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李振兴  张磊  马丽娅  赵文静 《医学信息》2010,23(18):3287-3287
麻醉信息系统的使用,是传统手术麻醉过程的一次深刻变革,它不但全面、完整地保存包括患者术前、术中、术后三个阶段的各种手术信息,而且优化了麻醉医生的工作流程,减少了患者手术等待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
李振兴  张磊  马丽娅  赵文静 《医学信息》2010,23(15):2781-2781
麻醉信息系统的使用,是传统手术麻醉过程的一次深刻变革,它不但全面、完整地保存包括患者术前、术中、术后三个阶段的各种手术信息,而且优化了麻醉医生的工作流程,减少了患者手术等待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3.
围术期患者安全是麻醉和外科最重要的问题,也是影响外科治疗的关键因素.对患者做好准确而全面的术前评估和风险预测是做好术前准备、选择合适的麻醉和手术方式、做好对围术期并发症或特殊情况预防和处理的必要前提,也是降低围术期病死率、提高麻醉手术安全性的关键措施.本文对国内外术前评估和风险预测标准及应用进行了综合评述,并对一项新的麻醉分级标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和探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3年4月来我院住院行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5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和对照组(仅全身麻醉),每组各28例,观察并监测两组患者在术中心率、血压变化和术后呼吸功能恢复情况、清醒及拔管时间以及全身麻醉用药的总量。结果观察组在气管插管、术中探查、拔管时HR、BP较对照组明显稳定,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对照组在术毕至拔气管时间上较观察组长,且对照组较观察组麻醉用药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多,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应用,能明显减轻围术期应激反应,且对患者生命体征影响小、术毕清醒快、不良反应少,故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HIV病毒阳性患者手术麻醉特点进行总结和分析.方法 选取河北省容城县医院收治且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68例,依据HIV病毒检测结果分为两组患者,甲组患者40例,为HIV病毒检测阴性患者;乙组患者28例,为HIV病毒检测阳性或是疑似阳性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用药、麻醉方法选择、麻醉术前准备、术后管理方面有无差异.结果 乙组患者麻醉用药种类与甲组患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麻醉时间、麻醉起效时间、术后镇痛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HIV病毒检测阳性或是疑似阳性的患者,麻醉用药种类应尽量选择刺激性小、用药安全麻醉药物,选择无创性麻醉方法,充分进行术前评估和术后管理,防止麻醉意外发生.  相似文献   

6.
患者术中最低体温低于36℃称为低体温,是麻醉和手术期间的常见问题,对患者术后恢复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开胸手术患者由于手术创面大、手术时间相对较长,是术中低体温发生的高危人群[1]。本文对80例开胸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其对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基于精准麻醉理念的靶控输注模式在心脏手术麻醉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心脏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类型、手术相关指标、麻醉药物使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实施冠脉搭桥手术、瓣膜手术、大血管手术、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及其他类型手术方式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输液量、体外循环比例、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次数及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种麻醉药物使用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精准麻醉理念的靶控输注模式用于心脏手术麻醉可减少麻醉药物使用量和术后并发症,提升麻醉效果及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张小丽 《医学信息》2009,22(12):2783-2784
目的探讨腹腔镜妇科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资料: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160例.方法两组对照,连续硬膜外麻醉和气管插管加静脉复合麻醉,利用统计结果观察效果.结果脉搏血氧饱和度在连续硬膜外麻醉后即有所下降,吸氧后改善,气腹后增大吸氧量才能维持在正常范围,气管插管加静脉复合麻醉组则无此现象,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全麻患者术中麻醉满意,无一例患者术中知晓及不适.结论麻醉方法的选择,术中监测及麻醉处理的特点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重度妊高症患者行剖宫产术的麻醉方法选择及效果比较.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以来收治的26例重度妊高症剖宫产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三种麻醉方式中硬膜外麻醉的入住ICU率、住院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应根据患者情况进行手术麻醉方式选择,对于急诊手术、心脏功能不好和血压高的患者建议采用腰硬膜外联合麻醉.  相似文献   

10.
