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报道黑热病累及骨髓3例,探讨黑热病的组织学特点、诊断、鉴别诊断。方法对3例黑热病患者的骨髓穿刺标本行HE、PAS、免疫组化染色,结合临床表现进行光镜分析,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利什曼原虫的确诊主要依靠病原学检查。结论黑热病目前的患病率相对较低,如果患者来自疫区,有高热反复不退的症状需考虑黑热病的可能性,需要注意与组织胞浆菌和马尔尼菲青霉菌进行鉴别,本病预后较好,大部分可治愈。  相似文献   

2.
陈谦  李清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12):1821-1824
黑热病又称内脏利什曼病,是由利什曼原虫引起,经白蛉叮咬传播的慢性地方性人畜共患传染病,是利什曼病中的一种,利什曼病按临床表现可分为内脏利什曼病(黑热病)、皮肤利什曼病和皮肤黏膜利什曼病3 种,主要分布于中国、印度、中东、非洲、拉美等地区[1-2].国家加大了防控力度,基本控制了该病在全国范围内的流行,目前主要集中在我国新疆、甘肃、四川等地区[3-4].近年来,该病在本地区时有发生,为此,本文对本院 2016—2020 年通过骨髓涂片检查检出利什曼原虫而确诊的 6 例重庆地区黑热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为本地区黑热病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组织胞浆菌病与黑热病分别是组织胞浆菌和黑热病杜利小体引起的疾病,临床表现相似,由于两病原体骨髓涂片中大小、形态接近,较难鉴别,极易引起误诊。笔者复习了相关文献并加以总结,发现组织胞浆菌与黑热病杜利小体骨髓涂片在瑞-姬氏染色、糖原染色(PAS染色)和HE染色中存在一定的差异,仔细辨别,可以将两者区分开。现报道如下,供同道们共飨。1瑞-姬氏染色组织胞浆菌胞体卵圆形,直径2~4μm,大小较一致,胞浆淡蓝色,胞核为紫红色,胞体一端深染,一端浅染,核膜较厚,周围有空晕,形似荚膜。而黑热病杜利小体在吞噬细胞中为无鞭毛小体,呈卵圆形或圆形,直径约为  相似文献   

4.
主任医师:陇南川北是全国黑热病高发区,感染对象主要为幼儿,但近年成人发病增多,误诊病例并不少见。今天我们重点讨论一下成人黑热病的鉴别诊断和治疗问题,下面请报告病例。进修医生:第1次住院情况:患者男,回族,39岁。因发冷、发热、咳嗽、咯脓痰6日,于1988年2月18日夜以“感染性休克”急诊入院。起病时体温39℃以上,伴乏力、厌食、鼻衄及左肩部隐痛,咳嗽时脓痰多,曾自服四环素、复方新诺明无效。入院体温38.4℃,呼吸28次/min,脉搏126次/min,血压9.33/6.67kPa(1kPa=7.5mmHg),急重病容,精神萎靡,面色灰暗,皮肤发花,脉搏细弱,轻度呼吸困难,…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骨髓涂片中马尔尼菲青霉菌、荚膜组织胸浆菌及黑热病病原体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苹膜组织胞浆菌病及黑热病各一例骨髓涂片,用瑞氏-姬姆萨染色及糖原染色(高碘酸-雪夫反应,PAS)分析病原体形态。结果:在骨髓涂片中三种病原体用常规瑞氏-姬姆萨染色不易区分,而在PAS染色下属于真菌的马尔尼菲青霉和荚膜组织胞浆菌胞壁染红色且清楚,胞内容物不着色;相反,黑热病杜利小体胞膜不着色或着色浅或颗粒状而不连续,而其胞内容物染红色,较胞膜着色深而清楚。PAS染色易将真菌与原虫区分,而两种真菌的区分主要靠繁殖方式不同,马尔尼菲青霉菌通过分裂繁殖,菌体变长呈腊肠状并形成横隔分裂成二,而荚膜组织胞浆菌则通过芽孢繁殖,形成单个窄颈芽孢。结论:骨髓中PAS染色可鉴别巴尔尼菲青霉菌、荚膜组胞浆菌及黑热病杜利小体。  相似文献   

