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α-甲酰基辅A消旋酶(P504S)、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p63和高分子量角蛋白34βE12免疫组织化学组合检测诊断前列腺腺癌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腺癌患者前列腺穿刺活检或电切组织中P504S、PSA、PAP、p63和34βE12的表达,并以ELISA法测定其血清PSA含量。结果前列腺腺癌患者与前列腺增生者血清PS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1,P=0.07)。P504S诊断前列腺腺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6%(44/46)和96.15%(25/26)。前列腺腺癌中PSA及PAP的阳性率分别为95.56%(43/45)和100%(23/23),而p63和34βE12阴性率分别为100%(43/43)和86.4(19/22)。4.2%(1/24)前列腺增生患者p63呈阴性,13.6%(3/22)前列腺腺癌患者34βE12呈阳性。P504S、p63和34βE12在前列腺增生组与前列腺腺癌组间表达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PSA和PAP在此两组间表达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504S、PSA和PAP在前列腺腺癌中的表达强度与Gleason评分无相关性(P〉0.05)。结论P504S、PSA、PAP、p63和34βE12组合检测是辅助诊断前列腺腺癌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高分子量细胞角蛋白(34βE12)、P63和α-甲基酰基辅酶A消旋酶(P504S)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2例前列腺癌(PA)、2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和20例前列腺上皮内瘤(PIN)石蜡标本中PSA、34βE12、P63、P504S的表达。结果BPH、PIN和PA3组间34β%12、P63和P504S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4β%12和P63阳性表达与前列腺癌的Gleason分级评分之间密切相关。膀胱尿路上皮癌PSA和34β%12呈阴性表达。结论PSA、P63、34β%12和P504S改良的免疫组化法和抗体联合染色应用可作为前列腺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 PSA)、癌胚抗原(CEA)在前列腺癌患者中表达的影响因素及其与预后不良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到2020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20例前列腺癌患者作为前列腺癌组,100例前列腺良性增生患者作为良性增生组。同期选择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3组研究对象的血清PSA、fPSA、CEA水平,比较其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中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与预后不良的关系。结果 前列腺癌组患者血清PSA、fPSA、CEA水平明显高于良性增生组,良性增生组患者的PSA、f PSA、CEA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清PSA、f PSA、CEA水平在年龄≥60岁、Gleason评分≥7分、TNM分期Ⅲ+Ⅳ期、高分化、有淋巴结转移、有骨转移的患者中阳性表达率高于年龄<60岁、Gleason评分<7分、TNM分期Ⅰ+Ⅱ期、低分化、无淋巴结转移、无骨转移的患者(P <0.05)。PSA≥10.05μg/mL、f PSA≥1....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 FLC 在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患者病理切片进行组化检测;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对收集的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标本进行蛋白定量。结果 FLC 蛋白在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中过表达率分别是63.3%和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FLC 蛋白在年龄、术前 PSA、前列腺体积、Gleason 评分、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各分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远处转移各分组中 FLC 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前列腺癌组与前列腺增生组 FLC 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1.52±0.27)和(0.41±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FLC 蛋白在前列腺癌中高表达,可以作为前列腺癌新的诊断手段;FLC 蛋白在前列腺癌的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郭勇  李忠  张晋  刘丽辉  李超  曹赫然  宋铁鹰 《河北医药》2009,31(16):2045-2047
目的评价术中自体血液回收在前列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方法26例前列腺癌根治术中应用术中自体血液回收技术,评价指标包括Gleason评分、术中失血量、输血量、术前术后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水平、血常规等;并与术中输异体血的38例前列腺癌根治术进行比较。以随访PSA≥0.2 ng/ml或需要以放射治疗或药物维持PSA水平为前列腺癌复发标准,应用Kaplan-Meier方法比较2组无瘤生存率。结果2组术前PSA、Gleason评分、术中出血量及术前、术后血常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输血量回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无瘤生存率(PSA〈0.2 ng/ml)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自体血液回收在前列腺癌根治术中应用是安全有效的,不增加前列腺癌的复发。  相似文献   

6.
