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我们应用比色法对30例窒息足月儿和32例正常足月儿进行了所血一氧化氢(NO)水平的测定,旨在探讨其在新生儿窒息中的病理生理意义,为新生儿窒息的诊治和预后改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对象及方法对象均为我院妇产科接生的足月新生儿。窒息组(1分钟APgar评分≤7分)30例,均为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生儿颅脑损伤与新生儿窒息的相互关系。方法2004-12—2005-05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对196例新生儿进行颅脑B超探查,并结合临床资料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96例新生儿中共有脑损伤73例,其中早产儿为54例,占早产儿的60%(54/90),足月儿脑损伤为19例,占足月儿的17·92%(19/106),低体重儿脑损伤47例,占低体重儿的56%(47/84),正常体重儿脑损伤为26例,占正常体重儿的23·2%(26/112)。早产儿、低体重儿颅脑损伤发生率分别较足月儿、正常体重儿明显升高,且有显著差异(P<0·01,P<0·05)。早产儿、低体重儿颅脑损伤在对照组与窒息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足月儿、正常体重儿、剖宫产儿颅脑损伤在对照组、窒息组间存在显著差别(P<0·05)。结论新生儿窒息是引起足月儿、正常体重儿、剖宫产儿颅脑损伤的主要因素之一;早产儿、低体重儿脑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足月儿、正常体重儿;减少早产儿、低体重儿的出生,可有效降低新生儿颅脑损伤的发生率;颅脑B超可作为新生儿早期颅脑损伤的诊断、筛查、跟踪随访的重要检查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3.
据Perlman报导新生儿窒息可引起肾脏、中枢神经、心血管、胃肠道等多脏器形态和功能的改变,其中以肾脏损害发生率为最高,占57%。为此观察了我院1995年4月到6月有进行血清尿素氮、肌酐检查的31例窒息新生儿,以了解缺氧窒息的程度对肾功能损害的有关情况。临床资料本组31例窒息新生儿中男性20例,女性11例,入院时间在生后24小时内,平均入院时间为7.5小时,足月儿24例,早产儿7例,其中12例伴有宜由窘迫史,31例均符合以下条件之一:(1)出生时Apgar评分小于7分,(2)动脉血气分析pH小于或等于7.25或PaCO3大于或等于6.67KPa.以A…  相似文献   

4.
西宁地区新生儿窒息138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西宁地区海拔高,大气压和大气氧分压低,大气氧含量仅占平原地区75%。新生儿窒息有病情重,进展快的特点。为提高围产期保健质量,减少病残儿发生,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现将我院新生儿窒息138例分析报道如下。我院自1992年元月~1994年出生新生)L1598例,男8O2例,女796例,其中新生儿窒息138例,男75例,女63例,窒息发生率为866%,与全国报告平均9%相近。窒息诊断标准:按阿氏评分法4~7分者为轻度窒息,<3分者为重度窒息,本组病例轻度窒息84例(60.87%),重度窒息54例(39.13%)。本文资料相关因素分析:①新生儿窒息与胎龄…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窒息与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关系分析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后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病死率及其与窒息程度、胎龄、出生体重的关系。方法 对100例新生儿窒息进行前瞻性研究,观察轻、重度窒息组MODS及单器官损害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以及围产因素与MODS的关系。结果 重度窒息组MODS的发生率为71.4%,高于轻度窒息组(30.8%)(χ2=15.20,P< 0.01);重度窒息组脑、肺、心血管、肾、胃肠损害发生率分别为91.4%,77.1%,54.3%,34.3%,22.9%,轻度窒息组分别为38.5%,33.8%,20.0%,12.3%,7.7%,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或 0.05),重度窒息组病死率(22.9%)高于轻度窒息组(6.2%)(χ2=6.01,P<0.05)。窒息患儿中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MODS的发生率及病死率较足月儿、正常体重儿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重视围产期保健,降低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防止新生儿窒息,是减少MODS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发病的高危因素及胎龄、原发疾病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3年1月-2007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NICU住院的146例PPHN患儿,统计各个患儿的性别、胎龄(早产儿和足月儿)、原发疾病(包括窒息、感染、肺部病变、先天性心脏病、膈疝等)和不同转归(痊愈、好转、无效、死亡)。分析新生儿PPHN的发生和转归与性别、胎龄及原发疾病的关系。结果PPHN 146例患儿。男90例,女56例;足月儿105例(71.9%),早产儿41例(28.1%)。原发于肺部病变者共74例(50.7%),包括湿肺(26例)、吸入性肺炎及胎粪吸入综合征(MAS)(26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17例)、气胸(5例),围生期窒息缺氧43例(29.45%),先天性心脏病9例(6.16%),感染8例(5.48%),膈疝7例(4.79%),其他5例(3.42%)。治愈75例,好转34例,无效及死亡37例。足月儿组湿肺患儿23例,早产儿组3例;RDS患儿足月儿组8例,早产儿组9例。湿肺并PPHN未愈率7.7%,吸入性肺炎并PPHN未愈率15.4%,其他原发疾病并PPHN的未愈率均〉20%。结论新生儿PPHN多发生于男性足月儿,肺部病变和围生期窒息缺氧为最常见原因,湿肺、吸入性肺炎并PPHN预后较好,而窒息、RDS、感染及先天性心脏病、膈疝等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7.
努力提高我国早产儿脑损伤的诊断和防治水平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陈惠金 《临床儿科杂志》2006,24(3):163-165,196
在新生儿医学的所有问题中,早产儿脑损伤及其预防为重中之重,其存活率和生存质量的改善是国际性的重点攻克目标。早产儿发生率在欧美国家约为10%~12%,我国早产儿发生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由1998年的5.87%上升为2002~2003年的7.76%。早产儿是一组易引起不同程度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的高危人群,其常见脑损伤主要为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VH-IVH)和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  相似文献   