6.
提高骨髓穿刺成功率的几点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髓检查不仅是诊断造血系统疾病的重要依据,而且也适用于诊断其他非造血系统疾病,如疟疾、黑热病及某些原发或转移性肿瘤等,在血液和肿瘤科经常应用。由于骨髓穿刺是一种有创性操作,要求做到一次性成功,一般认为重点在于术者过硬的基本功,但术者的心理素质、患者及家属的配合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86例黑热病患者相关临床资料,提高黑热病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86例黑热病的流行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治情况及转归.结果 四川地区有黑热病流行疫区,发热、肝脾和淋巴结肿大、全血细胞减少及血浆球蛋白明显增高为黑热病主要临床表现.予葡萄糖酸锑钠正规治疗,总治愈率为95.3%(82/86),脾切除2例(2.3%),复发1例(1.2%),初始误诊率达30.2%.好转后自动出院3例.结论 黑热病无特异的临床表现,误诊率较高,对疑诊患者应及早行骨髓涂片或组织活检,查找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结合39 ku蛋白重组抗原(rk39)检测,有利于及时诊治,减少并发症.葡萄糖酸锑钠仍是治疗黑热病安全、有效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8.
黑热病患者护理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艳君  李芸 《华西医学》2010,(9):1753-1754
目的探讨黑热病治疗护理方法,总结其诊疗护理经验。方法按循证护理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消毒隔离、基础护理、口腔护理、发热护理、锑剂治疗护理及健康教育等多项对症性护理措施。结果经积极治疗与精心护理,患者好转出院;医护人员也掌握和积累了对黑热病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结论运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对黑热病患者进行科学的护理,是保证黑热病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骨髓穿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髓穿刺术是通过穿刺骨髓腔抽取骨髓液的一种常用医疗操作技术,获得的骨髓液可进行细胞学、细菌学和寄生虫的检查,对多种疾病作出诊断或提供诊断线索,观察某些疾病的治疗效果。适应证及禁忌证1各种原因所致的贫血和各类型的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历、多发性骨髓瘤、转移瘤、骨髓发育异常综合征、骨髓纤维化、恶性组织细胞病等。2某些寄生虫病,如疟疾、黑热病等可检测寄生虫。3长期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均可行骨髓穿刺检查,以明确诊断。4骨髓穿刺又可观察某些疾病的疗效。5血友病患者禁忌骨髓穿刺,以免出血不止。部位骼峙(露前…  相似文献   

10.
正黑热病又称内脏利什曼病,由杜氏利什曼原虫寄生在人体巨噬细胞内所致,以白蛉为传播媒介。患者发病后1~2年内易并发其他感染导致死亡。黑热病的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其发热、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等表现易与血液系统疾病等混淆,极易误诊、漏诊~([1])。本研究对2018—2020年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4例黑热病患者的诊疗经过进行回顾分析,以期为黑热病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刘英  郭正印  孙磊  张东东 《疾病监测》2023,(9):1134-1137
目的 了解新发黑热病的传染源,传途径,易感人群,临床表现和实验室诊断方法,药物治疗及预防措施,为医务人员提供黑热病的防治经验。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法,根据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调查,市县两级医院临床病历统计分析整理。结果 患者以不规则发热为主、全血细胞减少、白球比倒置为主要临床表现,骨髓和脾脏穿刺检出利什曼原虫,rK39免疫层析试纸条抗体阳性,PCR扩增和测序显示为婴儿利什曼原虫。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有传播黑热病的媒介中华白蛉。本村犬监测黑热病抗体虽为阴性,但邻村犬只黑热病血清学阳性率为10%。葡萄糖酸锑钠治疗黑热病人后痊愈,疗程短效果好。结论 疫区要定期监测白蛉和犬只感染情况,及时提供科学防治数据。医务人员应提高对黑热病的再认识,减少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2.
小儿黑热病15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黑热病是一种原虫病,解放前发病率高,解放后由于大力开展防治,在全国范围内已接近消灭。近年来黑热病在亚洲有回升,我区近年来也有增多趋势,但由于对该病早期症状认识不足,误诊率较高。我院自1988年1月~1998年3月共收治小儿黑热病23例,其中误诊15例...  相似文献   