张煜 《肿瘤药学》2011,(5):444-446
目的观察β2微球蛋白在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患者体内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预后关系。方法选取我院行前列腺根治术联合内分泌治疗病例30例,术后3周服用氟他胺(250mg,3次/天)。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3月、6月、12月收集患者血清,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β2微球蛋白的表达。分析患者β2微球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Gleason评分以及PSA的关系。结果治疗后β2微球蛋白以及PSA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β2微球蛋白以及PSA水平有相关性(r1=0.693,r2=0.627,P〈0.05),Gleason评分与β2微球蛋白以及PS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857,P〈0.05;r=0.793,P〈0.05)。结论血清β2微球蛋白是诊断以及检测肿瘤治疗预后的有效指标,与PSA协同观察可以提高临床诊断以及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f—PSA/t—PSA,BALP在诊断前列腺癌发生骨转移的意义。方法:39例前列腺癌患者.其中22例有多发生骨转移灶。ELISA方法检测患者的PSA、BALP。结果:骨转移组外周血t--PSA、BAL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f—PSA/t—PSA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比较中,BALP诊断的敏感度最高,可以达到77.3%,但是其特异度只有52.9%;而f—PSA/t—PSA+BALP敏感度最低为63.6%,但是可以提高特异度达到76.5%。结论:BALP在诊断前列腺癌发生骨转移中敏感性较强。联合检测f—PSA/t—PSA+BALP可以提高诊断特异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前列腺体积(PV)和年龄因素对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指标在前列腺癌(Pca)筛选中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8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被怀疑Pca的患者165例为研究对象,经实验室确诊后。将22例确诊的Pca患者列为研究组(Pca组),剩余143例患者列为对照组(非Pca组)。根据患者的不同年龄和PV的大小,将两组各分为3个年龄亚组(50~65岁、66~80岁、80岁以上)和2个PV亚组(PV〈50ml组、PV≥50ml组),然后分别比较不同水平的PSA(≤4μg,L、4~10μg/L、≥10μg/L)患者的人数情况。结果 两组各年龄段不同水平PSA患者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PV〈50ml亚组中的PSA〈10μg/L水平段上,两组患者的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PV〈50ml亚组中的PSA≥10μCL水平段以及在PV≥50ml中不同水平PSA患者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龄因素和PV≥50ml对PSA在Pca筛选中几乎无影响,但是当PV〈50ml时,检测PSA对Pca的筛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为  华立新  丁亮  李鹏超 《天津医药》2020,48(12):1180-1184
目的 探讨术前控制营养状态(CONUT)评分评估寡转移性前列腺癌(OPC)患者术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进展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在我院行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的OPC患者102例,测定患者术前3 d内血清白蛋白水平、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和总胆固醇水平并计算CONUT评分。收集PSA水平、T分期、N分期、切缘阳性、新辅助雄激素剥夺治疗(ADT)等资料,计算体质量指数(BMI)。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CONUT预测PSA进展的界值,分析不同CONUT评分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Cox回归分析患者PSA进展的影响因素,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分析CONUT评分与患者PSA进展的关系。计算所有患者PSA无进展生存期(PSA-PFS)。结果 截止2019年12月31日,102例患者中PSA进展62例。CONUT评分预测OPC患者PSA进展的界值为3分,低CONUT组(<3分,50例)和高CONUT组(≥3分,52例)患者在Gleason评分、T分期、切缘阳性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ox回归分析显示,CONUT评分≥3分是OP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2.982,95%CI:1.706~5.213,P<0.01),生存分析结果显示,高CONUT组患者PSA-PFS明显短于低CONUT组(P<0.01)。结论 CONUT评分可成为OPC患者PSA进展的有效预测指标,≥3分提示PSA进展风险。  相似文献   

10.
