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长春市7~15岁男女学生听觉简单反应时变化特点。方法:以长春市在籍中小学普通学生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中小学生7~15岁9个年龄段学生,其中每年龄段男女生各50人,共计900人,分别找出男女生在7~15岁期间听觉简单反映时的变化特点,并对男女学生其变化特点进行比较分析,找出两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共性特点。结果:男生听觉简单反应时快速增长期为9~10岁和12~14岁;女生为8~9岁和11~13岁;男生第1次快速增长期增长幅度,男生为0.0489s,女生为0.0396s;第2次最快速增长期增长幅度,男生为0.0477s,女生为0.0407s;男女学生听觉简单反应速度快速增长期与负增长次数具有一致性;在7~15岁期间男女生听觉反应速度的快速增长期同有3次,负增长1次;男女学生听觉简单反应速度总体增长幅度具有一致性。结论:男女学生听觉简单反应速度快速增长期段具有明显不同,听觉简单反应速度快速增长期增长幅度具有一定差异,男女学生听觉简单反应速度快速增长期次数与负增长次数及总体增长幅度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和掌握布依族学生体质变化规律,并评价其健康水平。方法:严格按照2000年国家和贵州省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实施方案和细则的要求,在原1985年调研观测的学校中,从黔南、黔西南、安顺3地抽取7~18岁布依族学生,分为1985年和2000年两个年代,根据年龄1岁为1组,男生、女生各12个组(7~18岁组),其中1985年男生1198名,女生1199名,2000年男生1101名,女生1181名,共计4679名布依族学生为受试对象。按照学生体质测试标准并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确定测试指标:①身体功能与形态指标:身高、体质量、胸围、安静脉搏、肺活量。②身体素质指标:50m跑、立位体前屈、立定跳远、仰卧起坐(女生)、斜身引体向上(男子7~12岁)、引体向上(男子13~18岁)、50m×8往返跑、1000m跑(男生)、800m跑(女生)。结果:①1985及2000年布依族男女学生身体功能和形态状况分析结果:2000年布依族男生14、15岁年龄组身高低于1985年(P<0.05~0.01),14~16岁年龄组体质量低于1985年(P<0.05~0.01),15,16岁年龄组胸围低于1985年(P<0.05~0.01),7~12岁年龄组安静心率高于1985年(P<0.01),13~18年龄组肺活量低于1985年(P<0.01);2000年布依族女生13,14岁年龄组身高低于1985年(P<0.05~0.01),13,14,16,18岁年龄组体质量低于1985年(P<0.01)。7,8,13~18岁年龄组胸围低于1985年(P<0.05~0.01),7~13,16,17岁年龄组安静心率高于1985年(P<0.05~0.01),13~18岁肺活量年龄组低于1985年(P<0.01)。②1985及2000年布依族男女学生身体素质状况测试结果:2000年布依族男生14,15岁年龄组50m跑速度低于1985年(P<0.01),7,14岁年龄组立定跳远距离短于1985年(P<0.05~0.01),8~11岁年龄组50m×8往返跑速度低于1985年(P<0.01),女生7~9,17岁年龄组立定跳远距离短于1985年(P<0.05~0.01),13~18岁年龄组50m×8往返跑速度低于1985年(P<0.01)。结论:15年间7~18岁布依族男女学生在身高、体质量、胸围、肺活量、速度素质(50m跑)、耐力素质(男生1000m跑、女生800m跑)上以13岁为界线明显的呈现两种发展趋势,7~12岁男女布依族学生有所提高,而13~18岁男女布依族学生呈现出负增长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皮褶厚度计算体脂含量的方法,了解大连学生超重和肥胖流行现状和流行趋势,为青少年生长发育研究、改善学生营养状况和制定学生肥胖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①2005-05/06采用简单随机抽样原则,抽取大连市区的出生并生长的7~18岁汉族学生2474名,其中男生1244名,女生1230名。采用国际通用的人体测量学方法测量纳入学生的肱三头肌和肩胛下角部的皮褶厚度,并通过皮褶厚度推算体密度,计算全身体脂含量,再利用体脂含量判断肥胖并计算发生率。