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下肢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对其预防效果.方法:选取该院60例行下肢髋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分组研究,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护理,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对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结果:术后对照组发生11例(28.95%)深静脉血栓,实验组发生1例(2.63%)深静脉血栓,实验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63%)明显比对照组小(26.32%),差异显著,P<0.05(χ2=9.90);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危险因素主要是术后干预措施.结论: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方案预防措施全面,护理方案预见性、主动性强,可以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及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控制住院费用,提高患者疾病认知水平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间歇性空气加压治疗仪结合常规的护理措施预防与常规的护理措施在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 将我科2009年11月-2011年4月收治的120例骨科下肢手术患者,将其分为实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预防,实验组增加间歇性空气加压治疗仪预防.结果 实验组发生了4例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6.67%,对照组发生了24例,发生率为40%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间歇性空气加压治疗仪结合常规的护理措施在预防骨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方面优于常规的护理措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集束化护理对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HTK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手术的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2.5%,护理的满意度为100%,对照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10%,护理满意度为87.5%,实验组明显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实施集束化护理,可以有效的预防其发生,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良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脑出血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脑出血的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并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预防护理干预。护理后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脑出血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几率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经过预防护理干预的实验组脑出血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几率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在脑出血患者下肢DVT中给予患者预防护理有积极意义,能够有效减少患者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还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预防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7月住院部92例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着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经护理后实验组患者无深静脉血栓发生(0.00%),对照组血栓发生率为11.90%(5/46),对照组血栓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率为73.91%(34/46),实验组满意率为93.48%(43/46),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骨折患者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安全可靠,且患者满意度高,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预防剖宫产术后产妇下肢静脉血栓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1340例剖宫产产妇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按照护理措施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共669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护理干预措施,共671例,观察两组患者症状变化情况,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深静脉全程血栓、腓肠肌间静脉血栓的发生均为0例。对照组患者深静脉全程血栓、腓肠肌间静脉血栓的发生分别为7例、5例,占比为0.10%和0.75%,观察组明显要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0.60%,对照组为2.09%,观察组明显要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剖宫产术后产妇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显著,改善了预后,有效防治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产生,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Venodyne血栓泵预防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Venodyne血栓泵在预防妇科术后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方法:选择接受手术567例患者,分为对照组211例和观察组3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观察组使用Venodyne血栓泵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比较两组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通过预防和护理,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0.3%,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生率1.9%。结论:妇科术后患者使用Venodyne静脉压迫系统(血栓泵)进行早期干预和护理,有效预防了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促进了患者的早日康复,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8.
朱丽丽 《求医问药》2014,(20):89-91
目的 :探讨分析对下肢骨折患者进行深静脉血栓预防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56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88例)和实验组(280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实验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深静脉血栓预防性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及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14%,对照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0.07%,实验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8.93%,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0.97%,实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下肢骨折患者进行深静脉血栓预防性护理可有效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及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方法在预防髋关节置换术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0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和干预组 分别按给与常规护理和应用循证护理方法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90例手术患者术后2例发生血栓,下肢肿胀、疼痛患者显著 小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循证护理方法能有效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提高临床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股骨骨折术后实施临床护理路径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我院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60例股骨骨折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术后是否行临床护理路径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常规护理)与实验组(30例: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72 h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等凝血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率(0.0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股骨骨折患者术后实施临床护理路径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对接受脑出血手术治疗的患者予以集束化护理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方法本次研究中,筛选我院在2015年7月到2017年7月期间接收行以手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抽取的形式,将患者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参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凝血指标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概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的凝血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在统计学中无意义;实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差异在统计学中有意义。结论对接受脑出血手术治疗的患者予以集束化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概率,应当将这一护理模式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该院2011年9月—2013年8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纳入该研究,根据随机原则分组。所有患者术后均给予降压、吸氧、脱水、抗感染、营养神经等常规综合治疗。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治疗期间加强预防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死亡率、护患满意率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8例,死亡6例;患者或其家属对护理质量非常满意9例,比较满意15例,不满意6例。实验组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无患者死亡,患者或其家属对护理质量非常满意12例,比较满意18例。与对照组对比,实验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较低,死亡率较低,护患满意率较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治疗期间加强预防性护理,有助于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减少死亡率,并能增进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方法。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内科护理,观察组同时行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干预,记录两组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情况及症状消失时间,同时采取护理质量表调查两组患者护理服务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13.33%较对照组36.67%明显低,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水肿、皮肤高热、下肢疼痛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入院评估质量、血栓知识宣教质量、血管专项护理质量、预防技能指导质量四项项目评分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对比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常规内科护理,同时进行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能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及其护理方法研究。方法将80例患者分为两组,采用常规方法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护理,采用早期护理干预对实验组患者进行护理,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其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5%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5%,效果理想(P0.05);对我院治疗总体满意实验组高于对照组达95%(P0.05);实验组护理后2例重度疼痛、2例发生感染、3例出现不良反应,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低于对照组(4例水肿、5例重度疼痛、4例感染、6例出现不良反应,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P0.05)。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较高,且其形成原因较多,临床上采用早期护理干预效果理想,能够有效的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减少治疗中的并发症减轻疼痛,促进其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5.
刘洁 《当代医学》2016,(31):105-106
目的:探究脑出血术后实施早期活动对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脑出血术后6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护理时不同方案分成2组,各30例,将实施术后常规护理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将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早期活动的患者设为观察组,对2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与静脉血流平均速度与峰速度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总发生率3.33%比对照组26.67%低(P<0.05);观察组在2组护理后静脉血流平均速度与峰速度均升高基础上,其升高幅度更显著(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术后实施早期活动为一种安全且有效护理方法,可对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起到预防作用,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循证护理在预防脑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运用效果.方法 选择96例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并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情况,比较其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中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概率为14.58%,研究组为2.08%,对照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梗死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使其发生率降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程度的影响。方法将我科近2年共80例重型颅脑损伤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组)和实验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方法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患者家属满意度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无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满意度达100%,与对照组(并发5例,满意度87.5.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有利于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吕小英 《基层医学论坛》2013,(23):3103-3104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择270例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1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采取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进行干预。比较2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感到非常满意,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1例,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干预能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王琴  王洋洋  卢菲 《黑龙江医学》2021,45(16):1737-1738,1741
目的:研究PDCA循环护理干预对预防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12月洛阳市中医院收治的骨折患者120例,按照护理模式不同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0例.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进行干预,研究组则在常规组护理的基础上加施PDCA循环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率为98.33%(59/60)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6.67%(4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为1.67%(1/60)低于常规组的15.00%(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骨折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2月~2013年12月于本院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6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对比观察2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情况。结果:2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2.94%),明显低于对照组(17.6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效果好,可明显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