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大剂量纳洛酮静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并发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肺性脑病患者分成3组:纳洛酮大剂量组(n=15),纳洛酮2mg,iv,q2b;纳洛酮常规剂量组(n=16),纳洛酮首次0.8mg,iv,以后2mg 5% GS 500mL,iv gtt;尼可刹米对照组(n=17),尼可刹米1.5~2.25g 5%GS 500mL,iv gtt,qd。疗程均为3d,观察临床疗效。结果:纳洛酮大剂量组中15例肺性脑病患者有14例神志清醒,临床症状及血气指标得以改善,有效率达93.3%,明显高于纳洛酮常规剂量组(62.5%)和尼可刹米对照组(41.2%)。大剂量纳洛酮静注过程中未发现有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大剂量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尼可刹米和常规剂量纳洛酮。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纳洛酮治疗Ⅱ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121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情况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PaO2值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PaCO2值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明显,且两组治疗后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纳洛酮治疗Ⅱ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联合纳洛酮(NLX)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肺性脑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66例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肺性脑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吸氧、抗感染、化痰平喘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纳洛酮首次0.8mg静脉注射,随后予3μg/(kg·h)微量泵持续静脉泵入,并持续使用BiPAP通气,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心率、呼吸频率、血压均有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3h后PaO2和SaO2增加(P<0.05),但pH值和PaCO2均无明显改变(P均>0.05),部分患者甚至加重;24h时PaO2维持在较高水平,pH值和PaCO2改善仍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P<0.05)。观察组诊治时间短、气管插管率降低、病死率明显下降,这些数据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PAP通气联用NLX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肺性脑病的临床效果较好,插管率、病死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4.
杨建平  胥梅琳 《江西医药》2009,44(2):133-134
目的观察醒脑静合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的疗效。方法随机将76例肺性脑病患者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均综合治疗,治疗组给予醒脑静及纳洛酮治疗,对照组给予纳洛酮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静合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效果满意,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高丽渊 《海峡药学》2012,24(5):87-88
目的探讨BiPAP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及BiPAP通气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应用纳洛酮,观察两组治疗前及48h后动脉血气指标的变化,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意识恢复时间、治疗效果以及插管率。结果①治疗48h后两组患者血气分析pH、PaCO2、PaO2均有明显改善(P<0.01),其中治疗后观察组pH、PaCO2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②观察组患者的意识恢复时间明显较对照组为短(P<0.01),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而需要进行机械通气的气管插管率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BiPAP通气联合纳洛酮可有效改善患者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状态,明显缩短意识恢复的时间,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插管率。  相似文献   

6.
柳鹏  吕刚志 《黑龙江医药》1998,11(3):176-177
我们应用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40例,与照组相比较,结果治疗组显效率57.4%,有效率30.0%,总效率87.4%,对照组分别为:P〈0.05,有显著性差异。说明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疗效显著。此外,纳洛酮具有起效快毒副作用小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纳洛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设对照组和治疗组.应用纳洛酮注射液,首剂量0.8mg,加生理盐水20ml静脉注射,连用三日。结果 治疗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纳洛酮对肺性脑病患者有广泛治疗作用,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张伟先 《中国药业》2010,19(5):51-51
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的疗效。方法治疗组43例采用纳洛酮静脉给药方式治疗,并与常规治疗对照组39例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70%,对照组为61.54%,两组疗效差异显著(P〈0.01)。结论用纳洛酮抢救肺性脑病患者,效果显著且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9.
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纳洛酮治疗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2月~2009年3月收治的肺性脑病患者64例,将并发肺性脑病的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对照组进行降颅压、改善脑代谢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纳洛酮治疗。两组均以治疗14d为1个疗程。对两组患者疗效及动脉血气分析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62%,对照组为71.87%,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比常规治疗效果更好,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0.
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轻中度肺性脑病患者及42例重度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3~6mg加入250ml5%葡萄糖水中静脉滴注,1次/d。结果轻中度患者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患者治疗组有效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纳洛酮在轻中度患者治疗中有较好疗效,重度患者疗效差。  相似文献   

