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人慢性创面中透明质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人慢性创面在经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前后,创面渗出液中透明质酸含量的变化,部分阐明封闭负压引流促进慢性创面愈合的机理。方法取8例乳癌术后第1、2、3、4天急性创面的引流液,同时收集11例慢性创面(5例压力性溃疡,6例静脉性溃疡)于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第1、3、5、7、9天的渗出液,利用放射免疫测定的方法分别测定其中透明质酸的含量,并进行动态的观察与比较。结果急性创面引流液中随时间延长透明质酸含量逐渐增高,各时间点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压力性溃疡中,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前渗出液中透明质酸含量较低,引流后随治疗时间的延长透明质酸水平升高(第1、3、5、7天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至第9天有下降趋势;而静脉性溃疡中,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前透明质酸水平极高,治疗后透明质酸含量随时间延长呈现极明显的波动,但于第7天后呈下降趋势。结论封闭负压引流通过平衡透明质酸的代谢从而促进慢性创面的愈合,这可能是封闭负压引流促进慢性创面愈合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人慢性创面中胶原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人慢性创面经封闭负压引流(vacuum—assisted closure,VAC)治疗前后,创面渗出液中胶原酶活性的变化,以部分阐明VAC促进慢性创面愈合的机理。方法取4例急性创面在术后1、2、3d的创面引流液(乳癌术后),同时收集6例慢性创面(4例静脉性溃疡,2例压力性溃疡)在VAC治疗前以及治疗后2、4、6d的创面渗出液,利用酶谱分析的方法,观察各时间点的渗出液对可溶性Ⅲ型胶原的降解情况,同时应用强力霉素抑制实验来分析渗出液中胶原酶的类型。结果急性创面引流液可以部分降解Ⅲ型胶原,随时间推移变化较小,慢性创面渗出液中的胶原酶活性较高,VAC治疗前基本将Ⅲ型胶原全部降解,随时间推移、降解减少,胶原酶活性下降,强力霉素抑制实验证明在100μmol/L浓度时无抑制,在600μmol/L浓度时出现部分抑制。结论在慢性创面渗出液中胶原酶活性增高,VAC的应用可以降低胶原酶的活性,阻止胶原蛋白大量降解,利于创面愈合,在慢性创面渗出液中胶原酶应主要是MMP-1型(成纤维细胞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人慢性创面在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前后 ,创缘组织中原癌基因c -fos表达的变化 ,从而进一步阐明封闭负压引流促进慢性创面愈合的机制以及慢性创面的成因。方法 对 5例慢性创面患者给予封闭负压引流治疗 ( - 12 0mmHg压力 ) ,分别于吸引前以及吸引后 1,4,7天切取创缘组织 ,固定、包埋、切片后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c -fos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 负压吸引前 ,c-fos阳性细胞表达较多 ,主要分布在表皮基底以及真皮浅层中的成纤维细胞及炎性细胞的胞核中 ,少部分胞浆中亦存在。随负压时间的延长 ,c-fos阳性细胞渐少 ,主要分布在真皮层的成纤维细胞胞核中 ,至第 7天已罕见c-fos蛋白的表达。结论 c -fos在封闭负压引流促进慢性创面愈合的过程中 ,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也反向证实c -fos的大量表达 ,是慢性创面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人慢性创面在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前后,创缘组织中原癌基因c-fos表达的变化,从而进一步阐明封闭负压引流促进慢性创面愈合的机制以及慢性创面的成因.方法对5例慢性创面患者给予封闭负压引流治疗(-120?mmHg压力),分别于吸引前以及吸引后1,4,7天切取创缘组织,固定、包埋、切片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c-fos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负压吸引前,c-fos阳性细胞表达较多,主要分布在表皮基底以及真皮浅层中的成纤维细胞及炎性细胞的胞核中,少部分胞浆中亦存在.随负压时间的延长,c-fos阳性细胞渐少,主要分布在真皮层的成纤维细胞胞核中,至第7天已罕见c-fos蛋白的表达.结论 c-fos在封闭负压引流促进慢性创面愈合的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也反向证实c-fos的大量表达,是慢性创面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人慢性创面在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前后,创缘组织中原癌基因c-fos表达的变化,从而进一步阐明封闭负压引流促进慢性创面愈合的机制以及慢性创面的成因。方法:对5例慢性创面患者给予封闭负压引流治疗(-120mmHg压力),分别于吸引前以及吸引后1,4,7天切取创缘组织,固定、包理、切片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c-fos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负压吸引前,c-fos阳性细胞表达较多,主要分布在表皮基底以及真皮浅层中的成纤维细胞及炎性细胞的胞核中,少部分胞浆中亦存在。随负压时间的延长,c-fos阳性细胞渐少,主要分布在真皮层的成纤维细胞胞核中,至第7天已罕见c-fos蛋白的表达。