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病例1 患者蔡××,男,52岁,质量检验员。患者有左侧偏头痛史二十余年,长期就医,每日需随身携带去痛片,痛时服用。近期因左上牙剧痛,夜间不能平卧,并有恶心、干呕、于86年8月7日来我科就诊。口腔检查:(?)7Ⅱ°松动,(牙合)面深龋及髓腔,探痛(-),叩(±),颊侧牙龈萎缩达根分叉,腭侧牙周袋深达根尖。根尖片示颊侧牙槽骨吸收达根尖1/3,腭侧根尖区有一φ0.2cm园形阴影。邻牙(?)45颊颈部楔状缺损,探较敏感,(?)6缺失。临床诊断:牙周牙髓合并症。于局麻下拔除(?)7,术后随牙痛消失,偏头痛逐渐好转,继而痊愈。术后随访五年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2.
38畸形1例     
患者女,55岁,因左下牙反复疼痛要求拔除. 查:38颊舌侧各长一牙冠.颊侧冠牙合面龋损,探(±),热试敏感,冷则缓解.  相似文献   

3.
病例1患者,男,6岁,因右上后牙进食刺激痛,数天就诊,发病以来无自发痛史,既往有疼痛史。检查:54、55近远邻牙合面龋,55去腐未尽露髓,探痛重,无叩痛,无松动。54探已露髓,无探痛,Ⅰ度松动,颊侧有一小瘘管。治疗:55一次性根管治疗,术中发现腭根呈近远中两根,颊侧呈近远中两根,共4个  相似文献   

4.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50岁,主诉右上后牙冷热刺激痛1个月余,临床检查发现右侧上颌第一前磨牙颊侧牙颈部深龋洞,探痛(+),冷热刺激痛,叩痛(±),无松动,牙龈、牙冠形态正常,诊断为14慢性牙髓炎,拟行牙髓失活加根管治疗术.根管预备时发现该牙共有颊侧2个、腭侧1个共3个根管,根管型为3-3-3;舌侧根管较为粗大且直,颊侧二根管细弯但尚通畅,电子根尖定位仪确定工作长度分别为:腭根20.0 mm ,近颊根18.0 mm,远颊根18.2 mm,常规根管预备后一次法根管充填,治疗后无明显根充反应,症状消失无不适. 2 讨论  相似文献   

5.
楔状缺损患牙调治疗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 ,对楔状缺损常规的治疗方法仅为对症修复 ,而楔状缺损主要致病因素———因素可能与修复体失败有关。因缺少对因治疗的临床研究 ,我们对一组中老年楔状缺损患者做修复治疗并对部分患牙进行调 ,观察 2年疗效。1.材料和方法 :(1)病例资料 :从江西南昌一组楔状缺损修复治疗后 2年的患者中 ,选择 2 6例进行一次性调治疗。入选条件 :患者在修复治疗前 ,侧方工作侧咬合接触至少有 1颗上前磨牙的远中斜面或咀嚼运动循环中、末期的咬合接触程度为 2度的位点。男性 15例 ,女性 11例。(2 )分组与调 :实验组 :每人选择 1颗符合入选条件…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 ,45岁。因左上牙持续性钝痛 2d来诊。检查 :2 4楔形缺损 ,深达牙本质深层 (近髓 ) ,探痛 (- ) ,冷试(- ) ,叩痛 ( )。牙冠形态与正常第一前磨牙相同 ,与对侧同名牙相同 ,对称。诊断 :2 4慢性尖周炎。根管治疗过程中发现颊侧 2根管不太通畅 ,腭侧 1根管粗大、通畅。经X线检查 :腭侧 1粗根 ,根管清晰 ,根尖周稀疏区约 0 .5cm×0 .5cm ;颊侧 2狭小根 ,2狭根分叉较高 ,约在根颈 1/3处 ,根管不清晰。 2颊根较腭根约短 2mm左右。治疗 :腭根做根管治疗 ,2颊根做酚醛树脂液体充填。第一前磨牙3根畸形1例@王燕虹$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口…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楔状缺损深及牙齿颊舌径的1/4或1/2的前磨牙采用不同材料充填后牙体的抗折裂强度及牙齿折裂模式。方法收集正畸拔除的新鲜前磨牙60颗,颊侧颈部设计颊舌径1/2和1/4楔状缺损,对1/2深度根管治疗后分别选择复合树脂、复合体或玻璃离子水门汀三种材料充填,运用万能材料试验机对前磨牙颊尖垂直向载力直至牙体断裂。记录牙断裂时的受力数值,并观察断裂模式。结果不同深度的楔状缺损其抗折裂强度不同,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充填后前磨牙抗折裂强度显著增加(P<0.01),而不同充填材料对牙齿抗折裂强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楔状缺损深及前磨牙颊舌径的1/4以上时容易导致前磨牙折裂。材料充填后可以提高前磨牙的抗折裂能力且与充填材料的种类无关。  相似文献   

