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了解遗传性乳光牙本质 (又称牙本质生成不全Ⅱ型 )的遗传特征 ,探讨治疗方法。【方法】①调查在广州发现的一个遗传性乳光牙本质家系成员 ,进行系谱分析。②对先症者作金瓷体修复治疗 ,8年追踪观察。【结果】①遗传性乳光牙本质家系中患者连续三代出现 ,男女患者人数相同 ,子代患病率接近 5 0 %。②先症者作金瓷体修复经 8年观察 ,美观及咀嚼功能均良好。【结论】遗传性乳光牙本质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征。金瓷体修复能达到预防牙体磨损和崩折 ,恢复美观及咀嚼功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遗传性乳光牙本质,又称Ⅱ型牙本质发育不全,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是最常见的口腔疾病,发病率为1/60 000-1/80 000。患者由于牙本质发育不良牙齿磨损迅速,不得不接受广泛的牙齿护理和昂贵的治疗。本文详细报告1例遗传性乳光牙本质患者的临床表现及修复方法,认为遗传性乳光牙本质患者要早诊断、早治疗,重在预防。1临床资料患者,女,27岁,全口牙牙冠磨损至龈缘,牙元微黄半透明,面下1/3短,无明显关节症状,X线片可见牙根短,髓室和根管完全闭锁。该患者家族中连续四代出现程度不同的乳光牙本质,分别为祖母、父亲、先症者及其女儿,最小的女儿为乳牙的乳光牙本质。对患者进行修复前准备。先进行拍片检查,拔除松动的牙根和余留牙,对龋齿进行充填治疗,并进行全口洁治,调改基牙去除磨耗不均的薄壁弱尖及不利于修复的倒凹。接着行过渡修复。测量面部合适比例,戴咬合垫恢复面下1/3距离观察3个月,其间定期复查,调磨咬合垫,使患者无关节紊乱症状及其他不适。最后行永久修复。  相似文献   

3.
<正>遗传性乳光牙本质(hereditary opalescent dentin)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临床较少见,一般发病率为1/6 000~1/8 000[1],男女患病率均等,乳恒牙均可受累。本文将1例遗传性乳光牙本质患者的系谱调查及修复治疗过程进行报道,并探讨该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1临床资料患者,女,21岁,因上下前牙区烤瓷冠脱落,影响美观及咀嚼硬食于2011年6月21日至南昌大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遗传性乳光牙本质的临床治疗及修复方法。方法:选取天津市塘沽区遗传性乳光牙本质一家系成员,根管治疗患牙后分别采取覆盖义齿及桩核烤瓷冠修复,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桩核烤瓷冠修复效果较好,疗效可靠。结论:遗传性乳光牙本质临床上可以采取桩核烤瓷冠修复。  相似文献   

5.
遗传性乳光牙本质属于遗传性牙本质发育不良Ⅱ型,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发病率为1/6 000~1/8 000[1].乳恒牙均可受累,子女患病率为50%,男女发病均等.患者由于牙本质发育不良牙齿迅速磨耗,从而给治疗修复带来一定的困难,本文报道1例以磁性固位体来修复遗传性乳光牙的病例,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牙本质发育不全Ⅱ型(DG I-Ⅱ)患者进行重建修复,观察疗效并总结修复要点。方法收集1个DG I-Ⅱ的家系资料,对先证者(患者1,女性,21岁)及其亲属(患者2,男性,40岁)的临床特征、修复过程和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例DG I-Ⅱ患者均以牙列重度磨耗为主要特征,其中患者2伴上下牙列缺损。患者1经重建、冠延长后行烤瓷固定修复;患者2经重建后以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修复后1年进行随访,患者主观感觉和临床检查均显示美观及咀嚼和发音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DG I-Ⅱ的修复应以阻断磨损及重建咬为原则,在重建基础上的固定或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一个在天津塘沽地区发现的遗传性乳光牙本质回族家系致病基因是否与染色体4q21连锁。方法 提取该家系13名成员的外周血DNA,选择染色体4q21上的8个短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标记(short tandem repeat polymorphisms,STRPs)做荧光标记PCR等位片段分析,用lod连锁分析法分析该家系致病基因位点与上述8个STRPs的连锁关系。结果 得到13名个体8个位点的基因型和单体型,连锁分析结果显示:8个STRPs的最大lod值均大于0,其中5个STRPs的M值大于1。结论 该家系致病基因定位在染色体4q21上,表明中国回族人和报道的欧美人的DGⅠ-Ⅱ的基因座位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牙本质发育不全Ⅱ型(DGI-Ⅱ)患者进行(牙合)重建修复,观察疗效并总结修复要点.方法 收集1个DGI-Ⅱ的家系资料,对先证者(患者1,女性,21岁)及其亲属(患者2,男性,40岁)的临床特征、修复过程和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例DGI-Ⅱ患者均以牙列重度磨耗为主要特征,其中患者2伴上下牙列缺损.患者1经牙合重建、冠延长后行烤瓷固定修复;患者2经(牙合)重建后以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修复后1年进行随访,患者主观感觉和临床检查均显示美观及咀嚼和发音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DGI-Ⅱ的修复应以阻断磨损及重建咬(牙合)为原则,在(牙合)重建基础上的固定或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HT)家系的临床特征及分子生物学特点。方法:对先证者进行家系调查;对家系成员及30例健康志愿者的ALK-1及ENG基因外显子进行PCR扩增并对PCR产物进行序列分析;对序列分析发现突变者进行限制性酶切实验。结果:①本家系包括5代共62位家系成员,包括先证者在内共19位家系成员反复鼻衄;②序列分析显示反复鼻衄家系成员的ENG基因第2外显子存在G207A突变;③酶切分析显示存在ENG基因第2外显子G207A突变者不能被限制性内切酶GsuI切断,而无G207A突变者可被限制性内切酶GsuI切断。结论:本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家系以反复鼻衄为主要表现,患者ENG基因第2外显子存在G207A突变,这种突变可能是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导致的ENG基因多态性。  相似文献   

