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术背景:由骨性关节炎所造成的关节软骨缺损,如果采用传统治疗方法常难以自行完善修复。近年研究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较强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在特定的诱导条件下可分化为软骨细胞。目的:总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骨性关节炎软骨缺损的研究进展。检索策略:由该论文的研究人员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2000-01/2006-12的相关文献,检索词"Mesenchymal stem cells,Osteoarthritis,Cartilage defect,Chondrocyte",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共检索到57篇文献,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骨性关节炎软骨缺损密切相关。②同一领域选择近期发表或在权威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文献评价:文献的来源主要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骨性关节炎软骨缺损方面的随机对照试验。所选用的33篇文献中,5篇为综述,其余均为临床或基础实验研究。资料综合:①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随着老年人口的增长而呈不断上升趋势,因此需要一种有效的促进软骨修复的治疗方法。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在合适细胞因子调控下可分化为软骨细胞。③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适当支架可以修复软骨缺损;其在体外诱导培养以及体内移植均能生成软骨,组织形态和化学成分与关节透明软骨接近。④关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软骨修复方面的研究虽已取得较大进展,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如种子细胞的保存;细胞体外培养中分化增殖的调控机制不十分清楚;产生的软骨组织的生物力学性能不太满意;新生软骨中后期是否发生退化;修复组织内细胞分子生物学特性等。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理想的种子细胞,为修复骨性关节炎软骨缺损提供机会窗口,开启了临床应用干细胞治疗的时代,这将为解决骨性关节炎软骨缺损后难以治愈带来曙光。  相似文献   

2.
背景:作者已对FS-3D-FISP序列诊断骨性关节炎做出研究评价,该序列对早期骨性关节炎的分级与病理有较好的一致性.目的: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兔早期骨性关节炎,运用MR观察软骨厚度及信号的改变评价治疗效果.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对照组、骨性关节炎模型组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在造模后第4周左膝关节腔内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在术后第2周,1,2及3个月行膝关节核磁共振检查,每次每组随机选3只实验兔;扫描使用FS-3D-FISP序列测量膝关节软骨厚度,T2-FSE双回波序列测量T2值治疗前后改变,并取膝关节标本行病理观察进行Mankin's评分,评价兔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的效果.结果与结论:与骨性关节炎组相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MRI示关节软骨厚度接近正常,T2值减低,无关节腔积液.提示MR显示膝关节软骨厚度及信号的改变可用于评价骨性关节炎治疗前后的改变.  相似文献   

3.
硫酸氨基多聚糖在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软骨变性和丢失及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各种原因造成关节软骨损伤,关节软骨自身缺乏修复和再生能力,造成骨性关节炎的发生。骨性关节炎可导致关节功能障碍,对不同期的骨性关节炎治疗方法是不同的。对早期的骨性关节炎可用物理方法治疗和药物治疗,目前临床上较为有效的治疗药物是硫酸氨基多聚糖(维骨力)。  相似文献   

4.
背景: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作为炎症递质,其水平与骨性关节炎病情相关。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骨性关节炎报道较少。目的:川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兔早期骨性关节炎,观察关节软骨T2值及血清肿瘤坏死闪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水平并进行分析。方法:将3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均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模型组兔仅建立骨性关节炎模型,治疗组在造模后笫4周左膝关节腔内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膝关节腔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在治疗后第2周,1,2,3个月行左后膝关节核磁共振及血消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水平检查。结果与结论: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T2值降低,无关节腔积液;血清肿瘤坏死因了α和白细胞介素1β水平降低:软骨T2值变化与二者呈正相关。MRI能够反映早期关节软骨的生物学改变,可用于评价骨性关节炎治疗前后的改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关节腔内可向软骨分化,为早期骨性关节炎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5.
骨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软骨变性和丢失及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各种原因造成关节软骨损伤,关节软骨自身缺乏修复和再生能力,造成骨性关节炎的发生。骨性关节炎可导致关节功能障碍,对不同期的骨性关节炎治疗方法是不同的。对早期的骨性关节炎可用物理方法治疗和药物治疗,目前临床上较为有效的治疗药物是硫酸氨基多聚糖(维骨力)。  相似文献   