8.
早产是影响新生儿发病率与死亡率最重要的因素,其发生率在美国报道为10%-12%,国内为12.7%-20.8%。早产儿是神经发育受损的高危群体,其脑损伤及随后脑瘫(cerebral palsy,CP)的发生率较足月儿显著增高。早产儿脑损伤主要包括脑室周及脑室内出血(periventrlcular/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PVH/IVH)、脑白质损伤(whiter matter damage,WMD)尤其是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PVL)。1950年,Eastman首次提出胎盘感染及炎症反应与儿童早期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密切相关,近10年来大量资料证明宫内感染、围生期窒息等损伤因素可诱发胎儿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窒息是造成颅内出血的重要病因。周氏报告因窒息致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为58.8%[1],本组病例窒息致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为31.7%。资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新生儿窒息均根据Apgar评分<7。根据CT检查107例分为颅内出血组(A组)34例;单纯缺氧改变组73例(B组)。二、临床资料107例中男77例,女30例;早产儿低体重42例,A组29例,B组13例,P<0.01,足月儿65例;阴道分娩A组32例,B组55例,P<0.05;重度窒息A组33例,B组2例,P<0.01,窒息时间>10分钟A组30例,B组3例,P<0.01;并败血症A组21例,B组16例,P<0.01;硬肿…  相似文献   

10.
闻萍 《新生儿科杂志》1998,13(6):269-269
自1995年至1997年我院产科出生、儿产收住、并经头颅CT证实的HIE共36例。在此期间,测定了新生儿血糖,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HIE组男28例,女8例,足月儿31例(包括双胎2例),过期产儿2例,早产儿3例。顺产14例,剖宫产15例,产钳助产7例,生后1分钟Apgar评分4~7分21例,0~3分11例,生后1分钟Apgar评分8~10分,5分钟Apgar评分4~7分3例0~3分1例,临床表现有双眼凝视、激惹、青紫、抽搐等。对照组34例均来自我院产科出生分娩正常新生儿(其中早产儿2例)。两组胎龄、出生体重、分娩方式及采血时间均无显著差异。其母…  相似文献   

11.
我院1988年2月至1993年3月共收治新生儿患儿261例。在此对来自农村的新生儿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显示农村围产医疗保健存在不足,临床资料54例患儿中,男29例,女25例,均为足月儿,低体重儿3例。因病情危重放弃治疗6例,死亡7例,占住院新生儿死亡率的70%。54例病儿中,肺炎18例(33.3%),脐炎7例,(12.9%),缺氧缺血性脑病7例(12.9%),硬肿症13例(24.07%),窒息5例(9.26%),其它4例。1.分娩史回顾。本组病儿中非自然分娩19例均未做过产前检查。在家分娩21例,有17例发生不同程度窒息。死亡7例中,在家分娩的占5例。2.…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早产儿脑室内出血(IVH)的发病因素及防治。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06年3月我院NICU早产儿临床资料,生后3~7d内头颅B超检查情况。结果 480例早产儿,脑室内出血160例,发生率达33.3%,与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呈负相关,与窒息、缺氧、感染、贫血等并发症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IVH与胎龄、出生体重、窒息、缺氧、感染、贫血、机械通气密切相关,综合防治可减少IVH发生率,提高早产儿,尤其是极低体重儿的抢救成功率、避免或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高危新生儿维生素E的营养状况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生素E(VE)参与生物膜的组成而起着防止脂肪酸氧化的生理作用。已证明VE在某些新生儿疾病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学和药理学作用。高危新生儿(高危儿)的VE状况的研究为数尚少。现将我们测定的高危儿的血清a一生育酚水平分析报告如下。资料及方法一、研究对象本院产科出生的健康足月儿(正常儿)的脐血10例,出生7天以内的静脉血13例。随机取住新生儿科的高危儿81例:出生后7天内的患高胆红素血症的足月儿(高胆儿)34例,入院时平均日龄44士1.7天;出生窒息后的新生儿(窒息儿)19例,入院时平均日龄2.8士2.0小时,其中继发颅内出血(…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病机制和防治进展   总被引:68,自引:8,他引:60  
围生期窒息所致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encepholopathy,HIE)为新生儿期危害最大的常见病之一,常引起新生儿死亡和其后神经系统的发育障碍。估计约有0.2%~0.4%的足月儿和60%的早产儿或小于胎龄儿围生期窒息,其中10%~60%可在新生儿期死亡,25%的存活儿可呈现永久性脑损害如脑瘫、癫痛、智力低下、学习困难及视听障碍等临床后遗症。我国每年出生的新生儿中,则有7%~IO%(140万~200万)的新生儿发生窒息,其中约1/3的窒息儿死亡,30万左右的窒息儿出现不同程度的残疾,后果极为严重。如何早期诊断、合理治疗乃至…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重度窒息与颅脑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生儿重度窒息是引起围生期死亡及神经系统后遗症的主要原因之一[1],随着新生儿抢救技术的进一步提高,新生儿的病死率逐年下降,而儿童的脑性瘫痪、智力低下等伤残率反而上升[2],为了提高新生儿的存活质量,减少新生儿窒息对其以后带来的危害,我们对96例重度窒息患儿进行了头颅CT检查及分析,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 1996年1月~1999年1月我院分娩的新生儿窒息198例,采用Apgar评分法诊断重度窒息(评分1~3分)96例。男58例,女38例。足月儿62例,早产儿34例,自然分娩10例,…  相似文献   

