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自1983年开展经股动脉插管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以来,对7例脊髓占位病变进行造影,除1例因肿瘤压迫使脊髓前动脉未显影外,余6例脊髓前动脉均有移位改变,现将此6例报道如下:例1:患者,女,43岁。脊髓血管造影见脊髓前动脉从第一腰椎开始向上呈波浪状向左侧移位,手术行胸_(11)—腰_2椎板切开探查,发现脊髓内偏右有鱼肉样肿瘤组织,其下界在第一腰椎,病理报告为脊髓内转移癌。例2:患者,男,32岁。脊髓血管造影见脊髓前动脉从第10胸椎向下斜行,向左移位手术发现胸_(11)—_(12)右侧硬膜下有3×2×1 cm 肿物,病理报告为神经鞘瘤。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放射影象诊断技术的进步,在B型超声、CT、经皮肝胆管造影(PTC)、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SAG)租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等的引导下经皮经腹腔直接穿刺胰腺,进行细胞学检查已逐渐开展;但胰腺部位深在,经皮穿刺需要  相似文献   

3.
用33例国人胎尸,观察和测量了胃左动脉的形态。胃左动脉均起自腹腔动脉(100%);胃左动脉弓通常位于贲门以下1.14±0.27(0.5—1.6)cm;胃左动脉的平均外径为0.79±0.23(0.4—1.0)mm。副肝左动脉出现5例,出现率为15.15%;平均外径为0.86±0.42(0.3—1.5)mm。胃底的血供可分为两型,Ⅰ型19例,占57.58%;Ⅱ型14例,占42.42%。  相似文献   

4.
在对41例肝肾动脉造影的同时,利用造影导管对不易手术切除的10例肝癌进行了抗癌药物灌注,对12例肾癌手术前施行了肾动脉栓塞。22倒经手术及病理证实造影正确者21例。造影确诊率为95.5%。恶性肿瘤表现的血管增生、肿瘤染色及供血动脉增粗、受压移位呈握球样外观等特征均可于肝肾动脉造影中显示。所以,肝肾动脉造影不仅可诊断肝肾占位性病变和鉴别良恶性病变,而且可以治疗一部分恶性病变。本文并对肝肾动脉造影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CT(MSCT)在肝癌(HCC)肝动脉化疗栓塞中的价值.方法 对60例HCC患者先行MSCT检查,分别观察肝动脉期、门静脉期和肝静脉期肿瘤及其并发症的影像表现;其中15例行CT动脉造影(CTA)检查,45例应用最大密度投影(MIP)或多平面重建(MPR)观察腹腔动脉的解剖和走行,根据影像表现拟订治疗方案.结果 60例患者发现HCC病灶250个,门静脉瘤栓10例,肝动静脉瘘19例.MSCT对肿瘤数目、门静脉瘤栓显示率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对于显示腹腔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解剖三维结构优于后前位DSA,观察与腹主动脉夹角较DSA更方便.MSCT发现肝动脉起源变异5例,与DSA完全符合.结论 MSCT对于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DSA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章明  姚宜斌  金玲 《安徽医药》2003,7(5):356-357
目的 探讨DSA对不NNN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0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病例行选择性血管造影(腹腔动脉和(或)肠系膜上、下动脉造影)。结果 10例中6例为血管畸形,3例肠道肿瘤,1例未见异常,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结论 对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DSA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49例选择性腹腔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造影进行了分析。其中有肝癌13例;胰腺癌2例;胆囊癌2例;肝血管瘤4例;小肠肿瘤1例;结肠癌术后复发1例;腹膜后肿瘤1例;肠道出血5例。重点叙述了上述疾病的造影所见及鉴别诊断,并讨论了选择性腹腔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对消化系肿瘤及出血的诊断价值。同时就造影中出现的合并癌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原发性肝癌动静脉分流的血管造影表现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本组280例病例均采用Seldinger插管法,经股动脉或左侧腋动脉途径,选择性插管至腹腔动脉和/或肝总动脉,注入76%的复方泛影葡胺30~50mL,行常规法或低流率灌注法肝动脉造影检查。结果 280例原发肝癌患者中,有18%的患者出现肝动脉-门脉和(或)肝静脉分流。结论首先肝癌的动静脉分流征象是原发性肝癌区别于肝脏其他良恶性占位性病变的特征性表现,其次有助于治疗方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们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法对200多例临床诊断为多种腹部脏器疾病的患者进行了选择性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造影(简称动脉造影)。一、肝脏疾病对不明原因的肝脾肿大,需要除外原发性肝癌者有必要做动脉造影,以协助鉴别诊断。由于动脉造影能显示直径小于1厘米的肿瘤,且不受肿瘤部位的影响,因此  相似文献   