11.
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新丰县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12月收治的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40例,采用随机分组对照方法,其中20例使用常规治疗为对照组,另外2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纳络酮联合醒脑静为观察组,两组均治疗2周。综合分析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引发的相关并发症。结果通过对两组病例的临床疗效进行法分析,观察组有效率达到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P<0.05),而且观察组改善血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的疗效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国内外相关临床研究资料与数据表明,纳络酮联合醒脑静能明显改善肺性脑病的症状体征,提高血氧分压,使二氧化碳分压下降,改善酸碱失衡,疗效较好,大大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纳洛酮在治疗Ⅱ型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诊断明确的Ⅱ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两组均给抗感染,持续低流量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稳,营氧支持,对症治疗原发疾病等综合措施。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注射剂,首次剂量为0.8mg静脉推注,以后给纳洛酮2mg静脉持续滴注,2次/d,连续三天。结果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治疗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值比较P〈0.0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1%,治疗组总有效率91.4%,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纳洛酮治疗Ⅱ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安全性较高、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长期家庭氧疗(LTDOT)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慢性肺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肺动脉压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呼吸内科已出院慢性肺心病患者135例,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75例)和治疗组(60例)。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予常规治疗,出院后均予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观察组患者加用LTDOT,均治疗12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67%(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内径(RVID)、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显著降低,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短轴缩短率(FS)均显著升高,且治疗组患者上述指标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00%比13.33%,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变化。结论LTDOT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慢性肺心病,可改善肺动脉压、血气分析指标和心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纳络酮治疗肺性脑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10 0例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 A、B两组 ,A组 5 0例 ,除综合治疗外 ,加用纳络酮 0 .4m g~ 0 .8mg+生理盐水 2 0 mg,静脉滴注 ,30 m in~ 10 0 min一次 ;B组 5 0例患者仅给予综合治疗。结果 :A组患者经治疗后 48例痊愈 ,2例死亡 ;B组经单纯综合治疗 36例痊愈 ,14例死亡。两组疗效有显著差异 (P<0 .0 5 )。研究显示纳络酮可有效解除肺性脑病患者的呼吸抑制、促醒并明显降低其死亡率 ,且无明显毒副作用。结论 :纳络酮治疗肺性脑病安全有效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纳洛酮+醒脑静联合无创机械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性脑病的疗效。方法将COPD合并肺性脑病的患者3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吸氧、无创机械通气、抗感染、解痉、平喘、止咳、化痰、纠正酸碱平衡、营养支持疗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0.9%氯化钠溶液100mL+醒脑静20mL静脉滴注,2次/d;0.9%氯化钠溶液100mL+纳洛酮2mg静脉滴注,2次/d。平均疗程为(11.7±7.43)d。评估其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PaCO2、PaO2明显改善(P<0.05),气管插管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纳洛酮+醒脑静联合无创机械通气可改善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的PaCO2、PaO2,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P<0.05),降低气管插管率及病死率(P>0.05)。  相似文献   

16.
应德琴 《中国药房》2012,(28):2642-2644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70例AECOPD合并肺性脑病的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同时应用参麦注射液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qd,并进行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同时采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比较2组的疗效及治疗前与治疗后48h的动脉血气分析、C反应蛋白、临床变化、住院时间和无创正压通气时间。结果:治疗后,有7例患者死亡,对照组5例,治疗组2例。治疗组48h动脉血气分析结果、C反应蛋白水平、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无创正压通气时间((6.0±4.2)d)和住院时间((10.9±2.6)d)少于对照组((8.2±2.8)d、(14.2±2.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无创正压通气对AECOPD并肺性脑病患者的疗效肯定,且能有效减少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7.
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肺性脑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肺性脑病患者使用BiPAP呼吸机无创正压通气的疗效。方法对14例肺性脑病患者使用BiPAP呼吸机进行治疗,并通过自身对照,观察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结果的pH值、PCO2及PO2的变化以及神志的变化,判断疗效。结果14例患者中,13例经给予BiPAP呼吸机治疗后动脉血气指标和症状较治疗前全部得到改善,pH值和PO2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CO2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和0.01),1例患者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结论BiPAP呼吸机无创正压通气可以明显改善肺性脑病患者的症状和动脉血气的pH值、PCO2及PO2,对COPD肺性脑病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抢救和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肝素钠联合丹红注射液对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治疗效果。方法160例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静脉滴注低分子肝素钠及丹红注射液,以14d为1个疗程。观察2组疗效、血气分析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25%(P〈0.05);2组治疗后均可以明显提高动脉血氧分压(PaO2),降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P〈0.05或P〈0.01);治疗组可改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P〈0.05),且治疗组对PaO2和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素钠联用丹红注射液可改善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PaO2及PaCO2,改善血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药物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的护理干预及临床护理体会。方法 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间,我院诊治的48例慢性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患者,早期静滴尼可刹米,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36例显效、10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5.8%;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动脉氧分压明显升高,二氧化碳分压显著降低,P<0.05。结论对于慢性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患者,早期应用尼可刹米等药物进行对症治疗和护理干预,明显改善患者的缺氧状态,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