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2 毫秒
1.
《微循环学杂志》2007,17(1):43-43
在2007年中国肝病论坛上,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联合通报,目前我国已有103位慢性乙肝患者通过免疫重建方式实现临床治愈。  相似文献   

2.
采用^3H-TdR释放法测定51例慢性肝病患者(CPH10例、CAH23例、LC18例)外周血LAK细胞活性,并用酶联法测定患者血清中sIL-2R含量;与29例正常对照组比较,发现肝病患者LAK活性降低,HBVDNA阳性组LAK活性较阴性组低(P〈0.05),sIL-2R增高,且慢性肝病组LAK活性与sIL-2R水平呈负相关,说明LAK活性与机体免疫功能状态有关,HBV的复制和高浓度的sIL-2R  相似文献   

3.
各种类型的慢性肝病均可能牵涉自身免疫的问题。国内外的研究表明,病毒一旦侵入体内,疾病的进展与机体的免疫应答功能关系密切,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自身免疫机制常出现异常,因此从免疫学角度来研究慢性肝病十分必要。本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慢性肝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叶飞 《医学信息》2008,(11):5-6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持续感染、自然清除率低、免疫功能紊乱,致使肝病反复、迁延不愈,治疗颇为棘手。干扰素及核苷(酸)类似物的抗病毒作用已得到充分肯定,但疗程均较长,且干扰素的毒副作用、较窄适应症及核苷(酸)类药的耐药问题,多少会影响一部分患者的选择。本文用苦参素注射液(江苏正大天晴药业生产)治疗3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褪黑素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褪黑素 (melatonin ,MT)是由松果体分泌的一种吲哚类激素。近年来已在抗肿瘤、抗炎和抗氧化及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及治疗肝病等领域展示了其活性[1~ 3] 。慢性乙肝患者 ,免疫功能异常 ,内分泌失调 ,因而褪黑素有可能成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一种新方法。当前国内外对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褪黑素的变化了解尚少。为此 ,我们探讨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褪黑素的变化 ,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1 资料和方法35例慢性乙型肝炎 ,均为我所 1999年 6月~ 2 0 0 1年 4月住院患者 ,年龄 2 2~ 5 2岁 ,诊断标准按照《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  相似文献   

6.
肝抗原自身抗体在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肝抗原自身抗体在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血清中的阳性率。方法 将患者分为3组:①自身免疫性肝病组,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②各类病毒性肝炎组;③不明原因肝损伤组。分别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免疫印迹法检测肝抗原(SAL/LP、LKM-1、LC-1、AMA-M2)自身抗体。结果 抗SLP/LP抗体在AIH患者血清中阳性率为46.4%,明显高于LKM-1(13.3%)、LC-1(0.O%)及AMA-M2(13.3%)抗体,并且在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呈阴性反应。抗AMA-M2抗体在PBC患者血清中阳性率达95.0%。不明原因肝损伤组患者中有10.0%的AMA-M2抗体阳性。结论 抗SLA/LP抗体对AIH具有特异性,肝抗原自身抗体的检测将有助于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的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7.
垂体催乳素(prolactin,PRL)是含有199个氨基酸的蛋白质激素,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垂体激素近二十多年的临床研究发现,男性慢性肝病患者有女性化的问题,国内已有文献报道,肝病患者尤其是肝硬化患者血清PRL水平升高。临床意义尚不十分明确。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溴隐亭对印例男性慢性肝病患者进行了治疗前后血清PRL水平的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岳患者的免疫功能受到严重损伤,移植后免疫功能低下主要表现在:①免疫个体发生学过程再现的削弱;②缺乏长期稳定的供体免疫功能的转移; ③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④胸腺功能的降低。临床实践证实,清髓性治疗后患者的免疫功能处于麻痹状态可以持续1年之久。  相似文献   

