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88名护理专业学生随机分为研究组128名和对照组60名,研究组应用循证护理方法进行临床护理带教,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带教模式。结果:研究组护生的学习纪律、学习态度、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考核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CCTST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生所护理的患者对护生的常规操作、服务态度、健康宣教、心理疏导及综合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方法可以激发护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护生循证思维与循证实践能力,教学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教学中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微信公众平台在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入科实习的60例护生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传统临床带教方法,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微信公众平台带教。比较两组实习护生考试成绩、教学模式问卷调查评分、带教老师对实习护生综合能力满意度评分以及实习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实习护生操作考试成绩、理论考试成绩、综合技能考试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医学知识、学习兴趣、自学能力、实践操作、师生互动、学习负担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分析能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带教老师对实习护生临床思维能力、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护理综合素质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实习护生对带教老师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微信公众平台带教方法可增强实习护生护理操作技能掌握程度,改善带教质量,提高实习护生对微信教学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老干部科护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20名在老干部科实习的护生,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带教方法,观察组应用循证护理带教法,比较两组护生实习结束时理论、操作考试成绩和查阅文献能力。结果:观察组护生的理论考试、操作考试成绩和查阅文献能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带教可明显提高护生在老干部科的实习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反思性教学对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教学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符合条件的带教老师72名、大专护生72名,将带教老师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6名,大专护生随机安排带教老师,根据带教老师分成研究组所带教的护生和对照组所带教的护生各36名,但由于轮转等原因,自始至终由研究组老师带教的护生为30名,由对照组老师带教的护生29名.研究组按反思性教学方式带教,对照组按传统的教学方式带教.分别于大专护生来院实习的第1个月、最后1个月评价两组带教老师的教学能力,考核两组护生的技术操作、理论知识,并进行比较.结果 实习的最后1个月,研究组带教老师的教学能力、所带教大专护生的技术操作成绩、理论知识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反思性教学能提高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教学水平,激发带教老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进一步提升临床护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运用于重症监护室(ICU)护生实习带教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5月ICU实习的72名护理实习生,根据护理教学方案的不同分为常规组、研究组,每组36名,常规组护生采用临床传统护理教学模式,研究组在常规组护理教学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护生综合能力评分。[结果]研究组护生沟通交流能力、学习积极性、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综合能力评分均高于常规组护生(P0.05)。[结论]将循证护理运用于ICU护生实习带教中有利于提升护生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呼吸治疗护理临床带教模式在护理实习生(护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1日~2017年4月30日某校全日制护生4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模式进行实习带教;将2017年6月1日~2018年4月30日全日制护生42名作为研究组,在传统带教基础上采用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呼吸治疗护理带教模式。比较两组护生理论与操作成绩、岗位胜任力与教学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理论与操作成绩、专业综合分析能力评分、教学满意度方面均高于对照组(P0.01,P0.05);研究组护生在动手能力、实践技能、创新思维、学习和专业发展兴趣、自信心等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呼吸治疗护理带教模式能提高护生的临床实践能力,提升临床教学满意度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谢雪容 《妇幼护理》2022,2(17):4102-4104
目的 探究手术室护理带教中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 2020 年 6 月到 2022 年 3 月期间在我院实习的两批 护生共 80 名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不同的入院实习时间,将护生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 40 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 进行手术室带教,研究组采用行为导向教学法进行手术室带教。分析对比两组的护士核心能力、自我效能感、理论、操作考核 成绩以及教学满意度。结果 带教干预后,研究组护生护士核心能力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自我效能感得分显 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理论、操作考核成绩、带教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行为导向教学法可显 著提高护生的核心能力以及自我效能感,提高护士的理论考核成绩与操作考核成绩,提高护生对带教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心血管内科临床带教路径过程中应用无缝衔接法在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本科128名护理实习生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式临床带教方法,观察组在临床路径带教过程中运用无缝衔接法,分析2组理论操作成绩、患者对护生满意度及护生对带教方法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理论操作成绩、患者对护生满意度及护生对带教方法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路径带教中无缝衔接法在心血管内科的应用,显著提高了临床护理带教质量及护生的临床护理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PDCA循环结合精细化培训模式在ICU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4月我院的40名护理实习生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带教模式,研究组采用PDCA循环结合精细化培训模式。比较干预后两组护生的出科考核成绩、护生对带教老师的评价情况、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护生的出科考试成绩、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评分,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PDCA循环结合精细化培训模式在ICU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护生的专业能力,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改良护生对带教老师各方面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组合作式教学在儿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于本院学习的140名护理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70名。实验组实行小组合作式带教模式,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进行带教。比较2组护生出科时理论考核及操作考核成绩,患者对其的护理满意度情况及护生对带教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实验组护生理论考核及操作考核等分均高于对照组,且患儿家长对护生满意度及护生对带教模式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实行小组合作式护理带教模式,能提高护生的儿科护理临床综合技能,在儿科临床护理带教中有较好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带教方法对本科护生创造力倾向的影响。方法将2008级本科实习护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用循证护理及传统护理方法进行临床带教,然后对2组实习护生进行理论和操作的考核及创造力倾向的测评,分析及评价其应用效果。结果循证护理带教后,观察组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创造力倾向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带教中引入循证护理能够提高护生的创造力,使护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2.
