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时辰化服用开博通和波依定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方法122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时辰化服药组)64例,开博通25~50mg,6∶00前顿服,波依定5mg,12∶00服用。B组(常规服药组)58例,8∶00顿服开博通和波依定,剂量同A组。采用台式血压计定时测量服药前和服药后3天、1周、3周的24小时每两小时各时点的血压。结果①A、B两组服药后3周末,与服药前比较,24小时各时点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均明显下降;②)3周末A组治疗后与B组治疗后比较,A组24小时血压变异性小,谷峰比值0.71,B组24小时血压变异性大,谷峰比值0.45。结论时辰化服用开博通和波依定可有效、平稳地控制高血压病患者24小时的血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每日1次顿服非洛地平缓释片(波依定)5 mg或10 mg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的疗效和安全性.并评价其降压谷峰比值,观察单药达标率.方法124例符合要求的轻中度高血压病病人,随机顿服波依定5 mg或10 mg,或硝苯地平控释片(拜新同)30 mg或60mg,均服用4周,观察血压变化和降压谷峰比值.结果波依定组的最大降压幅度为(18.7 mmHg±10.4 mmHg)/(15.7mmHg±7.8 mmHg),有效降压50例,总有效率为83.3%,降压谷峰比率SBP为64.6%,DBP为62.6%,各指标与拜新同组相似,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波依定组副反应发生率11.7%(7/60),与拜新同组10.9%(7/64)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顿服波依定5 mg或10 mg24 h降压作用可靠、持久,病人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5种降压药的降压效果及病人对药物的评价。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于2015年9月—2015年12月对上海市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的3 663例服用5种常见降压药的高血压病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降压药治疗费用、病人对药物的评价、服药依从性、不良反应和血压控制情况。结果调查对象的血压控制率为66.3%,服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施慧达)、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络活喜)、硝苯地平控释片(拜新同)、非洛地平缓释片(波依定)和缬沙坦胶囊(代文)5种降压药的病人血压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依从性分别为71.0%、68.7%、64.2%、77.2%和68.6%。平均每日降压药治疗费用为(4.56±2.88)元,但服用施慧达每日费用最低为(3.40±1.29)元。自报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其中施慧达最低为2.5%。结论 5种降压药的血压控制率未见明显差异,但施慧达的费用和自报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4.
非洛地平,氨氯地平对高血压病患者24小时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非洛地平,氨氯地平对高血压病患者24小时血压的降压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和平行对照的方法,运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结果二药均能显著降低血压,彼此间降低偶测血压的幅度无显著差异。二药均能降低24小时平均,白天平均及夜间平均血压,均能有效控制清晨血压高峰期的血压。 结论 非洛地平,氨氯地平均可每日服用1次,均能有效控制24小时血压及清晨醒后的高峰期血压。  相似文献   

5.
非洛地平,氨氯地平对高血压病患者24小时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非洛地平,氨氯地平对高血压病患者24小时血压的降压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和平行对照的方法,运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二药均能显著降低血压、彼此间降低偶测血压的幅度无显著差异。二药均能降低24小时平均,白天平均及夜间平均血压、均能有效控制清晨血压高峰期的血压。结论:非洛地平,氨氯地平均可每日服用1次,均能有效控制24小时血压及清晨醒后的高峰期血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天麻钩藤饮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络活喜)治疗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病人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5年12月在北京市朝阳区左家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治的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病人70例,根据随机数字生成法排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络活喜治疗,观察组给予天麻钩藤饮联合络活喜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1%和80.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收缩压与舒张压均较治疗前较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和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24 h SBP和24 h DBP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面红、心悸、头痛、水肿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联合络活喜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病人,能促进血压的降低,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治疗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缓解血压变异性有关。  相似文献   

7.