9.
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是由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肾病综合征是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明显水肿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我科收治了1例肝性脑病合并肾病综合征患者,经抗病毒及抗肝性脑病、护肝、利尿消肿、抑制免疫与炎症反应、抑酸等治疗后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肿瘤坏死因子(TNF)是由激活的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产生的一种细胞因子,具有介导抗肿瘤及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并参与炎症反应的病理和生理变化。因此,了解某些疾病的TNF含量,对于探索发病机理及疗效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为探讨各型肝炎与TNF的关系,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95例肝病患者进行了TNF浓度测定。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综述了红细胞免疫功能与SLE 的研究近况。红细胞免疫功能改变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密切相关,SLE 患者红细胞CR1减少、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低下,是由遗传缺陷及后天因素共同引起,由前者造成的持续低水平的红细胞CR1使个体对SLE 易感或加重其临床表现,而后者与病情波动有关。还介绍了SLE 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变化情况、发生机制及其调节因子的变化等,探讨了SLE 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改变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疆哈密地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的肝病患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新疆哈密地区167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的肝病患者肝组织中丁型肝炎病毒抗原进行了检测,检出率为22.75%,表明该地区存在较严重HDV感染。HDAg在肝细胞中表达呈浆型,核型,浆核混合型,不同 理类型肝病HDAg检出率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3.
肝病患者红细胞免疫指标与CG、HA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1981年Siegel[1]提出"红细胞免疫系统"新概念以来,引起了国内外医学界的广泛关注.目前,有关红细胞免疫与临床疾病的关系探讨日益增多,但对红细胞免疫与CG、HA关系的研究报道尚不多见.为此,我们分别采用酵母菌花环法、放射免疫分析法对176例肝病患者及35名健康体检者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C3bRR、RBCICR)、甘胆酸(CG)、透明质酸(HA)进行了测定,旨在探讨红细胞免疫与肝病指标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对非甲状腺疾病中的甲状腺功能状态的研究日益增多,有关肝硬化(LC)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亦有报道.我们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及免疫散射比浊法对147例慢性肝病患者(其中包括肝硬化患者45例)进行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测定及β-微球蛋白(β-MG)检测,以探索它们间的相关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尿毒症患者的免疫功能存在缺陷,其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是一种多效的免疫调控介质,其血浆浓度增高可通过双向调节多种细胞因子或免疫调节物质的活性,加重免疫功能紊乱。近年来,补体调节蛋白CD59在各种异常补体激活导致的免疫功能损伤中的作用已引  相似文献   

16.
急慢性肝病十分常见,肝细胞损伤及修复的指标较多,但缺乏敏感性和特异性.自由基是近年来研究较有进展的领域,它们对组织细胞有较强的破坏作用,是许多疾病发生的基础.细胞脂质过氧化在损伤肝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细胞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加山加贴协也,MDA)水平的观察是研究自由基损伤的重要手段.本文旨在检测各型急慢性肝病患者空腹血清、肝硬化腹水中MDA水平和两者之比值变化,探讨脂质过氧化在急慢性肝病发病学中的意义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1.检测对象:(l)检测组:321例急慢性肝病患者均系住院…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免疫粘附血凝法(IAHA)测定了慢性迁延性肝炎(CPH)75例、慢性活动性肝炎(CAH)40例、肝硬化(LC)83例、原发性肝癌(PHC)20例、正常人(NH)42例的红细胞补体受体(CR_1)活性,并初步探讨肝病患者CR_1活性与血清免疫复合物(IC)总补体活性(CH_(50))及sGPT等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8.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功能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对65例NIDDM患者的12项免疫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NIDDM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低下,合并感染者更趋明显,提示免疫功能缺陷是糖尿病易患各种感染的重要原因。这种异常改变与患者的长期高血糖状态有密切关系,纠正糖尿病人的糖代谢紊乱可改善其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9.
酒精性肝病大鼠肝组织Toll样受体4及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实验应用乙醇灌胃建立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 rdisease,ALD)大鼠模型,动态观察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及Toll样受体4(TIR4)在肝组织中的表达状况,结合肝脏病理学指标探讨免疫机制在酒精性肝病发病机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肝纤维化是所有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基础,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大量肝病患者因缺乏理想、有效的治疗手段而死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因具有可塑性、取材方便、不存在免疫排斥问题以及易于外源基因的转染和表达等优点而被广泛用于疾病研究,为肝纤维化的有效治疗带来希望。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概况和其在肝纤维化中的研究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