10.
胰腺体积较小且位于肤膜后,常规X线检查又不显影,故造成X线诊断上的困难。目前常用的检查方法有:①胃肠检查(包括低张双重造影)。②经肝穿刺胆管造影(P、T、C)。③纤维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④选择性腹腔动脉或肠系膜上动脉造影。⑤C、T和B超检查等。近年来我院采用前三种检查方法,发现它们对确定病变性质和病变范围有重大作用。选择性腹主动脉造影和CT等检查,由于设备复杂,一般医院尚无条件开展。  相似文献   

11.
下肢血管造影国内和本省已有陆续采用和报道。为了临床需要,我们在近一年来开展了此项工作。其中,下肢动脉造影4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3例、正常人1例)下肢静脉造影10例(下肢静脉曲张7例、单侧性原因不明下肢水肿2例、正常人1例)现予报道如下: 一、造影的方法及体会本组14例下肢血管造影,其中4例为动脉造影,均采用股动脉直接穿刺法;10例静脉造影,均为浅静脉穿刺法。 (一)动脉造影法术前于眼结合膜内作碘过敏试验。造影  相似文献   

12.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巨块型肝癌12例(男10例,女2例),年龄35~79岁,平均52.3岁。都经临床、超声、CT、AFP、MRI及血管造影检查确诊,肿瘤直径12~20cm,肿瘤均为孤立性,无门脉癌栓,也无腹水和远处转移。 采用Seldinger,s技术,经股动脉插入4.0~6.0F RH导管,先置于腹腔动脉或肠系膜上动脉造影,然后将导管尽可能超选至肝固有动脉以远或肠系膜上动脉供应肝的分支内,经证实肿瘤供血动脉后注入CDDP40~60mg,MMC10~14mg,5-Fu750mg,ADM20~30mg。及超液化碘油10~20ml,即TACE。然后再将导管置于脾动脉,注入CDDP20~40mg,MMC6~…  相似文献   

13.
张慕骞  张爱平 《哈尔滨医药》1992,12(2):34-36,F004
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VM)是脑血管畸形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多发生于大脑前动脉或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既往对此种畸形多采用脑血管造影及/或DSA进行确诊,此两种方法均需注入造影剂,始能获得阳性的AVM造影的影像。由于影像医学检查方法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肝癌的化疗栓塞治疗方法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扬  汪国石 《河北医药》2003,25(5):350-350
自从中熊健一郎等在 1979年发现肝动脉注入的碘油能选择性地留滞于肿瘤癌组织以来 ,以碘油—抗癌药物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癌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笔者旨在通过对病人的随访结果 ,探讨选择性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不同方法对中、晚期肝癌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进一步提高疗效。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40例中 ,男 3 6例 ,女 4例 ;年龄 17~ 68岁 ,平均 46.7岁。均经临床检查、AFP测定、B超、CT和肝动脉造影诊断为肝癌。1 2 方法 采用Seldinger股动脉穿刺送入 5FRHYASHINO或Cobra导管 ,先行腹腔动脉或肝总动脉造影 ,明确病变的…  相似文献   

