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对《审视瑶函》三百余首方剂配伍规律的分析,探讨金元医家学术思想对眼科治法的影响,主要从金元医家寒凉泻火、升阳散火、滋阴降火、开通玄府、流通血气、开郁解郁、益气升阳、养血升阴等治法方面总结眼科方剂的配伍规律,认为金元医家的学术思想极大地丰富了眼科基础理论、方剂配伍理论与眼科治法,据此可发现中医眼科治法方剂的理论源流。  相似文献   

2.
从《伤寒论》方剂的药物组成及药物配伍方面,探讨其方证治法中的方剂配伍特点及优势,彰显其用药规律和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癃闭方剂的药物配伍相关规律,更好地继承古人用药经验,指导当代临床用药。方法:统计《中医方剂大辞典》收录治疗癃闭的方剂及药物,分别查出其性、味、归经及功效,使用Excel2010、SPSS22.0、Weka 3.8等数据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选用211首治疗癃闭症的方剂,涉及中药182味。方中高频药物为滑石、木通、茯苓、车前子、瞿麦等,多为利水渗湿药,药性多寒平,药味多甘苦,归经多属肺、脾胃、大肠、膀胱经。根据高频药物的关联规律分析,得到药对配伍规律,如瞿麦-木通、甘草-滑石、茯苓-车前子等。结论:《中医方剂大辞典》载录治疗癃闭方剂以利水渗湿,利尿通淋为治法,对当代中医临床用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用数据分析《眼科探骊》中内治法治疗内障眼病的用药规律并验证名中医张望之老先生的学术思想。方法收集并筛选《眼科探骊》中内治法治疗内障眼病的方剂,逐一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 5),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统计、熵聚类、无监督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对筛选出内治法治疗内障眼病的处方进行组方用药规律分析。结果筛选出《眼科探骊》中内治法治疗内障病方剂36首。包含中药80味,使用频次在10以上的药物共有11味,其中药物归经频率最高为肝经,药物四气频率最高为温性,五味频率最高为甘味。获得高频药物组合有21个,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到36条药物关联规则,演化得到核心药物组合10个,新处方5首。结论《眼科探骊》中收载的内障眼病方剂多有开郁导滞、通窍明目之效,治疗眼病侧重于从郁论治,并有非大虚莫补之意。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伤寒论》方剂的药物组成数及药物配伍方面,探讨其方证治法中的气味配伍特点及优势,彰显其用药规律和特点。  相似文献   

6.
方剂是在辨证审因,确定治法后,遵循组方原则,选择适宜的药物,确定用量,规定用法的药物配伍组合。而方剂药物组成中的核心药物配伍结构则显得尤为重要,它决定着该方剂的主要功用和主治取向。本文试从中医方剂配伍理论、中医文献资料、现代药理研究、中医临床运用等方面论证半夏、橘红、白茯苓为二陈汤的核心药组。  相似文献   

7.
霍勤 《新中医》2009,(1):84-85
目的:探析《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中109首内服方剂的用药规律。方法:将收集的内障、外障、补遗三类眼病的治疗方剂采用用药频率统计、药物功效归类等方法进行分析归纳,并对同时含有防风、细辛的方剂就两药的使用及配伍用量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书中使用频率居前2位者为清热药、解表药;防风使用频次居所有药物之首,并与细辛配伍用量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佐证了中医眼病证候特点及谴方用药特色。  相似文献   

8.
方剂是中医临床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选药配伍而成的。任何一首方剂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与中医辨证论治思维有着紧密地联系。在临床辨证论治的过程中,辨证的关键在于捕捉病机,论治的关键在于确立治法,治法针对病机而产生,而方剂必须相应地体现治法。治法是  相似文献   

9.
咳喘病是临床常见病症,《金匮要略》治法分为3大类、11个证型,且与五脏关系密切,对于外感、内伤及不同的西医病种辨证,用药各有不同,经典方剂配合药对配伍可以提高疗效,内治与外治法结合,体现了中医天人相应的理论。  相似文献   

10.
裴强伟  宋小莉  夏蕾  王欣  郭炜  孙志翠  韩涛 《中医杂志》2012,53(17):1523-1524
方剂的阴阳配伍规律体现出中医辩证思维,论述阴阳配伍的概念、内涵及意义,通过对阴阳配伍的深入再认识,以期能够更好地解释方剂的配伍机制并指导临床的遣方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现代文献配伍规律的研究探讨甲亢的病机特点。方法:收集现代医家治疗甲亢的有效内服方剂127首,将每首方剂中的单味药输入Excel 2013软件,建立数据库,统计分析其药物临床功效及单药频数及频率。结果:127首方剂中共使用药物167味,其中使用频数≥3的药物共82味,这82味药物的临床功效共10种,其中清热药及补益药出现频数最高,化痰药、理气药、平肝熄风药及活血药次之。结论:甲亢的病机特点主要以"热结、气阴两虚"为主,兼夹"痰凝、气滞、血瘀、肝郁"等。  相似文献   

12.
药对是药物配伍的最基本单位,文章筛选《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中有关肝病证治的方药,按治法分类,将仲景治肝病常用药对归纳成疏肝、活血、治风、退黄、清肝、温肝、补肝、调和等八个方面,并研究其配伍的规律。  相似文献   