覃滋和 《医学信息》2010,23(18):3366-3367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择ASAⅠ或Ⅱ级择期剖宫产手术患者240(120)例,分为EA组和CSEA组,分别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EA)和腰硬联合麻醉(CSEA)。观察术中监测患者的MAP、HR、SPO2、ECG变化,并记录麻醉前、麻醉开始后1min、5min、15min的MAP和HR。记录麻醉起效时间及麻醉阻滞平面。观察术中麻醉镇痛效果、肌松效果及术后麻醉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新生儿出生后1min、5min、10minApgar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中ECG、SPO2未见异常,两组患者麻醉后MAP均有所降低,CSEA组麻醉后5min较术前下降明显(P〈0.05),同时低于EA组。CSEA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短于EA组。CSEA组术中麻醉镇痛效果及肌松效果明显优于EA组。术后两组均未见明显头痛发生,其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基本无差异。两组新生儿出生后Apgar评分均在正常范围,无明显差异。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的麻醉可行,比单纯硬膜外麻醉有更大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韩启民 《医学信息》2008,21(3):252-253
目前有高血压病而需手术的患者日趋增多,此类病人麻醉和手术风险极大。近年来对100例高龄高血压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麻醉体会是术前准备完善,术中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时纠正低血压,术后充分镇痛,可有效的预防高血压术中所致的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和分析老年骨科手术全身麻醉和椎管内麻醉对术后精神状态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78例老年骨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主体,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均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39例患者,A组患者行椎管内麻醉,B组患者行全身麻醉,对比A、B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情况、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情况以及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者的睁眼时间、手术时间、麻醉药剂量、语言陈述时间、MMSE评分、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均优于B组患者(P0.05)。结论:同全身麻醉相比较来说,椎管内麻醉在老年骨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更佳,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精神状态,并且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风险很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高龄患者临床麻醉17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选自2012年10月~2013年10月于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70例高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患者的临床麻醉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次接受研究的170例高龄患者,所给予的临床麻醉措施均比较科学、合理,麻醉后生命体征较为平稳,麻醉效果良好,围术期未出现因麻醉不合理而死亡的病例。结论高龄患者由于机能的退化,身体情况的复杂,进行手术时所给予的麻醉对其生命安全造成的影响也较大。因此,临床麻醉医生对高龄患者的麻醉需严格、谨慎,并加强对临床体征的观察,科学、合理的选择麻醉药的浓度与剂量,才能够保证患者麻醉效果的良好性,并进一步的降低手术麻醉并发症与死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肺部感染以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420例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10例),研究组给予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照组单纯全身麻醉。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第3天发热、咳痰以及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CD3~+、CD4~+、CD8~+ T淋巴细胞、CD4~+/CD8~+、CD3~-CD19~+ B淋巴细胞以及NK细胞水平的变化。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术前各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术后的CD3~+、CD4~+、CD8~+ T淋巴细胞、CD4~+/CD8~+、CD3~-CD19~+ B淋巴细胞以及NK细胞水平与术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1),但研究组患者仍高于对照组降(P0.01)。结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可有效降低老年患者术后肺部感染风险,同时对免疫功能影响较小,适宜临床手术采用。  相似文献   

15.