8.
1病例报告患者男,50岁,主诉右上后牙冷热刺激痛1个月余,临床检查发现右侧上颌第一前磨牙颊侧牙颈部深龋洞,探痛( ),冷热刺激痛,叩痛(±),无松动,牙龈、牙冠形态正常,诊断为14慢性牙髓炎,拟行牙髓失活加根管治疗术。根管预备时发现该牙共有颊侧2个、腭侧1个共3个根管,根管型为3-3-3;舌侧根管较为粗大且直,颊侧二根管细弯但尚通畅,电子根尖定位仪确定工作长度分别为:腭根20.0mm,近颊根18.0mm,远颊根18.2mm,常规根管预备后一次法根管充填,治疗后无明显根充反应,症状消失无不适。2讨论上颌第一前磨牙根管系统以双根管多见,单根管较少,偶有3个根…  相似文献   

9.
男42岁,因左上颌后牙胀痛来我科就诊。检查:27远中邻面龋,近髓,未探及露髓孔,冷热刺激(-),牙髓活力检测(-),叩痛( )。诊断为27根尖周炎,采用根管治疗术。在开髓、探查根管口时发现远中颊侧根管口不明显,X线牙片显示该牙只有颊侧与腭侧二个根管。上颌第二磨牙多为近中颊、远中颊  相似文献   

10.
牙齿楔状缺损与侧方(牙合)工作侧咬合接触关系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牙颈部楔状缺损与牙齿咬合接触的关系.方法选取123名中年机关干部.用0.02mm厚的超薄咬合纸,临床检查侧方运动工作侧上颌尖牙、第一、二前磨牙、第一磨牙颊尖各斜面上及咀嚼循环各个时期中的牙齿咬合接触情况;评估接触程度.结果患楔状缺损牙齿咬合接触程度明显高于未患楔状缺损牙.上颌尖牙和前磨牙楔状缺损患牙在远中(上第一磨牙的近、远中)斜面上咬合接触程度高于未患牙,患牙在咀嚼侧方运动循环的中、末(上第一磨牙在初、中或末)期咬合接触程度增加.结论牙颈部楔状缺损的发生与牙齿的咬合接触程度加重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牙颈部楔状缺损与牙齿咬合接触的关系.方法选取123名中年机关干部.用0.02mm厚的超薄咬合纸,临床检查侧方运动工作侧上颌尖牙、第一、二前磨牙、第一磨牙颊尖各斜面上及咀嚼循环各个时期中的牙齿咬合接触情况;评估接触程度.结果患楔状缺损牙齿咬合接触程度明显高于未患楔状缺损牙.上颌尖牙和前磨牙楔状缺损患牙在远中(上第一磨牙的近、远中)斜面上咬合接触程度高于未患牙,患牙在咀嚼侧方运动循环的中、末(上第一磨牙在初、中或末)期咬合接触程度增加.结论牙颈部楔状缺损的发生与牙齿的咬合接触程度加重有关.  相似文献   

12.
单侧后牙扩弓的有效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附颊屏的(牙合)垫矫治器进行单侧后牙扩弓,治疗单侧后牙反(牙合)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混合牙列期或恒牙列早期的单侧后牙反(牙合)病例4例,男2例,女2例,年龄12~15岁,平均13.5岁,应用附颊屏的(牙合)垫矫治器配合改良横腭杆进行治疗,对矫治前后模型进行测量分析.结果:4例患者经过3~5个月的治疗,单侧后牙反(牙合)均纠正,效果满意.模型分析显示,反(牙合)侧治疗前后第一、第二前磨牙腭尖及第一磨牙近中腭尖到腭中缝的距离变化均较正常侧明显.结论:附颊屏的(牙合)垫矫治器配合改良横腭杆治疗单侧后牙反(牙合),既可保持正常侧良好的咬合关系,又可快速矫治后牙反(牙合).  相似文献   