磺酸氨氯地平(络活喜)是经典的长效降压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很少发现有不良反应。近期我科有1例住院患者在使用络活喜降压治疗过程中出现排尿困难,考虑为络活喜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1病例简介患者,男,60岁,因"发现血压升高7年余,头昏2周"入院。患者发现血压升高7年余,曾服用过多种降压药物,如培哚普利、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络活喜)、倍他乐克、比索洛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国产与进口苯磺酸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小时血压的降压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开放平行对照方法,运用24小时ABPM测压法.结果两药均能显著降低血压,彼此间降压幅度无显著差异.两药均能降低24小时平均、白天平均及夜间平均血压,均能有效控制清晨高峰期血压.结论国产与进口苯磺酸氨氯地平均能有效控制24小时血压及清晨后的高峰期血压.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络活喜和洛汀新对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大 (LVH)的逆转及QT间期离散度 (QTd)后的影响。 方法   73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两组 36例服用络活喜 5mg/d。 37例服用络活喜 10mg/d ,连服 12个月 ,用药前及用药 12个月各查心脏彩超和十二导联同步心电图一次。 结果  两组用药后血压显著降低 (P <0 .0 1) ,心率 (HR)无明显改变 (P <0 .0 5)。左室重量指数 (LVMI)、室间隔厚度(IVST)及左室后壁厚 (PWT)明显减少 (P <0 .0 5)。QTd显著降低 (P <0 .0 1)。 结论 络活喜和洛汀新均能有效降压 ,逆转LVH ,降低LV MI、QTd ,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与苯磺酸氨氯地平糖尿病患者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4月—2014年6月收治的内分泌科的住院病人,共计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硝苯地平组40例,平均年龄(64.2±11.3)岁,中位年龄44.5岁,其中男性32人,女性8人;苯磺酸氨氯地平组40例,年龄(65.6±8.5)岁,其中男性30人,女性10人。硝苯地平组服用硝苯地平(拜新同),规格:30 mg/片,1片/d。苯磺酸氨氯地平组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络活喜),5mg/片,1片/d。所有研究对象均规则服用药物1月。分别在患者入院时及1月后对两组人员测量血压,仪器为动态血压检测仪,专业内科医生对数据进行比较。结果硝苯地平组与苯磺酸氨氯地平组入院时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154±12、93±8;156±13、94±9),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硝苯地平组与苯磺酸氨氯地平组1月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139±8、89±6;125±6、82±3),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降压效果好于硝苯地平,是理想的控制糖尿病患者伴原发性高血压的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络丁新络活喜降压疗效及对原发性高血压 (EH)左室肥厚 (LVH )的影响。方法 将 85例EH并LVH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给予络丁新 (剂量 10mg ,qd或Bid) ,络活喜 (剂量 5mg ,qd或Bid) ,疗程 1年 ,于服药前和服药后 6、12个月测血压 ,同时用超声心动图观察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LVDd) ,心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 (IVST) ,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 (PWT)及左心室重量指数 (LVMI)。结果 两种药均能有效降低EH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 (P <0 0 1) ,明显改善LVDd ,IVST ,PWT(P <0 0 1) ,LVMI(P <0 0 0 1)。结论 络丁新络活喜能有效控制血压 ,且对EH的LVH有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12.
3种降压药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3种降压药(洛汀新、络活喜、科素亚)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104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n=32,洛汀新治疗组)、B组(n=42,络活喜治疗组)和C组(n=30,科素亚治疗组),治疗期间各组患者分别予洛汀新10 mg、络活喜5 mg,科素亚50 mg晨服,每日1次。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分别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3组病人治疗后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均有明显下降,且降压谷/峰效应(T/P)比例均>50%。