王莉娟  包巍 《医学信息》2009,22(3):252-253
目的通过观察分析128例老年肺部手术患者麻醉期间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探讨肺部手术麻醉期间心律失常的发生原因及处理原则。方法麻醉期间采用胸前标准导联连续监测ECG。记录心律失常的发生时间、类型、治疗措施及效果。结果麻醉中共发生各类心律失常106例(82.8%),经及时处理,绝大多数很快纠正。结果显示老年患者肺部手术麻醉期间易发生心律失常,主要原因包括高龄、全麻双腔气管插管和拔管反应、手术过程中操作刺激、单肺通气时间过长、术前合并心肺疾病、术前心电图异常等。麻醉期间应高度重视。结论老年患者肺部手术麻醉期间心律失常发生率高,术前要进行充分准备,术中要严密监测,以降低围术期并发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麻醉及手术创伤能引起肿瘤患者血清皮质醇(Cor)的代谢变化。本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38例恶性肿瘤患者麻醉前,麻醉诱导后,麻醉后,术后即刻,术后一天及术后三天的血清Cor含量进行检测。以观察手术麻醉应激对肿瘤患者Cor水平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全身麻醉手术术中知晓发生率,并分析其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选择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5年3至12月全身麻醉患者共5 816例.采用改良布莱斯量表分别于术后第1天、第3天对患者进行询问:1)在入睡之前你记得的最后一件事是什么?2)在你醒来后记得的第一件事是什么?3)这两者之间你还记得什么?4)手术过程中你做过梦吗?5)关于这次手术你感觉最差的是什么?分别由两名专业人员对随访结果参照Sandin等所使用的方法对患者进行评估,判断为术中知晓组、可疑知晓组及无知晓组.结果:在随访的5 816例患者中,有15例(0.26%)发生了术中知晓,4例(0.07%)为可疑知晓,40例(0.69%)患者诉有做梦现象.对术中知晓相关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既往手术麻醉史为术中知晓高危囚素.结论:既往手术麻醉史为术中知晓高危因素;术前使用咪唑为术中知晓的保护因素.产科手术、腹腔镜手术、全凭静脉麻醉术中知晓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近5年北京协和医院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的围术期资料,比较不同麻醉方式患者的预后及治疗费用。方法回顾2009年7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65岁以上单侧髋关节骨折患者,排除多发伤或先后行两次以上手术者,平均年龄(78.8±7.2)岁。根据麻醉方式分为全身麻醉(121例)、椎管内麻醉(215例)和外周神经阻滞(147例)3组。重点关注患者的术前一般情况、合并症及手术完成情况,比较术中血流动力学、术后ICU停留时间、总住院时间、病死率、并发症及治疗费用。结果与全身麻醉和椎管内麻醉组比较,外周神经阻滞组患者平均年龄较大,ASAⅢ级患者比例较多,更多患者术前合并冠心病、COPD、肺部感染和呼吸衰竭(P0.05);与其他两组相比,神经阻滞组患者术中的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P0.05);在预后方面,与全身麻醉组相比,椎管内麻醉和外周神经阻滞组患者术后ICU停留时间更短(P0.05),总住院费用更低(P0.01)。结论对于高龄、ASA分级较高、合并心肺疾病的单侧髋关节骨折患者,手术时更倾向选择外周神经阻滞技术,此种麻醉方法可使患者术中的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缩短术后ICU停留时间,减少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外周神经阻滞(Peripheral nerve blocks,PNB)、全身麻醉(General anesthesia,GA)及椎管内麻醉(Intraspinal anesthesia,IA)方式在老年腹部手术患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4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腹部手术的147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PNB组、GA组与IA组,每组各49例.PNB组患者采取外周阻滞麻醉,GA组采取全身麻醉,IA组行椎管内麻醉.比较三组麻醉效果、认知功能以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结果:PNB组总优良率明显高于IA组与GA组(P<0.05).三组术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 mental status examination,MMSE)评分均随术后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在不同组比较中,术后6 h、术后3 d与术后7 d PNB组与IA组MMSE评分均明显高于GA组(P<0.05).术后6 h、术后3 d与术后7 d PNB组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发生率明显低于GA组与IA组(P<0.05).结论:在对腹部手术老年患者进行麻醉中,PNB麻醉优良率明显高于GA与IA,且对患者认知功能的损伤较小.  相似文献   

20.
一、麻醉中知晓 1987年Vickers将麻醉深度不够分成两个等级:回忆(recall)和觉醒状态(wakefulness).回忆或保持记忆是患者能回忆麻醉下发生的事情,知晓(awareness)相当于记忆.产科和心脏手术麻醉中知晓的发生率较高.据报道,700例心脏手术中,麻醉中知晓的发生率为1.1%;3076例在全麻下行剖宫产手术中,有1%能回忆术中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