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深圳市南山区2006—2014年麻疹流行特征和麻疹发病的影响因素,探讨控制和消除麻疹的策略。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麻疹流行特征及控制策略的实施效果,并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对南山区全人群进行麻疹发病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深圳市南山区2006—2014年共报告流行性麻疹1 304例,年平均发病率13.89/10万,从2008年起发病率呈明显下降趋势,发病高峰期为4—8月份,病例以3岁以下儿童和15岁以上人群为主,分别占54.68%和36.8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疫苗接种史(OR=0.122,95%CI:0.003~0.785)是麻疹发病的保护因素,医院接触史(OR=1.102,95%CI:1.016~1.196)是麻疹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实施含麻疹成分疫苗强化免疫工作能将麻疹发病率迅速降较低水平,相关部门需加强对控制成人麻疹的相关策略研究。  相似文献   

2.
深圳市2000~2004年麻疹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深圳市麻疹的流行特征,为进一步控制麻疹疫情提供依据。方法对深圳市2000~2004年麻疹的发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并结合麻疹疫苗常规接种和强化免疫情况对麻疹发病率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2000~2004年深圳市共报告麻疹病例3 37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5.06/10万。全市6个区均有病例发生,宝安、龙岗2区发病率较高;流动人口病例占91.83%;流行模式主要为散发;3~8月为发病高峰期,占总发病数的69.40%;8月龄至6岁和20~29岁两个年龄段为麻疹高发年龄,分别占总发病数的38.12%和25.98%;84.34%的麻疹病例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结论深圳市麻疹发病近年有上升趋势。维持高水平麻疹接种率,加强对外来人口的免疫接种工作,及时制定免疫方案是控制麻疹疫情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了解广州市海珠区麻疹的流行特征,为制定消除麻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国家麻疹专病报告系统收集麻疹病例资料,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麻疹流行特征及控制策略的实施效果。结果显示广州市海珠区2004-2011年共报告流行性麻疹1 55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1.72/10万,发病率从2007年起总体呈明显下降趋势,发病高峰在3~8月份,发病人群以1岁以下儿童和14岁以上人群为主,分别占39.36%和50.82%。患者中无麻疹成分疫苗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者占89.04%,流动人口发病数占了71.26%。实施计划免疫对控制麻疹疫情效果显著,但还要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适时在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开展麻疹的强化免疫。  相似文献   

4.
2007年深圳市南山区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深圳市南山区2007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麻疹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深圳市南山区2007年麻疹监测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7年共报告确诊麻疹病例319例,麻疹发病率为20.32/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6~8月份,共144例,占全年发病数45.14%,发病主要以散在流行为主。发病年龄以5岁以下共153例(47.96%)为主,其次是21~30岁年龄组共89例(27.90%)。在所有病例中有免疫史者9例(2.82%);无免疫史者296例(92.79%);免疫史不详者14例(4.39%)。结论未接种麻疹疫苗是造成发病的主要原因。应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同时加强对重点区域和重点人群有计划地开展强化免疫和查漏补种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洛阳市15岁以上人群麻疹发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1~2007年洛阳市麻疹监测系统报告的15岁以上人群麻疹病例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001~2007年共发生15岁以上人群麻疹病例271例,发病率波动于0.24/10万~1.01/10万,7年平均发病率为0.74/10万.不同年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3~8月份为发病高峰.外来流动人口108例,占病例总数39.85%,其中年龄在15~30岁199例,占病例总数74.43%.病例中有麻疹疫苗免疫史占21.77%;无免疫史占20.66%;免疫史不详占78.23%.结论 免疫空白是导致15岁以上人群麻疹流行的因素,及时采取应急强化免疫措施,消除免疫空白人群是控制消除麻疹的重要举措和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温州市7岁以下儿童麻疹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为控制麻疹提供依据。