10.
李新  马科院 《河北医学》2013,19(3):379-381
目的:比较磁性附着体与传统卡环固位体在全口义齿修复中的远期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取我科治疗的牙列缺损患者60例,按照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为磁性附着体义齿修复,对照组为传统卡环固位修复。随访3年并比较患者的主观满意度及客观牙周检查指标。结果:①观察组患者主观满意度包括咀嚼功能、美观性、固位情况、舒适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磁性附着体对于患者的主观改善效果更为明显。②观察组患者牙龈指数、松动度、牙周袋深度以及牙槽骨高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磁性附着体在患者全口义齿修复中能更好的提供舒适性、咀嚼功能等主观感受,对于维持牙周组织健康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卡环固位体修复。  相似文献   

11.
牙齿敏感症又称牙本质过敏症,即牙本质暴露,对冷、热、酸、甜、机械等刺激产生异常酸痛,刺激去除后,疼痛随即消失。它是口腔科常见病之一。我们干1994年1月至1995年10月治疗牙齿敏感症170例,分别用氟化钠和氢氧化钙脱敏治疗,总结如下。l材料与方法1.l临床资料病例选择要求:①患牙对冷空气敏感;②患牙除牙本质外露、对外界刺激敏感,无龋坏、隐裂、邪创伤及牙周组织炎;③每名患者选择一最敏感牙作对比。按患者就诊顺序的奇、偶数分成氟化钠脱敏治疗组(男52例,女33例。年龄24~71岁)和氢氧化钙脱敏治疗组(男47例,女38例。年龄2…  相似文献   

