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5 毫秒
1.
阿托伐他汀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9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前、治疗后12周和24周时采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1例失访,对照组3例失访。治疗后12周时阿托伐他汀组MMSE和ADL评分虽有改善,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24周时阿托伐他汀组MMSE和ADL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血管性痴呆安全性好,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美金刚治疗中重度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院进行治疗的88例中重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88例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治疗组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美金刚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美金刚进行治疗,两组都以2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简易精神状态评分(MMSE)及全面衰退评分(GDS)。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血脂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前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简易精神状态评分及全面衰退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简易精神状态评分及全面衰退评分明显优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美金刚可明显改善中重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日常生活及认知能力,且可明显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1∶1电脑随机分配原则分为阿托伐他汀组44例与对照组44例。对照组给予钻孔引流术治疗,阿托伐他汀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临床疗效、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阿托伐他汀组症状消失时间快于对照组,总引流量、引流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阿托伐他汀组治疗4周后的总有效率为97.73%,高于对照组的86.36%(P<0.05);阿托伐他汀组CSS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ADL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效果确切,能缩短症状消失时间、总引流量、引流时间与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急性脑梗死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NIHSS评分、血脂水平、炎性因子低于对照组,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片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阿托伐他汀与普伐他汀对急性缺血性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存在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A组:阿托伐他汀钙片(立普妥);B组:普伐他汀钠片(富利他之)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关的体力及脑力活动锻炼,予以低盐低脂低糖饮食,治疗原发病,给予相同的神经细胞保护剂等常规治疗,随诊跟踪3个月,通过蒙特利尔认知评分量表(MOCA评分)和简易精神状态评分量表(MMSE评分)测定认知恢复情况。结果:两组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均较前有所升高,且A组明显高于B组;A组认知功能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B组(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效果优于普伐他汀,对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提高临床疗效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以及瑞舒伐他汀应用于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92例,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和瑞舒伐他汀组,每组46例。阿托伐他汀组予以阿托伐他汀20 mg/d口服治疗,瑞舒伐他汀组采用瑞舒伐他汀10 mg/d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统计血脂达标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TC、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是与阿托伐他汀组相比,瑞舒伐他汀组患者改善的幅度更加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2种他汀类药物均可以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血脂水平,但是瑞舒伐他汀在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血脂方面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中国药房》2017,(35):4963-4966
目的:对比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和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于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150例,按照抽签法分为瑞舒伐他汀组(72例)和阿托伐他汀组(78例)。所有患者均调整生活习惯,给予抗血小板和调整血压药物等基础治疗。同时,瑞舒伐他汀组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钙片10 mg,po,每晚1次;阿托伐他汀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po,每晚1次。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积分(Crouse积分)、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评分(Gensini评分)和肱动脉内径变化百分率(D),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上述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C、TG、LDL-C、IMT、Crouse积分和Gensin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HDL-C和D值较治疗前显著上升,且瑞舒伐他汀组患者的TC、TG、LDL-C、Crouse积分和Gensini评分均显著低于阿托伐他汀组,D值显著高于阿托伐他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HDL-C和IM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瑞舒伐他汀组有1例患者出现头晕,后自行缓解;两组各有4例患者出现转氨酶轻度升高,经护肝治疗后恢复正常。结论:瑞舒伐他汀在降低冠心病患者血脂、改善AS和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方面较阿托伐他汀疗效更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多奈哌齐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精神行为、痴呆程度的改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抽取2018年7月~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182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91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多奈哌齐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片治疗,治疗周期6个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ACI)的治疗保护机制.方法:实验分为4组:ACI血脂正常组(A)、ACI高血脂组(AH组)、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ACI血脂正常组(AT组)、阿托伐他汀治疗ACI高血脂组(AHT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评定临床治疗效果,测定血脂.结果:经过阿托伐他汀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NDS评分显著降低,ADL评分显著增高(P<0.05).A、AH组经过阿托伐他汀治疗后MDA血清水平明显降低,SOD血清水平明显增高(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通过清除ACI自由基、抑制氧化应激效应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阿托伐他汀极量80 mg·d~(-1)强化治疗对患者临床康复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入组23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入阿托伐他汀20 mg组和80 mg组各119例,每日分别给予相应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口服治疗14 d,对患者神经功能残疾状况跟踪观察3个月,并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改良Rankin评分(mRS)量表进行量化评价。结果根据随访3个月时的NIHSS评分,阿托伐他汀20 mg组有效38例,80 mg组有效54例,组间具有显著差异(P=0.033);随访3个月时80 mg组mRS评分显著低于20 mg组(P=0.01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梗死急性期阿托伐他汀80 mg·d~(-1)强化治疗为康复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OR值为1.961,95%可信区间1.139~3.376,P=0.015。