13.
患者雷××,女,(?)牙颈部楔状缺损,用磷酸锌粘固粉垫底,再用自凝补牙树脂充填。第2天复诊,见(?)处颊侧齿龈及颊粘膜充血、糜烂,颊粘膜有一黄豆大小溃疡面,按阿弗它口炎给予治疗。3天后复诊,溃疡面同前。除去自凝树脂补料,用银汞含金充填,脱敏治疗,溃疡痊愈。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4.5岁,因右上后牙自发性夜间剧痛一天来诊。检查:乳牙牙合,55近中牙合面深龋,探痛(+),冷热诊(+),叩痛(±),无松动,口腔粘膜及牙龈均未见异常。诊断:55急性牙髓炎。治疗:①局麻下开髓,揭髓顶,去冠髓后发现髓腔内有四个根管口(图1),其中近中颊侧二个,远中颊侧一个,腭侧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12岁。因正畸治疗需要拔除14,24,34,45。拔牙后见14,24.颊侧均为近远中两个根,腭侧为一个根。分别将14,24.离体牙打开髓腔,见髓腔呈颊腭向呈葫芦形。颊侧为近远中向扁形根管口,用10号不锈钢根管锉探入,分别各探入1个根管。腭侧探及1个根管。将离体牙带根管锉拍摄X线牙片,清晰可见三根管影像(图1)。  相似文献   

16.
麻鹏  冯坤  朱来宽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21,37(3):M0002-M0002,166
单纯上颌第二磨牙先天缺失极为少见。我院近期诊治1例双侧上颌第二磨牙先天缺失伴左上颌第一磨牙牙根畸形病例,现报告如下。病例报告患者,王某,女,27岁,因左上后牙肿痛1年余来我科就诊。患者自述曾于外院接受正畸治疗,因左上后牙畸形,无法粘接托槽。经医生调磨后导致牙神经外露,后予以根管治疗。治疗后左上后牙时常肿痛,近3个月肿痛加重,现来我院就诊。否认有拔牙史及系统病史。检查:面部正常,开口度良好,关节无弹响杂音。17、27缺失,26颊侧及腭侧根尖区黏膜见瘘孔,伴有渗出液。冷、热诊(-),叩(±),Ⅱ度松动;颊侧及腭侧牙周袋探诊>5 mm。颊侧面正中于冠中1/3见牙根分出,表面有缺损。  相似文献   

17.
由亚砷酸牙髓失活剂引起口腔局部发生过敏反应者较少见,现报告二例如后。病例一:女,40岁。因右后牙剧痛二天就诊,查:(?)近中邻(牙合)面深龋,明显探痛伴叩痛;诊断:(?)急性牙髓炎。处理:局麻下开髓引流。次日痛缓复诊,查除髓腔内探痛外余无异常,遂用一芝麻粒大小亚砷酸失活剂密封于穿髓孔处,约六小时后患者因局部疼痛加重伴进食困难而复诊,查:(?)封药全整无溢漏,见颊腭侧粘膜广泛充血水肿,颊侧累及膜龈联合,腭侧超过腭中缝,前达腭皱襞,后及软腭、悬雍垂,(?)叩痛明显,松动Ⅱ°,  相似文献   

18.
在牙髓病、根尖周病的治疗过程中从舌侧窝、(牙合)面开髓被视为常规。我们在临床上碰到需作开髓治疗并伴有严重的唇、颊侧楔状缺损的患者,常因行传统开髓方法后,虽然牙髓病,根尖病本身治疗效果良好,但因牙体组织破坏太多,牙齿折断,最终前功尽弃,治疗失败。我们于1985年起采用唇颊侧面开髓治疗方法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得到1—6年随访结果的118例,128颗牙的临床研究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下颌尖牙一般为单根单根管,很少出现双根管。笔者在临床上碰到2例下颌尖牙双根管病例,报告如下。 病例资料 病例1左下颌尖牙因根尖周炎行根管再治疗,去除33原根管内充填物,探及颊舌侧两个根管口,颊舌侧根管长度相当,常规预备根管,偏角投照拍摄试尖片:显示2个根管口,2个根尖孔,2根周膜影像。常规完成根管治疗(图1)。  相似文献   

20.
16四根管2例     
据统计 ,上颌第一磨牙有 2 2 %近中颊根分为 2个根管 ,即 2 - 1型根管 ;14 %有 2个完全独立而清晰的根管 ,即 2 - 2型根管。由于其根管结构复杂 ,因此在根管治疗时 ,应注意寻找是否存在近中舌根管。作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发现 16四根管 2例 ,现报道如下。病例 1 患者男 ,2 0岁。 2 0 0 1- 11因右侧上颌后牙充填物脱落来诊。检查 :16牙合面大面积龋坏 ,原充填物脱落。探 (- ) ,叩 (± ) ,无明显松动。X线片示 16未行根管治疗 ,近颊根尖有骨质稀疏区。诊断 :16慢性尖周炎。治疗 :常规去龋 ,开髓 ,清理根管及近颊、远颊、腭侧 3个根管 ,并于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