方法以温州市2013—2015年麻疹监测信息系统报告的7岁以下儿童麻疹确诊病例为病例组,报告的麻疹排除病例为对照组,对麻疹发病强度、性别、户籍地、所在地发病水平、居住时间、医院暴露史、麻疹免疫史等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麻疹患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2013—2015年温州市共报告7岁以下儿童麻疹确诊198例,占麻疹报告病例总数的67.58%,年均发病率为8.85/l0万;6~8月龄高发,发病率最高为151.66/10万;流动儿童发病率为15.01/10万,高于本地儿童的5.06/10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户籍、居住时间、MCV免疫史等与麻疹发病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流动儿童(OR=2.28,95%CI:1.56~3.33)、无MCV免疫史(OR=3.83,95%CI:2.48~5.92)和有医院暴露史(OR=2.35,95%CI:1.58~3.47)是麻疹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温州市7岁以下儿童中6~8月龄麻疹高发,流动儿童、无MCV免疫史和有医院暴露史的儿童麻疹发病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深圳市福田区2013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发病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下一步防控提出建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描述深圳市福田区2013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通过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麻疹病例组和对照组在户籍、本地居住时间、医院暴露史、麻疹患者接触史等可能影响因素的分布差异。结果福田区2013年麻疹报告发病率65.4/100万,发病高峰在夏季;人群集中在1岁组和≥15岁组,共占90.81%,外地户籍为主,96.56%病例免疫史为0剂或不详。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麻疹发病的影响因素有:疫苗接种(OR95%CI为1.205~18.783,P=0.026);户籍(OR95%CI为0.142~0.565,P=0.000);病前医院暴露史(OR95%CI为1.271~5.658,P=0.010)。结论深圳市福田区2013年麻疹高发,应重点关注1岁以下、15岁以上人群,特别是流动人群;麻疹发病的危险因素有:外地户籍、病前医院暴露史,保护因素有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孝感市2005年麻疹发病情况,为今后的麻疹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孝感市2005年麻疹监测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5年全市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268例,确诊263例,麻疹发病率为5.26/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4~6月份,占全年发病数的71.48%(188/263)。发病主要以散在流行为主,暴发病例占全市总病例数的13.69%,主要发生在小学。发病年龄在3岁以下的占60.46%。在所有麻疹病例中有免疫史的占22.43%,无免疫史占38.02%,免疫史不详占39.55%。结论该市麻疹流行主要原因是部分地区和流动人口的MV常规免疫工作未落实。应在加强MV常规免疫的同时,对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适时开展强化免疫,同时完善入托、入学查验接种证制度。  相似文献   

9.
延安市2000~2005年麻疹流行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延安市2000~2005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科学的控制麻疹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00~2005年麻疹发病及监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0~2005年共报告麻疹2 580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1.47/10万;全市13个县(区)均有麻疹病例发生;发病年龄以0~7岁儿童为主,占病例总数的79.03%;各月均有麻疹病例发生,3~6月为高峰,共1 757例,占总病例数的68.10%;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占74.53%。结论0~7岁儿童是麻疹发病的高危人群;接种麻疹疫苗是控制麻疹的基础;提高麻疹监测质量是加速控制麻疹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青海省2001~2005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控制策略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分析青海省2001~2005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提出控制麻疹策略及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运用SPSS 10.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青海省2001~2005年共报告麻疹1 81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7.33/10万。8月龄~14岁病例数占65.18%;病例中有麻疹疫苗(MV)免疫史的占21.10%,无免疫史的占25.57%,免疫史不详的占53.33%;发病高峰在3~6月。青南地区发病率高于环湖地区,环湖地区高于西宁和海东地区。结论免疫空白和免疫失败人群的积累是麻疹发病的主要原因。高免疫覆盖率和高质量的监测是控制麻疹的关键策略。