16.
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及其防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早产儿尤其是出生体重小于1500g的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和超低出生体重儿(EIBWI),由围生期缺氧缺血引起的脑损伤主要表现为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其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与足月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不同;治疗方法和预后判断也不一致,必须区别对待。近年来国内由于新法复苏的推广,新生儿窒息尤其是重度窒息发生率明显降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生率也随之降低;另一方面,由于早产儿存活率提高,早产儿围生期缺氧引起的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及其神经后遗症显得更为突出,成为影响早产儿预后最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胎盘性产前出血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167例胎盘性产前出血新生儿临床资料。结果167例中,前置胎盘95例,胎盘早剥68例,胎盘边缘血窦破裂3例,帆状胎盘前置血管破裂1例;早产儿117例(70.06%),贫血儿67例(40.12%),窒息儿60例(35.93%),缺氧缺血性脑损伤34例(20.85%),心肌缺血47例(28.38%),吸入综合征49例(30.06%),呼吸窘迫综合征(RDS)24例(14.74%),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24例(14.72%)。结论胎盘性产前出血可引起新生儿早产、多器官功能损害(缺氧缺血性损害为主)。胎盘早剥易导致新生儿发生凝血功能障碍、吸入综合征,脏器缺氧缺血性损害较重;前置胎盘易使新生儿发生RDS。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窒息血清皮质醇浓度变化及其与临床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生儿窒息时,必然会引起体内各种内分泌激素的改变。为了解新生儿窒息时患儿血清皮质醇(F)的变化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我们于1996年1月至7日对窒息的新生儿进行了血清皮质醇浓展的测定,并就其变化及与临床关系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对象和方法1.分组对照组60例,其中早产儿30例,足月儿30例;男性50例,女性10例,均系健康早产儿、产科新生儿及恢复期待出院新生儿,随机按不同的出生日龄,采集血标本测定血清皮质醇作为对照。新生儿窒息组43例,其中足月儿33例,早产儿10例;男性35例,女性8例。38例康复,5例死亡,分别于入院当天或次日…  相似文献   

19.
尿NAG测定在窒息新生儿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对硝基苯酚比色法测定109例窒息足月儿、早产儿和74例正常足月儿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苷酶(NAG)活性。结果显示:窒息足月儿和窒息早产儿尿NA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窒息程度越重,肾功能损害越明显,恢复越慢;生后第3天、5天早产儿对照组NAG明显高于足月儿对照组(P〈0.05及〈0.01),早产儿肾功能比足月儿差。表明尿NAG可作为早期监测窒息新生儿肾功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窒息尿NAG活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检测100例足月新生儿尿NAG(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耷酶)的活性。分为两组,生后1分钟Apgar评分≤7分的50例为窒息组;评分≥8分钟的50例为正常新生儿对照组。窒息组中又根据APgar评分分为轻度窒息与重度窒息进行比较。取生后第2或第3天的一次尿液送检。以CNP-NAG为底物的速率法检测;尿肌醉用苦味酸速率法;使用SIBA-Corning55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为成少尿流量对NAG的影响,以酶活性和尿肌识的比值表示,记做U/g·cr。结果窒息组尿NAG50例均值为148·98士86·16u/g·or,对照组50例为53.0士30.89u/g·or,t一74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