12.
《右江医学》2019,(5):388-393
<正>根管治疗后牙体组织失去活力,抗折性降低,易发生冠折、纵裂、牙体变色等风险,大面积的牙体缺损常难以提供良好的固位,树脂充填修复无法恢复理想的咬合接触关系,影响咀嚼功能。桩核冠修复是牙体缺损的主要修复方式之一,根管是桩道的重要固位组织,粘接修复前的桩道预处理是提高桩道粘接强度的重要手段。纤维桩因其具有与牙本质相近的弹性模量、美观性好、应力分布均匀等优越的物理机械性能而被临床广泛使用[1]。与此同时,因桩道预备产生的玷污层对粘接修复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3.
牙本质过敏是常见的牙体病,很多因素可导致该症发生,临床治疗多以化学药物脱敏[1],疗效不确定。作者采用He-Ne激光对20例牙本质过敏症患者行脱敏治疗,同时与40例牙本质过敏症化学药物治疗对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随机选择1995-1997年在本院就诊的60例牙本质过敏症患者,年龄在31-78岁,其中40~65岁38人,占63.3%。男性46例,女性14例。其中因磨耗致不同程度牙本质暴露及敏感者30例,牙颈部楔状缺损者21例,修复中的牙体预备所致者8例,酸蚀1例。表现为…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遗传性乳光牙本质患者进行临床表型分析,检测基因变异;对患牙的组织形态进行电子显微镜观察,并对其元素含量进行能谱分析。方法:募集1例遗传性乳光牙本质患者,进行病史采集和临床检查,采集血液样本提取DNA,PCR扩增DSPP基因编码区并测序,测序结果与数据库比对;收集患牙样本进行组织形态的电子显微镜观察和成分组成的能谱分析,并与正常对照牙齿相比较。结果:患者有典型的乳光牙本质临床表现,即牙齿变色、磨损、髓腔和根管闭锁等,且伴发釉质发育不全和骨性反牙合表现。在DSPP基因中发现16个基因变异位点(c.727G>A, c.897A>G, c.2053_2054ins18bp, c.2548G>A, c.2645_2646ins9bp, c.2706T>C, c.2878A>G,c.3004A>G, c.3069_3086del18bp, c.3249A>C, c.3264T>C, c.3266_3400del135bp, c.3418A>G, c.3454G>A, c.3461_3462ins18bp, c.3606C>T), 经分析均为多态性位点,患牙的组织结构和成分组成与对照牙差别明显。扫描电子显微镜下,患牙牙本质小管数目减少,排列稀疏不规则,釉牙本质界失去了典型的扇贝样外形。能谱分析结果为患牙中镁元素含量(0.615 0%±0.261 6%)比对照牙(1.283 3%±0.322 1%)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患牙中钙元素含量较对照牙高(34.865 0%±0.388 9% vs. 29.221 7%±2.248 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患牙钙磷比比值为1.981 2±0.019 3,而对照牙为1.775 9±0.111 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患牙碳元素和氧元素含量减低、磷元素含量增高,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遗传性乳光牙本质的表型分析、基因变异检测和组织学观察结果扩大了该疾病的表型谱,可为进一步的基因和组织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牙本质保护膜hybrid coat对年轻活髓恒牙牙体预备后牙本质过敏的防治效果进行临床观察.方法 将78例年轻需进行牙体预备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使用牙本质保护膜处理牙齿预备表面,对照组使用 75%氟化钠甘油处理牙齿预备表面,所有基牙均采用暂时冠修复.7-10 d后试戴修复体时,观察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经牙本质保护膜处理后患者牙本质过敏症状明显改善,牙本质保护膜治疗组与氟化钠甘油治疗组的疗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牙本质保护膜在治疗年轻活髓恒牙牙体预备后产生的牙本质过敏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6.
用新型牙本质粘接剂治疗牙本质量度敏感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介绍新型牙本质粘接剂治疗牙本质敏感症的应用原理及用以治疗牙本质重度敏感症的临床应用。方法 将牙面清洗干净后 ,微干燥 ,涂布Prime&BondNT ,轻吹均匀 ,光照 2 0s。结果 共治疗牙本质重度敏感症 42颗牙 ,显效 39颗 ,总有效率 92 .8%。结论 用新型牙本质粘接剂治疗牙本质重度敏感症有显著疗效 ,可用于经多种方法脱敏效果欠佳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冠修复治疗牙隐裂的应用及临床预后。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300例牙隐裂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予以非全冠修复治疗,观察组则予以全冠修复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恢复正常咀嚼功能时间、咬合正常时间、牙痛消失时间;治疗前后患者咀嚼、美观情况。结果观察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恢复正常咀嚼功能时间、咬合正常时间、牙痛消失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咀嚼、美观情况并无明显差异,P 0.05;治疗后观察组咀嚼、美观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冠修复治疗牙隐裂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咀嚼功能,减轻牙痛,促使咬合恢复正常,提高美观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程鹏 《中国乡村医生》2005,21(18):25-25
目的:探讨碘化银治疗老年性牙本质过敏的疗效。方法:用碘化银治疗老年性牙本质过敏症60例,并对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总有效率96.7%。结论:碘化银是治疗老年牙本质敏感症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9.
朱兰省 《中原医刊》1999,26(11):48-48
牙本质过敏症是口腔科的一种常见病。对于本症的治疗,方法虽然很多,但疗效均不理想。笔者从1995年3月~1999年2月应用光固化窝沟封闭剂治疗牙本质过敏,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共78例,其中男45例,女33例,年龄40~69岁。病例选择:①患者自述患牙对冷热酸甜有酸痛感;②探诊检查牙面有过敏区,温度试验患牙有酸痛感。1-2 治疗方法:彻底清除牙面上的软垢、牙面与色素,清洗患牙过敏区;3%双氧水冲洗牙面,温水冲洗干燥后,用37%磷酸酸蚀敏感区30秒(如不能耐受、则…  相似文献   

20.
几种化学制剂对牙本质通透性的影响刘翠凤采用Pashley的流体动力装置,在人离体牙的牙本质上用不同浓度的化学制剂,作牙本质通透性的测定,以便进一步探讨牙本质敏感症的发病机理,为临床寻求更有效的药物脱敏剂提供理论依据。一、材料和方法1.材料:取84个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