血清总PSA、游离PSA检测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T—PSA、F—PSA检测在前列腺癌(PC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运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28例前列腺癌患者、50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和20例健康成年男性血清中T—PSA、F—PSA的情况并计算F/T比值。结果:①PCa组血清T—PSA、F—PSA的水平明显高于BPH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Ca组的F/T比值明显低于BPH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②PCa组血清T—PSA在4~10btg/L内的F/T比值与BPH的相同区间的指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Ca血清T—PSA≥10μg/L组的T—PSA水平与BPH的相同区间的指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⑧通过对F/T比值不同取值的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取F/T比值〈0.16为界值时诊断PCa和BPH的灵敏性分别为85.71%和28.00%,特异性为85.00%和75.00%,F/T和T—PSA对PCa诊断效率分别为85.42%、68.57%。结论:血清T—PSA用于筛选诊断PCa和鉴别诊断BPH的作用十分明确,同时以F—PSA和F/T比值作为辅助性指标鉴别血清T—PSA水平在4~10μg/L的PCa和BPH可以弥补T—PSA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504S、P63、ck/34BE12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对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病理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收集40例前列腺良恶性病理活检及切除标本进行常规HE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正常前列腺基底细胞染色ck/34BE12(98%)、P63(100%)、P504S(-);前列腺癌染色P63(-)、P504S(+)、ck/34BE12(-);PIN染色P63(+)、PSIMS(+)、ck/34BE12(+);良性病变P63(+)、P504S(-)、ck/34BE12(+)。结论P504S染前列腺腺癌和PIN胞浆,P63、ck/34BE12染PIN和良性前列腺基底细胞核。在同一张切片上,同时用两种染色显示基底细胞和癌细胞,良性腺体为单一的P63、ck/34BE12着色,恶性腺体为单一的P504S着色,二者同时显色的腺体多半是PIN,因此,作为诊断前列腺癌的阴性抗体(P63、ck/34BE12)与阳性抗体(Psogs)联合应用是鉴别前列腺肿瘤良恶性的最佳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前列腺干细胞抗原(PSCA)作为肿瘤标志物早期诊断前列腺癌(PCa)的可能性。并对前列腺癌患者的前列腺特异抗原(PSA)进行了检测,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检测外周血与不同前列腺组织中PSCA的表达。结果 PSCA在BPH、PCa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PCa组织中PSCA的阳性率随着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的增高而增加(P〈0.05)。PSCA在PSA小于或大于10ng/ml的PCa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SCA基因mRNA表达与PCa患者的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均有明显相关性。提示有可能作为一个指标对PCa患者进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并探讨比卡鲁胺(Bicalutamide capsules)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及治疗的安全性。方法:2005年6月1日~2008年5月31日,我院收治前列腺癌患者42例,年龄58~86岁,平均72岁。均经前列腺穿刺活检证实为腺癌。血清PSA值2.6~168.2ng·mL^-1,Gleason评分2~4分6例,5~7分28例,8~10分8例。采用手术去势加雄激素阻断[比卡鲁胺(岩列舒)50mg]的30例,药物去势[戈舍瑞林3.6mg·(28d)^-1]加雄激素阻断(比卡鲁胺50mg·d^-1)12例,连续治疗12个月,之后根据PSA水平采用间歇治疗。随访症状改善情况、肿瘤消退情况、肝肾功能、血PSA值及生存时间。结果:42例治疗后,开始PSA均有下降,随访第1年时,37例血PSA降至正常,第2年,33例病情稳定,6例下降不满意或出现反跳,改用其他治疗方式。到目前为止,36例存活,其余3例死于前列腺癌进展,3例死于其他疾病。结论:内分泌治疗是中晚期前列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可明显改善症状,控制疾病进展,延长生存时间,且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七氟醚丙泊酚复合麻醉对于老年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食管癌根治术老年患者36例, ASA I~II级,年龄60~75周岁,随机均分为七氟醚丙泊酚复合麻醉组(S+P组)和丙泊酚全凭静脉组(P组)。分别于手术前1天、术后第3、6、24、72、96 h分别测定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结果与手术前1 d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6 h MMSE评分均降低(P〈0.05),但是术后72 h仅S+P 组评分降低。S 组术后出现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为4例(22.2%), P组为2例(11.1%)。结论与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相比,七氟醚丙泊酚复合麻醉并不增加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强迫症、精神分裂症伴有的强迫症状和精神分裂症经氯氮平治疗导致的强迫症状等3组不同患者在症状学和全血5-羟色胺(5-HT)浓度方面的差异,探讨强迫症状与5-HT异常关系。方法对强迫症、伴强迫症状的及氯氮平治疗导致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各15例,不伴强迫症状的(19例)以及氯氮平治疗未导致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组(15例)使用Yale-Brown强迫量表(YBOCS)、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及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进行临床症状评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全血5-HT浓度。