6.
背景:目前软骨缺损主要通过自体软骨移植来治疗,患者不易接受。随着组织工程的兴起,间充质干细胞成为研究的焦点。多数学者认为动态应力、低氧环境和一些生长因子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方向分化的有利因素,这使人自然地想到关节腔微环境。目的:建立一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将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于兔关节软骨损伤区并用骨膜覆盖,建立关节腔微环境,观察损伤修复的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5—07/200707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材料:选用24只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全层关节软骨损伤模型。方法:采集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密度梯度离心法对其进行分离纯化,体外贴壁培养扩增。将24只大白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8),未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膜覆盖组在关节软骨缺损区植入未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用骨膜覆盖;单纯骨膜覆盖组用骨膜覆盖缺损区;空白对照组不作处理。主要观察指标:分别于术后6,12周取材,观察兔软骨损伤的修复情况。结果:①白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6周,未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膜覆盖组软骨损伤区已由透明软骨样修复组织填充,术后12周软骨和软骨下骨得到良好修复,修复组织进一步改建,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证实修复组织内产生了Ⅱ型胶原。②单纯骨膜覆盖组损伤区有部分修复,基底和表面细胞成分较多。③空白对照组由纤维组织修复,但基底也可见少量软骨样细胞。结论:3组结果比较后,认为以体外培养扩增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骨膜移植可促进关节软骨损伤的修复,在尚无更为完善的治疗方法出现之前,利用此法修复损伤关节软骨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技术。  相似文献   

7.
骨髓基质干细胞应用于软骨组织工程已近20年,这方面的研究也成为干细胞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通过检索文献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软骨组织工程中应用的情况、取得的最新进展及面临的主要问题作一综述.随着分子生物学、生物材料学、计算机及纳米生物技术的发展,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种子细胞复合生物材料支架构建的组织工程软骨在修复关节软骨缺损中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骨及软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近年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骨及软骨组织工程中应用的文献,阐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骨及软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前景。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96—01/2004—12文章,检索词为“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one tissue engineering,Cartilagetissue engineering”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纳入标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骨及软骨组织工程中应用的文献。排除标准:①较陈旧的文献。②重复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90篇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骨及软骨组织工程有关的文献,其中30篇符合纳入标准。资料综合: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在一定的环境下向成骨细胞和软骨细胞分化的能力。(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骨和软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适宜载体可用来修复骨缺损,但因骨缺损的多样性和载体材料本身的特点,目前尚未找到理想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还未探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支架材料复合的最佳浓度和最佳时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性培养和体内关节软骨的修复均能有效地生成软骨,但只能达到组织形态及生化成分上类似,不能实现与原有软骨相同的再生。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软骨分化潜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适宜条件下还能向软骨方向分化,但其增殖和定向软骨分化需适宜生长因子调控。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完全具备理想的骨软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特点,在骨软骨组织工程方面是非常有应用前景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9.
背景: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为关节软骨缺损修复和功能重建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目的:探讨以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在关节软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 PubMed 数据库中2000-01-01/2014-09-30有关间充质干细胞和关节软骨组织工程的文献,检索词为“articular cartilage defects, cartilage tissue engineering, mesenchymal stem cel s”。共检索到70篇相关文献,对其中49篇文献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关节软骨缺损自身修复能力很有限,目前的临床治疗手段无法达到满意修复,而组织工程的发展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在种子细胞选择方面,软骨细胞去分化能力有限,胚胎干细胞受到伦理、法律等方面的制约,而间充质干细胞因其自体来源、易扩增、具有软骨分化潜能而受到广泛重视。但目前应用组织工程方法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效果存在一定的争议,主要是远期功能距离临床应用存在一定差距,在修复组织结构和生物力学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显著的免疫调节功能和多向分化潜能,可抑制类风湿关节炎的炎症反应,促进软骨损伤的修复。目的: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兔早期类风湿关节炎,运用MRI观察软骨厚度及滑膜体积的改变,评价治疗效果。方法:选取42只新西兰大白兔,用卵蛋白制造类风湿关节炎模型,造模第4周(治疗前)取6只兔行MRI和病理检查以对照,余36只兔随机分模型组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两组于治疗后1,2,3个月分别选取6只兔行MRI和病理检查。对病变膝关节的滑膜体积和软骨厚度进行MRI测量及病理学评分。结果与结论:治疗1,2,3个月,类风湿关节炎组滑膜进行性增厚,软骨厚度变薄,病理学评分增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滑膜增厚程度减轻,关节软骨厚度恢复,病理学评分减低。MRI测量数据和病理学评分有相关性。提示MRI可用于评价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