结论:c-fos在封闭负压引流促进慢性创面愈合的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也反向证实c-fos的大量表达,是慢性创面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急慢性创面纤溶酶原激活剂(plasminogen activator,PA)级联中尿激酶型纤溶酶激活剂(urokinase-type plaminogen activator,uPA)和尿激酶型纤溶酶激活剂受体(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uPA)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小家猪5头,背部两侧形成急性创面,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仅实验组动物接受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3、6、9、12、18、25天于创缘切取标本,用兔抗人uPA和uPAR单克隆抗体按ABC程序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计算uPAA和uPAR的标记指数。人慢性创面6例,清创后进行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在治疗后第13、、5、7天采集创面渗出液,并用ELISA法检测渗出液中uPA和uPAR的含量。结果猪急性创面在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后uPA和uPAR均增加,在第3天达到高峰,然后急速下降,但实验组的基因表达量和染色强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6例人慢性创面进行治疗前uPA和uPAR表达较多,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少。结论封闭负压引流治疗既能上调急性创面伤口周围的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的uPA和uPAR表达,使之迅速增殖迁移;又能通过抑制慢性创面uPA和uPAR表达,从而减少细胞外基质的降解。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人慢性创面用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前后,创周组织中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β表达的变化,探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加速创面愈合的机制。方法对6例慢性创面患者给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3、5、7d,对创周组织取材、匀浆、离心后得到创周组织的蛋白溶液,应用Western blot方法和Kodak Digital Science ID软件系统观察和分析PDGF及TGF-β的动态变化。结果治疗前创周组织中PDGF及TGF-β表达较少,治疗后两者表达逐渐增多,治疗后第3天起较治疗前显著增加。结论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可以提高慢性创面创周组织中PDGF及TGF-β的表达,从而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人慢性创面用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前后,创周组织中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β表达的变化,探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加速创面愈合的机制。方法对6例慢性创面患者给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3、5、7d,对创周组织取材、匀浆、离心后得到创周组织的蛋白溶液,应用Western blot方法和Kodak Digital Science ID软件系统观察和分析PDGF及TGF-β的动态变化。结果治疗前创周组织中PDGF及TGF-β表达较少,治疗后两者表达逐渐增多,治疗后第3天起较治疗前显著增加。结论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可以提高慢性创面创周组织中PDGF及TGF-β的表达,从而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患者四肢创面采用整体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4年8月-2016年10月收治的大面积烧伤患者中,选择双侧肢体创面烧伤深度相同的患者48例,深Ⅱ度创面浅削痂,Ⅲ度创面切痂植皮,同一患者双侧肢体创面处理方法相同,然后,一侧肢体创面采取整体封闭负压引流,作为观察组,对侧肢体常规纱布包扎,作为对照组.比较48例成活患者治疗后第4、7、10、14天两组间创面愈合率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第7、10、14天深Ⅱ度浅削痂创面和Ⅲ度切痂植皮创面的愈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创面在早期切削痂治疗后应用整体负压封闭引流,可促进创面愈合时间,对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封闭式负压引流在治疗慢性创面中的应用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青  周琴  石雪芹  陈媛  徐婧  焦晓春 《中国美容医学》2011,20(10):1638-1640
目的:探索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治疗慢性创面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选择2010年6月~7月采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的慢性创面50例,主要为压疮患者,对其分别进行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及创面换药治疗。术后均随访至所有创面完全愈合后1个月。结果:使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至创面修复完整时间较创面换药治疗缩短,此期间患者平均手术次数为1~2次。可以保持有效引流5~7天,能有效地减少创面愈合时间,促进创面愈合,治愈率提高。结论:封闭式负压引流(Vacuumseal i ng dr ai nage-VSD)技术能明显促进慢性创面愈合,缩短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痛苦,降低患者费用,操作简便,易于掌握,在治疗慢性创面方面远远优于常规换药治疗。是一种促进浅表创面和深部创面愈合的全新方法,因此准确、有效、及时的治疗和护理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