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比较咪达普利与培哚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的降压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将入选的60例1~2级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咪达普利组,每日晨起口服咪达普利(5~10mg,1次/d),培哚普利组,每日晨起口服培哚普利(4~8mg,1次/d)。治疗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血压,记录不良反应。结果:经治疗后咪达普利与培哚普利组血压均明显下降(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咪达普利组16.8%,培哚普利组20%,而咪达普利组的咳嗽发生率为6.8%,培哚普利组为16.8%。结论:咪达普利和培哚普利均能有效降压,二者降压效果相似,但咪达普利的咳嗽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高血压病(EH)患者用培哚普利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ET)和心钠素(ANP)的变化。方法 30例EH患者用培哚普利治疗4周,放免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浆ET,ANP的浓度。另设正常对照组30例。结果 EH患者用培哚普利因浆ET、A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0.01),经培哚普利治疗后,ET、ANP显著下降(P均<0.01)。结论 培哚普利可降低EH患者血浆ET、ANP水平,从而有助于降低血压。  相似文献   

3.
杨泽民  李衡梅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3):2314-2315
目的:比较低剂量培哚普利/吲哒帕胺复合制剂(百普乐)与培哚普利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化的影响和治疗反应率及安全性。方法:共入选高血压患者100例,分为试验组52例,对照组48例,分别应用百普乐(培哚普利2mg+吲哒帕胺0.625mg)1次/d和培哚普利4mg1次/d,连续治疗观察12周。结果:治疗结束时,试验组和对照组降压总有效率分别为94.2%(49/52)与83.3%(40/48),试验组主要副作用为咳嗽[9.6%(5/52)],而无首剂低血压反应和高钾血症。结论:培哚普利/吲哒帕胺复合制剂有良好临床降压效果。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4.
缬沙坦与培哚普利治疗肾性高血压临床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缬沙坦和培哚普利联合治疗肾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缬沙坦(80mg/d)、培哚普利(4mg/d)和缬沙坦(80mg/d)加培哚普利(4mg/d)共治疗24周,单独用药组治疗12周后,若血压≤130/80mmHg(1mmHg=0.1333kPa),继续单独治疗12周,若血压〉130/80mmHg,改为联合用药治疗12周,观察血压、尿蛋白、血肌酐的变化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用药组血压控制率比单独用药组高(P〈0.05),两种药物均有降低尿蛋白的作用。与治疗前比较,联合用药组第12周后血肌酐有明湿下降(P〈0.05)。单独用药组血压未达标病例再联合用药后血压、尿蛋白、血肌酐均有明显下降(P〈0.05)。联合用药的不良反应与单独用药相比没有明显增加。结论缬沙坦和培哚普利联合治疗肾性高血压,较单独用药能更有效地控制血压、减少蛋白尿、降低血肌酐,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培哚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的疗效。方法:老年高血压LVH患者50例,男性36例。女性14例;年龄65~80岁;予培哚普利4-8mg,口服,1次/日,共6个月。结果:培哚普利治疗后,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V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心肌重量(LVM)、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均显著下降。结论:培哚普利能有效地逆转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  相似文献   