并将上述结果与1995年大连市内7~17岁汉族学生1190名和2000年大连市内7~18岁汉族学生1275名肥胖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②性别差异比较使用大样本的u检验。结果:2005年参与调查的2474名学生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学生体脂含量女生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男生则在11岁时达高峰后呈逐渐下降趋势,生长曲线男女无交叉现象。而且相同年龄段的体脂含量均是女生高于男生,并且除10~13岁年龄组外,其他年龄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u>1.96,2.58,P<0.05~0.01)。②与1995年调查结果比较,学生体脂含量10年来有较大程度增长,10年平均增长男女生分别为6.31%和4.47%。③学生2000年超重、轻度肥胖和中重度肥胖的发生率男生分别为14.3%,11.1%和7.9%,女生分别为11.0%,7.2%和2.8%。2005年超重、轻度肥胖和中重度肥胖的发生率男生分别为18.0%、11.6%和19.9%,女生分别为15.0%,10.2%和11.7%。结论:①2005年青春期后学生体脂含量有性别差异。②大连学生10年来体脂含量有较大程度的增长,并有继续增加的趋势。③大连学生5年间超重、轻度肥胖和中重度肥胖的发生率增加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辽西地区城市汉族儿童青少年的体型发育规律和特点,为体质人类学补充必要的数据。方法:按整群分层抽样法,抽取2001-07/2003-09辽西地区城市7所中小学7~19岁经学校正常体质检查证明身体健康的汉族学生,按性别分两大组,每大组按年龄分12小组,7~18岁每岁为1个年龄组,18~19岁为1个年龄组,每小组45~86名,共分24组,搜集完整资料1263名(男657名,女606名)。采用Heath-Carter体型法,每项指标测量2次,取平均值,10项指标由专人负责,测试数据按年龄和性别在微机中建立数据库,依次计算出各年龄组的内因子、中因子和外因子,体型图上的X,Y坐标值,身高/体质量1/3,样本中平均体型点到所有体型点空间距离的均数,三维空间中两个体型点间的差异,体脂含量和各类体型分布频数。结果:参加调查1263名,均进入结果分析。①7~17岁儿童青少年身高、体质量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长。平均身高、体质量男生大于女生。身高/体质量1/3指数除14,16和17岁外,各年龄组女生>男生,平均值女生>男生。体脂含量11岁以前男生>女生,12岁以后女生>男生。②辽西地区城市汉族男生的平均体型值为3.9-3.5-3.4,属中间型,女生平均体型值为4.3-2.9-3.6,属偏外胚层的内胚层体型。体型频数的变化提示辽西城市汉族男生体型分布较散,女生分布较集中,主要在内胚层体型。③内因子男生在3.18~4.81,女生在3.05~5.33,11岁以前男生>女生,12岁以后女生>男生;中因子男生在3.02~4.23,女生在2.54~3.42,除16岁男女相差不多外,其他年龄组男生>女生,外因子男生在2.64~4.22,女生在2.92~4.14,13岁以前女生>男生,14岁以后男生>女生。因此,男生较女生骨骼粗壮,肌肉发达,随着年龄的增长,女生的皮下脂肪更发达,体态丰满,男生的身体相对瘦高程度增长,身材修长。男女各年龄组间体型比较,7~,8~,9~,10~,11~,12~,13~,14~,15~,16~,17~,18~19岁三维空间中两个体型点间的差异值分别为0.95,0.85,1.10,1.06,1.37,0.43,0.87,1.44,1.42,1.12,1.11,1.33,7~,8~,12~,14~,17~,18~19年龄组男女间体型差异有显著性(t=2.07,4.09,3.12,3.86,3.39,3.99,P<0.05)。④与国内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相比,辽西汉族男生体脂最多,骨骼肌肉不发达,身体相对矮小;辽西地区汉族女生体脂较多,骨骼肌肉不发达,体型修长。结论:辽西地区城市男生较女生骨骼粗壮,肌肉发达,随着年龄的增长,女生的皮下脂肪更发达,体态丰满,男生的身体相对瘦高程度增长,身材修长。与国内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相比,辽西地区城市汉族儿童青少年体脂发育较好,骨骼肌肉欠发达,青春期是形成健壮体型的关键时期,辽西地区城市儿童青少年应注意合理饮食和加强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辽西地区农村汉族青少年的体型发育规律和特点,为体质人类学补充必要的数据。