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实脾散     
实脾散系针对脾阳虚衰、不能制水、水溢肌肤的阴水证而设,原书曰"治阴水先实脾土".故治之宜温、宜补,以温阳健脾为主.所以应以干姜、附子、白术、甘草、大枣、生姜为方中主要组成部分.以干姜、附子补火生土;以白术、甘草、大枣、生姜健脾和中.  相似文献   

2.
方剂组成:南星二斤陈皮二斤苍术二斤黄柏五斤甘草二斤姜黄五斤白芷五斤厚朴二斤大黄五斤花粉十斤晒干磨碎过筛,贮罐备用。方义:本方为外用消炎剂。有清热散瘀、消肿止痛之功。大黄、黄柏清热;陈皮、姜黄、厚朴行气化瘀;甘草、花粉解毒缓痛;白芷、南星祛风定痛;苍术燥湿消肿。  相似文献   

3.
温胆汤首见于孙思邈<千金药方>,由半夏、陈皮、竹茹、枳实、甘草、茯苓、生姜、大枣组成,且有清胆和胃、燥浊祛痰之功,主治胆胃不和,痰热上扰所致的眩晕、呕吐、心悸、不眠等病症.笔者依据本方祛湿化痰之宗旨,灵活化裁,广泛应用临床,治疗多种疾病,疗效颇佳,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平胃散新解     
名称平胃散。方剂组成陈皮去白50两,厚朴姜汁炒锉50两,苍术米泔水浸2日,焙干5斤炒,甘草锉炒30两,每服2钱,水一杯,生姜2片,大枣2枚。(注:此为宋代古方剂量组成)。  相似文献   

5.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出自《伤害论·辨太阳病脉论并治中》,主治“发汗后,腹胀满者”,方由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组成,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应用该方治疗脾虚气滞者所致的病证均获得良好疗效,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异病同治的特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常用中药功用鉴别:芳香化湿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苍术厚朴苍术与厚朴二者皆辛苦温燥,主入脾胃经,均能燥湿运脾,常用治湿阻中焦所致的脘腹胀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倦怠乏力,舌苔浊腻等症,二者常相须为用。不同之处在于:苍术为燥湿健脾的要药,凡痰饮、水肿、带下等脾湿偏盛者均可使用。并能祛风湿、发汗、明目,...  相似文献   

7.
平胃散首见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苍术、厚朴、陈皮、甘草四味药物组成具有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之功,为化湿第一方,原为湿滞脾胃而致痞满积饮所设.笔者认为此方在儿科临床应用亦不少见,仅将个人体会浅析如下,不同之处,请同道予以斧正.  相似文献   

8.
小柴湖汤为《伤寒论》和解少阳之效方,本方由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大枣、生姜组成。笔者用以治疗少阳证之各种病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温胆汤出自《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该方由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茯苓、生姜、大枣8味药组成,具有理气化痰、清胆和胃的功效。笔者在临床中应用该方加减治疗几种内科疾病,屡获卓效,现举案例如下。  相似文献   

10.
半夏泻心汤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夏泻心汤方出汉代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为治小柴胡汤误用下法成痞而设。方药为:半夏、黄芩、干姜、人参、炙甘草、黄连、大枣。方中以半夏为君,降逆止呕;黄芩、黄连苦寒泻热;半夏、干姜辛温散寒;人参、甘草、大枣健脾补中。本方乃寒温并用,辛苦同进,补泻兼施,有和其阴阳,顺其升降,调其虚实的作用。其组方严紧,配伍精当,不但治小  相似文献   

11.
温胆汤的源流及其衍变 现在一般都认为,温胆汤是二陈汤加竹茹、枳实而成,其实并非如此.据考证,温胆汤始见于唐代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其药物组成是陈皮、半夏、竹茹、枳实、生姜、甘草6味.宋代陈无择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记载的温胆汤,则是从孙氏温胆汤衍化而来,较之多了茯苓、大枣两药.二陈汤最早见于北宋裴元宗和陈思文所著<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生姜、乌梅组成.由此可见温胆汤的文献记载早于二陈汤.因此,不能说二陈汤加竹茹、枳实就是温胆汤,而且可以认为二陈汤是由温胆汤衍化而来.后世论用温胆汤多从陈氏温胆汤.现在临床应用温胆汤,大多不用生姜、大枣.  相似文献   