13.
黑热病也称为内脏利什曼病,主要是由杜氏利什曼原虫感染引起,经白蛉叮咬传播的慢性地方性传染病。由于黑热病临床表现多样,鉴别比较困难,需要特殊的诊断方法才能确定病原。除了典型临床表现,黑热病患者可能有自身免疫性指标异常或类似血液系统疾病症状等,很容易误诊。本文报道1例以未分化结缔组织病为首发临床表现的特殊黑热病病例,分析其临床特点和诊治过程,总结临床经验,旨在增强临床医师对黑热病的认识,提高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4.
1例黑热病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热病是由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的一种地方性传染病.建国以来,在广大平原地区已基本消失,但近年来在西北荒漠和山丘地区有散发病例,以陇南、川北地区多见.由于黑热病具有长期不规则发热、消瘦、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等特殊的临床特征,其护理必然有其特殊性,我科2001年12月30日收治了1例黑热病患者,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张广业 《疾病监测》1996,11(9):344-344
甘肃省1995年黑热病发病情况分析甘肃省卫生防疫站(730000)张广业甘肃省是我国目前黑热病主要发病区。每年均有发生,但近几年发病处于逐年下降趋势。现将1995年我省黑热病的发病情况分析如下。1.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1995年我省共报告黑热病66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荒漠型黑热病流行区可能的流行因素,为制定和控制荒漠型黑热病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伽师县卧里托格拉克镇,按东、西、南、北、中,各方向选取2~3个 2016 年 9 月至 2017 年 7 月有病例报告的村作为调查范围,村报告病例作为病例组,按1∶3比例在同村同组或相邻组选择性别相同、年龄相差不超过1岁、无黑热病史及黑热病临床症状或体征的健康婴幼儿作为对照,以研究对象家庭为单位,入户面对面询问调查对象父母、观察或测量调查区等方式收集野生动物或家畜、生活行为和环境为内容的调查问卷,结果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调查140名儿童,其中病例组35例,对照组105人。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调查户30 m周围畜圈羊(山羊)数量增加、调查户不使用驱蚊香/杀虫剂、不悬挂密闭帘子、30 m区域是荒漠环境、目标儿童在门庭露宿、不使用蚊帐是罹患黑热病的危险因素,调查户门庭与畜圈距离增加是保护因素。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调查户30m周围畜圈羊(山羊)数量增加,目标儿童在门庭露宿是儿童罹患黑热病的危险因素,门庭与畜圈距离增加是保护性因素。结论荒漠型黑热病流行区居住地周围30 m范围内畜圈羊(山羊)数量,目标儿童夏天在门庭露宿行为,畜圈与门庭距离是目标儿童患黑热病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摘要:对1例黑热病患者的护理进行总结,提出在做好消毒隔离和基础护理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发热护理、皮肤护理、锑剂治疗护理及健康教育,是保证黑热病治疗成功的因素。关键词:黑热病; 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5;R512.9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52(2007)01-0070-02  相似文献   

18.
<正>内脏利什曼病也称黑热病,是我国主要的利什曼病类型,由杜氏利什曼原虫和婴儿利什曼原虫感染所引起的全身性疾病。随着我国卫生防疫工作的大力推进,近年来利什曼病发病率已显著降低,发病率较高的地区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四川省等流行区依然有部分病例报道。云南省作为非流行区域,此种病例更是较为罕见,本文将本院诊断的1例内脏利  相似文献   

19.
小儿黑热病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黑热病28例临床分析刘惠莲,王德成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科大约全世界已有一千二百万人新近被感染利什曼病[1]。近年来黑热病疫情在亚洲数处均有回升。我国自1985年以来的4年间,全国黑热病的新发病例数远较前4年(1981-1984年)为高[2]...  相似文献   

20.
我国于1958年基本上消灭了黑热病[1],但近二十年在甘肃环县境内偶而可以见到.我们对近10年来收治的10例黑热病患者进行外周血、骨髓细胞学和骨髓组织学检查,并对临床表现及疗效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