结论脑梗死急性期应用阿托伐他汀80 mg·d~(-1)强化治疗对于改善患者康复预后具有更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7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口服,1次/晚,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及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结果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显著降低,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评分好转。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降低脑梗死患者的C-反应蛋白,从而改善脑梗死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陈巧莲  钟根明 《中国药房》2011,(28):2612-261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炎症因子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将68例ACS患者随机均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和对照组。阿托伐他汀组口服阿托伐他汀片20 mg.d-1,连用20周。对照组不口服阿托伐他汀,其他治疗同阿托伐他汀组。结果:2组患者治疗20周后,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阿托伐他汀组下降的幅度更明显(P<0.05)。阿托伐他汀组治疗20周后斑块大小、厚度和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IMT)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5),而斑块数量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斑块大小、厚度、数量和IMT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对ACS患者具有抗炎作用,能改善血管内斑块的炎症反应,具有阻断和逆转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肖四海  宋巧凤  刘春荣  王小玲 《河北医药》2012,34(11):1650-1652
目的 探讨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与单用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对糖尿病患者血脂,内皮功能及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 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同时具有高脂血症患者102例.其中51例采用饮食控制加阿托伐他汀20 mg联合依折麦布10 mg治疗6周,对照组采用采用饮食控制加阿托伐他汀40 mg,6周后比较2组之间血脂、内皮功能及炎症指标.结果 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组血脂降低明显(t=2.12,P=0.041),且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组较阿托伐他汀组降低CRP(t=4.34,P=0.005).但单用阿托伐他汀组一氧化氮(NO)水平及FMD较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组改善明显(t =-2.2,P=0.056;t=-3.12,P=0.03)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虽然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较阿托伐他汀更降低高脂血症及炎症反应,但是阿托伐他汀组更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预防脑梗死复发的作用。方法将保定市徐水县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76例脑梗死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阿托伐他汀,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动脉斑块面积的改善,1年内的死亡率和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动脉斑块面积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1年内的死亡率、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抑制脑梗死的斑块形成,减轻延缓,甚至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防止脑梗死复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效果的差异。方法回顾选取我院治疗的129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依据所用他汀类药不同分为瑞舒伐他汀组67例和阿托伐他汀组62例,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炎性因子、血脂水平以及心功能分级变化程度。结果瑞舒伐他汀组治疗后TC、TG、LDL、hs-CRP明显下低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但心功能等级、药物不良反应(4.48%)、心血管不良事件(10.45%)与阿托伐他汀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血脂、炎性因子的改善效果优于阿托伐他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阿托伐他汀。结果两组MMSE积分治疗后均有提高(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对治疗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张士杰 《北方药学》2018,15(4):44-45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联合拜阿司匹林对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血脂水平变化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IS患者6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拜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采用拜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疗.统计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及日常生活评分量表(ADL)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LDL-C、TC、TG水平较对照组低,HDL-C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阿托伐他汀及拜阿司匹林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治疗,可改善血脂水平,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8.
刘春荣  宋巧凤  王希柱  王晓玲 《河北医药》2012,34(21):3254-3256
目的本研究观察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与单用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脂、NT-proBNP、MMP-9和hs-CRP血浆浓度的影响。方法确诊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同时具有高脂血症患者100例。其中50例采用饮食控制加阿托伐他汀20mg联合依折麦布10mg治疗6周,对照组采用饮食控制加阿托伐他汀40mg,6周后比较2组血脂,NT-proBNP和MMP-9、hsCRP血浆浓度的变化。结果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组血脂降低明显(t=2.12,P=0.041),且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组较阿托伐他汀组降低hsCRP、MMP-9的血浆浓度更明显(t=4.34,P=0.005)。但单用阿托伐他汀组NT-proBNP较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组改善明显(t=-2.2,P=0.056;t=-3.12,P=0.03)。结论虽然阿托伐他汀组联合依折麦布较阿托伐他汀组更降低高脂血症及炎性反应,但是阿托伐他汀组较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组对NT-proBNP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联合规律运动对冠心病患者动脉弹性的改善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2月至2013年10月某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86例,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阿托伐他汀组、瑞舒伐他汀组(各62例)。3组患者均进行规律运动,在此基础上阿托伐他汀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瑞舒伐他汀组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血压及动脉弹性(baPWV)。结果:阿托伐他汀组及瑞舒伐他汀组治疗后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舒伐他汀组治疗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升高,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20周后的baPWV水平与基线值比较均降低,但瑞舒伐他汀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2种他汀类药物联合规律运动可以使冠心病患者的动脉弹性明显改善,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且瑞舒伐他汀在改善冠心病患者动脉弹性方面可能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两组在治疗前检查hs-CRP,治疗28d后复查hs-CRP。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s-CRP含量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1)。阿托伐他汀组hs-CRP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临床上应用阿托伐汀治疗,可能有助于改善COPD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