对象:按整群分层抽样法,抽取2001-07/2003-09辽西地区锦州、盘锦、葫芦岛、义县和绥中的农村13所中小学7~19岁经学校正常体质检查证明身体健康的汉族学生为调查对象,按性别分两大组,每大组按年龄分12小组,7~18岁每岁为1个年龄组,18~19岁为1个年龄组,每小组44~82人,共分24组,搜集完整资料1280名(男666名,女614名)。采用Heath-Carter体型法,每项指标测量2次,取平均值,10项指标由专人负责,测试数据按年龄和性别在微机中建立数据库,依次计算出各年龄组的内因子、中因子和外因子,体型图上的X,Y坐标值,身高/体质量1/3,样本中平均体型点到所有体型点空间距离的均数,三维空间中两个体型点间的差异,体脂百分比和各类体型分布频数。结果:参加调查1280名,均进入结果分析。①7~17岁青少年身高、体质量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长。平均身高、体质量男生大于女生。身高/体质量1/3指数除7、8、10、12和13岁外,各年龄组男生>女生,平均值男生>女生。体脂含量除8岁外,其他年龄组女生>男生,平均值女生>男生。②男生的体型均值3.6-2.5-3.7,属外胚层-内胚层均衡体型,女生平均体型值为4.3-2.2-3.3,属于偏外胚层的内胚层体型。体型频数的变化提示辽西农村汉族男生体型分布在内胚层和外胚层的体型较多,女生分布较集中,主要在内胚层体型。③内因子男生在3.0~4.0,女生在3.5~5.2,各年龄组女生>男生;中因子男生在1.6~3.9,女生在0.8~3.4,除7、11和17岁女生>男生外,其他年龄组男生>女生或男女相等,平均值男生>女生。外因子男生在3.0~5.0,女生在3.0~4.1,7、8、10、12、13岁女生>男生,11、14、15、16、17、18岁男生>女生。因此,女生的内因子占优势,皮下脂肪更发达,体态丰满,男生中因子占优势,骨骼粗壮,肌肉发达,随着年龄的增长,男生的身体相对瘦高程度增长,身材修长。④男女各年龄组间体型比较,7,8,9,10,11,12,13,14,15,16,17,18~19岁三维空间中两个体型点间的差异值分别为0.45,0.67,1.03,0.56,0.76,0.30,0.93,2.60,1.86,1.37,1.21,1.47,8~11岁年龄组男女间体型差异有显著性(t=2.66,2.75,2.95,3.58,P<0.05)。⑤与城市青少年相比,农村青少年身高低5~6cm(男女分别为u=6.24,5.90,P<0.01),体质量低3~6kg(男女分别为u=6.93,4.60,P<0.01)。结论:辽西地区农村男生较女生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女生的皮下脂肪更发达,体态丰满,随着年龄的增长,男生的身体相对瘦高,身材修长。与城市青少年相比,农村青少年仍矮瘦,与国外资料和国内少数民族相比,辽西地区农村汉族青少年骨骼肌肉欠发达,身材修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Heath-Carter法分析大连市区汉族青少年学生的体型发育状况、分布特点以及性差异、地区差异等,为指导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于2004-05/12抽取大连市区的两所小学、一所初中、一所高中的7~18岁在校汉族学生2134名,男1121名,女1013名。采用国际通用的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具体包括:身高、体质量、肱三头肌部皮褶厚、肩胛下角部皮褶厚、髂前上棘部皮褶厚、小腿后皮褶厚、上臂紧张围、小腿围、肱骨远端宽和股骨远端宽共10个指标。数据全部输入计算机的Excel表格中,并编辑程序计算内、中、外因子值、身高体质量指数、x和y值作体型图,最后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处理。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实验抽取大连市区7~18岁在校汉族学生2134名,全部完成测量内容而进入结果分析。①大连市区7~18岁在校汉族学生各年龄段内、中、外因子值情况:大连男女学生随年龄增长内因子值呈增加趋势,中因子值随年龄变化不明显,外因子值在青春期前随年龄逐渐增加,而青春期后均呈下降趋势。