朱慧 《齐鲁护理杂志》2012,(30):121-122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ICU本科护生实习带教中的实习效果。方法:将在我院ICU实习的护理本科生6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教学模式,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教学模式,实习4周结束后观察两组护生的理论考试、实践技能操作成绩和综合能力。结果:观察组理论和实践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生综合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ICU本科护生实习带教中应用循证护理模式,有效提高理论、实践成绩,提高护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7):1661-1662
将2013年3月~2014年5月在我科实习的60例护理实习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学生选老师带教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模式。比较两组护生带教前后的理论、操作考试成绩及学习积极性,同时比较两组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观察组护生理论、操作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学习积极性和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选老师带教模式可提高护生理论、操作考试成绩及学习积极性和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适合在护理实习带教中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多媒体教学在妇产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68名于我院妇产科病房实习的护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4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带教,观察组采用多媒体教学带教.比较两组护生出科前的理论、操作考试及综合能力考核成绩,并对两组护生对带教老师、授课内容及授课形式的满意度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在理论、操作考试及综合能力考核上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在对带教老师、授课内容及授课形式的满意度方面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结合妇产科临床带教的特点,合理地应用形式多样的多媒体教学,可充分利用临床教学资源,提高临床护理带教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导师制临床护理教学模式在优质护理示范病房的实施效果,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培养优秀的护理人才,落实优质护理。方法:将2011年9月~2012年9月在我院实习的本科毕业生和大专毕业生89名随机分为研究组44名和对照组45名,均轮转至优质护理病房,研究组实施导师制临床护理教学模式,对照组实施传统临床护理教学模式,评价护生对带教老师及带教质量的满意度,比较学生理论、操作考试成绩。结果:研究组护生对带教老师及带教质量的满意度评分比对照组高,学生理论、操作考试成绩,教学效果评分比对照组高。结论:导师制临床护理教学模式适合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导师制临床护理教学模式能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医护合作型带教模式在神经内科护生带教中的实践效果。方法将神经内一科一病区实习的倒班护生作为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带教;同期在二病区实习的倒班护生作为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带教的基础上实行医护合作型带教新模式,出科时进行专科理论考试和技术操作考试考核。结果实验组护生理论成绩、专科技术操作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护生病情观察能力、书写能力和沟通能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护合作型护理带教模式能有效提高护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护生培训计划表在康复科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7月在康复科实习的100名护生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名,对照组实行常规带教,试验组实行应用护生培训计划表带教。通过观察两组护生出科考试的理论成绩和护理操作成绩以及护生对两种带教方法的满意度,评价两种教学方法对护生临床考核的影响。结果经过带教后,试验组的出科理论考试成绩和护理操作成绩以及护生对带教方法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带教中应用护生培训计划表带教,可以有效地提高护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护理操作技能,提高护生对带教方法的满意度,圆满地完成带教任务,做好护理事业的传承。在临床科室带教中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循证护理带教对本科护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涛  刘蕾  金鑫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9):779-780
目的 探究循证护理带教对本科护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附属医院的本科实习护生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使用循证护理带教方法,对照组使用传统护理带教方法,最后对两组护生进行理论、实验考核及自我效能感的评定.结果 观察组护生的理论及实验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生的自我效能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循证护理带教作为一种新的护理带教方法,能提高护生的学习成绩及自我效能感,增加其自信心及对学习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肿瘤放疗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将2012年7月-2013年6月的实习护生43名作为对照组,2013年7月-2014年11月的36名实习护生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带教,观察组护生采用循证护理教学。比较实习结束后带教老师对两组护生的综合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生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能力、健康教育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病人对护生满意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肿瘤放疗科临床护理教学中采用循证护理教学能提高大专护生的综合能力、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联合责任制整体护理在护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名实习护生为研究对象,其中2013年6月~2015年4月的103名护生为观察组,每个护理单元建立护生实习责任组,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护生分管床位,带教老师一对一临床带教按照"临床护理路径联合责任制整体护理护生临床带教实施表"的工作内容逐条落实,带教老师全程监督、指导、检查、评价,为患者提供从入院到出院全程、连续性护理服务;2011年6月~2013年4月的98名护生为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传统"师徒式"带教方法。对比分析2组护生理论、操作考试成绩、临床带教综合满意度及自评结果。结果观察组护生的出科考试成绩、患者满意度、带教老师满意度、护生满意度、护生临床综合能力提升等方面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此方法的临床应用显著提高了护生临床综合能力和带教质量,挖掘护生潜力,有助于培养"知识能力型"护理人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