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深圳市罗湖区2006-2010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2012年消除麻疹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麻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0年累计麻疹病例69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2.40/10万;6-9月为发病高峰;发病人群主要以6岁以下的散居儿童和20~29岁年龄段左右的外来青工为主;流动人口占总发病的92.25%;无免疫史或者免疫史不详的占92.40%。结论做好麻疹常规免疫接种,在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开展高质量的麻疹强化免疫,加强外来务工人员麻疹疫苗接种覆盖范围,加强麻疹监测,做好宣传教育,是控制、消除麻疹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西安市2005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西安市2005年麻疹发病情况,分析流行原因和探讨控制策略。方法对西安市2005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的麻疹发病资料,用SPSS 12.0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西安市2005年麻疹发病926例,发病率为12.56/10万;流动人口发病442例,占47.7%,发病率为42.21/10万;全年各月均有发病,3~4月发病584例,占全年病例数的63.1%;病例中<8月龄占11.0%,8月龄~14岁占63.8%,>14岁占25.2%;麻疹病例无麻疹疫苗(MV)免疫史者占37.7%,免疫1剂占19.9%,免疫≥2剂占4.2%,免疫史不详占38.2%;男女性别比为1.35∶1。结论西安市2005年麻疹发病率总体水平较高,流动人口较多的城区发病率更高,发病人群中MV接种率较低,应探索非免疫规划人群控制麻疹的策略,以降低麻疹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3.
湛江市1984~2004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湛江市1984~2004年麻疹流行状况,为制订加速控制麻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湛江市1984~2004年麻疹法定疫情报告资料和麻疹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湛江市1984~2004年共报告麻疹21 651例,年发病率在0.63/10万~141.65/10万之间,年均发病率为17.35/10万。1999~2004年麻疹疫情报告资料显示,每年3~5月为发病高峰,病例数占全年总数的50.10%(503/1 004)。1999~2004年麻疹监测系统报告的906例病例中,0~7岁儿童发病622例,占68.65%;有麻疹疫苗免疫史的仅占9.27%,免疫史不详和无免疫史的占90.73%。2001~2004年开展麻疹监测以来,发生麻疹暴发疫情27起,病例数占四年病例总数的26.64%,流行呈散发与局部暴发并存。结论湛江市麻疹发病率已大幅下降。维持高的接种率和适时的强化免疫是控制麻疹的必要措施;加强麻疹监测,及时处理暴发点是控制麻疹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重点落实低年龄组儿童接种是控制麻疹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哈密地区2008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新疆哈密地区2008年麻疹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一般人群麻疹免疫水平,探讨麻疹控制策略.方法 对哈密地区2008年麻疹疫情发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 哈密地区2008年出现暴发和高度散发并存的麻疹疫情,共报告麻疹病例440例,发病率96.22/10万,是2007年同期的506.42倍;发病人群以19岁~成人和<4岁婴幼儿多见;报告病例中达到麻疹减毒活疫苗(MY)免疫月龄(≥8月龄)者374例,其中有M'V免疫接种史的占19.25%,无免疫史、免疫史不详的分别占40.37%,40.37%.结论 婴儿母传抗体水平不足和成人麻疹抗体水平低下,成人和婴幼儿已经成为麻疹的易感人群.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分析2014年通化市麻疹病例发生、传播及流行特征,探讨控制措施。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通化市2014年麻疹疫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4年通化市共报告疑似麻疹病例258例,其中临床确诊5例,实验室确诊164例,风疹16例,排除73例;与2013年同比上升4 111%。1岁以下病例44例,占发病总数26.1%;20~50岁病例86例,占发病总数50.9%;有麻疹免疫史者16例,无麻疹免疫史56例,免疫史不详者占97例。结论人群麻疹免疫失败及免疫空白是导致流行的因素,在加强适龄儿童的查漏补种和强化免疫的同时,应加强20岁以上人群的麻疹疫苗免疫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2009-2018年泰州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消除麻疹提供参考。方法 对全市报告的确诊麻疹病例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9-2018年全市报告麻疹病例330例,报告发病率为0.04~5.22/10万。以3-5月为发病季节高峰。城区4个区报告麻疹病例218例(占全市66.16%),3个市报告例112例(占全市33.84%)。麻疹病例中,男女比例为1.06∶1。麻疹发病以本地人群为主,主要集中在20岁以上成人和5岁以下儿童。发病人群以农民、散居儿童、工人等为主,占全部发病例数的83.33%。在330例麻疹病例中,MCV无免疫史者和免疫史不详者占88.79%。结论 为了控制消除麻疹,需要根据我市麻疹流行病学特点,尤其是麻疹病例地区与年龄分布特征,有针对性地采取策略与措施。  相似文献   

17.