②大连市区7~18岁在校汉族学生各年龄段体型分布图的构建:在体型分布图上,男生在7岁、8岁年龄段趋向于中胚层区域,而随年龄增长逐渐向内胚层偏移;女生在7岁、8岁年龄段处于三角体型图的中心附近,随年龄变化由中间向偏外胚层的内胚层区域偏移,13岁以后又向内胚层方向移动,直至达到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区域。③大连市区7~18岁在校汉族学生各年龄段内、中、外胚层体型的构成情况:男生总体内胚层体型占45.51%,中胚层体型占14.51%,外胚层体型占36.42%,三胚层中间型占3.56%。;女生总体内胚层体型占62.38%,中胚层体型占4.75%,外胚层体型占31.48%,三胚层中间型占1.39%。各年龄段内、中、外3种胚层体型的构成比均有明显的性别差异(P<0.05)。④大连市区7~18岁在校汉族学生各年龄段与其他群体体型均值的比较:大连男生在各年龄段内因子值均高于其他群体,中因子值与其他群体相接近,外因子值在多数年龄段则均处在所有人群中的最低位。大连女生内因子值和外因子值在多数年龄段均高于其他群体,而中因子值在7~10岁处于中等水平,12岁开始处最低位。结论:不同地区的青少年,由于受营养状况、饮食习惯、生活环境、气候、体育锻炼等因素的影响,男女学生体型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地区差和民族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依据同期全国标准对2645名少数民族学生身体机能状况进行3年追踪观察,并与同期全国农村学生平均值比较。方法:观察对象为广西民族大学2003级学生,均参加了广西民族大学2003年、2004年、2005年3次体质健康测试。参加测试学生共15个民族2645人,其中男生1337人,女生1308人,年龄18~20岁。收集受试学生3年的身高、体质量、肺活量、立定跳远、立位体前屈、体质量指数等数据,与同期全国农村学生平均值比较,应用SPSS11.5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①身高和体质量:学生刚进校时的身高偏低、体质量偏轻,到了大学三年级,身高体质量与全国持平,增长率比全国农村学生同期多2.45%;女生身高体质量增幅明显低于男生,身高增长率比全国同期多1.57%,而体质量增长率则比全国农村学生同期少0.4%,形成偏瘦型体型。②肺活量:学生刚进校时肺活量低于同期全国农村学生平均水平(P<0.01),3年里男生增长了11.55%、女生增长率为27.72%,到了大学三年级女生肺活量达到全国农村学生同期平均水平,男生还没有达到。③立位体前屈:学生在刚入校时高于同期全国农村学生平均水平(P<0.01),男女生均呈逐年上升趋势。④立定跳远:学生在下肢肌肉力量和爆发力能力上低于全国农村学生同期水平,到了大学三年级,男生增长率为18.15%,达到了全国农村学生同期水平,女生低于全国农村学生同期水平。⑤体质量指数:男女学生均低于全国农村学生同期水平,体质量偏轻者女生多于男生。结论:①广西民族大学2003级2645名少数民族学生大学3年期间身体形态发育处于高峰期,男生身体形态发育良好;女生形成偏瘦型体型,身体形态发育情况总体欠佳。②与全国农村学生同期平均水平比较,少数民族学生肺活量机能较差,立位体前屈机能较高,立定跳远平均水平男生较高,女生较差。③男女体质量指数分布有所不同,体质量偏轻者女生多于男生,营养状况总体欠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皮褶厚度计算体脂含量的方法,了解大连学生超重和肥胖流行现状和流行趋势,为青少年生长发育研究、改善学生营养状况和制定学生肥胖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①2005-05/06采用简单随机抽样原则,抽取大连市区的出生并生长的7-18岁汉族学生2474名,其中男生1244名,女生1230名。采用国际通用的人体测量学方法测量纳入学生的肱三头肌和肩胛下角部的皮褶厚度,并通过皮褶厚度推算体密度,计算全身体脂含量,再利用体脂含量判断肥胖并计算发生率。并将上述结果与1995年大连市内7-17岁汉族学生1190名和2000年大连市内7~18岁汉族学生1275名肥胖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②性别差异比较使用大样本的u检验。结果:2005年参与调查的2474名学生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学生体脂含量女生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男生则在11岁时达高峰后呈逐渐下降趋势,生长曲线男女无交叉现象。