结论:3种降压药均能有效平稳地降低血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国产苯磺酸氨氯地平(安内真)5 mg与进口苯磺酸氨氯地平(络活喜)5 mg每天一次口服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多中心、随机平行对照研究,98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被随机分入安内真组和络活喜组,分别每天一次口服安内真5 mg或络活喜5 mg, 2周后如坐位舒张压>90 mmHg或坐位收缩压>140 mmHg,则改为安内真10 mg或络活喜10 mg、每天一次口服.结果服药2,4周时,安内真与络活喜两组平均舒张压和收缩压均明显下降,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4周时两组控制血压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5.56%,77.08%,两组间无明显差异;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低,两组相似.结论国产苯磺酸氨氯地平(安内真)5 mg或10 mg每日一次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安全有效,其疗效与进口苯磺酸氨氯地平(络活喜)等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国产苯磺酸氨氯地平 (安内真 ) 5mg与进口苯磺酸氨氯地平 (络活喜 ) 5mg每天一次口服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多中心、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98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被随机分入安内真组和络活喜组 ,分别每天一次口服安内真 5mg或络活喜 5mg ,2周后如坐位舒张压 >90mmHg或坐位收缩压 >14 0mmHg ,则改为安内真 10mg或络活喜 10mg、每天一次口服。结果 服药 2 ,4周时 ,安内真与络活喜两组平均舒张压和收缩压均明显下降 ,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治疗 4周时两组控制血压的总有效率分别为 75 56% ,77 0 8% ,两组间无明显差异 ;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低 ,两组相似。结论 国产苯磺酸氨氯地平 (安内真 ) 5mg或 10mg每日一次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安全有效 ,其疗效与进口苯磺酸氨氯地平 (络活喜 )等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络活喜(amlodipine)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血管壁重塑生物学机制。方法将10周龄雄性24只SHR随机分成3组,每组8只。对照组(SHRC)不作治疗,并与同周龄Wistar鼠组(n=8)作比较。生理盐水组(SHRNS),络活喜组(SHRA)分别经生理盐水、络活喜治疗8周后光镜观察血管几何形态,采用原位杂交及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ET-1(endothelin-1)、MMP-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生理盐水组血压明显增高,管腔增大,管壁明显增厚(P<0.05),尤以血管中层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cell,VSMC)肥大为主(P<0.01);ET-1,MMP-2表达显著增加(P<0.05)。治疗8周后,络活喜组血压明显降低,管壁变薄;ET-1、MMP-2表达减少(P<0.05)。结论络活喜可能通过抑制血管壁ET-1与MMP-2表达,遏制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管壁重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博苏与络活喜对高血压病的疗效。方法:40例高血压病人随机被分为两组,分别服用博苏与络活喜,4周后评定疗效。结果:两组病人的血压在治疗后均有显下降(P<0.001)。结论:博苏与络活喜治疗高血压均有降压效果稳定、确切、持久的作用,而且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养心氏片对正常血压者及高血压病人24h平均血压及短期血压的影响。方法将30例血压控制稳定的高血压病人作为高血压组,30名健康人群作为血压正常组。高血压组在常规降压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养心氏片,血压正常者服用养心氏片,均为每次3片,3次服药时间均为08:00、12:00、16:00,疗程1周,两组服药前后用动态血压检测24h平均血压,并监测服药首日短期血压变化。结果高血压组服用养心氏片1周后24h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与服用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服药首日服用养心氏前08:00的血压为基线血压,各时间点SBP与基线S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08:30、09:00、10:30、11:00、12:00和12:30的DBP较基线DBP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血压组服用养心氏1周后24h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与服用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服药首日08:00血压作为基线血压,各时间点SBP均低于基线SB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09:00、09:30、10:00、12:30和16:00的DBP较基线DBP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心氏片对血压控制稳定的高血压病人及正常血压者的24h平均收缩和舒张压血压无明显影响。养心氏片能使高血压病人短期部分时段舒张压下降,但对短期收缩压无影响。养心氏能使正常血压者短期收缩压轻度下降和部分时段的舒张压下降。  相似文献   