15.
选择性腹腔动脉、肠系膜上、下动脉造影,可以显示胃肠钡餐造影和胃壁造影所不能显示的胃肠道病灶。本文收集我院1984年5月至1985年3月经腹腔动脉、肠系膜上、下动脉造影,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4个病例(胃癌2例、直肠癌和十二指肠平滑肌瘤各1例)作一报道,并对胃肠道肿瘤的血管造影表现和诊断价值加以讨论。病例报告例1,男、64岁。反复咯血伴头晕及全身乏力加重一周入院·体检:皮肤及巩膜无黄染,心肺无异常,腹平坦,上腹部有压痛,无腹水征,肝脾未扪及。化验,白细胞10900,中性75%,大便潜血阳性。“B”超提示,肝硬化及门脉高压,胆胰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31例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结果。造影采取 Seldinger 技术,经股功脉穿刺插管。插管成功率为90.3%(28例),无一例并发症。经手术,病理证实,肺癌16例,肺结核瘤2例,神经纤维瘤恶变1例,支气管类癌1例,慢性肺化脓症1例,右中叶炎症1例,胸腺囊肿1例,大动脉炎5例。支气管动脉开口位于胸_4~胸_(?)的胸主动脉水平。单口型占26.7%,左右支气管动脉共干占20%,支气管-肋间动脉共干占53.3%。文章讨论了造影技术、不同疾病的造影表现以及造影并发症等。  相似文献   

17.
1951年Bierman等首次成功地进行了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下简称动脉造影),但操作甚为复杂。1953年Seldinger用Odman设计的特殊导管改进了动脉造影技术,此后即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最近十几年来,这项新技术发展迅速,为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本文就动脉造影的临床应用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动脉期增强模式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行超声造影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行超声造影检查,并且有明确的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患者平均年龄(26.8±15.7)岁,男性57例,女性43例。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良、恶性病理类型病灶的超声增强模式。结果 60个肝细胞癌病灶表现为均匀或不均匀增强,6个肝细胞癌病灶表现为离心性增强;50个转移肿瘤病灶中呈环状增强、均匀增强或不均匀增强。14个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表现为离心性增强,14个血管瘤表现为向心性增强,周边结节样强化或均匀增强。我们发现良性、恶性病灶的环状增强、向心性增强模式,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超声造影动脉期增强模式对区分肝脏良、恶行局灶性病变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9.
宋蓉 《现代医药卫生》2002,18(4):328-329
我院自1993年~2001年共为500多例中、晚期肿癌及转移癌患者进行肝动脉介入化疗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将有关护理工作总结报道如下 :1方法常规消毒铺巾后 ,经股动脉穿刺送入多功能盘曲导管 ,在X线电视透视引导下 ,将导管送入腹腔动脉 ,先行肝总动脉或腹腔动脉造影 ,必要时加作肠系膜上动脉、隔下动脉造影 ,以寻找肝癌的营养血管 ;同时检查门脉有无癌栓和有无动静脉瘘等情况。然后 ,把导管进入肝固有动脉和肝总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常用药物 :5 -Fu100mg,顺铂50~80mg,MIT16ml,MMC10mg。2术前护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原发性肝癌(PLC)右膈下动脉供血介入治疗(TACE)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右膈下动脉(RIPA)参与供血的36例PLC患者的介入治疗资料。所有患者均行RIPA造影,观察RIPA的解剖及供血情况,对参与供血的RIPA行超选择性TACE治疗。结果 36例中RIPA起自腹主动脉前壁17例;起自腹腔动脉开口处9例;起自右肾动脉开口处4例;起自右肾动脉主干6例。RIPA供血PLC表现为病灶对比剂染色淡薄或残缺不全有17例(47.2%);表现为碘油沉积有缺损者有10例(27.8%);表现为肝动脉狭窄、变细或闭塞有6例(16.7%);表现为巨大肿瘤位于右膈下有23例(63.9%);表现为术后AFP不降甚至升高有21例(58.3%)。结论在PLC治疗过程中,重视寻找和栓塞参与PLC供血的RIPA,对提高右膈下动脉供血介入治疗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