13.
就敦煌古方中治疗臌胀的疗蛊水遍身洪肿方、葶苈六味饮、葶苈大枣泻肺汤、葶苈杏仁丸、麻黄汤、牛黄丸等方剂组方用药特色、制方特色、用药特色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4.
方剂配伍理论研究方法及研究前景   总被引:8,自引:7,他引:8  
方剂配伍方法有多种,但七情配伍是中药配伍的基本形式,君臣佐使是方剂配伍的主要规则。方剂配伍研究,应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有效成分研究和药理研究相结合;通过拆方研究,确定方中主要药物或活性物质、从复方中寻找有效成分的最佳组合而从整体经过还原研究回归整体。因此,21世纪中药方剂配伍应具有时代的特点,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有效成(组)分配伍。应成为当前中药配伍的新模式。中药有效组分或成分配伍是在病证结合、方证相应、理法方药一致的基础上,以中医学理论、系统科学思想和传统中药配伍理论为指导,去除方剂和饮片中无关物质,以组分或成分为表达形式,针对有限适应症,通过多组分、多靶点、以整合调节为基本作用方式、并且能辨病及辨证应用的新中药模式。实现中药有效成(组)分配伍基本方法有:单味药标准组分配伍、不同药物的有效组分配伍、针对病理环节的组分配伍、对病方与对证方的配伍。其主要特点是成分清楚、作用目标明确、质量稳定可控、毒副作用小,与传统中成药具有相似的整体功能。这一中药配伍模式的推广运用,可为中医对病治疗,提高临床疗效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中医脾胃方配伍规律的数据挖掘试验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探索数据挖掘技术在方剂配伍规律研究中的方法。方法:1.从《中医大辞典·方剂分册》中筛选出1355首脾胃方;2.按照数据挖掘技术中对原始数据的预处理要求,进行方剂数据的规范化、结构化和数字化处理;3.根据方剂的数据特点,选用聚类分析、对应分析和频繁集方法,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和量化的分析和处理,并形成了有关技术规则和处理程序。结果:就脾胃方的核心药物、方剂结构、药对药组和“方药证”的对应关联所进行的数据挖掘,结果基本符合中医脾胃方组方用药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并发现了一些值得深入研究的特殊配伍现象和模式。结论:本研究表明,数据挖掘与传统的数据处理方法不同,能以线性和非线性方式进行数据解析,适宜对包含大量模糊和非量化数据的中医方剂配伍规律的研究。但由于数据挖掘对数据质量的要求高,因而数据预处理在方剂数据挖掘中工作量大,技术性强,是实现方剂配伍规律的知识发现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中医脾胃方配伍规律的数据挖掘试验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索数据挖掘技术在方剂配伍规律研究中的方法。方法:1.从《中医大辞典·方剂分册》中筛选出1355首脾胃方;2.按照数据挖掘技术中对原始数据的预处理要求,进行方剂数据的规范化、结构化和数字化处理;3.根据方剂的数据特点,选用聚类分析、对应分析和频繁集方法,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和量化的分析和处理,并形成了有关技术规则和处理程序。结果:就脾胃方的核心药物、方剂结构、药对药组和“方药证”的对应关联所进行的数据挖掘,结果基本符合中医脾胃方组方用药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并发现了一些值得深入研究的特殊配伍现象和模式。结论:本研究表明,数据挖掘与传统的数据处理方法不同,能以线性和非线性方式进行数据解析,适宜对包含大量模糊和非量化数据的中医方剂配伍规律的研究。但由于数据挖掘对数据质量的要求高,因而数据预处理在方剂数据挖掘中工作量大,技术性强,是实现方剂配伍规律的知识发现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从药对的角度考察复方配伍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复方的配伍规律是中药方剂理论的核心问题,也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近年连续资助的重点方向之一。本文从复方中特定的两味药的配伍形式——药对出发,阐述药对的概念、特点及其在复方配伍规律研究中的作用、优势和意义。作者认为:药对配伍的研究是复方配伍规律研究的基础和重要切入点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系统聚类思想,探索对方剂按照类似于类方分类的方法进行分类的实现方式。方法选取《皕一选方治验实录》收录的581首方剂,规范药物名称,录入Microsoft Excel 2007,导入SPSS 24.0,利用系统聚类功能生成谱系图,分析581首优选古方的分类情况。结果通过反复聚类可把581首方剂分为86类,最多的一组有29个方剂,最少的一组有2个方剂,平均每组约6.75个方剂,总体上呈现出越晚截取的组其内部方剂的相似性越低。结论本方法可实现对方剂按照类似于类方分类的方法进行分类,可能有助于打破原有的思维束缚,进一步加深对方剂配伍规律的认识,但在分析方剂相互间的配伍规律时会减少理论线索,且未专门考虑方剂中药物的药量及性味归经问题。  相似文献   

19.
沈霞  裴丽珊  张柯瑶  谭从娥  陈莹 《陕西中医》2018,(10):1462-1465
摘要 目的 : 探究温病学古方中以连翘为核心的药对及其配伍规律。方法:以明清时期中医大家的温病方剂为主要来源,搜索整理含有连翘的方剂,建立温病方剂数据库。运用频次分析与关联规则分析挖掘连翘在温病学古方中的核心药对和配伍规律。结果:共收集342首方剂,其中43首温病方剂中含有连翘。在此基础上统计与连翘配伍频次较高的中药有薄荷、栀子、黄芩、桔梗、金银花等。由此推测其核心药对为连翘-薄荷、连翘-黄芩及连翘-金银花。分析药性后发现其配伍规律以清热药频次最高,解表药次之。结论:初步分析了连翘在温病复方中的配伍规律。常配伍清热解毒药,解表药,再根据扶正祛邪的辨证论治辅助以补虚药。数据挖掘方法能够全面分析连翘在温病古方中用药规律,为连翘复方的临床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方剂寒热配伍之探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方剂寒热配伍的应用实例分析为主线,探讨了方剂学的寒热配伍。论述了脏腑寒热错杂的病机,寒热配伍的功效作用是寒热配伍的依据。阐述了寒热配伍与五味、升降浮沉的不同组方形式。旨在指导临床正确运用寒热配伍和遣方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