而且相同年龄段的体脂含量均是女生高于男生,并且除10-13岁年龄组外,其他年龄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u〉1.96,2.58,P〈0.05~0.01)。②与1995年调查结果比较,学生体脂含量10年来有较大程度增长,10年平均增长男女生分别为6.31%和4.47%。③学生2000年超重、轻度肥胖和中重度肥胖的发生率男生分别为14.3%,11.1%和7.9%,女生分别为11.0%,7.2%和2.8%。2005年超重、轻度肥胖和中重度肥胖的发生率男生分别为18.0%、11.6%和19.9%,女生分别为15.0%,10.2%和11.7%。结论:①2005年青春期后学生体脂含量有性别差异。②大连学生10年来体脂含量有较大程度的增长,并有继续增加的趋势。③大连学生5年间超重、轻度肥胖和中重度肥胖的发生率增加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广州市15岁~18岁中学生生长发育、体质健康状况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探讨影响青春后期体质健康状况及发展趋势的相关因素,为提高高中阶段学生健康体质提供改善措施和方法.[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利用2003年、2008年普通高中学校医务室学生的原始相关体检资料,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2003年比较,2008年15岁~18岁高中生身高、体重均呈正增长,其中男生体重增长率超过身高增长率,男生的超重及肥胖率均高于女生.男、女生胸围发育呈负增长,身体匀程度下降.2008年男生、女生身体机能发育明显好于2003年,呈现增长趋势.学生常见病中近视患病率仍然居高不下,龋齿和贫血患病率则呈现下降趋势.[结论]15岁~18岁高中生身体机能在改善,但是胸围发育下滑及近视、超重和肥胖已成为主要健康问题,应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控制近视、超重和肥胖率的上升.  相似文献   

10.
背景:研究青少年体型的方法有很多,其中Heath-Carter体型法是一种综合评价体质的方法,它通过3种不同的体型因子来分别反映体脂、骨骼肌及身体线性度的发育情况.目的:分析湖南侗族学生装体型发育特征及其规律.设计、时间和地点:横断面调查,于2006-05在湖南怀化学院生物工程系完成实验.对象:选择来自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中小学的989名学生为调查对象,将对象按性别以每一周岁为单位分为11个组.方法:按Heath-Carter体型法活体测量10项体质指标,每项指标测2次取其平均值.将各数据输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计算出体型3因子、体型图上的X与Y值、平均体型点间距和体型差异等.主要观察指标:身高;体质量:肱三头肌位、肩胛下位、髂前上棘位、小腿中部四处皮褶厚度、肱骨远端宽、股骨远端宽、上臂围、小腿围.结果:① 侗族男女学生体型3因子平均值变异范围分别是内因子为1.2~1.9和1.3~4.1、中因子为4.2~5.1和1.9~3.0、外因子为2.8~3.7和2.6~3.9.中因子平均值在7~17岁各年龄段均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P<0.05~0.01);内因子均值12~17岁各年龄组的女生大于男生,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外因子13岁以前女生大于男生,9,11和15~17岁男生大于女生,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7~17岁年龄组男女体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② 侗族女生平均体型发育存在一个动态变化过程,其增龄变化趋势为中胚层-外胚层均衡型→均衡外胚层型→偏内胚层的外胚层型→内胚层-外胚层均衡型→均衡内胚层型,但男生的相对较稳定,其各年龄组的平均体型均为中胚层体型.③ 侗族青少年学生先天性体型与其他群体明显不同,有其独特的特征.但进入青春期后,侗族男生体型与朝鲜族最接近(SAD=0.37),与城市汉族最远(SAD=2.15);侗族女生的体型与壮族最相近(SAD=0.71),与朝鲜族(SAD=2.35)及苗族(SAD=2.10)最远.结论:侗族学生的先天性体型有其独特的特征,男女学生的体型特征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