12.
《内经》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阴阳是统领八纲辨证的总纲,阴阳失调能产生多种疾病.桂枝汤加减能调和阴阳,临床应用较为广泛.桂枝汤由桂枝、芍药、生姜、甘草、大枣组成,桂枝辛温,辛能散邪,温从阳而扶卫;芍药酸寒,酸能敛汗,寒走阴而益营.桂枝君芍药,是于发散中寓敛汗之意;芍药臣桂枝,是于固表中有微汗之道.甘草甘平,有安内攘外之能,用以调和中气,即可调和表里,调和诸药.以桂芍之相须,姜枣之相得,借甘草之调和阳表阴里、卫气营血,并行而不悖,是刚柔相济以为和也.桂枝生姜为阳,芍药大枣为阴,甘草调和阴阳,这种组方特点决定了桂枝汤是阴阳和剂,桂枝汤加减调和阴阳作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  相似文献   

13.
小柴胡汤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书权 《临床荟萃》1989,4(6):257-258
小柴胡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由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七味药物组成。含有柴胡甙、柴胡皂甙A、挥发油、黄芩甙、黄芩素、甘草甜素等二十余种复杂的有效成分。原为治疗邪郁半表半里的少阳和解之剂,随着临床药理研究的逐步深入,近年发现这一古方对许多临床常见病和疑难顽症疗效卓著。本文拟将本方国内外有关新进展概述之。  相似文献   

14.
咳喘、泻利、高热是小儿临床常见的证候 ,笔者近 10年来在临床上对三者中医辨证用药略有心得 ,现简介如下。1 小儿咳喘用药 临床宜选用前胡、旋覆花、杏仁以宣发肺气。搜胸中痰结 ,以黄芩、山栀、海浮石、川贝清热化痰 ;佐以焦山楂、麦芽、陈皮、枳实运脾清积 ,断其生痰之源。喘加炙麻黄、细辛、五味子以降逆定喘化饮 ;痰多加葶苈子、萝卜子、苏子泻肺消食化痰 ;热加生石膏泄热生津。2 小儿泻利用药 临床上多选取党参、白术、淮山药以健脾 ;茯苓、泽泻、车前子以利水 ;葛根既升脾胃之阳 ,生津止渴 ,又可清表邪 ;苍术以健脾燥湿 ;再辅以…  相似文献   

15.
半夏厚朴汤临床配伍新用王心好476400河南省夏邑县人民医院半夏厚朴汤出自汉代张仲景《金蒉要略·妇人杂病篇》,由半夏、厚朴、茯苓、苏叶、生姜组成。文中云:“妇人咽中如有炙,半夏厚朴杨主之”。原文为治七情郁结,痰凝气滞,上过咽喉,证见咽中自感有物阻塞,...  相似文献   

16.
温胆汤始见于唐·孙思邈<千金方·胆腑>:"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温胆汤方."清代张秉成<成方便读>言本方主治"胆虚痰扰",为著名的治痰方剂.原方组成用"半夏、竹茹、枳实各二两,陈皮三两,生姜四两,甘草一两".从宋代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开始,减少了生姜用量"二两",增入云苓"一两半",后人又入大枣1~2枚,组成温胆汤.全方寒热并用,辛苦兼施,功能和胃化痰,清静胆腑,为治痰证的主方,能解除木郁土壅,痰浊内生诸证.  相似文献   

17.
旋覆代赭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161条:"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原方由旋覆花、人参、生姜、代赭石、甘草、法半夏、大枣7味药组成。方中旋覆花苦辛咸,微温,能下气消痰、降逆除噫;代赭石味苦寒体重沉降、善镇冲逆;半夏味辛,祛痰降逆,化饮和  相似文献   

18.
小柴胡汤出白张仲景的《伤寒论》,方由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甘草、大枣组成,具有和解表里、宣通内外、调理升降的功能。笔者临证加减运用本方治疗多种病证,疗效甚佳,现举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桂枝汤原出张仲景《伤寒论》,由桂枝、白芍、甘草、大枣、生姜五药组成。方中桂枝味辛性温,辛能解表,温通卫阳;生姜味辛,能佐桂枝解肌驱邪;大枣味甘,能佐芍药和营益阴;甘草和中缓急。五药合用,共凑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表之功。临床应用,甚为广泛,不但用于外感风寒表虚证,而且对一般杂病,因营卫不和,阴阳失调所致者,皆可酌  相似文献   

20.
半夏、天南星为临床常用燥湿化痰对药。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块茎,性温味辛有毒,且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等功能,主要成分有胆碱、β-谷甾醇-D-葡萄糖甙,水解后得麻黄碱、多糖、半夏蛋白、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