6.
黄建平  刘忠  陈勇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9):3081-3082
目的:以氨氯地平为对照,观察培哚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效果,并评价其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培哚普利组(4mg/d)和氨氯地平组(5mg/d),治疗4周,如血压得到控制(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继续原剂量治疗8周;如血压未得到控制[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将上述药物剂量加倍后继续治疗8周。治疗前后和治疗期间定期测量血压,治疗前和治疗12周末检测血清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尿微量白蛋白(U—MAlb)、血和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α1广微球蛋白(α1—MG)。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4、8、12周末血压均有明显下降(P〈0.01);两组之间同期相比,治疗4、8、12周末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12周末降压有效率培哚普利组95%,氨氯地平组98%,两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12周末 Scr、Ccr差异无显著性(P〉0.05),培哚普利组U—MAIb、血和尿β1-MG、尿α1—MG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氨氯地平组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培哚普利和氨氯地平均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有显著的降压效果,疗效确切。同时.培哚普利还能降低U—MAlb、血和尿β2-MG、尿α1-MG.对肾功能有保护和改善作用。[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培哚普利、氯沙坦及两者联合用药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左室肥厚(LVH)的干预作用。方法 EH伴有LVH患者90例随机分成A组(培哚普利4mg/d,30例),B组(氟沙坦50mg/d,30例)和C组(培哚普利4mg/d加氯沙坦50mg/d,30例)。治疗4周时若血压〉160/100mmHg(1mmHg=0.133kPa),则培哚普利和氯沙坦剂量分别增加至8mg/d和100mg/d。总疗程共24周,治疗前后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测左室相关数据,计算左室重量指数(LVMI),并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1、3组治疗前后比较均能显著降低LVMI(P〈0.01)。其中A组和B组LVMI的降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C组LVMI降低较A组、B组两组更为显著,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②分别比较3组治疗前24h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舒张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4h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舒张压均分别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但治疗后3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培哚普利、氧沙坦均能逆转EH患者LVH,培哚普利和氯沙坦联合用药能使这一作用更为显著,且这种协同作用与降压效应无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运动训练联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培哚普利)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高血压和大动脉硬化的影响,确定运动对于被降压药物调整为正常血压水平的高血压症的大动脉顺应性的影响.方法:7周龄SHR分为对照组,运动组,培哚普利投药组,培哚普利与运动并用组,观察8周,每周1次用tail-cuff方法测定大鼠的血压.15周龄时,用主动脉脉搏波传播速度来评估大动脉顺应性.结果:培哚普利完全抑制了血压的上升,运动也起到了一定的降压效果.同时培哚普利可以抑制大动脉顺应性的低下.单独运动对于大动脉顺应性的低下并没有起到抑制效果,而且在培哚普利投药的基础上加上运动也没有达到抑制的效果.结论:对于高血压进展期SHR,运动有一定的降压效果,但对于被培哚普利调整为正常血压水平的SHR的大动脉顺应性没有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洛沙坦和培哚普利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心室重塑(LVRM)的治疗效应并进行比较。方法:AMI患者65例,随机分为3组。洛沙坦组22例,培哚普利组22例,对照组21例。对照组仅给予硝酸酯类、肠溶阿司匹林、肝素等常规治疗;洛沙坦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洛沙坦25mg口服,每日1次;培哚普利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培哚普利4mg口服,每日1次。分别在入院后第1天、14天、6个月时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14天及6个月时LVDd、LVDs较基础值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5);洛沙坦组与培哚普利组14天及6个月时LVDd、LVDs与基础值比较轻度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明显缩小,有显著性差异(P<0.05);洛沙坦组与培哚普利组LVDd、LVDs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培哚普利组咳嗽发生率18%,洛沙坦组无1例发生副反应。结论:洛沙坦与培哚普利具有相似的抗左心室重塑的治疗效应,洛沙坦耐受性更好。  相似文献   

10.
《新医学》1995,(7)
每日1次恩纳普利和培哚普利的降血压效应研究对象为60~78岁的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20例,治疗前4印卧位舒张压>12.7kPa。其中10例单用恩纳普利(10mg者4例,20mg者6例),10例单用培哚普利(perindopril,4mg者6例,8m...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联合吲哒帕胺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培哚普利联合吲哒帕胺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68例,服药4周后观察降压效果,对心率、血糖、血脂、血尿酸、肝肾功能、血电解质的影响、不良反应;随访2年,观察临床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联合用药与单用培哚普利或吲哒帕胺降压效果相比,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显著下降,血压达标率为86.76%。对心率、血糖、血脂、血尿酸、肝肾功能、血电解质的无不良影响,不良反应发生低。初步随访1.8年显示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为7.35%(5/68)。结论:培哚普利联合吲哒帕胺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效果较好,不影响血糖、血脂代谢。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培哚普利治疗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2例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均口服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培哚普利治疗,观察1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血压、心率的变化,依据疗效及血压达标判定标准评定两组临床疗效及血压达标率,随时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7%、血压达标率为81.4%,对照组分别为79.1%、44.1%,观察组总有效率、血压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较轻微,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培哚普利治疗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具有协同增效作用,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联合安体舒通及小剂量双氢克脲噻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及对左室肥厚影响。方法:108例高血压并左室肥厚病人同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服培哚普利+双克+安体舒通,对照组服培哚普利+双克+安慰剂观察治疗前及治疗6月、12月的血压、左室重量指数及心功能参数。结果:两组均有明显降压作用,治疗6月后均有显著逆转左室肥厚的作用。左室收缩功能舒张功能明显改善;治疗12月后,治疗组上述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安体舒通联合培哚普利及小剂量双克降压、逆转左室肥厚、改善心功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TMZ)联合培哚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72例慢性CHF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内科常规抗心衰治疗,对照组加服培哚普利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曲美他嗪,两组均治疗12周。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 超声心动图各项指标改善(P〈0.05) 病情恶化减少(P〈0.05)。结论:TMZ联合培哚普利可有效治疗慢性CHF。  相似文献   