结果强迫症和精神分裂症伴有的强迫症状中强迫思维和行为均多见,而氯氮平导致的强迫症状则以强迫行为为主。有无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组比较,后者的PANSS阳性量表分低,HAMA评分高(P〈0.05)。有强迫症状的3组患者的全血5-HT浓度均低于无强迫症状的3组(正常组、精神分裂症不伴强迫症状组和氯氮平治疗未导致强迫症状组)(P〈0.05),并且全血5-HT浓度和这3组的YBOCS评分、强迫思维评分及强迫行为评分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强迫症状在强迫症和精神分裂症中存在着症状学差异;5-HT功能低下可能是这三种强迫症状产生的共同生化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王纪三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20):3072-3074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双极等离子电切术(PKRP)联合钛激光碎石治疗对前列腺增生伴膀胱结石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和性功能的影响.方法 62例前列腺增生伴膀胱结石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1例,对照组31例,观察组采用PKRP联合钛激光碎石治疗,对照组采用气压弹道碎石联合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测定术前和术后血清PSA,术后6个月评价患者性功能.结果 术后6月两组患者的国际勃起功能指数-5(IIEF-5评分)比治疗前均有下降,但观察组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896,P>0.05),对照组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820,P<0.05),两组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7473,P<0.05);两组术后1个月血清PSA均有明显降低(t=2.0423,15.3077,P<0.01),并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降低更明显(t=13.2142,P<0.05).结论 采用PKRP联合钛激光碎石治疗前列腺增生伴膀胱结石可以更加明显降低血清PSA,对患者的性功能影响更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早期前列腺癌抗原-2(Early Prostate Cancer Antigen,EPCA-2)、游离型/总PSA(F/TPSA)在前列腺癌(PCa)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分别对前列腺癌组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组患者血清进行检测EPCA-2值、F/TPSA值及PSA值,所得数据的分析和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结果:(1)前列腺癌组PSA水平显著高于BP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前列腺癌组FPSA/TPSA水平比值显著低于BP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前列腺癌组EPCA-2水平为(63.45±23.49)ng/mL,而BPH组EPCA-2水平为(16.60±7.62)ng/mL,较前列腺癌组明显为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诊断能力EPCA-2〉FPSA/TPSA〉PSA。(5)FPSA/TPSA水平与EPCA-2水平之间无相关关系。(6)若将EPCA-2与FPSA/TPSA比值联合应用预测前列腺癌的特异性为90.00%,敏感性为95.00%。结论:EPCA-2、FPSA/TPSA、PSA三者相比在诊断前列腺癌方面的能力排名为EPCA-2〉FPSA/TPSA〉PSA,并且EPCA-2与FPSA/TPSA比值之间无相关性。若将EPCA-2与FPSA/TPSA比值联合应用在前列腺癌诊断方面可大大提高诊断率,降低活检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复方枸橼酸阿尔维林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124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观察组口服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10mg/次,2次/d)、复方枸橼酸阿尔维林(1粒/次,3次/d),对照组口服雷贝拉唑(10mg/次,2次/d)、枸橼酸莫沙必利(5mg/次,3次/d),均用药2周。记录2组治疗前和治疗第2周末各症状评分和症状总积分,并参照各症状评分和症状总积分变化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第2周末,观察组各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上腹疼痛、腹胀、嗳气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0.9±0.4)分比(1.6±0.5)分,(0.8±0.4)分比(2.3+0.7)分,(0.80±0.19)分比(1.13±0.44)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酸、上腹不适症状积分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症状总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治疗后症状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4.7±1.2)分比(7.6±1.2)分](P〈0.05)。观察组上腹疼痛、腹胀、反酸、暖气、上腹不适等各症状有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91.7%(55/60)、94.8%(55/58)、90.3%(28/31)、91.1%(41/45)、89.8%(53/59)、95.0%(57/60),均高于对照组[82.8%(48/58)、74.1%(43/58)、77.4%(24/31)、72.2%(26/36)、83.0%(49/59)、91.5%(54/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枸橼酸阿尔维林辅助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可较好缓解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状,总有效率较高,不良反应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