18.
拜新同与科素亚或海捷亚合用的降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小园 《中国心血管杂志》2005,10(4):290-292,295
目的研究和评价拜新同与科素亚或海捷亚合用降压疗效及对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45例中、重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各15例。拜新同组:单用拜新同30mg,每日1次;拜新同与科素亚合用组:拜新同30mg,每日1次,加科素亚50mg,每日1次;拜新同与海捷亚合用组:拜新同30mg,每日1次,加海捷亚50mg,每日1次。3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3组治疗前后的随测血压(CBP)和24h动态血压(ABPM)及生化指标。结果拜新同加海捷亚组降压总有效率及CBP、ABPM的变化均明显优于拜新同单用组和拜新同与科素亚合用组。治疗前后心率和生化指标则无明显改变。结论拜新同与海捷亚联合应用降低中、重度高血压效果较单用拜新同组以及拜新同和科素亚合用组更有效,且对代谢无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一平苏治疗伴有勃起功能障碍的高血压病人的疗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一平苏对伴有勃起功能障碍 (ED)的高血压病人降压及改善ED的疗效。方法  77例高血压伴器质性血管性阳萎病人随机分成 2组 :一平苏组 (39例 ) ,接受一平苏片 2 .5mg~ 5mgqd .× 12w ;络活喜组 (2 8例 )则作为对照接受络活喜片 5mg~ 10mgqd .× 12w。根据治疗前后的BP改变情况评定降压疗效 ;根据治疗前后 2组病人对国际勃起功能指数 (IIEF 5 )问卷自报评分变化和多普勒血流仪上阴茎 肱动脉收缩压指数 (PBI)变化评定 2组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不论SBP或DBP均有显著下降 (P <0 0 1) ,在降低SBP上络活喜略优于一平苏 (P <0 0 5 ) ;而在降低DBP上则一平苏略优于络活喜 (P <0 0 5 ) .。治疗后患者IIEF 5答卷评分显示一平苏明显高于络活喜 (P <0 0 1) ,治疗后多普勒血流仪的PBI比较 ,一平苏明显高于络活喜 (P <0 0 1)。结论 一平苏能在降低血压的同时 ,改善阴茎动脉血供 ,改善阳蒌症状 ,适用于治疗伴有ED的男性高血压病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变化节律,并按照时间治疗学的原则,探讨氨氯地平(络活喜)及达爽在不同给药时间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规律的影响.方法 130例2级或3级高血压患者来源于2008年5月-2009年11月在哈尔滨市第一医院心内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病人.在监测24 h动态血压后,根据动态血压昼夜变化节律将病人分为杓型和非杓型.杓型(n=34)血压者晨起(6:00)一次性给予达爽5mg、络活喜5mg;非杓型血压者均衡性别、年龄因素后分为3组,Ⅰ组(n=30)晨起(6:00)给予达爽5mg、络活喜5mg;Ⅱ组(n=32)晨起(6:00)给予达爽5 mg,晚间(18:00)给予络活喜5 mg;Ⅲ组(n=34)晨起(6:00)给予络活喜5 mg,晚间(18:00)给予达爽5 mg.4周后,复查24 h动态血压(1 Pa=13.3 mmHg),分析治疗前后24 h平均收缩压(24h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DBP);白天、夜间平均收缩压(dSBP,nSBP);白天、夜间平均舒张压(dDBP,nDBP).结果 ①杓型血压者晨起一次给药,24 hSBP、24 hDBP和dSBP、dDBP分别由(154.3±5.6)、(95.4±3.1)mmHg和(158.7±6.5)、(99.6±3.7)mmHg下降至(137.2±3.9)、(82.5±2.7)mmHg和(139.7±3.8)、(85.2±3.5)mmHg(t值分别为2.124、2.356,2.278、2.449,P均<0.05).②非杓型Ⅰ、Ⅱ、Ⅲ组高血压患者治疗后24 hSBP[(139.6±4.1)、(134.5±4.6)、(133.4±3.5)mmHg]和24 hDBP[(83.5±4.2)、(80.8±5.6)、(81.6±4.7)mmHg]与治疗前[(154.4±6.1)、(156.7±6.7)、(156.6±5.2)mmHg和(95.8±2.8)、(94.9±3.8)、(95.7±3.2)mmHg]比较明显下降(t值分别为2.038、2.040、2.135,2.142、2.213、2.216,P均<0.05);治疗后dSBP[(138.9±5.4)、(136.7±4.1)、(137.4±6.4)mmHg]和dDBP[(85.8±5.3)、(83.6±5.1)、(83.9±5.2)mmHg]与治疗前[(158.6±3.5)、(158.4±5.6)、(159.5±4.3)mmHg和(98.4±3.7)、(99.6±3.7)、(83.9±5.2)mmHg]比较明显下降(t值分别为2.021、2.252、2.261,2.217、2.167、2.076,P均<0.05);治疗后nSBP[(133.7±4.6)、(129.8±5.7)、(127.6±2.8)mmHg]和nDBP[(87.8±2.9)、(78.5±6.4)、(77.8±4.8)mmHg]与治疗前[(146.7±6.9)、(149.8±3.9)、(150.2±4.1)mmHg和(93.7±4.2)、(95.7±4.3)、(93.4±3.3)mmHg]比较明显下降(t值分别为1.798、2.032、2.014,1.864、2.157、2.166,P均<0.05).治疗后nSBP、nDBP,Ⅰ、Ⅱ、Ⅲ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32、2.17,P均<0.05);其中Ⅱ组和Ⅲ组效果优于Ⅰ组(q值分别为3.17、4.03,3.32、4.19,P均<0.05),但Ⅱ组和Ⅲ组间效果相似(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应重视血压节律的检测,杓型血压者晨起一次给药即可有效控制血压;非杓型者早晚分次给药较晨起顿服两种药物更能有效控制患者的夜间血压,达到有效平稳降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