15.
黄虔  徐宏贵 《新医学》1998,29(4):185-186
目的:观察新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击普利对老年高血压的疗效。方法:将60例60岁以上的高血压住院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培哚普利2~4mg/d和卡托普利12.5~25mg/d进行治疗。结果:培哚普利组血压从(21.5±2.2/11.4±1.2)kPa降至(18.4±1.9/10.6±1.5)kPa,P〈0.01,卡托普利组从(22.3±2.5/11.3±1.1)kPa降至(18.2±2.0/10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替美沙坦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及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取因充血性心力衰竭(NYHA分级~级)合并左室肥厚住院的患者46例,随机分两组,在常规强心、利尿、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血压情况,一组加用替美沙坦80 mg/d,另一组加用培哚普利4 mg/d,随访6个月,分别检测患者血压、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容积,比较活动耐量、住院次数,以及超声心动图的检查。结果:替美沙坦组与培哚普利组相比,患者的射血分数差异无显著性[(7.8±5.8)%比(7.2±3.5)%,P〉0.05],血压降低幅度差异无显著性[收缩压(13.1±5.0)mm Hg比(11.4±3.8)mm Hg,舒张压(10.7±3.6)mm Hg比(8.8±4.5)mm Hg,均P〉0.05],左室舒张末容积变化差异无显著性[(4.8±4.6)mm比(5.2±5.1)mm,P〉0.05]。结论:替美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及改善左室重构的疗效等同于培哚普利。  相似文献   

17.
培哚普利与卡托普利治疗老年人高血压60例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虔  徐宏贵  韦宏成  刘琼 《新医学》1998,29(4):185-186
目的 :观察新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培哚普利对老年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将 60例60岁以上的高血压住院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用培哚普利 2~ 4 mg/ d和卡托普利 12 .5~ 2 5 mg/ d进行治疗。结果 :培哚普利组血压从 (2 1.5± 2 .2 / 11.4± 1.2 ) k Pa降至 (18.4± 1.9/ 10 .6± 1.5 ) k Pa,P<0 .0 1;卡托普利组从 (2 2 .3± 2 .5 / 11.3± 1.1) k Pa降至 (18.2± 2 .0 / 10 .5± 1.1) k Pa,P<0 .0 1,两者疗效相近。 2 4小时血压监测结果表明 ,培哚普利的降压效果更为缓慢而持久。  相似文献   

18.
古国荣 《临床医学》2000,20(12):7-9
测定64例(初68例治疗中有4例明显不良反应停药)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培为利治疗前后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VID)、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重量指数(LVMI)变化,结果显示。经培哚普利治疗后,收缩压、舒坟、LVID、IVST、LVPWT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培哚普利不仅有较好的降压作用。也能逆转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培哚普利与厄贝沙坦联合应用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慢性心力衰竭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在心力衰竭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培哚普利2-8mg/d+厄贝沙坦37.5~150mg/d,对照组给予培哚普利2-8mg/d。治疗观察2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6分钟步行距离,超声心动图指标改变,血钾、尿素氮、肌酐变化及心率、血压变化情况。结果治疗24周后,组内治疗前后6分钟步行距离、左房内径(LA)、左室舒张末期容量(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量(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FS)、心排血量(CO)、心排血指数(C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对照组分别=2.55、2.04、2.98、3.39、2.58、3.24、3.07、3.28,t治疗组分别=2.35、2.14、3.08、3.29、2.56、3.22、3.05、3.18,P均〈0.05)。治疗后两组间6分钟步行距离、LVEDV、LVESV、EF、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88、2.20、3:04、2.75、3.19,P均〈0.05);两组间心功能改善显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5,P〈0.05);组内治疗前后血钾、尿素氮、肌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对照组分别=3.41、4.22、3.86,t治疗组分别:3.46、4.38、3.89,P均〉0.05)。结论培哚普利与厄贝沙坦联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优于单用培哚普利,能提高临床疗效而未增加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加美托洛尔联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随机分别两组,治疗组20例给予培哚普利(2~8mg/d)和美托洛尔(12.5~75.0mg/d),对照组22例给予常规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5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培哚普利联用美托洛尔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简单易行,且可以预防洋地黄中毒,对依赖洋地黄的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病人有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