。其中31例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及8例麻痹性肠梗阻采用非手术疗法,平均治愈时间为10.3d,无一例发生肠绞窄。3例机械性肠梗阻采用手术治疗,平均治愈时间为16.5d。结论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及麻痹性肠梗阻采取以非手术治疗为主的治疗方案,可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从而达到良好的临床效果。对于少数存在机械性肠梗阻的患者,应及时手术治疗。依据肠梗阻类型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准确掌握手术指征是治疗术后早期肠梗阻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术后早期机械性肠梗阻50例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术后早期机械性肠梗阻的临床症状常不典型,且有许多因素掩盖其早期症状。因此,常有梗阻症状出现早,而确诊、治疗较晚的现象。此种肠梗阻的发生率高,死亡率也高,故在临床上不同于一般肠梗阻。临床资料术后3周内发生的机械性肠梗阻属于术后早期肠梗阻。本院28年来共收治肠梗阻543例,其中50例系术后早期机械性肠梗阻(9.2%)。最早为术后第2天出现机械性肠梗阻症状,最晚在术后第15天,34例(68%)在术后一周内发病。50例中临床症状不典型的27例(54%)。典型的23例(46%)。术后早期机械性肠梗阻的死亡率和绞窄的发生率如下表。  相似文献   

10.
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36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症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996年5月-2001年5月间收治的36例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患者症状发生于术后4-8d,均有典型机械性肠梗阻临床表现,并经腹部平片证实。均经胃肠减压,应用抗生素、生长抑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胃肠外营养等治疗治愈,平均治愈时间13d,无1例再手术。结论: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特点有:(1)多在手术后4-7d左右出现梗阻症状,多由腹腔内炎症所致广泛粘连引起;(2)症状以腹胀为主,腹痛相对较轻,较少发生肠绞窄;(3)治疗应首选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47,自引:5,他引:42  
目的 探讨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l997年l0月~2002年10月76例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行急症手术治疗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右半结肠癌并梗阻23例,左半结肠癌和直肠并梗阻53例。结果 76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行~期切除吻合55例(右半结肠一期切除吻合l9例,左半结直肠一期切除吻合36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例,肺部感染2例,伤口感染6例,切口裂开l例,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4.5%。除l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外其它病例均通过非手术治疗治愈,随访统计l,3,5年生存率分别为98.3%,55%,38.5%。结论 一期切除吻合手术治疗大肠癌并肠梗阻是可行的,而合理地选择手术方式,正确的术中操作和围手术期处理对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术后肠梗阻的诊断及治疗(附137例报告)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目的探讨术后肠梗阻的特点和诊断、治疗原则。方法对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2001年1月至2004年10月收治的137例术后肠梗阻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7例病人均治愈,未发生肠外瘘等严重并发症,无死亡。2例发生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例术后3~8个月再次发生肠梗阻均经保守治疗而治愈。结论腹腔术后可出现肠梗阻,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体征及腹部X线、CT检查。治疗方法的选择及手术时机的掌握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应采用保守治疗,肠绞窄或有肠绞窄趋势应及时手术,反复发作的粘连性肠梗阻应积极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早期肠梗阻的病因、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腹部手术后早期肠梗阻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24例中20例经禁食、抗炎、解痉、肠外营养、胃肠减压等保守治疗痊愈,缓解时间平均7d;4例再次手术,1例为内疝,2例为肠管壁疝,1例为束带形成。结论术后早期肠梗阻的特点:①多于术后3~30d开始出现梗阻症状。②以炎性肠梗阻多见,腹胀为主,腹痛较轻,较少发生绞窄。为腹腔炎症引起黏连所致,大多经保守治疗有效。③少数病例为机械性因素造成梗阻,多需手术解除梗阻。对绞窄性梗阻应及早手术。再次手术宜从简,以解决梗阻为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非粘连性小肠梗阻的诊断方法及手术时机。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于2000年1月至2007年10月共收治36例急性非粘连性小肠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6例。均行手术治疗,治愈35例,1例死亡。除1例术后死于MODS外,其余病例均未发生术后腹腔内出血,腹腔感染及其它严重并发症。结论急性非粘连性小肠梗阻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结合B超、CT检查可提高早期确诊率。一旦确诊或疑拟诊断,建议早期手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梗阻性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可行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附属曲靖医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梗阻性低位直肠癌保肛治疗(Dixon)45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保肛组),与同期的50例行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患者对照(对照组)。 结果保肛组发生肠瘘6例(6/45,13.3%),经充分引流后肠瘘愈合;局部肿瘤复发5例,转移3例;无死亡病例。保肛组的术中出血量(120 ± 3)ml及术后住院时间(9 ± 1)d,与Miles术比较有优势。 结论只要病例选择适当,辅以术中结肠灌洗和(或)预防性造瘘,对于梗阻性低位直肠癌可以采用腹腔镜保肛手术治疗,不但能够恢复良好的排便、控便功能,而且可以达到和Miles术相同的根治范围,取得类似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诊治体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预防措施。方法 总结分析2 7例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表现、治疗方法 ,并提出了预防措施。结果  2 7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均经胃肠减压 ,应用生长抑素全肠外营养支持等治疗 ,痊愈。平均治愈时间 16 .3d。结论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 2周以内 ,临床上有典型的肠梗阻症状和体征 ,多为小肠炎性水肿粘连所致。应采用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技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可行性、有效性和手术方法。方法:1996~2002年收治急性胆源性胰腺炎39例,对20例有急性胆道梗阻者,行急诊或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小网膜囊腔胰腺区清创引流,术后予腹腔灌洗。对19例无胆道梗阻或经36h保守治疗胆道梗阻缓解者,待胰腺炎缓解后行延期腹腔镜确定性胆道手术。结果:急诊或早期手术的20例,18例胆总管结石取石顺利,2例探查阴性。延期手术19例,腹腔镜手术均予术中胆道造影。5例合并胆总管结石者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14例胆囊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39例均治愈。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体现了微创手术的优点,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外科剖腹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并发急性阑尾炎的治疗方法及手术时机。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0年1月至2008年1月治疗的13例儿童急性自血病并发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患者中,急诊手术4例,择期手术7例,保守治疗2例。本组死亡1例,治愈10例,非手术治愈2例。结论白血病儿童并发急性阑尾炎,多应手术治疗,若无穿孔、弥漫性腹膜炎、肠梗阻等紧急情况,首选择期手术。患儿手术危险性较高.故围手术期应采用积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