卫辉市1965~2004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了解卫辉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进一步控制麻疹的策略。方法对卫辉市1965~2004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65~1985年麻疹发病呈高发状态,共报告麻疹14 40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00.07/10万,每年10月至次年2月的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71.55%,具有明显的周期性,每隔2~3年出现1个发病高峰,整个流行呈阶梯形下降态势;1986~2004年发病呈低发状态,共报告麻疹180例,其发病率波动在0.41/10万~7.26/10万;流行模式为散发与暴发并存,以暴发为主,暴发病例占总报告病例数的74.44%;3~6月为麻疹高发季节,占病例总数的75.56%;≤7岁的麻疹病例由1990年以前的91.01%下降到1991年后的36.42%;对1986~2004年麻疹病例的免疫史分析表明,29.45%未接种麻疹疫苗(MV),22.78%免疫史不详。结论实施计划免疫对控制麻疹疫情效果显著,为控制麻疹疫情应继续加强MV的常规免疫,适时开展MV强化免疫;加强麻疹监测与报告,及时处理疫点,防止麻疹暴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2006~2013年龙胜县麻疹发病特征,为制订有效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龙胜县2006~2013年麻疹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描述及分析。结果龙胜县2006~2013年累计报告麻疹26例,年均发病率为1.85/10万,以散发为主。发病年龄以≥20岁农民及1岁散居儿童最多,占84.62%(22/26),呈"双相移位"现象。发病季节集中在4、5、8月,占总病例的69.23%(18/26)。调查病例中,有麻疹减毒活疫苗免疫史3例,占13.04%(3/23)。结论龙胜县麻疹发病年龄为1岁年龄组及≥20岁年龄组。因此,应继续抓好儿童常规免疫接种工作,并适时在重点乡镇对特定人群开展麻疹类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及查漏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 分析2010-2014年合肥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消除和控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的方法,对2010-2014年合肥市麻疹病例的流行学特征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 2010-2014年合肥市共报告麻疹确诊病例469例,年均发病率为1.36/10万,发病时间集中在3-6月份,小于8月龄和大于18岁病例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χ2=10.54,P=0.032),报告病例中有免疫史的构成比逐年下降(P<0.001),发病前7~21天有医疗机构就诊史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χ2=33.02,P<0.001)。结论 适龄儿童开展查漏补种工作,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开展强化免疫工作,提高麻疹疫苗接种率,控制院内感染,是消除麻疹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百色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麻疹控制对策。方法对1997~2006年百色市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97~2006年百色市共报告麻疹病例6 550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9.05/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8月龄~7岁组,其次为8~14岁组,各占总病例数的49.79%、30.70%;流动人口病例占30.27%;春末夏初为高发季节,4月达到高峰;人口密集及流动性大的隆林、平果、田东等3县发病较多,占全市发病数的47.27%;对777例麻疹的免疫史分析,有麻疹减毒活疫苗(MV)接种史、无免疫史、免疫史不详的分别占25.80%、37.49%、36.71%。结论百色市近年麻疹仍呈高发病状态,应提高麻疹疫苗的初种和复种率,重点加强流动人口及移民的MV接种工作,保证接种质量,加强麻疹监测,消除免疫空白,是控制麻疹流行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